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是一种肝部很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肝部病变,这种病的传染性很高,那么你知道乙肝的发病原因到底是什么吗?今天小编就向大家介绍乙肝的治疗和预防,赶紧来看看吧!
目录
1、乙肝的临床表现 2、乙肝的检查诊断
3、乙肝的治疗 4、乙肝的病因
5、乙肝传播的渠道 6、乙肝的饮食结构
7、乙肝患者饮食禁忌 8、治疗乙肝的小验方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疾病。乙肝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它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无一定的流行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属散发。近年来乙肝发病率呈明显增高的趋势。
乙肝的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肝脏会影响人体全身,因肝功能受损,乙肝患者常感到乏力、体力不支、下肢或全身水肿,容易疲劳,打不起精神,失眠、多梦等乙肝症状。少数人还会有类似感冒的乙肝症状。
2.消化道症状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乙肝患者因胆汁分泌减少,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明显的乙肝症状。
3.黄疸
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中枢,乙肝患者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会出现黄疸,皮肤、小便发黄,小便呈浓茶色等乙肝症状。
4.肝区疼痛
肝脏一般不会感觉疼痛,但肝表面的肝包膜上有痛觉神经分布,当乙肝恶化时,乙肝患者出现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等乙肝症状。
5.肝脾肿大
乙肝患者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汁淤积,常有肝脏肿大等乙肝症状。
6.手掌表现
不少乙肝患者会出现肝掌等乙肝症状。乙肝患者的手掌表面会充血性发红,两手无名指第二指关节掌面有明显的压痛感等乙肝症状。
7.皮肤表现
不少慢性肝炎患者特别是肝硬化患者面色晦暗或黝黑,称肝病面容,这可能是由于内分泌失调形成的乙肝症状。同时,乙肝患者皮肤上还会出现蜘蛛痣等。
症状
1、急性乙型肝炎
可表现为急性黄疸型和急性无黄疸型。急性黄疸型可有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如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疼痛、尿黄如茶水样等等。
部分患者甚至可出现一过性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肝区压痛及叩痛等,而急性无黄疸型多较隐匿,症状轻,似有轻度乏力、纳差、恶心等不适,恢复较快,常常体检化验时才被发现。
2、慢性乙型肝炎
根据病情可分为轻、中、重三种。
轻度:病情较轻,可反复出现乏力、头晕、食欲有所减退、厌油、尿黄、肝区不适、睡眠欠佳、肝稍大有轻触痛,可有轻度脾大。部分病例症状、体征缺如。肝功能指标仅1或2项轻度异常。
中度: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ALT和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
3、重型肝炎
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症状嗜睡、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昏迷等。
4、淤胆型肝炎
黄疸持续不退大于3周,称为淤胆型肝炎。以肝内淤胆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又称为毛细胆管炎型肝炎。
慢性淤胆型肝炎常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不易消退,常伴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汁酸升高。
5、肝炎肝硬化
①根据肝脏炎症情况分为活动性与静止性两型。活动性肝硬化:有慢性肝炎活动的表现,乏力及消化道症状明显,ALT升高,黄疸,白蛋白下降。静止性肝硬化:无肝脏炎症活动的表现,症状轻或无特异性,可有上述体征。
②根据肝组织病理及临床表现分为代偿性肝硬化和失代偿性肝硬化。代偿性肝硬化:ALB≧35g/L,TBil﹤35μmol/L,PTA﹥60%。可有门脉高压征,但无腹水、肝性脑病或上消化道大出血。失代偿性肝硬化:指中晚期肝硬化,有明显肝功能异常及失代偿征象,如ALB﹤35g/L,白蛋白/球蛋白A/G﹤1.0,TBil﹥35μmol/L,PTA﹤60%。可有腹水、肝性脑病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明显曲张或破裂出血。
乙肝的检查诊断
1.肝功能检查包括胆红素、麝香草酚浊度试验、AST、ALT、A/G、凝血酶原时间、血清蛋白电泳等。
2.特异血清病原学检查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BcIgM。有条件可检测HBV-DNA,DNA-p,Pre-S1、Pre-S2等。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肝内HBV-DNA。
3.肝脏活检(肝穿刺检查)。
4.血糖、尿糖、尿常规等。
鉴别诊断
1.药物性肝炎
特点为:①既往有用药史,已知有多种药物可引起不同程度肝损害,如异烟肼、利福平可致与病毒性肝炎相似的临床表现;长期服用双醋酚丁、甲基多巴等可致慢活肝;氯丙嗪、甲基睾丸素、砷、锑剂、酮康唑等可致淤胆型肝炎;②临床症状轻,单项ALT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高;③停药后症状逐渐好,ALT恢复正常。
2.胆石症
既往有胆绞痛史,高热寒战,右上腹痛,莫非征(Murphy征)阳性,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3.原发性单发性肝硬化特点
①中年女性多见;②黄疸持续显著,皮肤瘙痒,常有黄色瘤,肝脾肿大明显,ALP显著升高,大多数抗线粒体抗体阳性;③肝功能损害较轻;④乙肝标志物阴性。
4.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
常有家族史,多表现有肢体粗大、震颤,肌张力增高,眼角膜边缘有棕绿色色素环(K-F环),血铜和血浆铜蓝蛋白降低,尿铜增高,而慢活肝血铜和铜蓝蛋白明显升高。
5.肝外梗阻性黄疸
如胰腺癌、总胆管癌、慢性胰腺炎等需鉴别。
乙肝的治疗
应根据临床类型、病原学的不同型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总的原则是:以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选择性使用药物为辅。
应忌酒、防止过劳及避免应用损肝药物。用药要掌握宜简不宜繁。
1.急性肝炎的治疗
(1)卧床休息
早期严格卧床休息最为重要症状明显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治疗至症状消失、隔离期满、肝功能正常可出院。经1~3个月休息,逐步恢复工作。
(2)饮食
以合乎患者口味,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宜应含多种维生素,有足够的热量及适量的蛋白质,脂肪不宜限制过严。
(3)抗病毒治疗
急性乙肝最有效的治疗就是抗病毒治疗另外就是以适当休息和合理营养为主,根据不同病情给予适当的药物辅助治疗,同时避免饮洒、使用肝毒性药物及其他对肝脏不利的因素。
(4)中药治疗
可因地制宜,采用中草药治疗或中药方剂辩证治疗。急性肝炎的治疗应清热利湿、芳香化浊、调气活血。
热偏重者可用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加减,或龙胆草、板蓝根、金钱草、金银花等煎服;湿偏重者可用茵陈四苓散、三仁汤加减。
(5)营养
应高蛋白饮食热量摄入不宜过高,以防发生脂肪肝,也不宜食过量的糖,以免导致糖尿病。
(6)抗病毒药物治疗
①α-干扰素(Interferon,IFNα)
能阻止病毒在宿主肝细胞内复制,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但停药后部分病例的血清指标又逆转。早期,大剂量,长疗程干扰素治疗可提高疗效。
副作用有发热、低血压、恶心、腹泻、肌痛乏力等,可在治疗初期出现,亦可发生暂时性脱发、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等,但停药后可迅速恢复。
②干扰素诱导剂
聚肌苷酸(聚肌胞,PeolyI:C)在体内可通过诱生干扰素而阻断病毒复制,但诱生干扰素的能力较低。近又合成新药Amplige(PolyI:C·12U),是一种作用较聚肌胞强大的干扰素诱生剂。
2.慢性肝炎的治疗
提高生活品质是乙肝治疗的终极目标。众所周知,乙肝病毒很难被彻底消灭。无论是干扰素还是核苷酸类似物都只能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短期治疗(≤1年)停药后,患者的HBV-DNA水平可能会出现大幅度反弹,导致乙肝复发。
乙肝抗病毒最忌讳早停药,擅自停药或换药很可能会造成病情恶化,最终造成疗效不佳,加重疾病进展。因此,大家在治疗期间一定要做到长期用药、规范用药。
3.重型肝炎的治疗
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具有再恢复的可能,但相当数量的病人预后不良。病人应绝对卧床,避免并去除诱发肝昏迷的诱因,预防和控制感染,及时救治出血,加强对症支持疗法。有条件者应考虑肝脏移植手术。
4.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治疗
凡有HBV复制指标阳性者,适用抗病毒药物治疗,首选α-IFN。
乙肝的病因
乙肝是一种传染性肝病,是世界三大流行性传染疾病之一,在我国某些地区的传染率高达35%。是否被感染乙肝取决于多种条件因素,不过感染乙肝通常与病人自身体质及日常习惯行为等有关。
性接触传播
个体在与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进行性接触或生活密切接触时可通过男性的精液、女性的阴道分泌物引起感染。性交、同性恋性接触及未采取防护措施。
医源性传播
由医疗过程中各种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注射器、针头等引起感染或拔牙用具及其它创伤性医疗器消毒不严格而导致感染。另外,吸毒者因共用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也可能会导致感染。
母婴传播
患急性乙肝和携带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育龄妇女,通过妊娠和分娩将乙肝病毒传给新生儿。
血液传播
经血液或血制品传播乙肝病毒。在发达国家献血后的血液都要检查肝炎病毒,因此在这些地区通过受血感染肝炎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乙肝的发病机制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很复杂,研究资料不少,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其肝细胞损伤不是HBV在肝细胞内复制的结果,而是由T细胞毒反应所介导,人感染HBV后,可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并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及免疫调节功能紊乱,这些免疫反应对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及转归有重要意义。
1、急性肝炎
当免疫功能正常感染HBV后,其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攻击受染的肝细胞,由破坏的肝细胞释放入血的HBV,而被特异性抗体所结合,且干扰素生成较多,而致HBV被清除,病情好转终归痊愈。
2、慢性活动性肝炎
见于免疫功能有缺陷和免疫调节紊乱者,感染HBV后,由于Tc细胞功能不正常,或特异抗体封闭部分肝细胞靶抗原而制约T细胞毒反应,致部分肝细胞损害,干扰素产生较少。
HBV持续复制,特异抗体形成不足,肝细胞反复被HBV侵入,形成感染慢性化,此外,肝细胞膜特异脂蛋白Lsp因HBV感染而形成自身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LspIgG型,在抑制性T细胞Ts细胞活性降低情况下,自身免疫性ADCC效应致肝细胞进行性损害。
3、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无症状HBsAg携带者
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在感染HBV,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致肝细胞损害轻微或不出现肝细胞损害,尤其无症状HBeAg携带者,缺乏干扰素,不能清除病毒,以致长期携带HBV。
4、重型肝炎
急性重型肝炎的发生,由于机体免疫反应过强,短期内T细胞毒反应迅速破坏大量感染HBV的肝细胞;或短期内形成大量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
致局部发生超敏反应Arthus反应,造成大块肝细胞坏死;肠源性内毒素的吸收,可致Schwartzman反应,使肝细胞发生缺血性坏死;加以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和白三烯等细胞因子由单核巨噬细胞释放,促进肝细胞损伤,亚急性重型肝炎发病机制与急性重型肝炎相似,但进展较缓慢,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较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
乙肝复发的元凶
核心提示:过度劳累过度劳累包括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可以破坏机体相对平衡的免疫状况,促使乙肝病毒复制加剧,肝脏负担加重,导致肝炎复发。
过度劳累过度劳累包括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可以破坏机体相对平衡的免疫状况,促使乙肝病毒复制加剧,肝脏负担加重,导致肝炎复发。
过度劳累的情况有以下几种:长途跋涉、熬夜、精神高度紧张、工作压力过大、情绪波动、暴怒和斗殴以及房事过频等等。
乙肝传播的渠道
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包括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可以破坏机体相对平衡的免疫状况,促使乙肝病毒复制加剧,肝脏负担加重,导致肝炎复发。
过度劳累的情况有以下几种:长途跋涉、熬夜、精神高度紧张、工作压力过大、情绪波动、暴怒和斗殴以及房事过频等等。
饮食不节
肝炎患者饮食当以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避免多吃油腻、油炸、辛辣食物,这些食物难以消化,会加重胃肠负担,肥甘厚味之品,容易郁结肠胃,化为湿热,损害脾胃,诱使肝炎发作。
慢性肝炎及肝硬化代偿期病人的食疗原则是:除遵守所有肝病病人饮食治疗中的“高蛋白质、高热量”原则以外,另外增加一条,就是低盐、高维生素。
这是因为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病人体内易发生水、钠潴留,且常缺乏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病人可通过摄入黄绿叶蔬菜以及豆类制品来达到补充的目的。
另外,酒精性肝硬化病人体内往往还缺乏维生素B卜维、生素B2、叶酸等B族维生素,要补充这类维生素,可将主食改为富含维生素B1及叶酸的胚芽类。
饮酒
饮酒是引起肝炎复发最主要原因之一,酒在肝内氧化,形成有害物质乙醛,可以直接损害肝脏,因此肝炎患者必须禁酒。
误服或滥用药物
肝炎患者因求治心切,往往相信广告宣传,服用各种自制中药制剂;有的长期服用“偏方”、“验方”,有的用药不符合适应症,硬性乱用。
有的重复大量使用所谓保肝药;有的误认为中药没有毒副作用,不加选择随便使用。肝脏在这些零乱、复杂的药物形成的化学反应的影响下,炎症和中毒情况越来越重,肝功损害日见加重。
变更环境
患者在病情平稳后不久,就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如出差、旅行等,因生活环境、水土条件变更,造成体内环境紊乱而出现肝功异常。
季节变化
肝炎发作的季节各不相同,春、夏两季为肝炎容易发作季节,秋冬季发作者相对较少,四季肝功波动的概率分别是:春季波动者约占22.94%,夏季占23.85%,秋季占9.17%,冬季占18.34%。
患其他疾病
感冒、腹泻、胆囊炎、大出血也可以导致肝功波动。
因此,肝炎患者平素一定要注意天气变化,保护好脾胃,调理好情绪,起居有常,尽量避免患上其他疾病。
乙肝虽然是一种危害很严重的传染病,但还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每个人都掌握预防乙肝的知识,并认真去做,就可以把感染乙肝的危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乙肝的保健
治疗乙肝至今无特效药,合理休息从某种意义上讲胜过药物治疗。但是乙肝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一味强调休息而忽视了锻炼和营养,也是不科学的。乙肝患者应视其病情具体情况,科学养生,才能有助于病情的康复。
区别对待劳逸结合
第一、乙肝急性期及慢性肝炎活动期,特别是黄疸出现和转氨酶猛升的阶段,正是大量肝细胞肿胀坏死的关键时刻,此时患者的休息应以静为主。每天除饮食、洗漱、二便外均应卧床休息。实验证明,人体在卧床与站立时,肝脏中的血流量有明显差别。卧床时,出入肝脏的血比站立时至少多40%。此时,平卧静养等于自我输血。只要早期卧床休息的时间足够,肝病后遗症就会减少。
卧床的时间长短应根据患者症状、黄疸消退、肝脏大小及肝功能检查结果等情况来决定。
肝功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时,患者可下床轻度活动,可从扶床站立开始,逐渐到靠椅背静坐,倚窗赏景,室内散步,户外散步,淋浴,做操,打太极拳等,患者活动量由小到大,活动以感到舒适为准。
另外,让大脑有足够的休息十分重要,这一点人们往往很容易忽视。人的思维活动要消耗血液中50%的氧,因此,每天都需要大量的血流供应大脑。
乙肝患者要减少会客时间和次数;休息时不要胡思乱想,以免加重心理负担,也不要看书或看电视等。
第二、慢性轻度迁延性或慢性活动性乙肝趋于恢复静止期的患者,除午休或晚睡之外不必卧床,可以从事部分较轻的工作,但要注意动静结合,劳逸结合,适度运动。
总的原则是:运动量的增加以不疲劳为度,每次活动以自觉微微出汗为度。运动后,患者如果食欲好转,身心愉快,乏力减轻,肝功改善,则可在此基础上量力而行地加大一些活动量。
只要循序渐进地适度运动,无疑会促进肝炎的顺利康复。有的肝炎恢复期患者,总怕肝炎复发,长期卧床休息,这样反而有碍新陈代谢,促进肝脏细胞脂肪变性,延迟肝功的复常。
第三、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肝功始终保持正常,身体无明显不适,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参加学习、工作,保持良好的生活和运动习惯,但不宜过度疲劳,注意定期复查肝功,不可乱用药,严禁饮酒。
第四、代偿期静止性肝硬化患者,可以从事轻度体力和脑力劳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晨练、琴棋书画、打太极拳等,强调劳逸结合、适度锻炼。
失代偿期活动性肝硬化患者,尤其是已有并发症者腹水、出血、感染等,一般都要卧床休息,不宜活动,待病情恢复到代偿阶段后再开始活动。
均衡营养终身戒酒
乙肝病人的营养要丰富,但要均衡,不宜多食肥甘厚味。出院后,为了促进肝脏早日恢复正常,患者在饮食上应选择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
适当多吃些富含蛋白质瘦肉、鱼、蛋、奶、豆制品、糖米面、食用糖和维生素新鲜蔬菜、水果的食物。成人每日要保证摄入蛋白质70~80克、糖300~400克、脂肪50~60克。
由于我国习惯于低脂肪饮食,故不必过分强调限制脂肪,以食后无不适感为度。
长期的高脂肪、高糖饮食,有可能引起患者脂肪肝,并可出现肝肿大、肝区不适、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等征象,故饮食上应避免营养过剩。
由于酒精可直接损害肝细胞,促进脂肪在肝细胞中沉积,并可引起肝硬化。故肝炎恢复期的患者应绝对戒酒,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应终身戒酒。
另外,如果患者食欲差,可给半流质或全流质饮食,待食欲好转后再增加热量,患者的饮食要多样化、营养均衡。每日饮食应包括:米饭、面食、水果、蔬菜、奶制品、豆制品、肉、鱼、蛋、坚果、糖等。
乙肝的饮食结构
乙肝患者除积极治疗,注意休息外,还应配合饮食调养。合理的营养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增强免疫功能,促进肝脏功能的恢复。
肝病患者的饮食结构要合理,要多食蔬菜、水果,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纤维素,也有助于促进消化功能。
肝脏功能减退时常常影响脂肪代谢,所以很多慢性肝炎患者会合并有肝炎后脂肪肝。因此饮食要低脂肪、低糖过多的糖进入人体内易转化为脂肪、高蛋白。
蛋白质饮食要包括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如豆制品、牛肉、鸡肉、鱼肉等。挑食对肝病是不利的。
食量要恰当,肝病时消化功能减弱,食之过饱常导致消化不良,也加重肝脏负担。吃饭八成饱最好。暴饮暴食对肝脏、对胃肠功能都不利。
1.每日能量控制在2000-2500千卡:适量的能量可以节约蛋白质的消耗,增强体力,促进肝细胞的再生与修复;但能量过高会造成体重增加,导致脂肪肝。
一般来说,一位体重中等水平的成人,全日应摄入蛋白质75克,脂肪60克,糖类240-300克,热量7.53-8.37兆焦1800-2000千卡,折合食物大致为:牛奶50克,鸡蛋1个,瘦肉或禽、鱼、虾150克,青菜500-750克,豆腐或豆制品50-100克,主食200-250克,水果250克,烹调用油25克以下。
2.蛋白质的提供要充足:蛋白质的提供一般应高于健康人。由蛋白质提供的能量占全日总能量的15%,其中优质蛋白宜占50%,如奶、蛋、瘦肉、水产品、豆腐等。
牛奶、奶制品、鸡蛋等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脂肪的食物,这类食物以营养丰富而见长。鱼、肉、豆制品等食物,这类食物被人体吸收后有助于人体血液、肌肉组织的生长。
3.脂肪的提供与健康人相当:要用植物油,禁食动物油脂。禁食肥肉、动物油、动物内脏等。当肝功能较差时,则应适当减少脂肪的供给,尤其要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
4.碳水化合物的提供要适当提高:应占全日总能量的60%-70%,以利于肝糖元的储备,保护肝脏,维持肝脏的功能,可适量地补充纯糖食品如白糖,葡萄糖,糖果等。
米饭、谷类等碳水化合物以及糖、油等食物,这类食物可以补充入体热量,提供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
5.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A的供给要丰富。蔬菜、瓜果、芋类、菌菇类、海带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这类食物有助于人体的营养平衡。
乙肝患者饮食应注意的问题
1.选用新鲜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慎用食品添加剂,杜绝霉变如发霉花生,大米及各种腐败变质食品。
2.宜用蒸、煮、烩、炖、氽、炒等烹调方法,不宜吃炸、煎、熏、烤食品。
3.采用少量多餐的饮食方式,吃饭八成饱最好。一日三餐外,适量加餐。
4.饮食要清淡,易于消化。炒菜宜清淡,少放油,少食油腻和油炸食品,少食生冷、刺激性食品。
5、海产品要鲜活,无变质、无污染;清洗干净,彻底加热;适量,不宜太多。
6、药膳进补,因人而异。药分寒、热、温、凉,不同体质的人其进补的方式不一样,在不了解药性及病人的体质的情况下,中药进补还需慎重。
7、戒烟戒酒。
总之,对乙肝病人的饮食并没有太多特殊的要求,足够的热量、适量的蛋白,丰富而全面的维生素,适量的纤维即可。
在饮食上有太多的禁忌可导致营养失调,过多地依赖中药补药而忽视正常饮食则是舍本而求末之举。
乙肝饮食有哪些“忌口”
正在服用肝病药物的乙肝患者需要忌口的食物。例如患者正在服用甘草酸制剂治疗,不宜吃具有排钾性质的食物,例如胡萝卜等。
甘草有类固醇样作用,具有排钾性质,容易导致低血钾,此时应食用含钾的食物。而胡萝卜中所含的“琥珀酸钾盐”的成分具有排钾作用,二者同用,可导致低血钾症。
表现为全身无力、烦躁不安、胃部不适等症状。五味子制剂酸性作用强,此时不宜多食酸性食物,以免加重胃溃疡的风险。
乙肝患者饮食禁忌
1.忌食易于引起乙肝病人过敏反应的食物
大多数人喜食味美、肉嫩、营养价值极高的海虾、海蟹等海鲜食品,但少数有过敏体质的人,每当他们进食了这些海鲜发物后,会立即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态反应,临床出现腹痛、腹泻、颜面潮红、尊麻疹、皮肤瘙痒,严重者甚至发生休克和死亡。
由于肝脏是参与变态反应的重要器官,因此肝脏受损在所难免。尤其原有肝病者可使病情加重;或者病情已稳定的肝病,又可能会再次复发。所以肝炎发作期,不宜吃海鲜发物。
2.忌食易于引起乙肝病情加重的食物
每种食物都有不同的生化成分、理化特性和药理作用,因而它对人体的物质代谢功能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如,急性黄疽型肝炎患者,如过多地摄入油腻食物,会引起腹胀、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等:恢复期的肝病患者。
如进食过多的糖类食物可引起肥胖、脂肪肝:肝硬化晚期和重症肝炎患者,因大量进食高蛋白食物而引起肝昏迷。
有酸中毒的患者如再大量食醋则会使病情加重;有的肝病患者,因服用了人参、党参、鹿茸等滋补品后,反而导致丙氨酸转氨酶升高或出现黄疽。
有学者分析,人参、党参等补品能增强细胞的免疫功能,激发淋巴细胞对肝炎病毒的杀伤作用,但同时也使肝细胞受到损伤,引起丙氨酸转氨酶升高。
少吃油炸、煎烤食品,尤其是肝硬化患者,这些饮食容易引发肝昏迷或上消化道出血。
3.忌食易于引起肝脏损害的食物
现已清楚,肝癌的发生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素和饮用水污染等多种因素有关。在发霉的花生和玉米粉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在酸菜和腌菜中含有较多的亚硝胺类物质。
因此,这些食物进食过多,就容易诱发肝癌,尤其是那些慢性肝炎、肝硬化和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应特别注意。肝炎患者不宜吃腌制的咸菜、酱菜等。
忌吃松花蛋:因其制作过程中需用铅粉,常食易致铅中毒及钙缺乏,影响肝功能恢复。
肝硬化病人因为门静脉高压而致不同程度的静脉曲张,主要有食管静脉曲张、胃内静脉曲张及食管下端静脉曲张,如果饮食不注意,很容易导致这些静脉破裂,出现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昏迷,严重者导致死亡。
所以,肝硬化病人应避免食用生硬、带刺或带骨的肉类,以及含植物纤维素纤维素食品过多的蔬菜蔬菜食品,因这些食物很易伤及曲张的静脉。
酒的主要成分为乙醇,对肝细胞有直接损伤作用,长期大量饮酒还可致营养不良、代谢异常和免疫功能紊乱以及中毒性肝损伤,如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变等。
另外,刀豆的两端尖角部分、产生黑斑的甘薯和鲜金针菜等食物;含有秋水仙碱等毒性物质,如处理不当,食后均可发生中毒现象而加、重肝损害。
4.忌食易于降低某些药物功效的食物
有些食物摄入体内后可以改变或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和药理作用。例如,牛奶、豆腐等食物中含有的钙、镁、铁等离子,可与四环素类药物结构成不易吸收的化合物:莨菪碱类药物能解除血管痉挛,改善肝脏的微循环,是治疗黄疽型肝炎的常用药物,但茶水中的鞣蛋白可与食若碱类药物中的生物碱结合,从而影响其吸收、降低疗效;氨基比林是常用的退热药,但摄入含有亚硝酸盐较多的咸菜和发黄的青菜等食物后,可结合形成致肝癌能力很强的亚硝胺物质。
另外,柿子中含有鞣酸,可与铁质结合而影响铁的吸收,因此,贫血者不宜食柿子:有的食物同食可能还会致病,如柑橘中含黄酮类成分,可与萝卜中的硫氢酸发生作用,而抑制甲状腺功能,并诱发甲状腺肿大,因此柑橘与萝卜不要同食。
5.正在服用肝病药物的乙肝患者需要忌口的食物
例如患者正在服用甘草酸制剂治疗,不宜吃具有排钾性质的食物,例如胡萝卜等。
甘草有类固醇样作用,具有排钾性质,容易导致低血钾,此时应食用含钾的食物。而胡萝卜中所含的“琥珀酸钾盐”的成分具有排钾作用,二者同用,可导致低血钾症。
表现为全身无力、烦躁不安、胃部不适等症状。五味子制剂酸性作用强,此时不宜多食酸性食物,以免加重胃溃疡的风险。
治疗乙肝的小验方
中医治疗乙肝,一般采用药物治疗,使用中药材方剂治疗乙肝,可以循序渐进的调节乙肝病症,从而达到最终治愈的目的。下面列出了13个中医治疗乙肝的验方: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以黄疸、胁痛、肝大、食欲不振、倦怠无力等为主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呈散发或流行,以儿童及青壮年为多见。
1、茵陈30克,栀子6克,生大黄3克。热重加柴胡、黄芩各6克;恶心呕吐加砂仁、藿香各5克;腹胀加厚朴、枳壳各35克;食欲不振加焦三仙9克;尿黄加木通6克。水煎服,每日l剂,分2次服。
2、茵陈30克,茜草18克,板蓝根15克,白茅根60克。便秘加大黄;腹痛加郁金、延胡索;呕吐加枳实;腹胀加枳壳、厚朴。儿童剂量酌减。水煎服,每日l剂,分2次服。
3、茵陈180克为末,制蜜丸,每丸3克,每次1丸,每日3次。
4、茵陈8克,大枣10克,白矾0.3克,粳米30克,食糖适量。将茵陈和白矾一起人锅,加水煎煮25分钟,滤去药渣,与淘洗干净的粳米、大枣一同煮粥,加食糖调味。每日l剂,分早、晚两次食用,连服7日。
5、鲜蒲公英500克,水煎服,不拘时,连服15日。
6、鲜蒲公英、鲜车前草各60克,洗净捣烂,用纱布绞汁,另用温水先冲服明矾末1.2克,经1小时后再服此药汁。
7、茶叶15克,板蓝根、大青叶各30克,水煎服,每日2次,连服2周。
8、赤小豆30克,田基黄30克。将田基黄加水煎汤,去渣取汁,再加入赤小豆煮烂。代茶饮服,每日3次。
9、大青叶20克,田基黄20克,茵陈20克,鸡蛋2个。将鸡蛋洗净外壳,与大青叶、田基黄、茵陈一起入锅,加400毫升水,共煮30分钟,滤出药渣。吃蛋喝汤,每日1剂,早、晚分2次服用,连服7日。
10、青黛4克,白矾2克,朱砂4克,共研细末,分7包,每包加一个鸡蛋清,每日服一包,开水冲服。
12、西瓜汁100毫升,蜂蜜10毫升,顿服,每日2~3次。
13、地葫芦50克,积雪草50克,栀子10克,茵陈蒿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结语:通过小编上文的介绍,你知道乙肝的发病原因到底有有哪些了吗?你知道患上乙肝应该怎么治疗才最有效果了吗?乙肝虽然有很大的危害,但是只要我们及时发现,尽快地采取治疗措施,平时做一些预防的工作,一定会远离疾病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