对于喜欢中医养生的朋友们来说,中医刮痧和中医拔罐应该是都体验过了,效果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那么你知道吗?其实这两种疗法原来还可以合二为一哦,有兴趣的朋友们就和小编一起学习一下吧。
有的时候,为了可以增加疗效,或者是出于取长补短、强强联合的目的,二八中医刮痧和拔罐两者结合起来,力求达到疗效完美的目的。具体的结合方式有刮痧拔罐法、刮痧按摩法、刮痧涂药法等。一起来看看吧。
刮痧拔罐法
刮痧与拔罐配合使用,一般先刮痧后拔罐,亦可先刮痧后拔罐,前者较为常用。
先在选定部位(穴位)皮肤上涂抹适量刮痧拔罐润肤油或润肤乳,用水牛角刮痧板刮,若与走罐手法配合,刮拭皮肤时间应略短,皮肤出现红色即可在其部位走罐。
如果要求与留罐手法的配合,那么刮拭时间就可以稍微延长一点,等到皮肤出现红色、紫色或者是紫黑色时,再实行留罐手法,留罐的部位可以是穴位。
当然了,如果是病灶点的皮肤,在刮痧后出现了红紫或紫黑的明显症状,就可以先用手触摸感觉一下,如果皮肤下感觉到有明显的硬节或条索状物的时候,同时在压迫的时候,感觉到有酸麻胀痛等反应。
专家提醒,在病灶点处拔罐对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有明显作用。
此法广泛运用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哮喘、膝关节疼痛和屈伸不利、高血压、痤疮等病证,均有显着功效。
刮痧按摩法
将刮痧与按摩进行有效的配合使用,可以分为先刮痧后按摩方式和先按摩后刮痧方式。针对于先按摩后刮痧法方式,也就是指先根据病情在选定的部位上进行各种手法的按摩治疗,然后再刮痧治疗,借此来增强按摩疗效。
先刮痧后按摩法,是指通过刮痧(用刮法)待皮肤出现紫、黑斑和皮下结节后,在紫黑斑或结节明显处使用按摩手法,主要为解结消灶、促进痧斑吸收,以增加刮痧疗效。此法在临床多种病证中被广泛运用。
刮痧涂药法
涂抹或外用某种药物与刮痧相配合,常用手法有两种:一种是在施术部位涂抹某种药剂后再刮痧,一种是刮痧后在出痧部位涂抹药剂,前者更常用。常用药也包括刮痧润肤油或乳,它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消炎止痛等功效,又可保护皮肤。
另外,刮痧后皮肤可涂药如正骨水、跌打损伤药酒或各种药膏如狗皮膏、麝香虎骨膏等均可使用。注意因风油精、驱风油等刺激性较强,临床上(尤其是孕妇)一般禁用。
此手法广泛用于疼痛性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跌打损伤、内脏疼痛等病证。
中医刮痧的谨慎
刮痧疗法简便易行,副作用小,自己在家就可以完成方便省事,疗效也比较明显,尤其是服药困难的患者或不能采用其它治疗方法时,更能发挥它独到的优势,是很多人选择的保健与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有些禁忌还是要注意的。
刮痧疗法简便易行,副作用小,自己在家就可以完成方便省事,疗效也比较明显,尤其是服药困难的患者或不能采用其它治疗方法时,更能发挥它独到的优势,是很多人选择的保健与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有些禁忌还是要注意的。
所谓“痧”是指多发于夏秋两季的中暑、外感等急性病症,现在扩展到呼吸、消化等系统病症,比如感冒、发烧、咳嗽、咽痛、恶心、呕吐、厌食、风湿痹症等。
但是,刮痧不能太随便,要有较深的中医理论和经络知识。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都不宜用这种疗法,大病初愈、重病、气虚血亏及饱食、饥饿状态下也不宜刮痧。”
拔罐的基础注意事项
很多人习惯用中医的拔罐来治疗疾病或者去除疼痛、缓解疲劳等。拔罐也确实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但自行拔罐时的注意事项却很少有人留意,下面就向大家详细介绍。
很多人习惯用中医的拔罐来治疗疾病或者去除疼痛、缓解疲劳等。拔罐也确实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但自行拔罐时的注意事项却很少有人留意,下面就向大家详细介绍。
预防晕罐
和晕针一样,晕罐也是一种血管抑制晕厥。其发生率虽无针刺高,但也绝非罕见。临床表现和晕针类似,如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冷汗淋漓,甚者可出现瞬间意识丧失等。因此,应引起充分重视。
选取适当体位
拔罐疗法的体位选择原则是:局部平坦、松驰,且能保持固定一定时间。因为局部肌肉紧张,不利于吸拔,而变动体位,可造成罐具脱落。
在不影响取穴的前提,一般多选卧位,一是此体位易于固定的操作,二是罐具脱落不易摔碎。
避免烫伤
应注意熟练掌握各种吸拔之法,动作要正确、迅速。每种吸拔法之注意点,已有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需要提一下的是,在机体凹凸不平处,特别是关节部位拔罐时,往往不易操作,即使拔住,也容易发生漏气。
结语:对于中医养生打击应该不陌生了,尤其是中医刮痧疗法和中医拔罐疗法,那你试过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吗?看了本文的朋友们,回家不妨试一试,按照小编的介绍来哦,尤其是注意事项要牢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