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是从古代开始就有的诊疗手段,脉诊也是古人在没有听诊器的情况下摸索出来的看病方法,从中医来讲脉诊的意义非常的大,可以说是在医学上的一大进步,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去了解下中医脉诊。
中医脉诊
脉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一个手段,我们在医院里面也经常看到老中医号脉的场景,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号脉在任何时间都可以么?外界因素会不会对脉诊的结果有所影响呢?中医介绍,号脉最好在早上空腹的时候,这时得到的诊断结果最准确。>>>正确认识脉诊
专家称,号脉最佳的时段是在每天早上太阳刚升起来、人们刚起床且还未进食的时候。>>>脉诊断病有何奥妙
因为这个时候太阳刚刚升起,阳气刚刚进入体内,人体在夜晚的阴气也渐渐退去,并且此时人体经过一晚上的休息,各方面都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个时段的脉象,是人体平和状态下的真实反映。反之,吃过饭后,胃肠道开始运动,主管肠胃的神经开始兴奋,血液大量涌向这些部位,会使脉象发生变化,不能反映最客观的结果。而如果做过某些活动再来号脉,这时血液大量涌向四肢肌肉,也会使切脉的结果不具有代表性,诊断的准确性会受到影响。一般来说,在这些情况下,脉的快慢、力度、绷紧程度等方面都会受影响。
另外,号脉一定要在身体没有大的活动下进行,因此,患者来到诊室后,最好先休息一下再号脉;并且,号脉时还不能有大喜大悲的情绪存在,一定要选心情平和的时候,这时号出来的脉才准。
中医诊断学
诊法,即中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中医脉诊 三根手指辨健康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察看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头面、五官、四肢、二阴、皮肤以及排出物等,以发现异常表现,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闻诊”是医生运用听觉诊察病人的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嗳气、肠鸣等声音,以及运用嗅觉嗅病人发出的异常气味、排出物的气味,以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问诊”是询问病人有关疾病的情况,病人的自觉症状,既往病史、生活习惯等,从而了解患者的各种病态感觉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诊疗等情况的诊察方法。“切诊”是医生用手触按病人的动脉脉搏和触按病人的肌肤、手足、胸腹、腧穴等部位,测知脉象变化及有关异常征象,从而了解病变情况的诊察方法。
通过四诊所收集到的病情资料,主要包括症状、体征和病史。“症状”是指病人主观感到的痛苦或不适,如头痛、耳鸣、胸闷、腹胀等;“体征”是指客观能检测出来的异常征象,如面色白、喉中哮鸣、大便腥臭、舌苔黄、脉浮数等。而症状和体征又可统称症状,或简称“症”,古代还有将其称为病状、病形、病候者。>>>专家教你如何正确应用脉诊
症状虽然只是疾病所反映的现象,但它是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主要依据,因而在中医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诊病
诊病,亦称辨病,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分析四诊资料,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得出病名诊断的思维过程。
对于临床上的各种具体疾病,进行分析判断而作出的诊断,是为病名。因而病名是各种具体疾病的代名词。如疟疾、痢疾、肺痈、痫病、消渴、滑胎、痛经、麻疹、夏季热、红丝疔、乳癖、脓疱疮、牛皮癣、内痔、股骨骨折、白喉、圆翳内障等,都是病名。病名是对该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与抽象。
对疾病作出病名诊断,是临床各科应讨论的主要内容。在学习中医诊断学时,还不可能对疾病的病种进行辨别,难以作出病名诊断。因此,中医诊断学只是对疾病怎样进行诊断的基本方法,以及疾病的命名、分类等作初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