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是一种很常见的皮肤病,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的出现和发展与许多原因有关,那么你知道麻疹的发病原因到底是哪些吗?今天小编就向大家介绍麻疹怎么治疗和预防,赶紧来看看吧!
目录
1、麻疹如何治疗 2、儿童出现麻疹怎么办
3、治疗麻疹的偏方 4、麻疹是怎么引起的
5、麻疹有哪些表现 6、麻疹有什么危害
7、麻疹如何诊断 8、麻疹应该怎么预防
9、麻疹病人吃什么好 10、麻疹病人如何护理
麻疹如何治疗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靠空气飞沫传染,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自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日内均有传染性。
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发热、流涕、流泪、怕光、头痛、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症状,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患者在确诊后还需及早治疗,以免引起一些严重的并发症。
1.患者应在家隔离、治疗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患者应住院隔离治疗,隔离期延长5天。
2.保持室内温暖及空气流通,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水分要充足;保持皮肤及眼、鼻、口、耳的清洁,用温热水洗脸,生理盐水漱口;用抗生素眼膏或眼药水保护眼睛,防止继发感染。
3.高热者可用小剂量退热药,但体温不得降至39℃以下,或适量镇静剂防止惊厥。忌用强退热剂及冰水,酒精等擦浴,以免影响皮疹透发。
烦躁不安或惊厥者应给复方氯丙嗪、鲁米那、安定等,咳嗽重痰多者,可服止咳祛痰药,前驱期症状严重者,早期给予丙种球蛋白肌注,以减轻病情,重型麻疹有DIC者应及早用肝素或输新鲜全血治疗。
对皮疹迟迟不透者应注意有无并发症发生,并作出相应处理。
麻疹还会引起一些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应该怎么治疗呢?
1.肺炎
原发性肺炎一般给予对症支持疗法。细菌性肺炎应选用1~2种抗生素治疗。常用青霉素、红霉素,也可参考细菌药敏选用。
中毒症状重者,可予氢化考地松静脉滴注,疗程1~2天。缺氧者及时吸氧,不进食者,酌情补液,巨细胞性肺炎可试用干扰素,转移因子治疗。
2.喉炎
缺氧者供氧;蒸气或雾化吸入,每日2~4次,重者可每小时2~3次;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可加用抗生素,重症者可使用皮质激素,强地松口服或氢化考地松静脉滴注;喉梗阻严重,应用上述治疗无效时,予气管切开。
3.心血管功能不全
如病儿烦躁不安,心率超过160次/分,呼吸率超过40~60次/公,肝脏呈进行性肿大,应按心力衰竭处理。
选用毒毛旋花子甙K0.007~0.01mg/kg加于10%葡萄糖液10~20ml缓慢静注或西地0.03~0.04mg/kg,首剂1/2~1/3量,稀释于10%葡萄糖液10~20ml中静脉缓注,余分1~2次必要时间隔2小时给予,情况好转后改用维持量。
地高辛0.01~0.015mg/kg,每日1次;心衰严重者可加用酚妥拉明0.2~0.3mg/kg静注,1--2次/日,以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同时应用速尿等利尿剂,有一定帮助。另外也应加用皮质激素。
4.脑炎
与乙脑治疗基本相同。一般对症治疗,并及早采用干扰素,转移因子,胸腺肽等。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目前无特殊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有畏光症状时房内光线要柔和;给予容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物,补充足量水分。
保持皮肤、黏膜清洁,口腔应保持湿润清洁,可用盐水漱口,每天重复几次。一旦发现手心脚心有疹子出现,说明疹子已经出全,病人进入恢复期。密切观察病情,出现合并症立即看医生。
2.对症治疗
高热时可用小量退热剂;烦躁可适当给予苯巴比妥等镇静剂;剧咳时用镇咳祛疾剂;继发细菌感染可给抗生素。麻疹患儿对维生素A需要量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在维生素A缺乏区的麻疹患儿应补充维生素A。
3.中药治疗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2~3年一次大流行。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
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常并发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气管炎、肺炎等,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发病显著下降。
儿童出现麻疹怎么办
小儿患上麻疹需要戒口,为了能够更好的治疗麻疹,作为孩子的父母一定要配合好医生的治疗,这样才能小孩子早点恢复健康,病情可以少遭很多罪,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处理小儿麻疹发热的问题。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病毒经过飞沫直接传播,侵袭呼吸道粘膜及其附近淋巴组织,再进入血液,发生病毒血症。
因此,在麻疹的发疹前期即出现发热等症状。小儿麻疹发热的热型不定。轻症仅为中等度发热,重症患儿体温可超过40℃。多数患儿体温逐渐升高,但也有骤然高热起病者。
小儿麻疹多以发热为最初症状,同时伴有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及麻疹粘膜斑等。大约于发热3~4天出疹,出疹时伴发热增高,直到皮疹消退时体温开始逐渐下降,直至正常。
对麻疹的发热,一般不需要急于退热。应该给予足够水分,易于消化和营养丰富的饮食。
同时,最好采用适当的中药治疗。中药治疗主要以清热解毒透疹为原则。常用药有桑叶、银花、连翘、蝉蜕、浮萍、葛根、升麻、紫草、牛蒡子等。
亦可用西河柳、浮萍、芫荽等中药煮沸,用毛巾浸药液温敷患儿额面、四肢等部位,既可退热又可透疹。
且在煮沸药液过程中,使水蒸气在室内布散,以保持室内的湿度。对体温过高的患儿可酌用小量退热剂,避免急骤退热而致虚脱。
西药退热剂可选用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亦可用安乃近滴鼻。使用药物降温应使体温维持在38℃左右,不可降至过低。
对麻疹患儿不宜采用冷敷和酒精擦浴降温,以免刺激皮肤,影响皮疹透发。
小儿麻疹发热时,家长还应该注意做好皮肤护理,出汗要及时擦干,衣被不要过厚过暖。另外还要注意做好口腔护理,多饮水。
读到这里,我们知道该怎么处理小儿麻疹发热的问题,现在,我们就不用怕在这些紧急的情况下毫无对策了。只要我们在平时做好一些预防工作,我们完全是可以避免这些疾病的,只是我们没有去关注而已。
治疗麻疹的偏方
1、疏表散
功效:散风清热。
适应证:麻疹,肺卫表证。
用法用量:颗粒散剂,每包1.8克。一日总量,一岁一包,3岁两包,6岁4包,分2~4次服。
2、葛根解肌汤
功效:辛凉宣透。
适应证:麻疹初期。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3、化毒清表汤
功效:辛凉宣透。
适应证:麻疹出疹期。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4、清肺解毒汤
功效:辛凉宣透。
适应证:麻疹合并肺炎。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5、牛蒡山榷饮
药物组成:牛蒡子、山楂各15克,蝉蜕、青皮各5克。
功效:辛凉宣透。
适应证:麻疹疹出不透。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麻疹是怎么引起的?
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为单股负链RNA病毒。直径约100~250nm,衣壳外有囊膜,囊膜有血凝素(HL),有溶血作用。麻疹病毒有6种结构蛋白。
在前驱期和出疹期内,可在鼻分泌物、血和尿中分离到麻疹病毒。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
此病毒抵抗力不强,对干燥、日光、高温均敏感,紫外线、过氧乙酸、甲醛、乳酸和乙醚等对麻疹病毒均有杀灭作用,但在低温中能长期存活。
麻疹由副粘液属的麻疹病毒引起,麻疹与水痘相仿是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疾病,主要通过前驱期和出疹早期病人鼻,咽,口的飞沫传染,也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核传播。
通过未感染的人或物品间接传染少见。传染期从出疹前2~4日持续到出疹后2~5日。皮疹消退时病毒已从鼻咽部分泌物中消失。在疹后出现轻度脱屑时,已不再具有传染性。
非典型麻疹综合征通常与以前曾接受过麻疹灭活疫苗现已不再使用免疫有关。据推测,灭活的麻疹病毒疫苗不能阻止野毒株病毒感染并能使病人致敏,以致临床表现明显改变。
不过已经知道,使用麻疹减毒活疫苗也会发生非典型麻疹综合征,这很可能是由于贮藏不当致使灭活不全的结果。
在广泛进行计划免疫接种之前,麻疹每2~3年流行一次,其间伴有地区性小流行。
近年来在美国发病的流行病特点变化很大:现在,暴发常见于以前接受过疫苗的十几岁的少年和青年及未接受过疫苗的学龄前儿童。
母亲患过麻疹的婴儿,从母体获得的被动免疫差不多能维持一年,一年后易感性增高。患一次麻疹后能产生终生免疫。
成年人感染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和他们的免疫能力有关。专家介绍说,40岁以下的成年人,一般都没有得过麻疹,没能获得终身免疫力。
而幼年时注射的麻疹、流脑疫苗,经过8至10年时间之后,防疫作用开始下降,这使他们成了这类传染病的新目标。据北京晨报悉,目前各医院的保健科都可进行麻疹疫苗“应急接种”,接种者可在接种后的2至3周产生免疫力。
有人分析是由于血小板降低所致,个别患者血小板可降至30×109/升3万/立方毫米,对于此类病因,血小板恢复期内即可回升。
但这解释不了有相当多的出血性麻疹患者血小板数目正常,并不降低。因此,更多的学者认为是由于急性期血管的完整性受到暂时性损害所致。
即使血小板有改变,也是由于自然感染的麻疹病毒或接种减毒活疫苗导致的麻疹病毒感染了巨核细胞,使其受到损害,致其成熟障碍,而非产量减少。
麻疹传染力强,在流行期间,做到患儿不出门,医药送上门,直到出疹后5天。托儿所、幼儿园、学校要设置临时隔离室对患者进行隔离。
对接触者应进行隔离观察2~3周;如无症状,才能回班活动。麻疹患者停留过的房间应开门窗通风20~30分钟。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后应脱去外衣洗手,或在户外活动20分钟后再接近易感者。
麻疹有哪些表现
1、潜伏期
小儿麻疹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2、前驱期
典型的麻疹从发热到出疹,一般要3天到4天,常常会有咳嗽、鼻塞、流涕、咽部充血及声音嘶哑,眼结膜发炎、充血、流眼泪、怕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体温会在2到3天内升高,甚至可以到40℃。
起病第2天到第3天,在脸颊内侧黏膜上可以看到白色针尖样的斑点,斑点外周有红晕,这就是特征性麻疹黏膜斑——费科氏斑,它会逐渐增多和融合,范围可以扩展到口唇内侧,常持续2天左右消失。
3、出疹期
小儿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
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浮肿变形。大部分皮疹压之褪色,但亦有出现瘀点者。
全身有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并持续几周,肠系膜淋巴结肿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呕吐。阑尾粘膜的小儿麻疹病理改变可引起阑尾炎症状。
疾病极期特别是高热时常有谵妄、激惹及嗜睡状态,多为一过性,热退后消失,与以后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无关。此期肺部有湿性罗音,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
4、恢复期
典型麻疹的发热到出皮疹时间是3至4天,出皮疹的顺序是:先从耳朵后面、发际开始,很快波及面部、躯干,然后到第2~3天时发展到四肢、手掌和足底。
皮疹是红色的丘疹,直径1~3毫米,高出皮肤,压上去会有褪色;一开始比较少,后面逐渐增多慢慢融合成片,皮疹之间还可以看到正常皮肤。
出疹3到5天后,按出疹先后顺序消退,由红色慢慢变为棕褐色,会有色素沉着,表皮有糠样脱屑。大约10~14天痊愈。
在有并发症时症状加重,精神很差,有时肺部闻及少量啰音,全身浅表淋巴结和肝脾轻度肿大。
麻疹有什么危害
(1)喉、气管、支气管炎麻疹病毒本身可导致整个呼吸道炎症。由于3岁以下的小儿喉腔狭小、黏膜层血管丰富、结缔组织松弛,如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可造成呼吸道阻塞。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及三凹征,严重者可窒息死亡。
(2)肺炎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炎更常见,为细菌继发感染所致,常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嗜血性流感杆菌等,故易并发脓胸或脓气胸。艾滋病病人合并麻疹肺炎,常可致命。
(3)心肌炎较少见,但一过性心电图改变常见。
(4)神经系统并发症。①麻疹脑炎发病率较低,一千个麻疹病儿中有1~2个患此病。多在出疹后2~5天再次发热,头疼、嗜睡、惊厥、突然昏迷等症状。
外周血白细胞增多,脑脊液改变为:细胞数轻、中度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增多,糖正常。病死率达10%~25%;存活者中20%~50%留有运动、智力或精神上的后遗症。
②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是一种急性感染的迟发性并发症,表现为大脑机能的渐进性衰退,病情严重,预后差。
但发病率极低,约为百万分之一;在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前4~8年有典型麻疹史,并完全恢复。85%起病在5~15岁,开始症状很隐匿,有轻微的行为改变和学习障碍。
随即智力低下,并出现对称性、重复的肌阵挛,间隔5~10秒;随疾病进展,出现各种异常运动和神经功能障碍,有共济失调、视网膜病、视神经萎缩等;最后发展至木僵、昏迷、自主功能障碍、去大脑强直等。
病程快慢不一,大部分病人在诊断后l~3年死亡,个别能存活10年以上。③其他格林-巴利综合征、偏瘫、大脑血栓性静脉炎和球后视神经炎均少见。
(5)结核病恶化。麻疹患儿的免疫反应受到暂时抑制,对结核菌素的迟发性皮肤超敏反应消失,可持续几周,使原有潜伏结核病灶变为活动病灶,出现结核病的临床表现,甚至播散而致粟粒型肺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
(6)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症。麻疹过程中由于高热、食欲不振,可使患儿营养状况变差、消瘦;常见维生素A缺乏,角膜呈混浊、软化,且发展极迅速,最后导致失明。
(7)轻症麻疹毒力减低型麻疹病毒感染,多见于在潜伏期内接受过丙种球蛋白注射者,或小于8个月的体内尚有母亲抗体的婴儿。发热低,上呼吸道症状较轻。麻疹黏膜斑不明显,皮疹稀疏。病程约1周,无并发症。
(8)重症麻疹发热高达40℃以上,中毒症状重,伴惊厥,昏迷。皮疹融合呈紫蓝色者,常有黏膜出血,如鼻出血、呕血、咯血、血尿、血小板减少等,称为黑麻疹。皮疹少,色暗淡,常为循环不良表现。此型患儿死亡率高。
(9)无疹型麻疹注射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者可无典型黏膜斑和皮疹,甚至整个病程中无皮疹出现。此型临床诊断较难,只有依赖前驱症状和血清中麻疹抗体滴度增高才能确诊。
(10)异型麻疹此为非典型麻疹,接种灭活疫苗后引起。表现为高热、头痛、肌痛,无口腔黏膜斑。出诊顺序:皮疹从四肢远端开始延及躯干、面部,呈多形性;常伴水肿及肺炎。国内不用麻疹灭活疫苗,故此类型少见。
(11)成人麻疹由于麻疹疫苗的应用,成人麻疹发病率逐渐增加。与儿童麻疹不同处为肝损坏发生率高;胃肠道症状多见,如恶心、呕吐、腹泻及腹痛;骨骼肌病,包括关节和背部痛;麻疹黏膜斑存在时间长,可达7天,眼部疼痛多见,但畏光少见。
麻疹如何诊断
1.流行病学
在麻疹流行季节,与麻疹患者有密切接触史。未患过麻疹,未接种过麻疹疫苗。
2.早期表现
初期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睑浮肿、怕光流泪,病后2-3天可见口腔粘膜斑。
3.典型麻疹
发热3-4天后开始出疹,先发于耳后发际,渐次到头面、颈部,很快弥漫躯干及四肢。
皮疹初为玫瑰红色的斑丘疹,然后逐渐密集变为暗红色,疹间皮肤正常。一般3-5天出齐。退疹时有麦麸样脱屑,留有褐色色素沉着,约2-3周完全消失。
4.实验室检查
血象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鼻咽分泌物:可找到多核白细胞;
荧光抗体检测:检查鼻咽部粘液中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及尿沉渣内的麻疹病毒,数小时即可作出诊断;
病毒分离:用鸡胚及组织细胞培养,早期可从患者的血液、眼、鼻及咽分泌物中分离到麻疹病毒。
5.并发症
部分病例可并发肺炎、喉炎、急性心衰及脑炎等。
知道如何诊断麻疹后,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鉴别麻疹呢?请看下面的介绍。
1.风疹
发病年龄以5-15岁多见。上呼吸道炎及全身症状较轻,无口腔粘膜疹,皮疹开始出现于面部,后延及躯干及四肢,一天左右出齐。
皮疹为浅红色斑丘疹,散在,可相互融合,2-4天消退,无脱屑及色素沉着。耳后及枕部淋巴结有肿大。本病极易与轻型麻疹相混淆,需借助病原学与血清学方法相鉴别。
2.幼儿急疹
多见于2岁以下婴儿,突发高热,偶有惊厥。高热持续3-5天骤然下降,热退后出疹为其特征。皮疹先见于躯干、颈面及下肢,一天内出齐。
为细小淡红色斑丘疹,稀疏散在,1-2天内消退,无脱屑及色素沉着,伴有轻度淋巴结肿大,以颈部、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为主。
3.药物疹
在出疹前有用药物史。皮疹形态不一,大小不等,多伴有明显搔痒。一般无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停药后不再发展。白细胞分类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4.猩红热
发热1-2日后全身出现针头大小红疹,疹间皮肤充血,一片猩红,压之退色,面部充血无疹,伴有杨莓舌,口周围苍白圈,疹退可见大片脱皮。白细胞总数升高,分类中性粒细胞占优。
5.肠道病毒感染 柯萨奇病毒及埃可病毒感染时常伴发皮疹,多发于夏秋季,出疹前有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多数于发热时出疹,偶见热退后出疹,皮疹多样,要为斑疹、斑丘疹、水疱、荨麻疹及瘀点,出疹无一定顺序,疹退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6.奶疹
奶疹多见于婴幼儿,突然高热,发热3-4于后热退疹出,皮疹为玫瑰红色斑丘疹,较麻疹细小,发疹无一定顺序,1天内布满全身,2-3天后迅速消退,不留痕迹。
麻疹会引起哪些疾病
1.呼吸道并发症
(1)肺炎:麻疹病毒感染常波及肺部,约一半以上麻疹患者有肺部病变,有麻疹病毒引起的肺炎大多发生在病之早期,患者可有轻度气促,肺部出现啰音,X线检查肺门淋巴结增大,肺纹理增粗,两肺过度充气,肺小片浸润,疹退后阴影消失较快,细菌或其他病毒引起的继发性肺炎为麻疹最常见并发症,多见于出疹期,以婴幼儿患病为重,临床上于皮疹出齐后发热持续不降,气急缺氧症状加重,肺部啰音增多,中毒症状加剧,尚可出现吐泻,脱水,酸中毒等代谢紊乱,甚至出现昏迷惊厥,心力衰竭等危重症状,肺部X线片可见大片融合病灶,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易并发脓胸,肺脓肿,心包炎等,病程反复迁延不愈,远期尚可遗留支气管扩张症,住院麻疹患者中大多并发肺炎,为引起麻疹死亡最主要的原因。
(2)喉炎:麻疹过程轻度喉炎,气管炎颇为常见,有时发展成严重急性喉炎或喉气管支气管炎,多属细菌继发感染,出现声音嘶哑,哮吼,频咳,呼吸困难,缺氧及胸部三凹征等,呼吸道严重阻塞时必须及早进行气管切开或插管,进行抢救。
(3)中耳炎:为麻疹常见并发症,多发生于年幼病儿,为继发细菌感染,患儿哭吵不安,注意外耳道有无分泌物流出。
2.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麻疹出疹期中毒症状严重,高热,气促,缺氧,脱水等常导致心功能不全,患者常表现为呼吸急促,面色苍白,鼻唇发绀,烦躁不安,四肢厥冷,脉搏细速,心音低钝,皮疹转暗或突然隐退,肝急剧增大,病情重危,心电图见低电压,T波倒置,传导异常等,少数患者出现心肌炎或心包炎征象。
3.神经系统并发症
脑炎为麻疹较常见的并发症,据统计普种疫苗前发病率在0.01%~0.5%,即使在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中,脑电图检查50%可见异常,大多认为麻疹脑炎多为麻疹病毒直接侵犯脑组织引起,曾多次从脑组织或脑脊液中检出麻疹病毒或其抗原,但病毒引起的免疫反应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能除外,麻疹脑炎大多发生在出疹期,偶见于出疹前或疹退后,临床常有高热,头痛,呕吐,嗜睡,神志不清,惊厥,强直性瘫痪等,脑脊液有单核细胞增多,蛋白质增加,糖不低,大多数患者可痊愈,但少数可留有智力障碍,肢体瘫痪,癫痫,失明,耳聋等后遗症。
4.其他并发症
护理不当,饮食不周,环境阴暗潮湿常使患者发生并发症,长期忌口,忌油引起营养不良,维生素A缺乏等,使全身免疫力下降,严重者出现角膜软化甚至穿孔引起失明,忽视口腔卫生引发口腔炎,甚至发生走马疳等严重并发症,麻疹后可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皮肤紫斑,黏膜出血,继发感染可引起局部淋巴结炎,化脓性眼结合膜炎,肠炎,阑尾炎,脑膜炎等,麻疹后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发生百日咳,白喉等呼吸道传染病,又容易使原有结核病灶复发,扩散引起粟粒性结核及结核性脑膜炎。
麻疹应该怎么预防
1.被动免疫
在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于免疫血清球蛋白,可预防麻疹发病;超过6天则无法达到上述效果。
使用过免疫血清球蛋白者的临床过程变化大,潜伏期长,症状、体征不典型,但对接触者仍有潜在传染性。被动免疫只能维持8周,以后应采取主动免疫措施。
2.主动免疫
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其预防效果可达90%。虽然5%-15%接种儿可发生轻微反应如发热、不适、无力等,少数在发热后还会出疹,但不会继发细菌感染,亦无神经系统合并症。
国内规定初种年龄为8个月,如应用过早则存留在婴儿体内的母亲抗体将中和疫苗的免疫作用。
由于免疫后血清阳转率不是100%,且随时间延长免疫效应可变弱,所以4~6岁或11~12岁时,应第二次接种麻疹疫苗。
进入大学的青年人要再次进行麻疹免疫。急性结核感染者如需注射麻疹疫苗应同时进行结核治疗。
3.控制传染源
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隔离。一般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周。
4.切断传染途径
病人衣物应在阳光下曝晒,病人曾住房间宜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流行季节中做好宣传工作,易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5.管理好传染源
①对处于传染期的麻疹患者应予隔离治疗,有条件者送传染病院,那里隔离严密。若无条件住院,对普通麻疹患儿在隔离治疗也行,最好不去医院就诊,由地段医生送医送药上门,指导护理。
病儿不到人口密集场合去。末出过麻疹的小孩也不要到病儿家串门。
②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发现患者要及时级报告,填写传染病卡片,以便全面掌握疫情,采取措施,防止蔓延。
6.保护易感人群
保健站对这些人平时应有登记,做到心中有数,按计划进行疫苗接种,提高人群中麻疹免疫水平。—旦有流行,托幼机构应加强晨检或暂停接送,隔离检疫。对体弱多病及营养不良的儿童进行重点保护。
麻疹病人吃什么好
一、金针香菜汤
原料:金针蘑15克,香菜10克,瘦猪肉5克,精盐、味精各适量。
制用法:将金针蘑和香菜洗净。将瘦猪肉洗净切片。将锅内的水烧沸后加入猪肉。将猪肉煮至八分熟时再向锅中加入金针蘑和香菜,略煮后加入各种调料即成。食用时吃菜和肉,饮汤。此方可每隔3日吃一剂。
功效及适应症:此方具有清热消食、补虚透疹的功效,尤其适合有出疹不透等症状的麻疹患者食用。
二、竹笋鲫鱼汤
原料:鲜竹笋250克,活鲫鱼一条约250克,精盐、麻油各适量。
制用法:将竹笋去皮洗净,切成薄片。将鲫鱼杀死后去除鳞及内脏。将鲫鱼与竹笋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炖煮,鱼熟后加入各种调料即成。食用时吃鱼和竹笋,饮汤。此方可每隔3日吃一剂。
功效及适应症:此方具有清热消食、解毒透疹的功效,尤其适合有出疹不透和发热烦躁等症状的麻疹患者食用。
三、红萝卜香菜汁
原料:红萝卜80克、香菜20克。
制用法:将香菜洗净。将红萝卜洗净后切片。将香菜与红萝卜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即成。此方可每日饮一剂,分两次温服。
功效及适应症:此方具有清热生津、解毒透疹的功效,尤其适合有出疹不透和发热烦躁等症状的麻疹患者食用。
四、冬笋粥
原料:冬笋、粳米各50克。
制用法:将冬笋切片后与粳米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煮粥,米熟即成。此方应在空腹时食用,可每日服一剂,分两次服用。
功效及适应症:此方具有宣散透疹的功效,尤其适合出疹不畅的麻疹患者食用。
五、鸽蛋大米粥
原料:鸽子蛋两只,粳米50克。
制用法:将鸽子蛋煮熟后去皮。将去皮后的鸽子蛋与粳米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煮粥,米熟即成。此方应在空腹时食用,可每日服一剂,分两次服用,应连服5天。
功效及适应症:此方具有预防麻疹的功效,尤其适合生活在集体环境中的儿童经常食用。
麻疹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以流质或半流质的饮食为主,要多吃营养高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但要忌食油腻、生冷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麻疹病人如何护理
1、心理要求
态度和蔼,语言温柔,娴熟的护理操作,可以使婴幼儿及家长配合,顺利完成各种治疗,可以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摆脱紧张、恐惧心理,为患儿创造一个最佳的治疗环境,患儿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促进早日康复医学教。
2、饮食要求
患者高热,不显性失水增加,消化能力差,饮食应予易消化、富有营养、多水分的流食,半流食为主,注意补充水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因麻疹时维生素A需要量大,可以补充富含维生素A、C的果汁,随体温降低、病情的好转,渐渐恢复正常饮食。
3、环境的要求
病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减少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保持安静可使患儿得到充分的休息。
患儿有畏光症状时,病房内光线应柔和,避免刺激眼睛。房间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紫外线消毒。
对疑似麻疹、麻疹的患儿均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由于环境护理措施得当,在我院未发生一例交叉感 染事故。
4、发热时
麻疹患儿体温可高达40.0℃以上,部分可并发高热惊厥。高热应采取降温措施,但温度维持在正常范围不利于皮疹的出现,故应监测体温,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向家属解释,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物理降温宜用温水浴,禁酒精浴,防止酒精对皮疹的刺激。高热伴有烦躁不安、谵妄者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 状,及时通知医师病情变化。
5、皮肤的观察
剪短指甲,防止抓伤。观察皮疹形态、出疹顺序及消退情况,有助于进一步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判断病情的转归。
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依耳后—发际边缘—面部—躯干—四肢的顺序遍及全身,并按出疹顺序消退,疹退后留有脱屑、色素沉着。
一般经过顺利,但融合成片呈紫黑色,临床中仅有1例,患儿高热,伴有惊厥,经合理治疗、护理痊愈出院。
拔罐能治疗麻疹吗?
在中医中,麻疹也叫做风疹,还可以叫做风疹块、风疙瘩。还因为它时隐时现被称作隐疹。
麻疹的发病很突然,可以持续数个月而且难以治愈,发病的年龄层不限,一般是在冬春的时候容易发病。
麻疹皮肤疹块大小、疏密不一,颜色或白或红、瘙痒异常,皮损因搔抓而扩大增多,一天中可发生数次。若风疹发于咽喉部者,可引起呼吸困难,甚至造成窒息。
经临床验证,针灸治疗慢性麻疹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免疫机制,使患者对致敏物质反应性降低,从而迅速缓解症状,避免口服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且复发率低。
临床上可以采用拔罐来治疗麻疹,一般采取背腧穴梅花针叩刺拔罐,针刺血海、合谷、曲池、膈腧、三阴交等穴。
急性发作时,在神阙穴拔罐可迅速止痒退疹。如果是慢性患者的话,则是可以重用梅花针叩刺膀胱经背腧穴拔罐,隔日治疗。
因为神阙穴、背腧穴与五脏六腑经络气血关系十分密切,是脏腑经络之气外露的重要门户。
因此如果在神阙穴拔罐、背腧穴叩刺拔罐,可以起到一个调整脏腑、疏风通络、祛风止痒、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作用,体现了中医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原则。
麻疹属过敏性皮肤病,应寻找过敏原。大多患者为一种过敏原,少数患者为多种过敏原,多种过敏原者复发几率较高,远离过敏原可避免复发。
易过敏者平素应避免风寒、忌食过敏食物或药物,便秘者应保持大便通畅。
科学拔罐注意五大事项
1.保暖
拔罐均要在脱衣服后才能操作,所以治疗时应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保持室内的温度。
2.避免烫伤
引火物不要掉入罐中,更不要在罐口处灼烧,以免烫伤。
3.不宜部位
皮肤破损处、皮肤瘢痕处、皮肤有赘生物或骨突出处均不宜拔罐。另外,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拔罐的瘢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罐。
4.防止感染
起罐后,皮肤局部如出现潮红、瘙痒,不可乱抓,经几小时或数日后就可消散。如果出现水泡、水珠、出血点、淤血等,均属正常治疗反应。
水泡轻者只需防止擦破,待其自然吸收即可,水泡较大时,可在水泡根部用消毒针刺破放水,敷以消毒纱布以防感染。
5.拔罐时间
病情重、病位深及疼痛性疾患,拔罐时间宜长;病情轻、病位浅及麻痹性疾患,拔罐时间宜短。肌肉丰厚的部位,时间可略长;肌肉薄的部位,拔罐时间宜短。气候寒冷时拔罐时间适当延长,天热时相应缩短。
拔火罐对身体有害吗?
拔罐时用的“罐”有许多种,常见的是玻璃罐、陶瓷罐、竹罐、橡胶罐、塑料抽气罐等。其中玻璃罐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因其光滑透明,可以观察到罐内皮肤充血、淤血、起泡及出血情况。
家庭中常用的橡胶罐、塑料抽气罐使用方便,但不能用火,因此效果较小。根据大小罐还分许多型号,不同部位和穴位用的型号不同,背腿多用大号的,额头、脖子用小号的。
因为拔罐疗法适用度广、需求大,如今提供拔罐治疗的地方越来越多。除了医院,许多按摩馆、美容院也都有拔罐服务,更有患者直接将罐买回家自己拔。
民间的观点认为,拔罐能拔出体内的寒气、湿气,那么经常拔罐会不会把“元气”也拔出来呢?应该说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拔罐不会伤元气。
反而拔罐时应重视掌握正确的方法,找准治疗部位,并掌握好拔罐的时间和拔罐的力度,否则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有人问能自己在家拔罐吗?对于一些简单的病症,如感冒风寒、肌肉酸痛等,可在家中进行拔罐治疗。
这种疗法特别对于颈背四肢的酸痛、感冒风寒,以及部分内科、妇科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适合中老年人以及经常伏案工作的年轻人使用,可有效缓解疼痛和不适症状。
但是拔罐也不是包治百病,家中拔罐主要问题是防止烫伤和拔罐时间过长造成局部皮肤起水疱。建议最好选用抽气罐或橡胶罐,拔罐时间以5—15分钟为宜;分清体质。
体质过于虚弱者不宜拔罐,会使虚者更虚;有心脏病、血液病、皮肤病以及孕妇、妇女经期、过饱、过饥、醉酒时都不适宜拔罐;肚脐、心前区,皮肤细嫩处、破损处、瘢痕处,乳头、骨突出处均不宜拔。
结语:通过小编上文的介绍,你知道麻疹的发病原因到底有有哪些了吗?你知道麻疹应该怎么治疗才最有效果了吗?麻疹是一种很常见的皮肤病,它有很强的传染性,大家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远离疾病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