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蛋白尿你们都了解吗?很多人都表示不太了解,甚至听都没听说过。感觉和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为什么要去了解它,如果你也是这样想的那就错了,俗话说得好,多点了解多点健康。想知道慢性肾炎蛋白尿以及尿蛋白微量吗?那就一起来看看吧。
不知道什么是肾炎蛋白尿的也没关系,下面就给你们好好的介绍下,让你们都能弄清楚。
肾炎蛋白尿
肾病蛋白尿既是肾脏疾病患者较常见的病理变化产物,也是一组肾脏发病过程中的微观证候。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其病位主要在肾。
宋代医家钱乙在其《小儿药证直诀》中提出了“肾主虚,无实也”的论点,后世部分医家囿于此说,则认为只有肾虚证,而没有肾实证。
后经有关文献研究发现肾实证古今皆有之。20世纪80年代末,“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会议”已认识到水湿、瘀血、湿浊等实邪在肾脏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辩证原因
一、风邪
《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风邪外袭,内舍于肺,肺合皮毛,母病及子;风邪内移伤肾,致气化不健,封藏失职,则蛋白尿难以清除,故有“其本在肾,其标在肺”之说。
现有学者认为,肾病蛋白尿患者若小便见大量泡沫,则为典型的风邪鼓动之象,且风邪易兼夹他邪合而为患。
①风寒
劳累汗出或遇气候异常变化之际,风邪夹寒而成风寒之邪,先伤于皮腠,进而内束于肺,渐致寒引邪降,下移于肾,此即“肺移寒于肾”。
寒为阴邪,寒邪伤阳,以致阳虚者更虚,阴邪盛者更盛,则蛋白尿难以根除。
②风热
易发于春令,风热蕴肺,肺失清肃,肺气输布无能,水之上源首当其冲,继之水邪内停,交蒸互郁,壅塞不通,浊蕴生热,从而影响肾的封藏、固涩作用,致精气流失而发生蛋白尿。
二、湿热
《素问·逆调论》曰:“肾者水脏,主津液。”《医方考》云:“下焦之病责之于湿热。”由于肾脏病患者的肾主水功能失常,多致内湿偏胜,且同气相求,每易招引外湿。
病程中或直接感受湿热之邪,或内湿蕴郁化热,或长期大量应用激素类药物,易损肾阴、抑肾阳,使机体阴阳失调,水火失济,气化之机怫郁,水湿无以宣行,内郁化热;或久用助阳生热之品,有助湿化热之弊。
湿热一旦形成,则外郁肌表,内困脾土,进而流注下焦,壅滞肾脉,致脾肾亏损,封藏失职,从而出现蛋白尿。
三、瘀血
水能病血
水为至阴,其本在肾,若肾病则水无所主,失于正常运行而停蓄于体内,水湿壅盛,必然阻滞气机,则血液运行停滞而产生瘀血。
久病必瘀
肾病蛋白尿患者大多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一方面常耗气伤血,因虚致瘀;一方面又多深入血脉致脉络瘀滞。
另外,内生之毒(湿热浊毒)与外感之邪(风寒、风热)亦可导致并加重肾络的瘀阻。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各种肾小球疾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其程度往往与肾病蛋白尿的严重性相平行。
辨证分型
一、风邪袭肾
起病一般较突然。证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喷嚏,咽喉不利,颜面浮肿,甚则延及全身,尿少,苔薄,脉浮。
偏风寒者,常伴恶寒无汗,咳喘,尿少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紧;偏风热者,常伴发热,咳嗽,咽喉肿痛,尿少色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滑数。常见于急性肾炎水肿期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期。蛋白尿或血尿往往突然加重。
二、湿热蕴肾
突然起病或缓慢起病。证见面浮肢肿,胸痞腹胀,纳呆便溏,尿短混浊或尿频而灼,淋沥不尽,少腹拘急,或发热恶寒,身重腰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常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的早、中期。蛋白尿或血尿日久难消。现代报道与湿热相关的指标包括:血胆固醇(ch)、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循环免疫复合物、血尿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均升高。
三、瘀血阻肾
起病一般较缓慢。临床以面色黧黑、晦黯、皮下紫斑或瘀点、疼痛固定不移或刺痛、肌肤甲错或四肢麻木等血脉运行不畅症状为主,水肿较顽固,日久难消,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或舌下静脉曲张,或脉沉涩者。
常见于慢性肾炎的中、后期,肾病综合征各期。蛋白尿或血尿经久难消。尿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升高,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均升高。若肾小球内纤维蛋白相关抗原沉积,则可作为瘀血的一项客观指标。
结语:以上就是三九养生堂为您介绍的肾炎蛋白尿,你们都了解了吧。这对于不明白什么是肾炎蛋白尿的人来说,真的是极好的。看了上面说的慢性肾炎蛋白尿以及尿蛋白微量,感兴趣的还可以去了解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