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夏天的高温天气特别适合一些病毒和病菌的繁殖和滋生,因此最近很多宝宝们都患有了手足口病的症状,但是不少家长都以为是水痘,也因此用错了治疗的方法,从而耽误了宝宝的病情,导致了严重的后果。那么如何鉴别手足口病和水痘呢?别着急,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水痘与手足口病的鉴别
虽然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儿发病时的症状月水痘有很大相似之处,而且同皮疹也有类似的病症,但是它们之间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千万不可混淆不清。
1、易感人群的区别
手足口病的患儿,通常以3岁以下的宝宝最为多见,其次是3-5岁的宝宝;而水痘患儿1-6岁均可多见。
2、病原体的区别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中的柯萨奇16病毒引发,好发于每年的4-5月,6-7月份是发病的最高峰,8月份开始下降,9月份以后就很少见了,因此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很有季节性;而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病季节是在冬春,夏季较少见。
3、皮疹的区别
患有手足口病的宝宝身上的皮疹主要是分布在口腔黏膜、手指之间以及脚部等部位,特别是口腔黏膜中疹子的数量比较多,而且同时还会伴有口炎或口腔溃疡的几率。但是水痘的皮疹分布情况呈向心趋势,也就是躯干部位比较多,四肢和头部脸部比较少,而脚心及口腔黏膜上的疹子更是少之又少。
4、有无免疫力的区别
小儿手足口病患病痊愈后,不会获得免疫力;而婴幼儿患过一次水痘,病愈后即可获得永久性的免疫。
5、其他区别
正在使用激素的宝宝与小儿手足口病的患儿接触,不会病情加重;而与水痘患儿接触,则会使他们的病情很快加剧。
与其他病毒所致脑炎或脑膜炎相鉴别
临床表现与手口足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重症病例表现相似。
与脊髓灰质炎相鉴别
脊髓灰质炎的主要表现为双峰热,在发病之后的第二个星期退热之前或者正在退热的过程之中会出现弛缓性瘫痪,但是并无皮疹。
手足口病的症状
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样,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后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现椭圆形或梭形的水泡,疱的周围有红晕,水疱的液体清亮,水疱的长轴与皮纹是一致的。然后水疱的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脱屑)。另外指、趾端有散在的比较坚硬的淡红色丘疹或者疱疹。
同时,在口腔里,如嘴唇、舌、口腔粘膜、齿龈上也有散在的水疱,但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白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手足口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源为疱疹液、咽喉分泌物、粪便污染的手、玩具、食具等。它的潜伏期是3—8日。
能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包括柯萨奇(COXAOHIE)病毒A组16、5、9、10型,B组2、5型,新肠道病毒71型以及疱疹病毒、腺病毒等。本病全年都可发生,其中6~8月份为发病高峰。
手足口病起病一般较急,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
此种皮疹有时在患儿臀部及肛周也可见到。在临床上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
极少数重症患儿可出现精神不振,嗜睡、频吐、甚至抽搐,也有的患儿表现为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心前区不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腹痛、手脚发凉等。如出现这些情况多提示病情较重,可能并发了脑炎、脑膜炎、心肌炎等病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
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总结:通过上述的文章对水痘与手足口病的鉴别,手足口病的症状以及手足口病初期症状等相关知识的具体介绍,各位家长是不是都明白如何鉴别水痘和手足口病了呢?手足口病轻则在家休息治疗即可康复,重则威胁生命,因此各位家长一定要注意鉴别和预防手足口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