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非常炎热的,中暑也是常有的事情,尤其是在烈日下工作的人更加容易出现中暑的现象。那么中暑怎么办,中医有什么对付中暑的方法呢,接下来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下有关驱除暑气的方法吧。
夏季如果我们长时间的在太阳下或者高温下工作的话,就会导致劳则伤气,这个时候暑热之邪乘机侵入导致中暑。
中暑依临床表现可分为轻证和重证两类。轻证中暑:症见头昏头痛、胸闷呕恶、高热汗闭、烦躁不安、脉洪数、舌苔黄腻。重证中暑:除上述症状外,如为暑热蒙心,尚见神昏喘促、转筋抽搐。如属气阴两伤,则现面色苍白、汗出气短、四肢厥冷、猝然昏迷、脉象虚细、质淡白等证候。治疗中暑除了物理降温法和药物疗法之外,针灸也有极好的效果,下面就为大家分型介绍中暑的针灸疗法。
一、轻证中暑
1、主证:头痛头晕,汗多,皮肤灼热,气粗,舌燥,口干烦渴,脉浮大而数。
2、治则:清泄暑热。
3、处方:大椎、内庭、曲池、内关、太阳、委中。
4、方义:大椎泻全身之热;内庭为足阳明之荥穴,“荥主身热”(《难经》),曲池为手阳明之合穴,为清热要穴,两穴合用可泄阳明之暑热;内关通于阴维,阴维之脉行腹里、贯胸膈,清热泄三焦火,故能和胃止呕;太阳为经外奇穴,刺血清热,疏解头部昏痛;委中又名血郄,放血以清血分热。
5、治法:宜将病人迅速置于阴凉通风处,解开衣衫。先以三棱针点刺双侧太阳,挤去恶血,余穴均施凉泻法,以泄热祛暑。留针至症状明显改善,留针期间亦须间断运针。
二、重证中暑
(一)暑热蒙心
1、主证:肌肤灼热,面红耳赤,渴喜饮冷,口唇干燥,心烦不安甚至神昏谵语,痉厥抽搐,恶心呕吐,小便黄赤,舌红而干,脉洪大而数。
2、治则:清热开窍止搐。
3、处方:水沟、百会、委中、十宣;转筋抽搐加阳陵泉、承山、后溪。
4、方义:暑热蒙心,清窍闭塞,取水沟、百会以醒脑通闭,开窍醒神;委中,膀胱经合穴而属血郄,刺之可泄血分热毒;十宣更有泻热治神、调节阴阳、开窍苏厥之功。转筋抽搐乃热极动风之象,取筋会阳陵泉穴舒筋解痉;承山为止搐缓挛之验穴;后溪,通于督脉而和脑相维系,更有息风镇惊之效。
5、治法:先刺水沟,深刺至齿,针尖向上,施以泻法。委中、十宣均以三棱针泻血,余穴亦用泻法,强度宜适当加大。留针至神清搐止,须间断运针。
(二)气阴两脱
1、主证:大汗、大泻、大失血,气短息促,自汗热粘,心烦口渴,尿短赤涩,大便干结,舌燥,脉细数无力。
2、治则:补气滋阴。
3、处方:气海、百会、太渊、复溜。
4、方义:气海为元气之海,灸之可大补元气;百会为诸阳之会,更能升阳固脱;太渊乃手太阴肺经原穴,本型为中暑之危重阶段,汗出脉绝,取此以滋肺阴固卫阳;复溜是足少阴肾经经穴,可补肾阴振肾气。四穴合用,内补肺肾之阴液,外固欲脱之卫阳。
5、治法:气海、百会施艾条雀啄法灸,持续下断,直至神志清醒。余穴用针刺,采用补法留针,其间须反复运针刺激。
上面就是给大家介绍的针灸治疗轻度中暑以及重度中暑的方法,如果病人的情况严重的话,这个时候最好送到医院治疗了哦。
轻度中暑有妙招
夏季暑气当令,气候炎热,人若长时间在烈日下或高温中居处劳作,暑邪便会乘机侵入而发病。病人通常会出现高热、口渴、大汗或无汗、面色红赤等症状,中医认为暑为阳热之邪,容易耗伤人体气阴。一旦中暑,应当立即采取急救降温措施,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中暑降温方法。
擦药疗法
用风油精把手涂湿或取食盐一把,揉擦两手腕、双足心、两胁、前后心等八处,擦出许多红点,患者即觉轻松而愈,适用于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
物理降温
一般只要脑门、胸口、手臂内侧、腿脚内侧用井水浸过毛巾冷敷即可,若要使患者高温迅速降低可将患者浸浴在4℃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和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在物理降温过程中,必须随时观察和记录肛温,待肛温降至38.5℃时,应即停止降温,将患者转移到室温在25℃以下的环境中继续密切观察。如体温有回升,可再浸入4℃水中或用凉水擦,或淋浴或在头部、腋窝、腹股沟处放置冰袋,并用电扇吹风加速散热,防止体温回升。老年体弱和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常不能耐受4℃浸浴,有些患者昏迷不深,浸入4℃水中可能发生肌肉抖动反而增加产热和加重心脏负担。可应用其他物理降温方法,多准备井水浸冷毛巾,亦可用酒精擦拭体表,促进散热。
刮痧疗法
侧过身子,用犀牛角或水晶、翡翠多次刮背部。或针刺大椎、耳根后、舌尖、舌下出血以泄热。还有一点必须要申明,夏天热感冒,不可用辛温药过于发汗,一旦过汗伤阴,容易转成热射病,内脏随之受损。当然每天早餐时吃几片姜,或者早餐约一小时后喝一杯姜茶,也有一定的通气生津防中暑的作用。若已中暑,已伤阴,则不适合用喝姜茶来治疗,因为姜属于辛温发散之物。
刺血疗法
取穴部位:大椎、曲池、十宣、曲泽、委中、金津、玉液。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点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对轻症中暑,刺血后挤出数滴血,片刻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挤出紫黑血液0.5--1毫升,并给予清凉饮料,针后约10分钟患者神志即可转清,继而热 退汗出,诸症消失。
对于轻度中暑患者,一定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否则发展成重度中暑,患者就会出现抽搐、痉挛等症状,容易威胁生命安全。
突然中暑怎么办
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的症状比较轻,通常会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症状,而重度中暑就比较严重了,患者通常会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肌肉痉挛,冷汗淋漓,脉搏细弱,甚至出现晕厥、手足抽搐等现象。而对于先兆中暑或者轻度中暑的患者,我们可以施以按摩手法作为一种应急措施进行急救,但是对于重度中暑患者,则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以免危及生命。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有效的按摩急救手法。
首先,患者取坐位,腰微挺直,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左手掌心与右手背重叠,轻轻放在小腹部。双目平视微闭,呼吸调匀,全身放松,静坐1~2分钟。
按揉劳宫穴
劳宫穴:位于掌心横纹中,当第三掌骨的桡侧,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
将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对侧劳宫穴上,其余四指紧附手背,适当用力揉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镇静安神,疏通心络。
掐人中穴
人中穴:位于鼻下沟的上中1/3交界处。
将一手半握拳,拇指伸直,指尖放在人中穴上,适当用力掐压0.5~1分钟。
功效:开窍醒神,疏风清热。
揉掐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颈项后枕骨下,大筋外侧凹陷处。
将双手拇指指尖放在同侧风池穴上,其余四指附在头部两侧,适当用力揉掐0.5~1分钟。
功效:疏风清热,开窍镇痛。
掐十宣穴
十宣穴:位于双手十指尖端正中,距指甲约0.1寸处。
用一手的拇指指甲和食指指甲,分别掐另一手的五个指头的指尖,每个指尖10~20秒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开窍醒脑,清心泄热。
合按内、外关穴
内关穴:位于手掌侧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两筋之间。
外关穴:位于手背侧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尺桡两骨之间。与内关穴相对。
将一手中指和拇指指尖放在对侧的外关穴和内关穴上,两指对合用力按压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安神镇静,和胃理气。
按揉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将右手中指指腹放于大椎穴上,食指、无名指、小指附于穴位旁,中指用力按揉0.5~1分钟。
功效:清泄暑热,通络镇痛。
以上是为大家介绍几个有效缓解中暑症状的穴位,建议各位朋友牢记,如果身边有人突发中暑,也可以派上用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暑的病人通常伴有高热、口渴、大汗或无汗、面色红赤等症状,属于暑入阳明证。暑入阳明 ,暑病证型之一。《伤寒指掌》卷四,吴坤安谓:“凡大热大渴,干呕唇燥,舌苔黄厚,六脉洪数,此暑邪入于阳明也。黄连香薷饮及益元散;大热、大渴、大汗者,白虎汤。”
白虎汤
组成:石膏一斤,碎(50g) ,知母六两(18g) 炙甘草二两(6g), 粳米六合(9g)
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壮热面赤,烦渴引饮,口舌干燥,大汗出,脉洪大有力,夏季热等属于热在气分者。
另外,可以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加减配伍。如果出现中暑,身热,汗出,足冷,脉微而渴。患者可以白虎汤配伍人参进行治疗。
白虎汤配伍人参方药组成
知母(六两),石膏(碎,绵裹,一斤),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效:清热、益气、生津。
主治:热病津气两伤证,症见高热烦渴、气短肢软、脉大无力、汗出、背微恶寒。
患者根据病情还可酌情加入银花、连翘、石斛、西瓜翠衣、六一散等。中暑并不可怕,只要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恢复是很快的。
结语:看到这里,你现在是不是应该知道中暑应该怎么办了啊,中暑也是分轻度和重度的哦,我们最好分型治疗哦。而,中医治疗中暑的方法有很多,穴位按摩、针灸、中药方等等,但是如何情况严重的话,我们还是最好去看医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