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许多人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容易生闷气,从心理上讲,生闷气是一种不愉快的情感,是一种消极的甚至是有破坏性的心境。我国古代医书上就写着“百病之生于气也”,“怒伤肝,忧伤肺”,不愉快的情绪可以使内脏活动和内分泌系统失常,胃口不佳,消化不良。近日,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生闷气有九大危害:
1、害肾脏。逆气冲击肾脏会出现肾衰,腰膝无力。
2、害肝脏。容易造成肝郁不舒,肝气不顺,肝胆不和。
3、害消化系统。气满填胸后不饥不渴,气滞于胃,使消化系统停止蠕动。
4、害心脏。久滞之气不能排除体外侵入心脏,引起心跳加快。
5、害神经。可引起失眠。
6、害呼吸系统。可引起气粗胸闷,肺肿胀,气逆咳嗽和哮喘等病。
7、害内分泌系统。可引起甲状腺机能亢进。
8、害泌尿系统。可引起尿频尿急。
9、害皮肤。可引起气串、肿胀和神经性皮炎。
怎样消除爱生闷气的毛病呢?可试用以下方法:
(1)拓宽心胸:凡事想开些,人活着不能总以自我为中心,与人相处也要“淡化自我”,经常想一想“为别人做点什么”。一位哲人说过,温暖别人的火,也会温暖你自己。如果只是一个心眼孜孜追求个人欲望的满足,就会陷入永无止境的苦恼之中。
(2)扩大社交:多参加集体活动,从个人的狭窄天地里跳出来。当把个人融化到集体之中,成为集体生活中积极的一员时,就会与多数人共命运,同欢乐,就会有一种充实感、安全感、依托感了。心理学家忠告说,不要把苦闷藏在心中,可将困难和挫折向亲人、挚友、四邻倾诉。有人倾听你的心声。理解你的感情,就不会生间气了。身边一时没有人,可以给朋友写封信倾诉,这也是一种与外界交流的好方法。
(3)充实知识:读书学习是消除闲愁的良方。张海迪在受到疾病折磨时,忘情地读书,忘记了忧愁,精神境界不断得到升华。知识能给人力量,给人智慧,给人无穷无尽的乐趣。
(4)善于调适:调整自己对现实的期待和态度。理想与现实总会有差距,不能因为达不到理想就怨天尤人,天天生闷气。常言道:“当人们不能改变现实时,理智的办法是改变自己对现实的态度。”要善于及时调适,适时调整对现实的期待和态度(包括降低一些期待值),就可以少生或不生间气了。
(5)不要自寻烦恼:要善于从自己身边寻找欢乐。乐观情给能使人变得豁达、坚强,还可帮助自己抵御消极情绪的侵蚀。干同一工种、在同一单位工作,有人觉得“太累、单调、没劲”,有的却潜心搞技术革新,改变生产条件,在改革中品尝成功的欢乐。身边不是没有欢乐,关键是要善于寻找和创造。
(6)转移心理活动方向:生闷气这种情绪是神经系统的一种暂时性联系、当遇到不愉快、倒霉的事时,感官将这些刺激上传至大脑,使其产生与之相应的不愉快的情绪,在脑中形成一个优势中心。如果老想这事,那么不愉快的信息还会不断传入大脑,不断加强优势中心,“闷气”会越生越重。如果转移一下心理活动方向(比如去看一场电影,听一段乐曲或去游泳),新的愉快信息的传入,就会抑制不良情绪优势中心的形成。注意力转移了,生闷气的情绪便会在不知不觉中烟消云散。
由此看来,消除闷气的最好方法是将内心的情绪表达出来,或者通过一些途径将其释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从长远看,只有开拓自己的心胸,扩展自己的交流面,获取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我才能更好地避免自己轻易生闷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