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长时间生活作息不规律,所以很多人得上了胃病。胃病是一种很顽固的疾病,一般来说基本上治不好的,那么有什么好的缓解方法呢?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几种胃病的按摩手法,是不是很好奇呢?那就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下面这篇文章吧。
一胃痛的时候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吃胃药,可是胃药老吃的话也是不好的,老是胃药会把自己的肝吃坏掉。按摩的手法就可很轻松的解决胃部疼痛的烦恼。
古人说:“胃为太仓,三皇五帝之厨府也。”为了保护太仓的正常运作,人体给胃部配备了护卫“三剑客”,即上中下三脘穴。如果平时让这“三剑客”站好岗,就可形成对胃的层层保护,让各种胃病无法侵入。
胃部不舒服按摩三穴位
上脘穴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5寸,和食管相对应,是食物进入胃的通道。按压上脘穴,对人们因吃得太快、吃得太饱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的反胃、胃胀、呕吐、打嗝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中脘穴
在胃部正上方4寸的地方就是中脘穴,这个穴位是治疗胃脘痛、腹胀、泛酸等很重要的一个穴位,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下脘穴
在胃的底下,肚脐上2寸处,胃和小肠的连接处,对应人体的小肠。下脘穴位于食物从胃进入小肠的关口,因此掌握着食物消化吸收的大权。
对于食物在胃里下不去导致的食谷不化、腹胀、胃痛、呕吐以及胃炎、胃溃疡、胃痉挛、胃扩张、肠炎等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而且,因为它在胃的下部,对于因为中气不足导致的胃病、胃下垂等也有很好的疗效。
平时工作累了,或晚上吃完饭看电视时,都可以用手轻轻按摩腹部的上中下三脘穴,充分调动它们的积极性,对于冬季防治胃部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在冬天的时候用热水带放在这三个穴位上也是有很好的效果的
预防外邪入侵多按摩穴位
天气变化多端寒冷的空气时常侵袭着我们,防止外邪入侵我们在不做好保护措施之外,还可以通过按摩来预防。
足少阳胆经也被叫做“胆经”,通俗一点讲,少阳就是“阳气初生”,每一边有44个穴位,它可以很有效的治疗。
胆经的直行主干起于眼睛外侧,向上经过额角后下行至耳后,然后沿颈部、肩部,经腋下、胸腹侧面,一路下行至下肢外侧中线,止于第四足趾外侧端。
它还有三条分支分别从耳朵、眼角和足背发出,与三焦经、肝经等经络会合。
《黄帝内经》里面讲胆主决断,这和人的情志关系很有联系。我们会挠头就是来挠着个经络的,可以帮助开发智力。
胆经分布广泛,对偏头痛、眼角痛、颈及锁骨上窝肿痛,以及股、膝、小腿外侧疼痛等都有效果。其主要日常保健穴位有环跳和风池。
环跳
在髋关节附近,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骨裂孔连线的外中1/3交点处。此穴像一个有蒸发作用的水池,接受胆经的水湿之气并转化为阳气,故名“环跳”。
它主治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腰腿痛、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病等。每次可用同侧拇指用力按揉此穴20~30次,以局部感到酸胀或电麻感向下肢放射为宜。
风池
位于颈部,在枕骨之下,略靠外与耳垂齐平。由于颈部最易受风邪侵袭,风池就像一条护城河一样,起到“挡风”的作用,对头痛、眩晕、鼻出血、落枕等症都有效果。
可用右手拇和食指分按两侧风池穴,两指用力一捏一松25下左右,换左手重复;或用两手拇指按两侧风池,余四指抱头,拇指用力揉捻旋转约50下。
眼部按摩防近视
印堂穴
位于两眉连线的中点。按摩此穴可以起到安神定惊、醒脑开窍、宁心益智、疏风止痛、通经活络的功效。按摩时将中指放在印堂穴上,用较强的力点按10次,再顺时针、逆时针揉动20~30圈即可。
攒竹穴
这个穴位是在眉毛的里面的凹陷处,按摩这个穴位能帮助你缓解眼睑跳动、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视不明、眼睛充血等症状。
鱼腰穴
位于瞳孔直上,眉毛中间的位置。只需轻轻指压此穴20次,有镇静安神、疏风通络的功效。
丝竹空穴
位于眉梢凹陷处。轻轻指压此穴就能够有效的治疗目赤肿痛、眼睑闰动等症状。
太阳穴
太阳穴大家都知道是在哪边吧,太阳穴的作用是可以通过按摩它能提神醒脑,解除疲劳。
按摩太阳穴时最好是用手掌,将手掌搓热,贴于太阳穴,稍稍用力,顺时针、逆时针转揉10~20次。
瞳子髎穴
位于眼睛外侧一厘米处。指压此穴不仅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消除眼部疲劳,还可以有效地延缓眼睑皮肤下垂、去除眼角皱纹。
球后穴
位于眼眶下缘外1/4与内3/4的交界处。指压此穴不仅清肝明目,还能促进小肠吸收,帮助消化。
承泣穴
就是在瞳孔的正下方,通过按摩它可以治疗眼部的大多数疾病。和其他穴道一起按摩还能治疗老花眼等疾病。
四白穴
又叫美容穴,于眼眶下方的凹陷处。按揉此穴时,手指不可移动,按揉面不要太大,顺时针、逆时针揉动8圈,反复4~8次即可。此穴具有疏经活络、养眼明目的功效,按摩此穴可以缓解眼部疲劳、眼花、黑眼圈等症状。
总结:看完上面这篇文章,现在大家知道胃部不舒服的时候可以按摩那些穴位了吧。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疾病小编也给大家列出来了,这些穴位的按摩都是简单的,快来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