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息肉是属于子宫颈炎的一种,如果不及时的治疗的话,有可能会导致子宫糜烂,再严重的话就会给女性的子宫带来很大危害,严重的甚至会引起不孕,那么子宫颈息肉是怎么回事?以及应该怎么办呢?来看看吧。
子宫颈息肉是妇科常见病慢性子宫颈炎的一种临床表征。它是因为慢性炎症刺激使子宫颈管粘膜组织局部增生,而由于子宫自身有排异的倾向,致使增生的粘膜逐渐自基底部向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的息肉样改变,故也叫做宫颈内膜息肉。
中医认为子宫颈息肉的发生是由于郁积的湿热,伤及血海养分,损伤了脉络及胞带所致。当妇科常规检查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时,所见的息肉外形大小不等,形状不一,大致可分为两种:第一种子宫颈息肉根部多附着于宫颈外口,或在颈管内。
一般体积较小,直径多在1厘米以下,单个或多个,色鲜红、质软、易出血、蒂细长。外观如水滴形成扁圆体。另一种宫颈息肉发生于宫颈阴道部,这种息肉位置表浅,向表面突出,基底部宽,颜色淡红,质地较韧。
子宫息肉多数良性,有极少数恶性变,恶变率为0.2~0.4%,若作宫颈息肉摘除后常常要复发。宫颈息肉多发生于40~60岁经产妇。息肉极小时患者没有什么不适症状,多数是因其他疾病在进行妇科检查时方才发现。
少数息肉较大者表现为白带增多,或者白带中央有一丝一丝的血丝,甚至有少量的阴道出血,即血性白带或接触性出血,尤其在夫妻生活后及蹲着用力大便时极易出血。
子宫颈息肉(cervical polyp),一般来自子宫颈管粘膜,为颈管粘膜的堆积,并多认为炎症是息肉的形成因素。
宫颈息肉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宫颈息肉是由于宫颈长时间受到炎症的刺激引起的增生性改变。很多患有宫颈息肉的女性都在寻找最好的治疗方法。那么,宫颈息肉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解决宫颈息肉最方便、效果最好的方法,一般手术选择在月经干净后的3-7天进行,手术最主要使用血管钳摘除,术后使用纱布压迫止血,然后局部涂药消炎即可。
不过手术治疗只是单纯摘除息肉,不能有效的解决炎症的问题,所以息肉还是有复发的可能。
二、物理治疗
就是简单的调节心情,锻炼身体,注意饮食,但是无法根除息肉。
三、药物治疗
药物能够起到内外兼治的功效,如果是由于内分泌失调导致的宫颈息肉,可以使用药物来进行调理。药物治疗对于防止宫颈息肉的复发有很好的作用。
子宫颈息肉的中医疗法
子宫颈息肉是慢性炎症的结果,而息肉增大,由于夫妻生活以及炎症的反复刺激,以致发生感染或血性分泌物增多,这时子宫颈息肉为病之本,而赤带为病之标。
故在治疗中,应以手术摘除息肉为主,同时配合中药治疗。但在手术摘除息肉后,炎症病灶并未根除,仍有复发的可能,此时应以中药内服,外治以消除症状为本,这样将会收到更好的疗效。
由于子宫颈息肉是以分泌物增多,呈血性分泌物为主要表现,故在中医学多属于“赤带”范畴。例如《妇科指南》说:“带下形如红液者,名曰赤带。”
中医认为,赤带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湿热之邪侵犯下焦,伤及血分所致,病程延久又会损伤肾阴,从而形成了湿热兼有阴虚的病理特点。
因此,在治疗赤带时,就将它分为湿热下注、阴虚温热两种证候类型(前者为实证,后者为虚证)进行辨证施治。这两种证候的共同表现是:阴道分泌赤色粘液,似血非血,绵绵不断,伴有小腹隐痛。
不同的是
属于实证的赤带量多,质稠,小腹胀痛,烦躁易怒,便秘尿黄,舌苔黄腻;属于虚证的赤带量少,质略稀,小腹隐痛,腰骶酸坠,头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苔少等。
在临床治疗中,实证用清热利湿法,可选择止带方加减。
药如
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子各15克。血带加白茅根、炒槐花各20克。虚证则用滋阴清热、利湿止带法,可选择知柏地黄汤加减。
药如
五味子、麦冬、熟地各15克,山药20克,山茱萸、泽泻、丹皮、黄柏、知母各15克。带中挟血丝的,加生地榆、仙鹤草各20克。 在给予内服药的同时,还应配合外治法以加强疗效。
还可以配合针刺疗法
取穴
足三里(双)、中极、带脉(双)、少冲(双)。
手法
用毫针,带脉向斜下刺,针2~2?5寸(同身寸,下同);中极针1~1?5寸;足三里以得气为度。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少冲穴针1~2分深,重刺激,不留针。每隔日针一次。
赤带病往往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据笔者的临床体会,其证候特点以虚实夹杂者较为多见。
兹将网上收集的经验方介绍如下
处方
杭白芍、大生地、椿根白皮、侧柏叶各15克,粉丹皮、阿胶珠各12克,香附米、川黄柏、鸡冠花各9克,桑寄生18克。上方每日1剂,水煎2次,混合后分2次服。适用于赤带或赤白相间,淋漓不已者。赤带是以阴道流出红色粘液为主要表现,故临证时需要与经间出血、经漏进行鉴别。
经间出血是两次月经之间,有周期性的阴道少量出血;而赤带是绵绵不断没有周期性。经漏是经血非时而下,量少淋漓不断;赤带则是阴道流出的赤色粘液,似血非血,月经是正常的,并且常在夫妻生活后发生少量出血。
结语:子宫颈息肉是一种会给女性朋友带来很大困扰的疾病,所以我们也千万不要忽视了它,上文中给大家列举了一些相关内容,相信大家看了之后对此应该也有所了解了,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多注意观察下自己的身体健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自身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