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宝宝,每个宝宝的健康成长是家长们共同的心愿!但是现在很多的小孩子都会患上手足口病,你们知道手足口病的预防该怎么做吗?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该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就一起和小编一起来看看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有哪些吧!
目录
1、手足口病的简介 2、手足口病的正确预防措施
3、湿搓冲捧擦洗手遵5法 4、手足口护理期间牢记4大饮食禁忌
5、防止手足口病的方法有哪些 6、夏季有效预防手足口病有7招
7、妈妈六招护理孩子手足口病 8、预防手足口病的六种方法
9、中医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0、手足口病把握好4个防控重点
手足口病的简介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病因
有多种肠道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
预防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7.托幼单位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8.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手足口病的正确预防措施
手足口综合征,人们习惯称“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全年均可发病,常发生在3—11月份,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成人和大儿童也会传染上这种病,但是由于大部分以隐性感染为主,所以没有很明显的症状。
发病初期,主要症状是低烧,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等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很像。1—2天后,孩子的手上、脚上、臀部和口腔内颊部、舌、口唇内侧等处可出现红色斑点,斑点逐渐发展成为疱疹,数目在4到10几个不等,故而得此病名,是小儿常见的疱疹性疾病之一。
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疼痛异常,因此,患手足口病的孩子常因嘴痛而影响吃奶、吃饭、哭闹不安。多数患儿的疱疹在3—4天后可自行消退,不留痂,也不脱屑,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只有极少数患儿可并发心肌炎或无菌性脑膜炎等疾病。
本病的传染源是病人或健康的带病毒者。病儿说话时的口水飞沫中带有此病毒,可传染其他小孩。预防措施主要是隔离病儿、加强婴幼儿卫生保健,以减少感染机会,这一点对幼托机构来讲非常重要。预防上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地方,多吃水果和蔬菜。同时,可适当服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如板蓝根等。
目前对手足口病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临床主要是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利巴韦林、病毒唑等。若小儿有发热时,可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也可口服退热药或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对破溃处,可用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及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要多喝温开水,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
手足口病的预防
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要保持良好通风;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要清洗消毒;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清扫后应立即洗手;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及时送诊、居家休息;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患儿增多时,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帮孩子筑手足口防火墙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湿搓冲捧擦洗手遵5法
第一步:湿
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第二步:搓
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第三步:冲
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第四步:捧
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第五步:擦
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粪便垃圾消毒得当
粪便:可用生石灰以1比1比例与其搅拌均匀。
食饮具:用25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
生活用具、玩具、校舍、书籍: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或用0.3%过氧乙酸作用60分钟,或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0分钟。
患者衣服、被单:阳光下暴晒或煮沸20分钟或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盛放排泻物的容器: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浸泡120分钟。
饮用水:用1至3毫克/升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优氯净等作用30分钟。
灭蝇:可用5%氯氰菊酯(奋斗呐)、2.5%溴氰菊酯或其他杀虫剂,按说明书使用。
生活污水:用5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作用120分钟。
垃圾:用10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作用120分钟。
饮食预防方
本病流行期间,推荐在家庭、托幼机构及学校采用。
处方一 生薏米,赤小豆,绿豆各3份,生甘草1份。
用法:生甘草加水适量,煎煮10分钟后去渣,加入生薏米、赤小豆、绿豆,煮粥食用。
处方二 银花6克,白菊花6克,生山楂10克,生甘草3克。
用法:加冰糖适量,以沸水500毫升浸泡后频饮。
预防治疗方
在社区及托幼、小学等儿童聚集机构,有与患儿或疑似患者有接触史者,推荐服用以下方药:
生黄芪10克,银花10克,藿香10克,芦根10克,野菊花10克,生山楂15克,生甘草5克。
每剂水煎100毫升,每服50毫升,早、晚餐后服,连服3天;或板蓝根冲剂每日2次,每次1袋,连服3天。
(上述用量为3至6岁儿童量,3岁以内婴幼儿可减量服用,6岁以上者可加量服用)。
生活调护方
本病流行期间,儿童宜少吃煎炸、辛辣食品,不宜暴饮暴食,多进清淡、新鲜而宜消化的食物,减少胃肠道负担;生活规律,多饮水,勤洗手,随气候变化增减衣物;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居住与活动空间多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手足口护理期间牢记4大饮食禁忌
手足口病是儿童时期比较常见的传染病,当然现在这个病也非常的好治,所以各位父母先不要紧,一听是传染病就吓得不得了,没必要。手足口病算是比较常见的病,主要是由于平时不注意卫生造成的,也就是肠道病毒感染。而患这种病的人群年龄也是没有界线的,但3岁左右的儿童较多,一旦宝宝患了这种病,在护理期间有许多在饮食上的误区,一起来看一看:
误区一:患病期间吃素
在手足口病期间,有人说要食素,不吃荤,这个说法不能算全对,因为这时身体需要抗体,而抗体就是蛋白质,如果把牛奶、鸡蛋等含蛋白的食品排除在外,那么平时吃的素几乎就没有蛋白质可摄入的了,又怎么去对抗病毒呢,所以全吃素也是不对的。
误区二:让宝宝喝冷牛奶祛暑热
因冷的东西对肠胃的影响是很大,更何况是此时肠胃出问题的时期呢?所以牛奶还是需要加温再喝的,而冷的牛奶中的蛋白如果过敏的话,也会导致铁的流失,会使营养失衡。
误区三:鲜榨豆浆放久点没关系
鲜榨的豆浆,既然是鲜的,当然是榨完后尽快喝完是最好的,一般是在榨完后两小时内喝完最好,如果放得时间过长,细菌会繁殖,食物就会变质,如果超过四个小时,那就不要再喝了,喝了只会引起肠胃的更加不适了。
误区四:急性期口味重
在生病时,胃口都会受到影响,而手足口病因口腔内破损,所以会有疼痛感,可能会更影响食欲,所以许多的妈妈会做些比较重口味的食物或刺激性大的食物来增加宝宝的食欲,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因宝宝的肠胃不适,不适合做重口味的食物,这会影响消化的,同时生病时,要尽量给病人吃些清淡易消化、温度适宜的流质食物为宜,流质食物可以让宝宝用吸管吃,这样可以减少接触到口腔内部,引起疼痛。
手足口病宝宝在护理时,妈妈们在饮食上要多花费些心思,并且要以少食多餐为主,这样可以减少口腔疼痛感,同时又可以补充必需的营养,并做好蛋白质的吸引,食物也可以随着宝宝的病情的好转由流质像糊状来转变,尽量做些高热量、高营养给宝宝吃,而吃辅食的宝宝,在患病期间尽量暂停辅食,以免造成消化不良。
对于手足口病的患儿,父母们也不必过分担心,不是什么大问题,平时注意孩子的卫生,家里门窗要经常通风,宝宝衣物平时清洗时可以加些消毒液进行清洗,相信有父母的仔细护理,宝宝们的身体也都能健康。
防止手足口病的方法有哪些
孩子的日常护理不容忽视,由于家长忙碌工作,有时候忽视了孩子的健康,尤其是对孩子的护理方面更不要忽视,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的病情,家长要懂得护理手足口病的方法,防止手足口病的发生。
1.消毒隔离
首先应将患儿与健康儿隔离。患儿应留在家中,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一般需隔离2周。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一般常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晒。患儿的粪便需经含氯的消毒剂消毒2小时后倾倒。
⒉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
患儿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故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⒊餐后应用温水漱口
口腔护理应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每次餐后应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⒋有皮疹,衣服要常换
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应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床铺应平整干燥。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应随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疱疹破裂者,局部可涂擦1%龙胆紫或抗菌素软膏。
⒌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也具有侵害脑和心脏的特性,可引起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故家长应严密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发现患儿有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哭闹不安或嗜睡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⒍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以上为各位介绍的就是防止手足口病的方法有哪些,大家做到这些手足口病会远离我们,让您的宝宝能在您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夏季有效预防手足口病有7招
随着夏季的来临,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也跟着来了,但是还有很多人对手足口病还不是很了解。那什么是手足口病呢?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患者以婴幼儿为主,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
少数病例可发生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和肺炎等重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发生死亡。目前尚无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手足口病很容易传播,患者、无症状感染者都可作为传染源,唾液、疱疹液、粪便、咽分泌物中均含有大量的病毒,可以污染手、毛巾、手帕、水杯、牙刷、玩具、食具、床上用品、内衣甚至水等,在日常接触中可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传播,儿童普遍易感,并且可多次感染。
1、关注儿童体温变化并时常查看口腔、手及足底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发现有类似症状后,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2、保持居家、教室等场所卫生,居家、教室等场所要经常通风换气。
3、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减少感染机会。
4、应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不洁的食物等。
5、在流行季节和地区尽量少到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和手足口病患儿接触。
6、托幼机构和学校做好晨午检工作,如出现手足口病病例,应按要求采取停班、停园措施,家长应给予理解与配合,防止手足口病的传播蔓延。
7、如果手足口病患儿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呼吸浅促、心率加快、四肢温度下降等现象,需提高警惕,及时到条件较好的医院就诊。
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
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传染性疾病,好发于婴幼儿童身上。其主要的特征是在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皮疹或泡疹样颗粒,一般情况下,通过及时治疗能在一周内恢复健康。但也有个别重症患儿因病情发展得较快,而导致死亡。
由于手足口病是一种可以通过直接与间接传染的病菌,所以一旦发现小儿患上该病,应立即将患儿隔离,以防传染他人。另外,作为家长的我们,一定要清楚的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传染的关键。
个人预防措施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妈妈六招护理孩子手足口病
相信很多家长朋友都知道,这个时节是小儿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需要做好孩子的各方面护理工作。那么,妈妈该怎么应对来自手足口病的威胁呢?
招一
妈妈要注意防止孩子因发热而失去体液脱水,热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一般需隔离2周。
招二
孩子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家长不能因症状轻再将孩子送学校、托儿所或幼儿园。手、足、臀部的皮疹,在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疱疹形成或破溃时,可涂0.5%碘伏。
招三
轻症患病孩子不必住院,房间要定时开窗通风,避免继发感染;家人不要在室内吸烟。
招四
孩子的体温如果超过38.5℃,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剂;宝宝出现恶心、呕吐、烦躁、发热、精神状态改变、嗜睡、厌食等情况时,要及时去医院治疗。
招五
专家指出,孩子的衣服、被褥要清洁,毛巾、手帕、水杯、牙刷、玩具、食具及衣物等可用“84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暴晒;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婴儿,要保持臀部清洁干燥;疱疹破裂局部可涂擦抗菌素软膏。
招六
专家表示,孩子可能因为发热、口腔疱疹不愿进食,所以饮食要清淡、易消化,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大一些的孩子,在饭前饭后要用淡盐水漱口;不会漱口的小宝贝,可以用消毒棉棒蘸淡盐水轻轻地擦拭口腔。如果孩子口腔内的溃疡引起疼痛,可将鱼肝油或维生素B2片剂研成粉涂在患处,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防止继发感染。
手足口病的消毒方法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手足口病,针对此病又该如何做到彻底消毒呢?下面由小编给大家介绍。
1、生活用具、书籍、玩具、交通工具
用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或用0.3%过氧乙酸作用60分钟,或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0分钟。
2、食具、饮具
用每升25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30分钟。
3、饮用水
用每升1毫克―3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优氯净等作用30分钟。
4、垃圾
用每升10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作用120分钟。
5、生活污水
每升5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120分钟。
6、人畜粪便
可用生石灰以1∶1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
7、盛放排泄物的容器
用每升5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120分钟。
8、患者衣、被单
煮沸20分钟或用每升5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
9、厕所或其他污染地面、墙
用每升5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消毒。用量每平方米200毫升。旱厕也可用生石灰覆盖。
10、蚊蝇
可用5%氯氰菊酯(奋斗呐)、2.5%溴氰菊酯或其他杀虫剂。
手足口病是由儿童感染肠道病毒EV71引起的非法定报告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
喝米仁粥可预防手足口病
可以用中医药方法治疗手足口病。用米仁粥、银花茶等给幼儿食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手足口病的疗效。
服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5~10ml,一日2次口服,连续服用7日;健儿清解液5~10ml,一日2次口服,连续服用7日。
饮食疗法:米仁粥,采用生米仁100g、金银花30g、白术30g熬粥,每日一次,托幼机构可作为午后点心服用;银花茶,金银花10g、野菊花6g,煮沸20分钟代茶,加入适量蜂蜜或冰糖饮用;金银花露,用市售金银花露5~10ml冲水饮用,每日二次。
银花洗手液:金银花煎水洗手,一日数次。
漱口液:金银花10g、野菊花6g、板兰根10g、生甘草5g煎汤漱口。
艾菖熏蒸:用菖蒲、艾叶适量,熏蒸室内或用鲜药悬挂室内。
口服提高免疫的中成药槐杞黄颗粒,一次半包,一日2次。
预防汤:金银花10g、野菊花6g、黄芩6g、米仁30g、白术10g,藿香10g,煎汤服用,连续服用7日。
预防香袋:建议佩带儿童香袋或自制菖蒲5g、藿香5g、白芷5g、艾叶5g研粉装入布袋佩带胸前。
预防手足口病的六种方法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病发源为于5岁以下儿童,常常在手、足、口腔等部位的出现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主要如何预防呢?
一、少去拥挤的地方
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二、发现手足口病患者,立即隔离
如果身边有发现手足口病患者时,应该立即送往医院就医,进行隔离。
三、及时消毒
及时消毒那些被污染的日常用品,保持居室通风换气。
四、注意营养
要注意加强婴幼儿的营养,避免他们过度疲劳。
五、做好环境卫生
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注意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六、不吃生冷食物
密切注意气候变化,注意饮食卫生,尤其不要吃生冷食品。
中医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从4月至7月都是高发期,多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夏天天气炎热,被污染的公共游泳池、医疗器械会交叉传染,尤其容易在入托儿童之间流行。为此,专家提醒家长,要做到科学认识,积极预防。
手足口病在中医学中属于“时疫”和“温病”范畴,并伴有发热、流涕、微咳等类似夏季感冒的症状或流涎、拒食、烦躁等症状。 中医药对于该病的防治具有显著优势,更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发病的早期和中期,可服用金银花、连翘、黄芩、栀子、生苡仁、牛蒡子、蝉衣、紫草、芦根、竹叶、生石膏、黄连、灯芯草等中药。另外,除了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预防措施外,还可以应用中药预防手足口病,如用板蓝根或金银花、蒲公英等清热解毒的中药煎水,给小孩服用预防感染。
温馨提示:可以给孩子做一个预防手足口病的香囊戴在身上。具体做法:用藿香、艾叶、肉桂、山萘四种药即可,将药材混合磨碎,装在香袋里戴在身上就可以,既能预防手口足病,又能清热解毒。一个香囊大约3克,每种药要等量,基本在0.8克~1克。
1月,冬季雨季湿重,细菌、病毒大量滋生。正值手足口病高峰期,发病人数不断增加,重症和死亡病例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疾控专家表示,传染性疫情的大规模流行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社会各界应引起重视。而对于眼下高发的手足口病疫情,关键要把握好4个防控重点: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手足口病把握好4个防控重点
早发现
手足口病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毒素可通过血液进入体内,也可经淋巴和神经途径进入人体内。发病后,若患儿自身免疫能力较差,则会出现口咽肿痛或全身不适,极可能迅速转为重症。少数患儿还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等临床症状,严重时可致其死亡。所以,越早发现,对手足口病的治疗越有利。
早诊断
手足口病早期常有发热、咳嗽、口腔不适、咽痛等类似于上呼吸道感染类疾病症状,所以很容易导致误诊,贻误病情。专家提醒家长注意,早期的手足口病患儿同时伴有口痛、腹痛、厌食等表现,患儿口腔、咽、软腭、黏膜、舌、齿龈等部位会出现疼痛性小水疱,周围绕以红晕,破溃成小溃疡;疹子不像蚊虫叮咬,也不像药物疹、口唇牙龈疱疹和水痘。
当患儿出现如上症状时即可凭直观初步诊断为手足口病而及时就诊。莫等患儿出现体温超过38.5℃,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哭闹不安;烦躁不安、持续发烧、呼吸急促、全身无力、心跳加快等症状时,再带患儿去看急诊,这样很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早隔离
手足口病以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此外,病毒还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后的手、毛巾、手绢、茶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可造成传播。所以,手足口病患儿应尽早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防范于未然。
早治疗
手足口病跟其他传染性疾病一样也可自愈。但由于此病患者常为儿童,抗病能力较差,若患病后得不到及时治疗则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及发育状况。对症调治可选用中成药板蓝根颗粒等清热解毒类药物。
温馨提示
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结语:儿童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够健康的长大,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因素会影响宝宝的成长!所以家长们平时要多多了解这些儿童保健常识,相信上述介绍的这些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可以帮助大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