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哪七种疾病有癌变风险
第二章:有多少癌症病人成了“唐僧肉”
第三章:吗啡在癌痛治疗中的认识误区
编者按:生活中的我们谈癌色变,但是癌症往往与生活中的某些看似寻常的疾病有着千丝万缕的练习,那么哪些疾病有癌变的风险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哪七种疾病有癌变风险
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很多人一旦患上某种病,就害怕与癌症扯上关系。这虽然有些杞人忧天,不过一些常见病的确与癌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肝炎。
虽然“病毒性肝炎患者只要活得够久,最终都会患上肝癌”听起来有点绝对,但它的确是肝癌的最主要诱病原因之一。因此,高危人群必须定期检查,以早诊早治。
↓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下一页↓
慢性溃疡性疾病。
口腔溃疡、胃溃疡十分常见,许多人常常不将这些“小病”当回事。但罗荣城表示,慢性溃疡长期存在可能发生癌变。一般的口腔溃疡,经过适当治疗,7~10天就能痊愈,但如果同一处溃疡数周甚至一个月还不见好,就可能和口腔癌关系密切了。“胃溃疡也是这样,如果反复发作,胃黏膜反复受到破损刺激,就可能会恶变,发生胃癌。”
糖尿病。
有研究者指出,糖尿病患者癌症的患病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明显的癌症包括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胰腺癌等。对此,罗荣城分析认为,这与糖尿病患者中肥胖症发病率高有关,也与高血糖有关。另外,有研究表明,增加血胰岛素水平的降糖药也可能增加患者罹患癌症的风险。
胃肠道息肉。
许多胃肠道癌是由息肉演变而来的,尤其是腺瘤性结肠息肉,癌变率更高。有调查显示,结肠息肉患者结肠癌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3~5倍,多发者可高出10倍。罗荣城说,胃肠道息肉癌变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大小、类型、数目等,一经确诊即应治疗。
宫颈糜烂。
调查发现,有宫颈糜烂的女性,宫颈高度病变发病率显著高于无宫颈糜烂者。罗荣城说:“宫颈癌症状与宫颈糜烂表现很相似,因此很容易被忽视,需要格外警惕。”
乳腺囊性增生。
据统计,腺瘤样增生长期不愈的病例中,约20%可恶变,囊性乳腺增生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机会是健康人的4倍。罗荣城说,患乳腺囊性增生的患者要定期检查,以便及早发现有无癌变。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和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有关。统计显示,女性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是男性的4倍。多发性甲状腺结节多为良性,单个甲状腺结节,更偏向为恶性,因此如果发现甲状腺有肿块,要及时去医院检查确诊。
有多少癌症病人成了“唐僧肉”
2009年,我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幸运地成为山东省某三甲医院肿瘤科的医生。
工作第一天,我穿上白大褂,和主任一起查房。只见一个患直肠癌的女病人,心情非常焦虑,正朝陪护的丈夫发脾气。见我们进来,男人挤出一个苦笑,闪到一边。主任对女病人说:“你平时把心情放轻松点,对病情恢复很重要。”女病人如接圣旨,虔诚地点头。男人一脸委屈:“她只听你们的话,我说什么她都听不进去……”查房一上午,共有40多个癌症病人,他们病情各不相同,相同的是,对我们的话都言听计从。
他们为什么那么听医生的话呢?大概是得癌症之后,求生的欲望就让他们把医生当做救命的稻草,医生说什么,就听什么。我真的很同情这些癌症病人,他们的眼神凄楚绝望,令我不敢直视。
第二天上午,我接诊了一个肝癌晚期的老人。看他的影像片子,癌细胞已经全身转移,没有治疗价值了。再说,从老人的穿着来看,家境并不好,更没有必要白花钱了。出于好心,我把老人的女儿叫到办公室,建议她放弃治疗。老人的女儿放声大哭,伤心地把老人带走了。
不料,一个星期之后,我意外地发现老人竟然被收住院了!护士长告诉我,老人回家后不甘心“等死”,把自己的房子卖了30万,又挂了肿瘤科的一个专家号求治,当即就被专家收住院了。护士长还悄悄告诉我:老人还在病房里说你医德不行,自己没本事给他治病,就让他回家等死!老人甚至尖刻地说“得癌症的不是他爸,如果是他爸,你看他让俺回家等死不?”
那个月发奖金,我们肿瘤科平均一个人才600多元!辛苦了一个月的医生护士们个个脸色铁青。我想到自己每月还得给下岗的父母寄1000元钱,也耷拉着脑袋不吱声了。主任见状,关上门给我们开了个秘密会议:“咱们医院实行的是绩效考核,收入减去成本再乘以提成的百分比,才是科室的奖金。”他故意顿了顿,说:“不需要我多解释了吧?你们用几元钱的便宜药,那是你们的自由,不过,你不能把自己当成菩萨下凡,让大家陪你喝西北风!”主任话音一落,大家的目光就齐刷刷地投向我,我脸上立即火辣辣的……
可是,我又做错了什么?苦闷的我打电话给一个师姐倾诉。师姐也是肿瘤科的,她所在的医院,医务人员的奖金也是和“创收”挂钩的。她告诉我:“刚开始,我也不忍心宰病人,可结果怎样?是病人说我好,还是同事说我好了?后来我只好多开药,开贵药!反正癌症病人一脚踏进鬼门关了,也不在乎多花这点钱……”挂了电话,我心中非常矛盾。
这件事没过几天,病房就住进一个患前列腺癌的离休干部,癌细胞也已经转移腹腔了。他的妻子看样子非常爱他,经常在他面前谈笑风生,背着他却悲泪长流。有了前面的教训,我试探性地找他妻子谈话:“我建议用相对好一点的药物,因为这样可以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我的话音未落,他妻子就鸡啄米似的点头:“什么药好就用什么药,我舍得给我们家老张花钱!”有了这句话,我放开了手脚,什么营养的、抑制肿瘤的、保护脏器的……什么药贵上什么药,多的时候,一天的费用就高达1万多!最后,老人在病房里住了两个月,共计花费40万元,最终还是死了。
我心里有鬼,自觉愧对老人。可令我哭笑不得的是,家属办完后事,竟专门给我送来一面锦旗,说我把病人当亲人,努力提高了癌症晚期病人的生活质量!我接过那面锦旗,脸上笑着,心里却想哭……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发现,我所知道的“潜规则”,还只是冰山的一角。
肿瘤科医生和外科医生的关系一向很好,因为,许多病人需要两科合作治疗。2010年7月,我接诊了一个早期肺癌病人,觉得有手术指征,就介绍给了胸外科一个医生。没想到,病人手术之后,胸外科医生专门请我吃了顿饭,并给了我一个500元的红包。我不要,他却说:“这是你应该得的。以后,你那边有要做手术的病人就‘介绍’给我吧,我这边有要做化疗的病人,也‘介绍’给你。我们俩可以长期合作!”然后,他还以过来人的身份“教育”我:“你是刚毕业不久的学生,现在摸清楚肿瘤科的工作流程没有?简单来说就是这样:来个癌症病人,先介绍到外科给他们做手术,让外科把手术的钱赚到了,再把病人转到化疗科化疗,然后再转到放疗科放疗,等这些科室的钱都赚到了,再把病人扔到中医科喝中药去。”我茫然地说:“可是,这种治疗方案并不能提高病人的生存可能……”他笑道:“那又能怎样?反正在家属的眼里,癌症是绝症,最后病人死于癌症也是正常现象,没人会怨你的!”
接下来的一件事,让我终于验证了这位外科医生的话。有一个胃癌晚期病人,癌细胞已经腹膜转移,可还是被转到普外科做了手术,术后又转到肿瘤科化疗,放疗科放疗,中药科喝中药,如此折腾3个月,病人就死了。我曾偷偷调出病人的影像资料,一看就发现没有手术指征——连我这样刚刚工作一年多的年轻医生都看得出来,病人的主治医生有十几年的临床经验,难道看不出来?
更加可笑的是,有一回,有过一次合作经历的那位胸外科医生给我转来一个肺癌术后病人。病人70多岁,早期肺癌,即使不做化疗,也可以长期生存。不料,我好心告诉他可以保守治疗的时候,他却质问我:“癌症手术后化疗放疗是常规治疗,如果听你的保守治疗,我的癌症复发了你负责?”我顿时干瞪眼说不出话来!我哪敢负这个责?我索性当即给他做了一个化疗方案,这才哄他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其实,化疗有很大的副作用,尤其是对这种年老体弱的癌症病人来说,副作用更是致命的。勉强挺过第4个疗程的化疗,老人的免疫力就急剧下降,肺癌也随之复发,并出现了脑转移。在家属的强烈要求下,我们又给老人做了伽马刀手术,结果导致了更大范围的肿瘤转移……如此折腾了一年多,老人终于在痛苦中死去了!
2010年8月,一个73岁的农村老太太因乳腺癌被收住院,老太太的4个儿子骗她,说她得的只是普通的乳腺囊肿。其实她已到癌症晚期,身体比较虚弱,对症治疗才是最适合她的方案。她自己也要求开些控制症状的药物回家,她的二儿子也同意了老太太的意见。然而,老太太共有4个儿子,长子冲他的3个弟弟嚷嚷:“妈想为咱们省钱,不肯治,难道你们就真的忍心不给妈治?”3个弟弟面面相觑。于是,被道德“绑架”的3个弟弟不得不回家凑钱,给老娘积极“治疗”!他们都是下岗工人,自己借了许多债不说,连自己刚刚参加工作的儿子,也都负债累累……每天,老太太住院清单上的费用都高达上万元!每一天,老太太都被各种放化疗折磨得鬼哭狼嚎、痛不欲生!
我经常在病房看到这一幕:老太太哭诉治疗副作用带来的痛苦,要求回家。她还逼问自己到底得的什么病?看到几个儿子期期艾艾、欲说还休,老太太绝望地哭喊:“我活到73岁,够本了,如果我是能治的病,你们给我治是孝顺,可我如果得的是治不好的病,难道我想死在自己家里这个简单的愿望都实现不了吗?”面对她的哭喊,几个儿子像木雕泥塑一般沉默着……不到两个月,老太太就痛苦地死去了。但我看得出,她几个儿子脸上的表情,解脱显然大于悲痛。不知此时他们对孝道的理解是否会多一点……
吗啡在癌痛治疗中的认识误区
吗啡是缓解癌痛的常用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常见病人及家属对其产生误解,很少甚至拒绝应用该药物,人为加重了癌症病人的痛苦。吗啡应用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应用吗啡可以成瘾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国内外研究资料都已否认了这一看法。吗啡在正常人中应用固然可以导致成瘾,但对于癌痛患者,强烈的疼痛本身就能起到很好的成瘾阻断作用,所以大可不必为此产生不必要的担心。
吗啡应用后会趣用越多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一般来说,随着癌症病情的加重,疼痛会越来越重,需要的吗啡剂量可能相应增多,但这并非是由于吗啡应用后作用减轻而需要增加剂量。
吗啡副作用大,应尽量少用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吗啡的常见不良反应有呕吐、便秘、幻视、呼吸抑制等,除便秘需药物治疗外,其他症状都很轻微,不需临床处理,且吗啡剂量弹性很大,临床上应用可以从10毫克到几十毫克,口服吗啡制剂更是如此,所以相对于治疗感冒时常用的那类解热镇痛药来说,吗啡对于肿瘤病人更为安全。
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用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诚然,吗啡只是一种止痛药物,对癌肿本身没有消灭作用,但是,医学理念发展到今天,认为镇痛治疗是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让癌症病人无痛也是对病人的尊重和综合治疗的一个方面,无痛不仅能令病人精神愉悦,而且有助于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从而可以从侧面抑制肿瘤的发展。
不到晚期不能用吗啡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治疗癌痛,医学上有三阶梯药物,如果前两个阶梯治疗效果不好,就是以吗啡为代表的第三阶梯药物的使用指征,所以不在于癌症病人的病情早晚,而在于病人对疼痛的主观感受程度,临床上只要对疼痛控制不好的,哪怕是早期病人,也可借助吗啡止痛。
只要用了吗啡就撤不掉了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疼痛是癌症的症状之一,随着病情的缓解,疼痛当然也会缓解,比如临床上常见的肿瘤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如果患者一开始借助吗啡治疗,随着放疗、双膦酸盐药物作用的起效,疼痛会减轻,吗啡就可以停用:所以,吗啡应用与否与病情有关,并不是说一旦应用就需终生服用。
国人对于吗啡的误解,导致吗啡的应用量在我国竟然远低于美国,从而人为地增加了本来就已经很可怜的癌症病人的痛苦。目前,随着医生治疗理念的改变、医学知识的普及以及国家对吗啡应用政策的调整,这种认识将逐渐改变。
结语:当我们患上癌症时,不要惊慌失措,对人生没有希望,应该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并相信自己可以战胜癌症。(文章原载于《中山日报》、《知音励志》、《当代健康报》,作者:综合、谭翠萍、李海宝、杨莹,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三九养生堂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