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生存压力过大,经常工作忙碌到忘了吃饭,或者是随便解决吃饭问题,晚上回家之后又大鱼大肉,久而久之胃病就出来了。胃病如果没有调理好的话,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所吃的食物的营养没有办法吸收。那么,中医中有没有什么办法调理胃病呢?下面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消化不良或者是肠胃有问题的人一般都会出现肠胃道消化不良的情况。这在中医中认为,通过穴位按摩,可以起到调整胃的机能,还能镇痛、降逆气化浊气,从而达到养生的效果。
下面给大家介绍三个养生穴位,帮助大家解决胃胀这个麻烦的事。
内关穴
仰掌,手腕往手肘的方向约三横指(约2寸)的距离处,在中间二骨两筋之间。胃胀或者有吃东西好像梗在胸口下不到胃部去的感觉,按一按此穴,气机调畅就通了。
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肚脐上正中线4寸,约五横指处。按摩这个穴位对各种胃痛、食道逆流、打嗝、穿露脐装着凉引起的胃痛以及胃气冲心而感到的胸闷等都可以起到缓解作用,治疗效果可以说是非常好。
足三里穴
在膝盖下外侧,约四横指(约3寸)的小腿胫骨外侧有一凹沟处,这是强壮穴,力度按大一点,酸麻的经络传感可到脚背。按摩本穴可治一切肠胃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胃胀胃痛。
中医养胃方法多
俗语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可见调养的重要。中医养胃是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季节、所患的不同胃病进行辨证调养,以达到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尽快康复、减少复发的目的。
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采取“寒者温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方法,调节患者的体质,并根据“通则不痛”的原理以理气、活血、和胃、止痛,达到治疗的目的。俗语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可见调养的重要。中医养胃是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季节、所患的不同胃病进行辨证调养,以达到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尽快康复、减少复发的目的。
中医养胃方法颇多,概括起来有以下这样。
中药调养护胃法
常用的养胃中药有茯苓、白术、黄芪、人参、淮山、薏米、灵芝、黄精、刺五加、沙参、大枣、甘草等。
针灸推拿法
针推法是养胃的有效方法,针灸能促进胃肠蠕动,可每晚灸足三里及中脘穴,亦可针刺足三里,有显著的养胃功效。也可自我推拿胃腹部(两手相叠,于上腹部作顺、逆时针方向揉摩各30-50次),提高胃动力和免疫功能。每天早晚两次,养胃作用显卓,能治病防病。
自然疗法
一是饮食调理。食宜清淡、温热熟软,多吃豆油、菜油、青菜、水果、豆类制品、粗粮等,令大便通畅,脾胃和健。饮食要有节制和节度。二 是精神调摄。情志刺激可损伤脾胃,故调摄精神是养胃的重要条件之一,可用各种方法使情志怡畅,如寄情于各种文艺、书、画、花卉、会友清谈等,使精神愉快, 食欲旺盛。三是运动养胃。适当的运动有养胃健脾之功,运动不仅能锻炼肌肉四肢,而且能增强脾胃健运功能,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散步、慢跑、保健操、跳 舞、太极拳、太极剑等。
食物大作战拯救你的老胃病
劳劳碌碌的我们,总是被许多事情耽搁着,而找不到一个养护自己身体的好时机。但是,我们都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太自信自己是很健康的,并且过着很不规律、没有戒指的生活,那么再好的身体也会被你一步步搞垮。身为新世纪的新新人类,我们快快行动起来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吧。最简单的一招就是从养肠胃开始。
中医如何保养肠胃
肠胃的健康可以从饮食与穴道按摩来加以改善,中医提供了一些简单易行的保健法。
肠胃道、消化系统的问题在中医是属于“脾胃”的范畴,“脾”在中医里,不是只有西医所说的脾脏器官,还包括了胃和整个大小肠系统。
脾属土,应该保持在干燥的状态,如果脾胃过湿,身体就会失调,如拉肚子或腹泻。
紧张或生活压力大的人为什么容易肠胃不舒服
心火过旺或肝气郁结
中医用相生相克的概念解释五脏六腑的关系,五脏有“肝、心、脾、肺、肾”,在相生的部份,是“肝生心、心生脾”的关系,因此,肝和心也会影响脾胃的功能。
中医所指的心,除了心脏,还包括自律神经和脑神经,所以工作压力大的人,容易“心火过旺”,心火过旺也会影响脾胃。
此外,肝主调达疏通,当一个人郁闷想不开时,肝气就会不顺,所谓“肝气郁结”。肝火如果太旺,就会干扰到其他脏器,肠躁症就是个好例子,从肝影响到脾,是中医所说的“肝木克脾土”。
因此,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医生们都建议肠胃经常不舒服的人,要放松心情,或找到纾解压力的好方法。
不要吃太多寒性食物
在饮食方面,除了定食定量的基本原则,中医还建议,饮食的寒热要适宜。
医师解释,饮食的寒热不只是温度上的寒热,还包括食物属性的寒热。如西瓜和海鲜都属寒凉,有些肠胃较弱的人,一吃就拉肚子。
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碰到寒性食物,有些人可能因为个人喜好或饮食偏差,特别会吃到寒凉食物,而且常不知不觉吃过量。
中医师都建议,肠胃较弱的人应该试著去了解不同食物的属性,避免太多的寒性食物,否则对胃肠是很大的负担。
脾胃已受损者,饮食更应该节制。水果、果汁或饮料是生冷之物,不宜多吃。面包、馒头或养乐多等发酵食品,也不适合已经有痰湿的病人。油炸或烧烤的食品容易上火,更不能多吃。
中医师表示,在湿热的环境,生冷和燥热的食物都不宜多食,米饭五谷杂粮,以及温和的熟食才健康。
姜是一个好食物
除了不要吃过量的寒性食物,中医表示,姜是很好的食物,值得推荐。
姜也是中药的一种,能健脾利湿,姜皮有轻微的利尿作用。姜也可以轻微地刺激胃酸的分泌,有助消化,但又不会过度刺激肠胃道,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在紧张、恶心或呕吐时,喝一点姜汤可以舒缓。轻微的腹泻,喝些姜汤也有效,因为它能抑制平滑肌过度收缩。
姜是众多食物中对身体最有帮助的,在日常饮食中,它常常是最佳佐料。如炒海鲜时放姜,除了去腥,最重要的是去海鲜的寒性。
姜是热性,只有在吃过量的时候才会口干舌燥、喉咙有轻微的疼痛。
柔软的运动对胃肠十分重要
中医的书籍记载,古时候有一种“五禽戏”,是模仿动物外型所做的一个柔软操,类似现在所知的八段锦。
柔软操能纾缓筋骨,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肠胃道,减少不正常的收缩或痉挛,降低肠胃道的疾病。
太极拳也是很好的选择,散步也不错。中医有句话:“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吃完饭,稍微走一下,配合肠胃蠕动的节奏,就能帮助消化,减少肠胃的负担。
保养肠胃有方法,那就是放松心情、三餐定时定量、不要吃太多寒性食物、多做柔软运动,就能拥有舒适健康的生活。
六款中医养生药膳让你远离胃寒的烦恼
1、老姜茶
材料:红茶6克,老生姜10克,蜂蜜适量。
制作:将红茶叶与老生姜加清水煎茶,待温时,调入蜜糖饮用。
功效:温中散寒,健胃消食。适用于寒邪所致胃痛。
注意:湿热型胃痛不宜用。
因此,在气温变冷的时候,宜进食温中散寒之品祛除寒邪,给胃部温暖,可减少胃壁的肌肉收缩痉挛,常可使胃痛得到缓解。
2、良姜粥
材料:高良姜末15克,大米100克。
制作:先将高良姜末置粥锅内,并加入清水2000毫升,用中火煎至1500毫升,去良姜渣,再放入洗净大米用文火煮成糜粥。温热服食。
功效:本粥能温胃行气,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或感受风寒引起的胃痛。
注意:本粥不宜冷服。
3、肉桂砂仁炖牛月展
材料:肉桂3克,砂仁6克,陈皮3克,鲜牛月展250克,生姜3片。
制作:先将肉桂刮去粗皮,砂仁打碎,陈皮、生姜洗净。牛月展洗净切块,飞水去膻味。然后把全部材料放入炖盅内,加凉开水适量,隔水炖2小时,调味食用。
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注意:湿热胃痛不宜食用本炖品。
4、白胡椒酿红枣
材料:红枣5个,白胡椒10粒。
制作:先将红枣洗净去核,白胡椒略打裂开。然后在每个已去核的红枣内放入白胡椒2粒,待煮饭时,放在饭面上蒸熟食用。
功效:温中补脾,暖胃止痛。适用于寒性胃痛。
5、姜汁牛肉饭
材料:鲜嫩牛肉75克,姜汁适量,大米120克,糖、酒适量。
制作:先将嫩牛肉洗净剁成肉糜,加入姜汁及酒、盐、糖、油腌一下。然后,将大米洗净煮饭,水分将干时,放入腌好之牛肉,文火焗透即可。
功能:滋补温中,散寒醒胃。适用于脾胃虚寒、中气不足的胃痛患者。
6、胡椒羊肉汤
材料:羊肉150克,胡椒10克,陈皮6克,生姜15克。
制作:先将羊肉洗净切块,起锅爆香。然后把胡椒、陈皮、生姜洗净,与羊肉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2小时,调味食用。
功效:温中助阳,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的胃痛患者。
结语:以上就是关于按摩穴位缓解胃病的相关介绍了。胃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冬季更是胃病的高发期,上面介绍的都是能够很好缓解以及调理胃病的方法,大家不妨试试,让你这个冬季不再受到胃病的侵扰,健康度过寒冷的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