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血病就是维生素C缺乏所引起的病症,而维生素C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元素。那么你知道坏血病的症状是什么吗,患上坏血病之后该怎样治疗,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呢,下面,我们就详细的看看坏血病吧。
症状
缺乏维生素C数月,患者感倦怠、全身乏力、虚弱、厌食、营养不良、面色苍白,牙龈肿胀,出血,并可因牙龈及齿槽坏死而致牙齿松动、脱落,骨关节肌肉疼痛,皮肤瘀点、瘀斑、毛囊过度角化、周围出血,小儿可因骨膜下出血而致下肢假性瘫痪、肿胀、压痛明显、髋关节处展,膝关节半屈,足外旋,蛙样姿势。
病因
维生素C属于己糖醛酸,因具有抗维生素C缺乏病的作用,故旧称抗坏血酸,为无色结晶,有酸味,溶于水,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在酸性溶液中转为稳定,受光、热、铜、铁氧化分解,在碱性溶液中极易破坏。食物加工处理不当,贮存过久,维生素C损失很大。新鲜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很高,如柿椒、苦瓜、菜花、甘蓝、青菜、塌棵菜、荠菜、菠菜等,水果有酸枣、红果、沙田柚、刺梨、沙棘、猕猴桃等,都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C缺乏是由以下因素所致。
⒈摄入不足一般动物体内可以从葡萄糖和其他单糖合成维生素C,而人类和某些动物(猴子、豚鼠、鸟类、鱼类)体内缺乏合成维生素C所需要的古罗糖酸内酯氧化酶,不能合成维生素C,必须从外界摄入,如果摄入量不足即可导致坏血病。
人工喂养儿容易缺乏维生素C,人乳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40~70mg/L,可以满足一般婴儿的需要,当然,要保证一定的摄入乳量。而牛乳中的维生素C含量仅为人乳的1/4,再经过储存、稀释、加工、消毒灭菌等处理,其维生素C含量所剩无几。因此,用牛奶、奶粉、乳儿糕、米面糊等喂养的婴儿,如不及时补充新鲜蔬菜、水果,或偏食,可造成摄入不足。
⒉消化、吸收障碍消化不良和慢性腹泻时维生素C的吸收减少,胃酸缺乏时,维生素C容易在胃肠道内受到破坏。
⒊消耗增加感染、发热、外科手术、代谢增高和患病时,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
预防
(1)选择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
改进烹调方法,减少维生素C在烹调中丧失。人工喂养婴幼儿应添加含维生素C食物或维生素C。疾病,手术后,吸烟者、口服避孕药时、南北极地区工作者均应适当增加维生素C摄入量。
(2)对症处理
如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或治疗继发感染,止痛,有严重贫血者可予输血,给铁剂。重症病例如有骨膜下巨大血肿,或有骨折,不需要手术治疗,用维生素C治疗后血肿可渐消失,骨折自能愈合。
治疗方案
⒈选择含维生素C丰富食物,改进烹调方法,减少维生素C在烹调中的损失。防止盲目追求时尚膳食及不科学延寿行为等。人工喂养儿应添加富含维生素C食物或维生素C。疾病、手术前后、吸烟者、口服避孕药时,南北极地区工作者应适当添加维生素C摄入量。
⒉病人每天维生素C200~300mg,重症300~500mg,感染时剂量增加,分3次饭前或饭后服用。如患者不能口服或胃肠道吸收不良时,可予肌内或静脉注射,1次/d,一般疗程3周左右,症状明显好转时,减至50~100mg,3次/d口服。
⒊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或治疗继发感染、止痛,有严重贫血者,可予输血,补给铁剂。重症病例如有骨膜下巨大血肿或有骨折,应予制动固定,不需手术治疗,用维生素C治疗后,血肿可渐消失,骨折能自愈,但需时往往1月以上,如有骨骼错位,恢复较慢。
并发症
⒈骨质疏松维生素C缺乏,胶原蛋白合成障碍,以致骨有机质形成不良而导致骨质疏松。在儿童常表现出一种突出的特征,即长骨端呈杆状畸形,关节活动时疼痛,患儿常使膝关节保持屈曲位。肋骨及肋软骨交界处明显突出呈串珠状,其角度比佝偻病串珠稍尖;在凸起的内侧可扪及凹陷;佝偻病串珠则两侧对称,无内侧凹陷区。
⒉近年证明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能产生以下不良反应。
⑴尿中排出的草酸显著增高,可能发生尿路草酸盐结石。肾结石、痛风、半胱氨酸尿症等病人应慎用。透析病人反复应用维生素C(每次均>1g)可出现高草酸血症。
⑵可能降低妇女生育力,影响胚胎发育。故主张妇女服用维生素C量不超过2g/d;生长期儿童服用大量维生素C,易致骨病。
⑶每天服用维生素C1g以上可引起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尿频;快速静脉注射可引起头晕、晕厥;长期大量服药后停用,可引起停药后维生素C缺乏症。
⑷G-6-PD缺乏,镰状红细胞贫血(可引起溶血加剧);抗凝治疗时(可干扰抗凝效果);糖尿病(可致尿糖假阳性);胃肠道出血病人可致粪便潜血假阴性;血红蛋白沉着症、珠蛋白合成障碍贫血病人可致铁吸收增多。
结语:以上就是关于坏血病的内容,希望大家看完之后会有所收获。坏血病患者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以免造成更大的危害。其实想预防坏血病很简单,只要每天都能吃富含维C的食物,就不怕有坏血病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