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是一种临床的常见病,多见于体质虚弱、久病卧床的患者。最典型的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的组织肿大,具有按压后回复速度很慢的特点,病症有较强的特点、易于区分。喜爱面就让我们从中医角度看看有关水肿的知识,希望能给您帮助。
水肿的临床表现
谈到水肿,首先要明确临床表现。水肿初起多从眼睑开始,继则延及头面、四肢、腹背,甚者肿遍全身,也有的水肿先从下肢足胫开始,然后及于全身。轻者仅眼睑或足胫浮肿,重者全身皆肿,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或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如肿势严重,可伴有胸腹水而见腹部膨胀,胸闷心悸,气喘不能平卧,唇黑,缺盆子,脐突、背平等症。
除此之外,水肿还可能有其他表现。可有乳蛾、心悸、疮毒、紫癜,感受外邪,以及久病体虚的病史。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常规、血沉、血浆白蛋白、血尿素氮、肌酐、体液免疫、心电图、心功能测定、肾脏B超等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水肿病因病机
简而言之,水肿就是体内水液运行异常所导致的疾病。人体水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即有赖于脾气的升化转输,肺气的宣降通调,心气的推动,肾气的蒸化开合。这些脏腑功能正常,则三焦发挥决渎作用,膀胱气化畅行,小便通利,可维持正常的水液代谢。反之,若因外感风寒湿热之邪,水湿浸渍,疮毒浸淫,饮食劳倦,久病体虚等导致上述脏腑功能失调,三焦决渎失司,膀胱气化不利,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即可发为水肿。
风邪外袭,肺失通调
肺与水肿的出现,有不可分的紧密关系,临床上有“肺为娇脏”的说法。风邪外袭,内舍于肺,肺失宣降通调,上则津液不能宣发外达以营养肌肤,下则不能通调水道而将津液的代谢废物变化为尿,以致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发为水肿。
湿毒浸淫,内归肺脾
肺主皮毛,脾主肌肉。痈疡疮毒生于肌肤,未能清解而内归肺脾,脾伤不能升津,肺伤失于宣降,以致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发为水肿。《济生方·水肿》谓:“又有年少,血热生疮,变为肿满,烦渴,小便少,此为热肿。”
水湿浸溃,脾气受困
脏腑的生理状态决定了我们能否健康。脾喜燥而恶湿,久居湿地,或冒雨涉水,水湿之气内侵。或平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均可使脾为湿困,而失其运化之职,致水湿停聚不行,潴留体内,泛滥肌肤,发为水肿。
湿热内盛,三焦壅滞
其实除了肺脾肾,三焦也与水肿关系密切。“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湿热内侵,久羁不化;或湿郁化热,湿热内盛,使中焦脾胃失其升清降浊之能,三焦为之壅滞,水道不通,以致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发为水肿。
饮食劳倦,伤及脾胃
人想要健康,就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睡眠与饮食。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或久病伤脾,脾气受损,运化失司,水液代谢失常,引起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而成水肿。
肾气虚衰,气化失常
“肾者水脏,主津液”。生育不节,房劳过度,或久病伤肾,以致肾气虚衰,不能化气行水,遂使膀胱气化失常,开合不利,引起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而成水肿。
水肿的成因往往较为复杂——由于很多疾病导致患者久病卧床、气机受阻,连累到其他脏器,病情也较为复杂。本病的病位在肺、脾、肾三脏,与心有密切关系。基本病机是肺失宣降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失常,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在发病机理上,肺、脾、肾三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如肺脾之病水肿,久必及肾,导致肾虚而使水肿加重。肾阳虚衰,火不暖土,则脾阳也虚,土不制水,则使水肿更甚。肾虚水泛,上逆犯肺,则肺气不降,失其宣降通调之功能,而加重水肿。因外邪、疮毒、湿热所致的水肿,病位多在肺脾。因内伤所致的水肿,病位多在脾肾。因此,肺脾肾三脏与水肿的发病,是以肾为本,以肺为标,而以脾为制水之脏,诚如《景岳全书·肿胀》所云:“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此外,瘀血阻滞,三焦水道不利,往往使水肿顽固难愈。
水肿作为一种常见病,以肢体组织的胖大为最主要的表现,在临床上有一定的迷惑性。相类似的疾病有鼓胀等,但水肿的起病位置与鼓胀有较大差别且无明显的腹壁青筋表现,如果留心不难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