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的人提到丙肝都是非常熟悉的,到底什么是丙肝呢,丙肝的症状都有哪些呢?在日常生活中丙肝的传播途径是什么呢,大家对于丙肝的常识都了解多少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关于丙肝的详细介绍吧,看看患者们平时该怎么做呢?
目录
1、丙肝的简单介绍 2、丙肝的检查
3、避开六大丙肝传播途径 4、丙肝和乙肝有何区别
5、丙肝为什么容易感染 6、丙肝潜伏期有哪些常识
7、丙肝的常见食疗方法 8、丙肝须注意的事项
丙肝的简单介绍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未来20年内与HCV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细胞癌导致的死亡)将继续增加,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病因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致病根本原因,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如饮酒,劳累,长期服用有肝毒性的药物等,可促进病情的发展。丙肝的病理改变与乙肝极为相似,以肝细胞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慢性肝炎可出现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严重者可以形成假小叶即成为肝硬化。
HCV感染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免疫介导和HCV直接损伤两种,病毒因素包括病毒的基因型、复制能力、病毒多肽的免疫原性等;宿主因素包括人体的先天性免疫反应、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等。饮酒、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因素对HCV的感染病程也有影响。
HCV传播途径: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HCV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1.血液传播
(1)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
由于抗-HCV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HCV,因此,无法完全筛出HCV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HCV。
(2)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
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HCV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HCV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2.性传播
3.母婴传播
抗-HCV阳性母亲将HCV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HIV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HCV病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4.其他途径
见于15%~30%的散发性丙型肝炎,其传播途径不明。
临床表现
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成人急性丙型肝炎病情相对较轻,多数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ALT升高为主,少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为轻度或中度升高。可出现恶心,食欲下降,全身无力,尿黄眼黄等表现。单纯丙肝病毒感染极少引起肝功能衰竭。在自然状态下,其中仅有15%的患者能够自发清除HCV达到痊愈,在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干预的情况下,85%的患者则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儿童急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50%可自发性清除HCV。
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症状较轻,表现为肝炎常见症状,如容易疲劳,食欲欠佳,腹胀等。也可以无任何自觉症状。化验ALT反复波动,HCVRNA持续阳性。有1/3的慢性HCV感染者肝功能一直正常,抗HCV和HCVRNA持续阳性,肝活检可见慢性肝炎表现,甚至可发现肝硬化。
3.肝硬化
感染HCV20~30年有10%~20%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1%-5%患者会发生肝细胞癌(HCC)导致死亡。肝硬化一旦出现失代偿情况,如出现黄疸,腹腔积液,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其生存率则急剧下降。
丙肝的检查
1.肝功能
包括血清ALT、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胆碱酯酶、碱性磷酸酶、转肽酶等。
2.丙肝病毒抗体
抗HCV。
3.丙肝病毒定量
血清HCVRNA,了解丙肝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
4.影像学
腹部肝胆脾超声检查了解肝脏有无慢性损伤。必要时行腹部增强CT或MRI检查,以了解病情损伤程度。
5.肝脏瞬时弹性波扫描
是一种无创检查可用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评估。丙型肝炎患者评估肝脏纤维化程度对于确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6.肝组织活检
是评估患者肝脏炎症分级与纤维化分期的金标准。
诊断
1.抗HCV
即丙肝抗体,目前诊断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指标。但因感染HCV后抗HCV出现较慢,一般在发病后2~6个月,甚至1年才转阳,故不能作为早期诊断的方法。而且1次阴性,也不能直接否定诊断。当各型病毒性肝炎特异性标志检测阴性,临床症状及单项ALT升高,提示急性病毒性肝炎时,应考虑是否为丙型病毒性肝炎。
2.HCV-RNA
即丙型肝炎病毒的核糖核酸,是HCV的遗传物质,是表示体内感染HCV的直接指标。目前用PCR方法可以直接检测血中的HCV-RNA,可用于HCV感染的早期诊断。因其较丙型肝炎抗体出现早,故是丙型肝炎病原学诊断和判断传染性的一项有用的指标。
总之,对有典型临床表现且其发病与输血及血制品密切相关,已排除其他肝炎的可疑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可进一步查HCV-RNA及抗HCV,如HCV-RNA及抗HCV均阳性或HCV-RNA单独阳性即可确诊为丙型病毒性肝炎。
鉴别诊断
主要鉴别疾病包括:其他各型病毒性肝炎:乙型、丁型、戊型肝炎、EBV性肝炎、CMV性肝炎。鉴别诊断主要依据特异性血清学检查。
治疗
1.抗病毒治疗方案
在治疗前应明确患者的肝脏疾病是否由HCV感染引起,只有确诊为血清HCVRNA阳性的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才需要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目前得到公认的最有效的方案是:长效干扰素PEG-IFNα联合应用利巴韦林,也是现在EASL已批准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的标准方案(SOC),其次是普通IFNα或复合IFN与利巴韦林联合疗法,均优于单用IFNα。聚乙二醇(PEG)干扰素α(PEG-IFNα)是在IFNα分子上交联无活性、无毒性的PEG分子,延缓IFNα注射后的吸收和体内清除过程,其半衰期较长,每周1次给药即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
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AA)蛋白酶抑制剂博赛匹韦(BOC)或特拉匹韦(TVR),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三联治疗,2011年5月在美国开始批准用于临床,推荐用于基因型为1型的HCV感染者,可提高治愈率。博赛匹韦(BOC)饭后,每天三次(每7-9小时),或特拉匹韦(TVR)饭后(非低脂饮食),每日三次(每7-9小时)。期间应密切监测HCVRNA,若发生病毒学突破(血清HCVRNA在最低值后上升>1log),应停用蛋白酶抑制剂。
2.一般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
(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有确切证据提示干扰素治疗能够降低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慢性化比率,可在HCV感染急性肝炎发作后8-12周进行,疗程为12-24周。最佳治疗方案尚未最终确定,但早期治疗对于基因1型高病毒载量(>800000logIU/ml)的患者更为有效。
(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应在治疗前评估患者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肝功能反复异常者或肝穿组织学有明显炎症坏死(G≥2)或中度以上纤维化(S≥2)者,易进展为肝硬化,应给予抗病毒治疗。
(3)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①代偿期肝硬化(Child-PughA级)患者,尽管对治疗的耐受性和效果有所降低,但为使病情稳定、延缓或阻止肝衰竭和HCC等并发症的发生,建议在严密观察下给予抗病毒治疗。②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多难以耐受IFNα治疗的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应行肝脏移植术。
3.特殊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
(1)儿童和老年人
有关儿童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经验尚不充分。初步临床研究结果显示,IFNα单一治疗的SVR率似高于成人,对药物的耐受性也较好。65岁或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原则上也应进行抗病毒治疗,但一般对治疗的耐受性较差。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对药物的耐受性、并发症(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及患者的意愿等因素全面衡量,以决定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
(2)酗酒及吸毒者
慢性酒精中毒及吸毒可能促进HCV复制,加剧肝损害,从而加速发展为肝硬化甚至HCC,的进程。由于酗酒及吸毒患者对于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耐受性和SVR率均较低,因此,治疗丙型肝炎必须同时戒酒及戒毒。
(3)合并HBV或HIV感染者
合并HBV感染会加速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向肝硬化或HCC的进展。对于HCVRNA阳性/HBVDNA阴性者,先给予抗HCV治疗;对于两种病毒均呈活动性复制者,建议首先以IFNα加利巴韦林清除HCV,对于治疗后HBVDNA仍持续阳性者可再给予抗HBV治疗。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尚需进行深入研究,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合并HIV感染也可加速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进展,抗HCV治疗主要取决于患者的CD4+细胞计数和肝组织的纤维化分期。免疫功能正常、尚无即刻进行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指征者,应首先治疗HCV感染;正在接受HAART治疗、肝纤维化呈S2或S3的患者,须同时给予抗HCV治疗;但要特别注意观察利巴韦林与抗HIV核苷类似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包括乳酸酸中毒等。对于严重免疫抑制者(CD4+阳性淋巴细胞<2×108/L),应首先给抗HIV治疗,待免疫功能重建后,再考虑抗HCV治疗。
(4)慢性肾功能衰竭
对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伴有肾功能衰竭且未接受透析者,不应进行抗病毒治疗。已接受透析且组织病理学上尚无肝硬化的患者(特别是准备行肾移植的患者),可单用IFNα治疗(应注意在透析后给药)。由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发生严重溶血,因此,一般不应用利巴韦林联合治疗。
(5)肝移植后丙型病毒性肝炎复发
HCV相关的肝硬化或HCC患者经肝移植后,HCV感染复发率很高。IFNα治疗对此类患者有效果,但有促进对移植肝排斥反应的可能,可在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指导和严密观察下进行抗病毒治疗。
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疗程长,副作用较大,需要在有经验的专家评估指导下安全用药;在治疗期间需及时评估疗效,根据应答指导治疗,并同时密切监控药物的不良反应,尽量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4.抗病毒治疗的禁忌证
(1)干扰素绝对禁忌证
①妊娠;②精神病史如严重抑郁症;③未能控制的癫痫,④未戒断的酗酒或吸毒者;⑤未经控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⑥失代偿期肝硬化;⑦有症状的心脏病;⑧治疗前粒细胞<1.0×109/L;⑨治疗前血小板<50×109/L;⑩器官移植者急性期(肝移植除外)。
(2)干扰素相对禁忌证
甲状腺疾病、视网膜病、银屑病,既往抑郁病史,未控制的糖尿病,未控制的高血压。
(3)利巴韦林的绝对禁忌证
妊娠、严重心脏病、肾功能不全、血红蛋白病,HB<80g/L。
(4)利巴韦林的相对禁忌证
未控制的高血压,未控制的冠心病,HB<100g/L。
预后
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抗病毒效果好,90%患者可获得完全应答而彻底痊愈;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情相对较乙型病毒性肝炎为轻,经标准抗病毒方案治疗,有机会清除病毒获得痊愈。部分患者感染20-30年后可出现肝硬化或肝癌。
避开六大丙肝传播途径
提起肝炎,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乙肝。事实上,被大家忽略的丙肝比乙肝对人们生命健康的威胁更大。丙肝早期症状不明显,长期以来被人们忽略,很多人丙肝患者因为发现太晚、治疗不及时失去了生命,实在是很可惜。
其实预防丙肝要比预防乙肝来的容易多,只要摸清丙肝的传播途径,避免被传染,就可以做好预防工作。丙肝有哪些传播途径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吧:
1、不洁性交
说到这个,大家心里有数的吧,假如对象是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或患者,在没有做好安全措施的事情下,便会很容易受到感染。在那事前总不能先问别人有木有丙肝?所以最好还是不要发生“一夜情”是最安全的。
2、输血
血液来源不清或者采用非法途径获得的血,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检查,那么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危险性就大大增加。
3、母婴传播
假如怀孕的母亲携带丙型肝炎病毒,那么在分娩的过程中,婴儿接触了母亲的血液,也会受到感染。
4、共用某些私人物品
假如您的亲人或者爱人很不幸是丙肝的携带者或者患者,那么应该避免共用牙刷或者剃刀等。因为这些私人物品上面往往会粘附血液。
5、药物滥用和注射毒品
假如您注射的针头被其他人使用过,上面附着有其他的人的血液。假如那个人刚好携带丙型肝炎病毒,那么自己便很容易会被传染上。注射毒品和药物滥用的人群的感染率要比正常人群高很多。
6、长期肾透析
尿毒症的患者假如共用的肾透析机器没有经过严格处理而残留了其他人的血液,那么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也会很容易受感染。
丙肝和乙肝有何区别
在病毒性肝炎中。乙肝排行老二,丙肝排行老三,它们的主要病变都在肝脏,但也有不少重要区别。
(1)病原学不同
乙肝是由HBV引起的,丙肝是由HCV引起的。HBV是DNA病毒,而HCV是RNA病毒,这就导致治疗上的一些差别。
(2)丙肝虽然“沉默”。但其“肝外表现”更引人关注
据报告,约40%~74%的HCV感染者至少出现一种肝外表现。有时,丙肝的自身表现不明显,肝外表现反而突出,给诊断造成麻烦。 有人把丙肝的肝外表现分为四类:1、与丙肝密切相关性疾病。如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它是一种系统性血管炎。
2、与丙肝明显相关性疾病,如淋巴瘤、迟发性皮肤卟啉症、扁平苔鲜等。
3、可能与丙肝相关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
4、原先观察到与丙肝相关的疾病,如结节性多动脉炎、慢性多发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病、银屑病等。慢性乙肝也可有肝外表现,但较少见。
(3)丙肝的治疗药品比较单一
只有干扰素类(包括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可用于抗HCV的治疗(利巴韦林是辅助用药,不能单独用于治疗丙肝)。一旦干扰素治疗失败,则下一步治疗就比较困难。
特别是丙肝以老年人为多,他们对干扰素的应答率低,对其副作用也难于接受。而乙肝的抗病毒药物较多,除了干扰素外,仅核苷类就有4种,新的品种很快还要上市。
(4)预防方面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可供临床应用的丙肝疫苗。虽然对其研究较多,但何时上市还遥遥无期。
丙肝为什么容易感染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至于其发生的机理,目前尚不明确。但实验研究表明:丙型肝炎的肝脏病变部位有多数单核细胞浸润,发生炎症和坏死,这和HBV引起的肝脏病变相似。同时,感染HCV后,也和HBV感染一样容易发生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
这就说明,HCV感染引起的肝脏病变也和HBV感染相似,主要由病毒诱发人体免疫反应导致对肝细胞的兔疫损伤。而通过输血和应用血制品引起的传播也已确定无疑。此外,针刺、滥用注射药物、纹身、粪口途径、母婴垂直传播,以及唾液、飞沫、接吻和性接触等水平传播,也是引起丙型肝炎的可能原因。
要想预防感染丙肝,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隔离消菌办法,切断传播途径:
(1)病人在家疗养的隔离和消毒
1)甲、戊型肝炎患者自病发之日起隔离3周,在家隔离消毒的要求是:按肠道传染病的相关环节尽到饮食用具分开并单独洗刷消毒;饭菜分食或使用公筷、公勺;患者食前、便后用流动水洗手,注重保障自来水龙头(包括厕所水箱柄),患者的手不要直接拧自来水龙头或按厕所水箱柄,要垫纸应用,亦可用废瓶子口套住水龙头手柄或做一个带爪的木把开关水龙头。
瓶子和带爪的木把为患者开关水龙头专用,视为污染物,放在固定地域,别人不要动,痊愈后丢弃。
患者的吐、泻物要用漂白粉或20%漂白粉乳液或5%优氯净(或其它含氯消毒剂)混合后静置消毒1~2小时再倾倒。消毒剂的剂量为吐、泻物的一倍。手(污染了的手,不论患者或家属):可以使用75%的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消毒。食具、水碗、毛巾、餐巾等可以使用0.3%~0.5%的优氯净或1%~5%的含氯消毒剂浸入15分钟再用清水冲净药液。其它污染了的用具可用之上药液擦拭消毒。患者的衣服、床单要分开应用,单独消毒后冲洗(消毒办法如同毛巾、餐巾),尤其是内裤必须尽到消毒后清洗。衣物织品最佳是白色,因氯能脱色。
病人住院后或在家病愈后,要做一次全面消毒。除病人接触过的一切用品消毒外,还要用0.3%~0.5%的优氯净喷雾、擦拭室内地面、墙壁,做一次终末消毒。
2)乙、丙、丁型肝炎由于病程较长,通常三个月左右,有些还或许转为慢性肝炎或病毒携带者。其隔离期依据状况而定,通常要到肝功效正常情况下、抗原消失后方可解除。由于他们都是经血液感染,要尽到病人的牙刷、剃须刀、指甲刀、修脚刀专用,或病人用后消毒(消毒方法同食具消毒)。
(2)患家要彻底杀灭苍蝇和蟑螂
丙肝潜伏期有哪些常识
丙肝早期症状比较隐匿,只有通过相关检查才能发现。丙肝病毒可在人体内潜伏10-20年,在感染初期至中期通常没有明显征兆,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睡眠不佳等现象。下面就帮大家了解丙肝潜伏期的常识。
1、丙肝传播途径类似乙型肝炎,但由于体液中HCV含量较少,且为RNA病毒,外界抵抗力较低,其传播方式较乙型肝炎局限,传染力也较乙肝病毒为弱。主要通过肠道外途径传播。
2、丙肝潜伏期通常为7周,幅度为2-24周。丙肝潜伏期在症状出现前几周,在丙肝潜伏期至整个患病期间均有传染性。慢性丙肝携带者的传染性仍不明确。防止接触可能为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和其他体液。不共用可能被污染的牙刷、剃刀、注射器和其他物品。
3、一般丙肝病毒的潜伏期2—26周,平均7.8周,丙肝的潜伏期大多见于用第XIII因子的血友病患者,丙肝的潜伏期最短者4日至两周,但大多数1—4周。丙肝病毒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可能反映丙肝因子的不同或同一因子的不同剂量所致。
4、如果是Ⅷ因子引起的丙型肝炎,丙肝潜伏期7~33天,平均19天。丙肝早期会有食欲消失、呕吐、胃痛、疲乏、皮肤巩膜黄染。疾病早期,丙肝症状类似乙肝,但较轻,如感染超过6个月,称慢性丙肝,许多丙肝感染者并无症状。
丙肝防治中常见的问题
1. 对丙型肝炎流行现状缺乏正确了解
目前,我国卫生部门所引用的丙型肝炎流行数据均来自1992年全国第二次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该项调查距今已逾15年,其间,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卫生各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是人口流动大大增加,人们生活习惯发生很大变化,丙型肝炎的流行状况也有明显改变。
1992年的调查结果已远不能反映目前我国丙型肝炎的流行现状。因此,为了正确制定我国丙型肝炎防治策略,必须开展一次新的全国性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2. 丙型肝炎检测和监测体系不够完善
丙型肝炎起病隐匿,易被忽视。约80%丙型肝炎患者最初并不知道自己患病,直至发展为慢性肝病甚至肝硬化和肝癌才被发现。其病程越长,治疗难度越大,疾病负担也就越重。如果丙肝患者在20岁时得到治疗,治愈率可达60%~70%,而在60岁时得到治疗,治愈率仅为20%~30%。
丙型肝炎可通过一种简单的检测方式诊断。因此,完善丙型肝炎检测和监测体系,对丙型肝炎高危人群进行检测和监测十分必要,一方面可早发现传染源,及时采取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另一方面,可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
3. 医源性传播未得到有效控制
医源性传播途径包括不安全注射、器官移植、介入性检查及口腔疾病的治疗等,这些都已成为HCV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在丙型肝炎患者中,接受过内镜检查、流产、肌肉或静脉注射、美容、美甲或修脚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与医务人员对丙型肝炎的认知水平较低有关。
北京、上海、广州、郑州、长春等5城市的调查表明,医务人员对丙型肝炎诊断、治疗和预防的认知度较低,最低为12%,最高为83%,平均仅47.5%。
4. 丙型肝炎治疗未全部纳入医保
丙型肝炎不同于乙型肝炎,多数丙型肝炎患者是可以治愈的。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其治愈率可达50%~70%。药物经济学分析显示,该治疗方案可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比。
由于部分地区聚乙二醇干扰素未纳入医保,患者难以承受医疗费用而不能及时治疗,这些患者一方面可能成为传染源通过血液途径传染他人,另一方面可能因未能及时治疗而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最终导致死亡。
5.公众对丙型肝炎认知水平较低
对北京、上海的一般公众调查发现,41%公众不知道丙型肝炎,知道丙型肝炎的公众中,仅10%对丙型肝炎有所了解,被调查者中83%有丙型肝炎高危因素,但仅5%检测过丙型肝炎标志物。
6. 国产丙型肝炎诊断试剂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近年来我国丙型肝炎诊断试剂的品种和质量有很大提高,但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可重复性与国外同类试剂比较,仍有一定差距。
对我国市售最广的6种丙型肝炎酶联免疫试剂盒与美国Ortho试剂盒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国内6种丙型肝炎试剂盒的S/CO比值 (6.0~14.0) 均明显高于Ortho试剂盒 (3.8),说明前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低。我国HCV核酸定性和定量试剂盒也存在灵敏度低及检测范围小的问题。
7. 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研究较薄弱
丙型肝炎患者如能及早接受规范化抗病毒治疗,多数是可以治愈的。但目前我国使用的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是进口的,且价格较昂贵,一般患者难以承受。
近年来,国外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迅速,继聚乙二醇干扰素后,已有多种抗病毒新药进入Ⅰ期或Ⅱ期临床试验。我国丙型肝炎患者占全球1/4,亟待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病毒药物,造福于人民。
自2005年6月起,HCV体外细胞培养体系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几个研究小组先后在Huh7细胞系中获得2a基因型HCV全长基因的复制,并成功获得有感染性的HCV颗粒。近年来,我国在HCV细胞培养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从而为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创造了一定条件。
丙肝的常见食疗方法
丙肝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引起的疾病,主要经血源性传播是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单采血浆还输血球、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传染引起的。
专家介绍,丙肝患者除了应该积极配合医生接受治疗之外,其自身的日常饮食调理亦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丙肝食疗方,希望它们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地耳粥
【组成】地耳草30克(鲜品60~90克),大米50克。 【制作用法】取地耳草洗净,用水800毫升,煎取500毫升,去地耳草,将大米淘净,加入地耳草汁中,用慢火熬至粥成,放温,1日分次食用。
虎杖甘草粥
【组成】虎杖20克,甘草10克,大米10克。
【制作用法】先将虎杖、甘草洗净,浸入600毫升水中约1小时后,入砂锅中放火上煎取水500毫升,去虎杖、甘草,加入淘洗干净的米,用慢火炖成粥,放冷食用。
黑豆炖猪肉
【组成】黑豆150克,瘦猪肉250克。
【制作用法】黑豆、猪肉洗净,将猪肉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块,与黑豆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去浮沫,后改用文火煨炖,待肉熟豆烂后,加入盐、味精调味,饮汤食肉。
温馨提示: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小编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如食用上述食物无效的话,请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加重。
丙肝须注意的事项
丙肝是由丙肝病毒(HCV)所引起,是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单采血浆还输血球、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传染引起的。丙肝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相似,但丙肝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不亚于乙型肝炎。丙肝分布较广,更容易演变为慢性、肝硬化和肝癌。
丙肝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事项主要有:
1.保持良好的心态,应心情舒畅,应有乐观、豁达的精神,有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恐惧肝病。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加上某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药物的应用,才有可能使乙肝抗原转阴,乙肝表面抗体转阳。
2.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疲劳的恢复,特别有利于肝脏营养的供给和肝细胞的修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对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阻止肝细胞坏死及纤维化的形成,都具有积极意义。
3.适当的营养供给,在如今的生活条件下,不宜过多强调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及低脂肪饮食。但营养的搭配要平衡,荤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肉类、蛋奶类等,其摄入量依人的胖瘦来决定,严禁烟酒。
4.定期复查肝功及肝、胆、脾、b超,乙、丙、庚等型肝炎,易迁延、复发,定期复查肝功能,就能及时发现问题,将能得到妥善处理。
5.继续服保肝药物和保健食品以巩固治疗。
(1)继续服用原治疗肝炎的药物,保护细胞肝,使alt、asa等继续保持正常。
(2)服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保健产品。
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丙型肝炎临床治愈后,需要一段时间的巩固康复过程。
丙肝该怎么预防
丙肝是一种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传染性非常强,一旦被感染上很难治愈,很是容易转化为肝硬化,甚至肝癌,所以说丙肝的预防是很重要的。
第一、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具
对医疗器械以及用具要进行消毒,带血及体液污染物应该严格消毒处理。加强托幼保育单位及其他服务行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餐具、食具消毒。理发、美容、洗浴等用具应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加强对血制品的管理,继续强制推行对献血员和器官捐献者做丙肝病毒抗体筛查,必须是阴性者才能献血或捐献器官。所有血液和血液制品一定要保证没有丙肝病毒的存在,不可将血液当补品随意输入,也不可输入献血者刚抽出的鲜血。
第二、夫妻如果计划要小宝宝时 在怀孕前双方做一次丙型肝炎病毒标准物检查。如在母亲怀孕期时查出阳性,也要尽可能地降低母婴传播的危险性。
第三、每个人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接触病人后要用肥皂洗手,提高防范意识,不要随便的纹身、纹眉、纹眼线、扎耳洞等。如果家庭成员或者朋友得了丙肝,不要太紧张了,只要不共用牙刷、牙杯、剃须刀等卫生用具,是不会被传染的。
专家提醒大家
在日常生活中要不间断的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检查,同时在生活中当身体出现了不适的症状后,也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对应的检查,切勿大意!当检查之后确定了病情,应该及时的、积极的接受科学、规范的相关治疗!如果还有问题可以点击咨询。
日常五招助你远离丙肝危害
招1:不共用牙刷
专家表示,牙刷可能会受到血液的污染。口腔溃疡与牙龈出血的人,其牙刷上很容易沾上血液。大多数人不会与别人共用牙刷,但有些人却不在乎。给自己定一个规则吧:忠于自己的牙刷。
招2:禁止毒品
预防丙肝,还要注意禁止毒品。如果静脉注射毒品,要注意不共享针头或其他工具。如果需要静脉注射或其他医疗用途,要使用无菌注射器。静脉注射与一半以上的新发丙型肝炎病例有关,不使用不洁的注射器是制止丙型肝炎扩散的最好办法之一。
招3:使用安全套
通常来说,性传播丙型肝炎的几率很低。但是当有多个性伴侣时,感染的机会随之增加。同样,感染艾滋病与其他性传播疾病的几率也会增加。所以为了自己的安全,最好使用安全套。
招4:不共用剃须刀
比起共用注射器,用自己的物品,像剃须刀、牙刷、指甲剪可以降低感染风险。但是,只要存在血液,就有感染丙型肝炎的危险。因此,日常还是不要与他人共用剃须刀才好。
招5:去正规的地方纹身
纹身与穿洞并非感染丙型肝炎的高危活动。但是,如果使用的注射器或其他的一起并未正确消毒,同时感染疾病的人使用过,就很容易患上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艾滋病。
结语:春季是养生保健的好机会,很多的人都制定了自己的保健计划,很多的人都知道疾病是危害健康的主要因素!所以平时一定要多多了解这些常识,上述介绍的这些丙肝的治疗方法,一定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恢复健康哦,要记得分享给身边的好朋友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