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结节性脂膜炎呢,在我们生活中,这个疾病是比较常见的疾病情况了,那么大家知道结节性脂膜炎的治疗是怎么样的吗,游走性结节性脂膜炎怎么办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临床表现
1.症状与体征
复发性全身不适、关节痛、发热、皮下结节等临床症状的急性或亚急性发作。皮肤反复出现红斑,有压痛、水肿的皮下结节。病变多,对称,组,最常见的部位是下肢。
常伴全身不适、发热与关节疼痛。亦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体重下降、肝脾肿大及其它内脏损害。其病程有很大差异,主要取决于受累器官的情况。根据受累部位,可分为皮肤型和系统型。
(1)皮肤型
病变只侵犯皮下脂肪组织,而不累及内脏,临床上以皮下结节为特征,皮下结节大小不等,直径一般为1~4cm,亦可大至10cm以上。在几周到几个月的时间内成群出现,呈对称分布,好发于股部与小腿,亦可累及臂部,偶见于躯干和面部。
我们的皮肤会有暗红色出现,还会有水肿的症状,患者还会有皮下凸起的情况哦,质地较坚实,可有自发痛或触痛。结节位于皮下深部时,能轻度移动,位置较浅时与皮肤粘连,活动性很小。结节反复发作,间歇期长短不一。
结节消退后,局部皮肤出现程度不等的凹陷和色素沉着,这是由于脂肪萎缩,纤维化而残留的萎缩性疤痕。有的结节可自行破溃,流出棕黄色油样液体,此称为“液化性脂膜炎”。它多发生于股部和下腹部,小腿伸侧少见。愈后形成不规则的疤痕。
约半数以上的皮肤型患者伴有发热,可为低热、中度热或高热,热型多为间歇热或不规则热,少数为弛张热。通常在皮下结节出现数日后开始发热,持续时间不定,多在1~2周后逐渐下降,可伴乏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部分病例有关节疼痛,以膝、踝关节多见,呈对称性、持续性或反复性,关节局部可有红肿,但不出现关节畸形。多数患者可在3~5年内逐渐缓解,预后良好。
(2)系统型
除具有上述皮肤型表现外,还有内脏受累。内脏损害可与皮肤损害同时出现,也可出现在皮损之后,少数病例广泛内脏受损先于皮损前。各种脏器均可受累,包括肝、小肠、肠系膜、大网膜、腹膜后脂肪组织、骨髓、肺、胸膜、心肌、心包、脾、肾和肾上腺等。
系统类型的发热一般比较特殊,往往在与皮疹出现时,较热,皮疹出现后逐渐增多,可高达40摄氏度,并持续下降后1至2周。消化系统受累常见,肝损害可表现右季肋部疼痛,肝肿大、脂肪肝、黄疸和肝功能异常。
侵犯肠系膜、大网膜、腹膜后脂肪组织,可出现腹痛、腹胀、腹部包块、肠梗阻与消化道出血等。骨髓受累,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呼吸系统受累,可出现胸膜炎、胸腔积液、肺门阴影和肺内一过性肿块。累及肾脏可出现一过性肾功能不全。
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可导致精神异常或神志障碍。本型预后差,内脏广泛受累者可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或上消化道等部位的大出血或感染。
2.实验室检查
多为非特异改变。可出现血沉显著加快。血象可出现白细胞总数轻度增高,嗜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后期因骨髓受累可有贫血、白细胞与血小板减少。如肝、肾受累可出现肝、肾功能异常,可有血尿和蛋白尿。
有的可有免疫学异常如免疫球蛋白增高、补体降低和淋巴细胞转化率下降。血清与尿淀粉酶,血清脂肪酶和α1-抗胰蛋白酶正常,这可与继发于胰腺疾病的脂膜炎鉴别。
诊断要点
1.临床特征
(1)好发于青壮年女性;
(2)以反复发作与成批出现的皮下结节为特征,结节有疼痛感和显著触痛,消退后局部皮肤出现程度不等的凹陷和色素沉着;
(3)常伴发热、关节痛和肌病;
(4)当病变侵犯内脏脂肪组织,视受累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症状。内脏受累广泛者,可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大出血或并发感染。
2.病理诊断
皮肤结节活检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可分为三期。
(1)第一期(急性炎症期)
在小叶内脂肪组织变性坏死,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部分伴有血管炎改变。
(2)第二期(吞噬期)
在变性坏死的脂肪组织中有大量巨噬细胞浸润,吞噬变性的脂肪细胞,形成具有特征性的"泡沫细胞"。
(3)第三期(纤维化期)
泡沫细胞大量减少或消失,被纤维母细胞取代;炎症反应消失,纤维组织形成,为纤维化期。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想必大家对于结节性脂膜炎也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了吧,对于结节性脂膜炎的治疗是不能懈怠的哦,所以大家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的治疗才是比较好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