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窗

  1. 首页
  2. 身体保健

食管裂孔疝的病因 先天后天都会引起病发

阅读:448

  食管裂孔疝是疝气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而且裂孔疝和返流性食管炎可同时存在。那么,食管裂孔疝是如何引起的呢?别着急,让小编来告诉大家食管裂孔疝的病因有哪些,一起去看看吧!

  食管裂孔疝的病因

  导致疝气的原因有很多,而食管裂孔疝也同样如此,大致可以分成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一、发病原因

  正常食管裂孔由左膈肌第1~4腰椎向前分为左右两翼,亦可起于左膈脚(第1~3腰椎前),犹如围绕颈而形成,裂孔纵径3~5cm,横径2cm。在食管裂孔处有数层组织,如胸膜,纵隔脂肪、胸内筋膜、腹内筋膜等,将胸腔与腹腔分隔。食管裂孔在反流中有重要作用,胃食管结合部周围膈食管裂孔的肌肉如同弹簧夹,其有节律地收缩与吸气运动同步。食管裂孔周围肌肉收缩时向下牵拉食管并增加其弯曲角度,有助于食管下段关闭,从而防止了胃食管反流。

  此外,胃食管结合部(从食管移行到胃的部分)在抗反流中亦有重要作用,该部位于膈肌下方邻近的腹腔内,通过食管下段(裂孔上下各1~2cm)环形肌纤维的张力性收缩、胸腹腔之间的压力差作用、膈肌脚的弹簧夹夹闭作用等,使其在静息状态下腔内压力既高于颈胸段食管,又高于其下的胃底部(大于胃内压力15~25cmH2O),从而保持关闭。吞咽进食后立即松弛,保证吞咽食物按食管到胃的单方向运动。

  其次,不同年龄段的人食管腹腔段的长度也不一样,大致可以分成新生儿0.3~1.4cm,10岁0.3~1.5cm,成人0.4~3.4cm,而食管腹腔段的适宜长度就是保证食管下端在静息情况下保持闭合的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依据Laplace定律,使胃内容物由膨大的胃腔反流至细小的食管内,需要比一般腹腔压力更大的力量。故适长的食管腹腔段在防止胃食管反流中发挥了机械作用。

  再次,His角的活瓣作用,在抗反流中亦有重大意义。His角即食管腹腔段左侧壁与胃底右侧壁相邻处构成的锐性夹角。当胃底压力增高时,膨胀的胃底向右推压食管下端左侧,使其贴附于食管右侧壁上,从而关闭了食管下端,防止了胃向食管的反流。

  膈食管韧带是由胸内筋膜(胸膜下),腹内筋膜(腹内膈肌下、腹膜上)构成纤维弹性筋膜,其在食管裂孔达食管下段向上返折,与食管环形肌相融合,具有封闭裂孔、抵抗腹压、固定食管、防止胃进入胸腔的作用。胃贲门黏膜“玫瑰花结”的关闭状态,胃前壁肌肉的斜行纤维等结构都有抵抗胃内压和防止胃食道反流的作用。

  1.先天性发育异常

  (1)膈肌脚、食管裂孔周围组织发育不良

  ①胃和食管周围韧带发育不良

  在正常的情况之下,胃和食管周围如果有较为坚韧的结缔组织,例如膈食管韧带、胃悬韧带以及胃膈韧带等等,让它们与周围保持紧密的链接,就可以使胃和食管保持正常的位置,以防止胃中的食物会反流进入食管,从而防止腹腔食管和贲门的上移现象。

  如果膈食管韧带、胃膈韧带、胃悬韧带等发育不良,尤其是膈食管韧带与食管周围失去紧密连接,食管腹腔段失去控制和稳定性,当膈肌运动时由于腹腔食管活动性强,易向上进入胸腔形成疝。尸体解剖发现,部分新生儿食管裂孔周缘与食管壁之间的连接以食管的前、后壁连接较紧密,而其两侧较松弛,故疝的内容物易从食管两侧的薄弱处进入胸腔。

  ②食管周围左、右膈脚肌纤维发育异常

  A.食管周围左、右膈脚肌纤维发育障碍

  如胚胎发育过程中,食管周围左、右膈脚肌纤维发育障碍而导致膈肌在食管裂孔处的先天性缺损或薄弱,失去正常的钳闭作用。

  B.食管周围的左、右膈脚肌纤维未形成肌环,无收缩和固定作用

  崔功浩等人(1986)根据构成食管裂孔两侧缘的肌纤维来源,将食管裂孔分为5种类型:

  Ⅰ型:自右侧膈脚发起,构成食管裂孔两侧缘。

  Ⅱ型:自左内侧膈脚发起构成食管裂孔两侧缘。

  Ⅲ型:自右内侧膈脚发起构成食管裂孔左侧缘,来自左内侧膈脚构成食管裂孔右侧缘。

  Ⅳ型:来自右内侧膈脚肌纤维构成食管裂孔右侧缘,而来自左膈脚构成食管裂孔左侧缘。

  V型:来自右内侧膈脚肌纤维构成食管裂孔左侧缘,由主动脉裂孔前方的结缔组织处发起一肌纤维构成食管裂孔右侧缘者。他们发现第Ⅳ型因肌纤维未形成肌环,故无收缩和固定作用,易导致食管、贲门突入胸腔。

  (2)胚胎期胃向尾端迁移至腹腔过程延迟

  由于胃向尾端迁移时发生停顿,致使胃停留在胸腔内,食管的延长停顿、胃和食管接合部位在膈肌上方,故有些先天性食管裂孔疝同时伴有短食管畸形。

  2.后天因素

  (1)膈食管韧带退变、松弛

  膈食管韧带新生儿期即存在,随着年龄的增长,食管裂孔周围组织和膈食管韧带弹力组织萎缩退变而逐渐变薄变弱,同时腹膜下脂肪逐渐聚积于裂孔附近,使食管裂孔增宽。由于膈食管韧带和食管周围其他筋膜退变、松弛,逐渐失去其固定食管下段和贲门于正常位置的功能,易使食管下段和贲门疝入膈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成人食管裂孔疝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手术中证实,许多成年食管裂孔疝患者的膈食管韧带实际上已不复存在。尤其老年人,上述退行性变和萎缩非常常见,而且多伴有导致的腹压升高的疾病(如便秘、前列腺肥大、慢性气管炎等),在食管裂孔增宽和高腹压对胃向胸腔的“推动”作用下,更易发病。

  (2)腹腔内压力升高

  在膈食管韧带退变、松弛或消失的情况下,腹腔内压力增高和不均衡可促使食管下段和贲门疝入膈上而发病。如妊娠、肥胖、腹水、腹腔内巨大肿瘤、慢性便秘、长期慢性咳嗽或过度剧烈咳嗽、频繁呕吐和呃逆、负重弯腰等均能使腹腔内压力升高,把部分胃挤向增宽、扩大的食管裂孔而诱发本病。

  (3)食管挛缩

  慢性食管炎、食管下段憩室、溃疡、肿瘤浸润、胸椎后凸、强烈的迷走神经刺激等可引起食管挛缩。食管在长期向上牵拉的作用下,食管下段和贲门逐渐进入膈上而致本病。

  (4)手术和外伤

  严重的胸腹部损伤、手术所致的食管、胃与膈食管裂孔正常位置改变,或由于手术牵引造成的膈食管韧带和膈食管裂孔的松弛,亦能引起本病。

  二、发病机制

  膈食管裂孔的扩大,环绕食管的膈肌脚薄弱等,致使腹段食管、贲门或胃底随腹压增高,经宽大的裂孔而进入纵隔,进而引起胃食管反流、食管炎等一系列病理改变。

  1.病理分型

  病理分型方法较多,常见的有下列4种:

  (1)Akerlund分型:Akerlund(1933)将食管裂孔疝分为3型。

  Ⅰ型(先天性短食管性裂孔疝)

  先天性短食管,胃被拉入胸腔;或先天性食管裂孔发育上的缺陷过于宽大,胃疝入胸腔而继发性食管变短

  Ⅱ型(食管旁裂孔疝)

  贲门位于膈下正常位置,部分胃底连同被覆的腹膜由食管旁疝入胸腔。裂孔增大,发病原因可为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后天性的因素。

  Ⅲ型(食管胃滑动疝)

  此型最常见。胃食管结合部疝入膈上,贲门位于后纵隔,His角变为钝角,无真正的疝囊,膈食管韧带被拉长、松弛,胃左动脉亦被拉紧上移。站立位时疝入膈上的胃可部分或全部返回腹腔。

  (2)Shinner分型

  依据解剖缺陷和临床表现,将食管裂孔疝分为4型:

  Ⅰ型(食管裂孔滑动疝)

  食管裂孔轻度扩张,膈食管韧带变薄,贲门及胃底上移,有不同程度的胃、食管反流。

  Ⅱ型(食管旁疝)

  膈食管韧带缺损,有腹膜形成的疝囊,贲门位置正常,无胃、食管反流。

  Ⅲ型(混合型)

  食管裂孔滑动疝与食管旁疝同时存在,有胃、食管反流。

  Ⅳ型(多器官型)

  部分结肠或小肠也进入食管旁疝囊内。

  (3)Allison分型

  共5型。Ⅰ型:食管旁疝;Ⅱ型:食管旁滑动疝;Ⅲ型:滑动疝;Ⅳ型:食管囊性滑动疝;V型:先天性短食管。

  (4)Barrett分型

  Barrett根据食管裂孔发育缺损的程度、突入胸腔的内容物多寡、病理及临床改变,将食管裂孔疝分为3型。

  Ⅰ型:食管裂孔滑动疝;Ⅱ型:食管旁疝;Ⅲ型:混合性疝。

  由于Barrett分型简单、实用,被国内外普遍采用。

  2.病理生理

  按Barrett分型法阐述。

  (1)食管裂孔滑动疝

  疝环为开大的食管裂孔,疝内容物为食管腹腔段、贲门和胃底,无真正的疝囊。当卧位或腹压增加时,食管腹腔段、贲门和胃底可由开大的食管裂孔疝入膈上;腹压减低或立位胃空虚时,食管、贲门滑回正常位置。多数食管腹腔段变短、胃His角变钝。由于胃食管结合部及胃底进入后纵隔,下段食管暴露在胸腔内负压之下,其括约肌功能丧失,发生胃食管反流。

  须指出的是,发生胃食管反流并非全部是病理性的,正常人亦偶有胃食管反流的发生,尤其在进食后更易发生。单纯的胃食管反流并不一定导致食管炎的发生和出现症状。研究发现:酸性胃内容物对食管的损害程度,取决于食管对酸性胃内容物的廓清能力、碱性唾液对胃酸的中和作用、食管黏膜抗酸侵蚀的能力等多种因素。食管对酸性胃内容物的廓清能力与食管蠕动、重力作用和体位关系密切,尤其食管蠕动功能更为重要。

  正常情况下,反流物可触发食管继发性蠕动。一旦发生反流,食管即产生一强有力的蠕动波来排除食管腔内的酸性内容物,使食管内的酸度迅速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当早期食管裂孔疝较小时,局部解剖结构的缺陷,可诱发轻度的酸反流,食管通过本身的代偿机制,增强食管的蠕动功能,增加食管的酸清除能力,避免或减轻食管黏膜损伤。此时表现为无食管黏膜形态学改变的胃食管反流。当反流频率或反流量超过一定界限,或食管本身的蠕动不足以清除反流到食管内的酸性反流物时,其代偿机制破坏,在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下造成食管黏膜的损伤及炎症。炎症初起,局限于食管下段黏膜充血和水肿。

  食管裂孔疝患者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后,可出现食管动力异常,主要表现为食管远端蠕动障碍、对酸性反流物的廓清能力进一步下降。在胃内反流物长时间的刺激下,食管黏膜炎症反应加重、破坏,形成溃疡性食管炎。食管壁的水肿和食管肌层的痉挛又使食管腔变窄。重者炎症可以累及食管肌层甚至食管周围组织,出现食管炎和食管周围炎。

  因食管炎的长期反复发作、溃疡愈合时胶原的覆盖和肉芽组织增生,致使食管壁增厚、僵硬,最终导致食管纤维化、瘢痕性食管狭窄和(或)短缩,乃至于发生梗阻。Skinnex报道,成年人食管裂孔疝发生反流患者的食管狭窄发生率为20%,儿童为35%,尤以60~80岁的老年患者最高。

  下食管括约肌可发生短暂松弛,而且夜间括约肌短暂松弛发生频率较白天增高,加之夜间胃酸分泌量高(迷走神经兴奋性高)、食管蠕动减少、唾液少不足以中和胃酸、反流物主要有胃酸和胃蛋白酶组成(胃内无食物)等因素,因此食管裂孔滑动疝病人夜间发生食管炎的机会多。反流物被吸入喉和气管,可发生声带的炎性息肉,亦可因误吸导致反复发生肺炎、支气管炎,少数情况下吸入的异物留在肺内可引起肺脓肿或支气管扩张,还可以诱发哮喘发作。尤其新生儿、婴幼儿最易发生误吸。一些婴幼儿患者常因睡眠中发生胃食管反流,将反流物误吸入气管、支气管,在睡眠中经常出现呛咳、哭闹,甚至造成新生儿窒息死亡。临床上,以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就诊者亦属常见。

  过去认为,构成食管裂孔的膈肌脚发育不良、膈食管韧带松弛、胃食管His角变钝,以及食管蠕动功能的异常等是导致胃食管反流的原因,而且通过手术将变钝的His角变锐、修复扩大的食管裂孔获得了一定的疗效,也间接证实了上述因素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但目前认为,胃食管反流的发生与裂孔疝大小和解剖异常无关,而下食管括约肌形成的生理高压区在抗反流屏障中起重要作用。

  下食管括约肌功能主要与下食管括约肌的长度和下食管括约肌压力有关,有学者认为:①下食管括约肌压力7mmHg;②下食管括约肌功能段长度2cm,或食管腹腔段1.0cm时,表明下食管括约肌功能不全。已证实,食管裂孔疝患者发生胃食管反流的原因是下食管括约肌长度和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异常。但也有学者认为食管裂孔疝病人的下食管括约肌压力无明显异常,而下食管括约肌长度不足则是导致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国内学者周雪莲等人在临床研究中也发现,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在食管裂孔疝患者胃食管反流的发生中不起重要作用;食管腹内段作为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单位的所在地,其长度构成下食管括约肌完整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手术恢复食管腹内段长度抗反流,其疗效与术后腹内食管段长度关系密切,轻度则效果好,表明食管腹内段的长度不足是反流发生的关键原因。

  (2)食管旁疝

  胚胎早期食管两侧各有一隐窝,如在发育过程中未能消失而形成薄弱环节,以及膈肌发育不良导致食管裂孔扩大,胃底可由此缺损或薄弱部位突向膈上、食管后方,形成食管旁疝。此时,贲门仍位于膈下,胃His角不变,食管腹腔段保持一定的长度,下食管括约肌功能无异常并保持良好的防反流机制,因此本型无胃食管反流现象。胃大弯与部分胃体或全胃也可疝入胸腔,构成巨大食管旁疝。如全胃沿着贲门及幽门长轴方向翻转疝入胸腔,可导致胃扭转、梗阻。随着全胃进入纵隔后吞咽空气不能排出、胃膨胀加重,逐渐发生血运障碍、绞窄坏死、穿孔,发生严重胸、腹腔感染和中毒性休克。

  (3)混合性疝

  食管韧带明显松弛不能固定食管、贲门,致使其在食管裂孔上下滑动,同时有胃底疝入胸腔,既有胃His角变钝、下食管括约肌功能丧失、胃食管反流,又可发生胃疝入胸腔、扭转。

  食管裂孔疝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红蛋白

  婴幼儿食管裂孔疝合并发育不良,或发生食管裂孔疝囊内胃溃疡病慢性出血等,血红蛋白会出现降低。

  2、大便潜血试验

  弥漫性食管炎和疝囊内胃溃疡伴有慢性失血时,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影像学检查

  1、心电图

  食管裂孔疝患者心前区可出现疼痛,且因疼痛发作时刺激迷走神经并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可出现心肌缺血性改变,临床上酷似冠心病,称之为食管-冠状动脉综合征。

  2、X线检查

  早在20世纪20、40及50年代Akerlund、Kirklin及Wolf就分别对食管裂孔疝的X线检查进行了详细研究。大量临床资料显示,X线检查是诊断食管裂孔疝的主要方法,可以全面了解胃的形状、位置、食管裂孔大小及胃蠕动改变等。

  (1)透视或胸片

  食管旁疝的X线平片有以下特点:①后纵隔下部有胃泡阴影,正位片上胃泡气液平面在心膈角处,侧位在心脏阴影的后方,其大小随胃内潴留气液的多少而变化;②由于胃的一部分或大部分疝入胸腔,左上腹胃泡影缩小,甚至看不见胃泡;③插入的胃管在胸腔内。

  (2)食管和胃造影

  新生儿、婴幼儿采用空气或水溶性造影剂(如12.5%的碘化钠)造影,防止钡剂误吸入呼吸道。年龄较大的病儿、成人患者可选用较稀的钡剂造影。

  ①滑动疝的影像特点

  典型表现为:A.食管末段、胃食管结合部、部分胃经食管裂孔疝至膈上,而其他部位位于左膈下;B.疝入膈上的胃及贲门呈伞状,或上方膨大明显,黏膜皱襞增粗;C.胃底和贲门在膈肌中央随体位改变而上下移动;D.食管腹腔段缩短、变直,His角变钝;E.有食管痉挛、贲门松弛增宽等食管炎X线征象,或胃食管反流;F.晚期患者可显示食管狭窄;G.食管扩张、食管裂孔张大。一般情况下,最大呼气时食管裂孔张开,直径1.5~2cm;最大深吸气裂孔闭合。本病患者可见食管扩张,钡柱超过2cm,裂孔开口明显增大。据中国医科大学资料显示,一些小儿巨大食管裂孔疝病人的食管裂孔开口可达2.5~4cm,而且最大深吸气裂孔不闭合;H.一般卧位出现而立位消失,尤其是一些小的食管滑动疝,病人的体位常常是显示疝的决定因素。因小的食管滑动疝在立位时多能还纳,而且吞咽的钡剂在立位时很快通过食管、贲门进入胃内,比较难以显示疝。可采用头高脚低位并在上腹部稍微加压力,多能使食管下段、胃滑入胸腔;一时难以确诊者可反复X线检查,多能确诊。还有一些滑动疝造影检查时,疝至膈上的部分不呈囊状扩张而呈柱形表现,诊断也比较困难,如仔细检查,发现胃食管交界部经食管裂孔确实移至膈上则可确诊。

  ②食管旁疝的影像特点

  A.食管末段位于膈肌下、腹腔内,贲门固定位于膈下正常位置;B.胃底多在食管左侧经扩大的裂孔疝入膈肌上方、后纵隔下部,呈现膈上疝囊征(胸内胃)。钡餐检查时左侧膈上可见疝囊影,呈圆形或椭圆形,一般直径大于5cm,疝囊的出现与食管蠕动无关。膈上出现粗大的胃黏膜影,并经增宽的食管裂孔延续至膈下胃底部,而且膈上疝囊与食管影不在一条延长线上;C.较少有无胃食管反流征象;D.因疝入的胃压迫,食管内钡剂通过障碍;E.可显示疝内胃溃疡龛影;F.巨大的食管旁疝可见大部分胃或全胃经食管裂孔突入膈上,胃扭转后可见胃大弯在上、小弯在下,呈倒转状。

  ③混合型疝

  除上述有关征象外,可显示食管旁疝伴贲门口上移,或食管滑动疝的胃底在贲门口之上,钡剂反流入膈上疝囊内。

  (3)CT扫描

  与胸片相比,CT扫描能准确判断疝的内容物,特别是常规胸片不易发现的网膜、系膜及实质性脏器;能发现食管裂孔的大小及形态,可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能清楚区别充气肠曲与含气囊肿,口服造影剂后可更清晰的显示造影剂充盈的胃肠道。因此,当胸部平片检查发现胸腔内异常阴影并怀疑食管裂孔疝时,除常规X线胃肠造影检查外,应行CT检查。CT平扫不但能明确诊断,而且可明确疝入器官,如怀疑疝内容物为大网膜、肝、脾、肾等脏器时,可作增强扫描;如考虑疝内容物为胃肠等器官时,可在增强扫描前口服造影剂。

  3、B超检查

  B超检查食管裂孔疝为非创伤性检查手段,具有图像清晰、方便床边检查、可短期内重复实施、不受射线危害等优点。声像特点为:①食管裂孔滑动疝(Ⅰ型):饮水后检测可见贲门、胃底位于膈肌之上,胃内容物在膈肌上下往返;②食管旁疝(Ⅱ型):饮水后胃腔迅速充盈,贲门位于膈下,可见胃底或连同胃大部分经食管旁裂孔突入胸腔,呈“B”字形或哑铃形改变,边界清楚,胃内容往返于膈肌上下之胃腔内;③混合型:具备以上二者特点。

  自1984年Naik首先应用B超诊断胃食管反流以来,临床上主要通过扫描食管壁肌层厚度、食管直径和其长度的改变,来诊断食管裂孔疝及其并发的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的患者具有食管腹腔段比正常值短、直径增大、管壁增厚等特点;如食管腹腔段过宽和胃黏膜突入食管,则提示食管裂孔疝长期反复发作;若食管腹腔段黏膜纹理紊乱,提示并发严重食管炎。

  4、内窥镜检查

  内窥镜检查可直接了解食管裂孔疝病理改变、胃食管反流的情况和食管炎的程度。不仅对本病的诊断、确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而且为疗效的判断提供客观指标。

  (1)镜下征象

  ①胃食管结合部上移至食管裂孔环之上,门齿至食管胃接合部的距离变小;②食管腔内潴留较多的分泌物;③贲门口松弛、移动度增加、增宽可达镜身直径2倍以上;④胃食管反流,食管内有液体潴留;⑤膈上见到胃黏膜的疝囊腔;⑥食管炎:由于病程和胃食管反流程度不同,其食管黏膜可有水肿、充血、糜烂、溃疡、出血、狭窄等病理改变。

  (2)镜下食管炎分级

  1级,黏膜潮红无溃疡;2级,伴有增生组织的环形溃疡,触之易出血;3级,溃疡形成遗留的黏膜岛;4级,食管狭窄。此外,尚可直接测定食管黏膜与胃黏膜的交界线上移至食管裂孔的距离、黏膜受损的范围等。

  (3)镜下食管裂孔滑动疝形成过程

  另据孙亦芳(2000)报道,当发现贲门管增宽、贲门移动度增加、His角形态表现钝角或松弛、胃底腔大小有动态变化时,应加做快速提插镜杆方法的诱发恶心呕吐,患者呕吐时可在镜下显现食管裂孔滑动疝形成的整个过程。据认为,通过该方法能提高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的检出率。镜下食管裂孔滑动疝形成的整个过程大致为:①在病人呕吐动作起初,由于屏气胸压升高,齿状线先下移1~1.5cm;②位于齿状线近侧3cm以内食管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呈葫芦状,随之贲门环被拉开呈环状;③His角贴着小弯侧向上滑动直至两侧壁完全打开,接着向食管内突入;④随之出现贲门管和齿状线上移,由于齿状线随着疝的增大而被埋在疝下面,故不能看到其移动;⑤最后随着以大弯侧为主的翻入,带动了四壁,疝再继续增大上移,即可拍在镜面上,形成疝入过程;⑥随呕吐动作停止,吸气动作的出现,疝又沿食管滑下回到胃腔中。

  5、核素99mTc扫描

  核素99mTc扫描能清晰的显示胃的影像,依据胃的影像形状改变特点可明确食管裂孔疝的类型:①食管旁疝:胃的形状呈哑铃形改变;②食管裂孔滑动疝:胃角消失呈圆锥形,可清晰的显示反流情况。另据李心元等报道,食管裂孔滑动疝胃形状改变不明显,但对其胃食管反流的诊断率达100%,食管旁疝胃的形状则呈哑铃形改变。核素99mTc扫描不仅对诊断食管裂孔疝及胃食管反流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能通过连续动态观察反流程度,为食管裂孔疝手术疗效的评价提供依据。

  6、食管压力测定

  应用生理测压仪对测定食管下端高压区长度和压力、胃内压力、以及二者压力差的变化。本病胃内压高于食管下端压,食管下端高压区变短或消失,其压力及食管与胃的压力差都低于正常对照者。

  1、食管pH值测定

  (1)标准酸反流试验

  病人取平卧位,pH电极置于食管下高压区上界上方5cm处,把测压导管的一个侧孔置于胃内后通过该侧孔注入0.1 mol/L浓度稀盐酸300ml后拔出导管。通过pH电极测出食管腔内pH值大于5后,使病人处于平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和头低脚高15°位,在每个不同体位作深吸气、咳嗽、捏住鼻子后吸气,易引致食管胃反流的动作(增加腹内压,降低胸内负压),使食管腔内pH值降至4.0以下,以诱发出食管胃反流。根据反流的次数判断反流的程度。在16次易引发反流的机会中正常人不大于4次。该试验属半定量试验,可协助诊断。

  (2)食管pH值24h动态监测

  是Johnson与DeMeester(1974)设计并应用于临床,被喻为诊断胃食管反流的“金标准”,是最好的定量检查方法。监测应用pH微电极便携记录仪。检查前3~5天停用改变食管压力的药物(肌肉松弛剂、抗胆碱能药物、硝酸盐类药物、钙通道阻断剂),减少胃酸分泌的药物(制酸剂、H2受体阻断剂)等。

  方法是根据食管动力学测定的下食管高压区的位置,把pH电极定位于其上界上方5cm食管腔内,连续监测该处pH值的变化情况。在监测过程中,受检者生活活动力求接近平时生活状态,可站立,行走或卧倒,按日常习惯进餐,但不得进pH小于5的饮食。监测中对进食、睡眠、体位、呕吐、胸痛的起止时间,均按记录仪上的记事键,做出标记,然后应用计算机及软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以了解症状和酸反流的关系。监测结束后把pH监测仪与计算机相连,同时把记录的各种情况正确的开始和结束时间输入电脑,通过软件进行分析和数据处理,最后打印出pH的监测图形和分析报告,从中可以知道反流的次数,每次反流大于5min的次数,最长反流的时间,食管腔内pH小于4的总时间,pH值小于4的总的时间占整个监测时间的百分比,体位与反流间的关系,症状与反流间的关系,进食与反流间的关系等,并根据DeMeester评分法给监测结果打分,正常值为14.72。

  总结:通过上述的文章对食管裂孔疝的病因和食管裂孔疝的检查等有关内容的具体介绍,大家对于食管裂孔疝的病因是不是已经了解的非常透彻了呢。只有知道其病因和检查才能做到最佳的预防和治疗。

相关文章

  • 食管裂孔疝的鉴别 8种疾病与食管裂孔疝的区别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疝气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疾病,而食管裂孔疝则是疝气中一个比较常见的类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鉴别食管裂孔疝呢?不用担心,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仔细介绍一下8种疾病与食管裂孔疝的区别之法   食管裂孔疝的鉴别   有很多食管裂孔疝患者因为诊断不明确,从而导致疼痛反复的发作,以及治疗效果差和常伴有其他多种多样的症状,以至于使患者产生很多不良情绪,例如焦虑不安,紧张失色等而多科多次求诊。但是因

  • 食管裂孔疝的治疗 全面解析治疗方法

      食管裂孔疝是疝气中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类型,具体什么是食管裂孔疝呢?它是胃贲门部及食管腹段或腹腔内脏经此裂孔及其旁突入胸腔。那么它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别担心,下面小编就通过下面的文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食管裂孔疝的治疗方法。   食管裂孔疝的治疗   治疗食管裂孔疝的目的在于防止胃食管的反流现象,从而促进食管排空并且达到减少以及缓和胃酸的分泌功能。   须根据食管裂孔大小、病理分型、是否合并胃食管反流和

  • 食管裂孔疝的症状 这些症状你都知道吗

      疝气的种类有很多,由于病发的部位不同,其症状也各不相同。而食管裂孔疝就是疝气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那么它的症状有哪些,让我们一起去下面的文章中具体了解下吧!   食管裂孔疝的症状   通常,因为食管裂孔疝的症状会随着年龄和病情的变化而改变,所以不同的发病年龄换个不同的病理原因的食管裂孔疝所具有的症状也将大同小异,各自有其特点。   1、食管裂孔滑动疝的临床特点   食管裂孔滑动疝最常见,占75%~

  • 股疝的病因 股疝是如何引起的

      股疝是疝气的一种,那么什么是股疝呢?腹腔内脏器经股环、股管自卵圆窝疝出的时候,称为股疝。可能大家会问股疝是如何引起的,别着急,下面小编介绍的文章中自会介绍股疝的病因,赶快去了解一下吧!   股疝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通常股疝患者多见于女性朋友,而且绝大多数都是中年以上的妇女,因此可以肯定这与女性朋友们的生理和解剖学基础有着密切的联系。   股环是股管的上口,其仅覆以疏松结缔组织;

  • 切口疝的病因 切口疝是如何引起的

      切口疝是手术切口深处的筋膜层裂开或未愈合所致,那么切口疝是如何引起的呢,大家一定都非常想知道吧,别着急,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切口疝的病因,赶快来看看吧!   切口疝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由于切口疝通常是由于手术切口深处筋膜层裂开或者没有完全愈合所导致的疝气,可以认为是迟发性的切口裂开或者是表面已经愈合但深部切口开始裂开的现象。   由于切口表面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层已愈合,筋膜层裂

  • 食管癌的症状 缺维生素竟然会引起食道癌

      食道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疾病。不过很对人对于食道癌却并不是很了解,以至于大多数人都不知道食道癌的症状有哪些。那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食道癌的一些早期症状,以及食道癌术后应该如何饮食。有兴趣的朋友就来看一下吧。   食道癌的病因   对于我们来说,食道癌是一个经常可以听到的疾病名称,但是却对食道癌几乎是一问三不知的。因此也不会知道食道癌的病因有哪些。不过没关系,小编这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食

  • 肛瘘的病因 哪些因素会引起肛瘘

      肛瘘这种疾病的高发人群一般是青壮年男性,所以男性朋友们一定要多掌握一些肛瘘的病因,或者是怎么样治肛瘘的小知识,说不定以后就会用到。想知道肛瘘的症状以及肛瘘不治疗会怎样吗?那就一起来看看吧。    不知道肛瘘有哪些病因的人,别着急,赶快来看看下面将要给你们介绍的这些,以后一定要注意。   肛瘘的病因   患者大部分肛瘘是由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引起,因此内口多在齿状线上肛窦处,脓肿自行破溃或

  • 肛乳头瘤 这些病因会引起肛乳头瘤

      大家应该度知道,肛门是我们身体排泄身体垃圾以及毒素的一个重要的组织器官,那么大家知道肛乳头瘤是怎么回事吗,肛乳头瘤严重吗,肛乳头肿大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肛门乳头状瘤是一种长期的肛门乳头和慢性炎症的刺激,是肛门直肠的常见良性肿瘤之一。   本病起病隐匿,病情进展缓慢,为良性肿瘤,治愈后效果好。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临床上除肛乳头瘤脱出外,时有便后出血,排便不

你可能感兴趣

  • 道家青龙白虎五行金木水火土吊坠太极图先天八卦挂件项链男女饰品


  • 脱发的中医治疗PPT课件 病因病机原因分类预防治疗常用中药与食疗


  • 翡翠公斤料缅甸玉石蒙头料会卡莫西沙玉石后江玉佩挂件料手镯料


  • 5册 明晓溪作品:烈火如歌+泡沫之夏 明晓溪著作会有天使替我爱你后经典作品青春校园言情爱情小说书籍


  • 泡沫之夏1-3 正版原著小说软精装套装全集共三册 明晓溪著作会有天使替我爱你后经典作品青春校园言情爱情小说书籍 畅销书排行榜


  • 床头靠垫半躺卧床老人胃食管防反流斜坡病人床上护理孕妇靠背枕头


  • 999小儿止咳糖浆 120ml小儿感冒引起的咳嗽祛痰镇咳


  • 胃食管防反流斜坡垫老年人卧床护理用品防胃酸反流枕头背靠枕三角


  • 胃食管防反流斜坡垫老年人卧床护理用品防胃酸反流枕头背靠枕三角


  • 胃食管防反流斜坡垫老年人卧床护理用品防胃酸反流枕头背靠枕三角


热门标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