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幼儿出生后不久,在腹股沟部位有可复性肿块,多数在2~3个月时出现,也有迟至l~2岁才发生。小儿疝气一般发生率为1-4%,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0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于两侧。
小儿疝气有可能会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通常在小孩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时,在腹股沟处会有一突起块状肿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压时会自行消失。一旦疝块发生嵌顿(疝气包块无法回纳)则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烧,厌食或哭闹、烦躁不安。
小儿疝气发病初期,当幼儿平卧安静时肿物可消失;随着腹内压力的继续增高,肿物可下降到阴囊里。
这时如果能解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并让患儿平卧,或轻轻地将肿物往腹腔方向推送,肿物则可通过睾丸下降时的那条通道返回到腹腔,肿物消失,这种情况称为可复性疝气。如果肿物不能返纳腹腔,就会出现腹痛加剧,哭闹不止,继而出现呕吐、腹胀、排便不畅等肠梗阻症状,在腹股沟或阴囊内可见椭圆形肿物,质地硬,触痛明显;嵌顿时间久者皮肤可见红肿,若长时间肠管不能回纳则有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人们平时所说的小儿疝气,从医学上讲,主要是指先天性斜疝。
因为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的,随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状突。若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还没有闭锁,或闭锁不全,反而成为较大的腔隙,腹腔内容物就会从这里突向体表,而形成疝气。又因为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气较多。当然,女孩也可因腹壁薄弱形成疝气,只是发病率相对低一些。
凡有腹内脏器经腹壁缺损处向体表突出,在局部形成肿块的称为腹外疝,又称“疝气”或“小肠气”。小儿最常见的腹外疝是在大腿根部腹股沟处,叫做腹股沟疝。
不少家长对小儿的“疝气”并不介意,认为“疝气”反正能进进出出,无碍健康;“疝气”如掉出来的话,只要用手轻轻一推,或者平睡一会,也就平安无事了。这种想法是很不正确的,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疝气”可以又出又进(医学上称为可复性),但是偶尔也会发生嵌顿、回不去的情况,如用力排便、剧烈咳嗽等腹腔内压力聚然增高时就可能出现,如果不予及时回复,时间一长会造成疝内肠段的缺血性坏死,甚至肠穿孔而危及生命。因此,要重视孩子的“疝气”。
如不满六个月的疝气患儿,可用棉纱束带压迫,并在“疝气”经常“进出”的腹壁薄弱处衬垫热水瓶塞大小的圆形木块(圆木块外要用纱布包裹)。用此法护理可防止“疝气”再度脱出,并注意尽量避免孩子哭闹、便秘等。南昌疝气治疗专家介绍,小儿疝气唯一的方法还是要及时到专业的疝气治疗专科医院进行专业的诊断和积极的治疗,以免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