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随着被蜱虫叮咬造成死亡事件越来越多,人们开始慢慢关注到这类疾病,被蜱虫叮咬真的有那么可怕吗,蜱虫会携带哪些治病病毒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蜱虫叮咬的相关内容。
58岁的陆正云8月20日凌晨5点在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新楼村金枪组的家中去世。3天后,安庆市疾控中心从陆正云的血样中检测出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布尼亚病毒RNA。
安庆市疾控中心从陆正云的血样中检测出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布尼亚病毒RNA。
在农村被它咬一下10天就丧命了
9月19日,陆正云的儿子许斌告诉记者,8月19日,医院ICU病房主任前来为母亲会诊时曾指出,“是因蜱虫叮咬导致感染了布尼亚病毒”。
枞阳县疾控中心防疫科何姓科长向记者表示,“布尼亚病毒是确诊了的,可能是在野外干活被蜱虫叮咬了,蜱虫身上带有布尼亚病毒”。
何姓科长表示,虽然该县疾控中心没有对陆正云是否因蜱虫叮咬感染布尼亚病毒做进一步调查,但是其病情符合被蜱虫叮咬后出现感染的症状,“医院主任发现,她左手腕有被叮咬的结痂”。
同时,何姓科长说,陆正云发病后去世属于小概率事件,“被蜱虫叮咬的人很多,感染布尼亚病毒的人也很多,但为什么就只那几个人发病呢”。
一村民发烧四天病情恶化,十天后去世
有研究表明,布尼亚病毒科包括五个种属,300多个成员,大部分能够感染动物和人类;病毒主要由节肢动物传播,也可由啮齿类动物传播。而上述新布尼亚病毒即属于布尼亚病毒科。
许斌告诉记者,母亲陆正云从8月10日起出现高烧不退、轻微腹泻的症状,8月14日病情突然恶化,“血常规检查显示血小板从前一天的95,掉到56”,当天下午,陆正云从县医院转院至市立医院感染科。
医院出具的出院记录显示,该院8月14日对陆正云的入院诊断为重症感染,DIC,多脏器功能衰竭,感染性坏死性筋膜炎(左上肢),骨髓膜室综合征。
医院出具的出院记录显示了陆正云的病情,8月20日凌晨2时许,陆正云突发双眼上翻,肢体抽搐,心电监护提示心室颤动。
在8月18日中午前,陆正云还能和儿子做简单交流,“说话有些没力气,但还能认出我们来”。据许斌介绍,8月18日中午后,母亲精神开始涣散,“叫她都不睬你”,随后转入ICU病房治疗。
8月19日,陆正云的左上肢开始出现肿胀,“肿得得有右手两倍大,还有水泡”。许斌称,受邀前来会诊的医院ICU病房主任了解陆正云病情后,还在其左手腕发现了一结痂处,对家属表示,“基本能确定是蜱虫叮咬引发的了”。
8月19日下午3点到5点间,经手足外科会诊急诊后,陆正云进行了切开引流术。“做完手术的那个晚上最漫长了,医生说能扛过来就好”,许斌说。
然而,陆正云没有扛过来。8月20日凌晨2时许,陆正云突发双眼上翻,肢体抽搐,心电监护提示心室颤动。许斌连夜叫了小车将母亲接回家,“到家后,凌晨五点十二,就过世了”。
为了弄清母亲去世的原因,许斌于8月22日返回医院将母亲的血样取出,并送往安庆市疾控中心做检测,“人走了怎么也要弄清楚是什么原因没的”。
8月23日,安庆市疾控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显示,从陆正云的血样中检测到发热板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布尼亚病毒RNA。
记者注意到,2011年11月发表于《病毒学报》的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结构和非结构蛋白表达研究》一文指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新布尼亚病毒,临床上主要表现发热、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消化道症状及多脏器功能损伤。
9月19日晚,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告诉记者,陆正云感染的发热板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布尼亚病毒新布尼亚病毒有1%的生命危险,“这种病毒在自然环境中就存在,通过蜱虫虫媒传到人,一般病情比较轻,本来的布尼亚病毒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可能性有生命危险,但新的布尼亚病毒就比较重”。
另有三名亲属感染布尼亚病毒
布尼亚病毒造成的恐慌在新楼村村民心中挥之不去。参加了陆正云葬礼的亲友中,有三人被检测出感染了布尼亚病毒。
8月30日,许斌的小婶婶姚腊梅同样出现高烧不退的症状,“跟我母亲的情况一样,当时我们就很重视了”。许斌将姚腊梅送往医院进行治疗,9月2日安徽省疾控中心的检验报告称姚腊梅的布尼亚病毒抗体呈阳性,即已感染布尼亚病毒。
随后,前来参加陆正云葬礼的30多名亲友均前往各自所在地疾控中心做了血检。
据许斌介绍,截至9月18日,已经发现另外两人感染布尼亚病毒,“是我的表弟媳和我的三爷”。许斌补充说,三爷许支银的检测结果是9月18日安徽省疾控中心电话告知的,目前还没拿到检测报告。
许斌另外向记者提供了一份安徽省疾控中心于9月6日出具的编号为“2016微疾047W”的检测报告,该报告显示,送检的13份血清分属13人,其中,10号张娟娥的布尼亚病毒抗体均呈阳性。许斌称,张娟娥是其表弟媳。
“(我们)咨询过专家,专家也说不清为什么会感染,人和人之间会不会传染”,许斌称村里因为此事人心惶惶。
对此,教授告诉记者,“必须要蜱虫(为媒介),不存在人与人间传染的可能性”。
教授指出,从理论上讲,人和人间从分泌物是可以传染的,但目前来说国内没有案例,“通过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比如粪便传播,一般要特别密切的接触”。
枞阳县疾控中心防疫科何姓科长则表示,感染布尼亚病毒后发病、发病后病情严重都属于小概率事件,“感染布尼亚病毒,不代表每个人都会发病,就算是(抗体检测呈)阳性,发病的概率也很小,如果是阴性,证明没有被感染,是安全的”。
此外,据该何姓科长介绍,9月3日下午,枞阳县开发区有关领导会同县疾控中心前往新楼村进行有关蜱虫危害及防治的科普,“把村民聚集起来,讲解了一下,我也去了现场”。
万一被咬别用手拔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所专家介绍,蜱虫喜欢找刁位置叮咬,一般选择皮肤较薄、不易被搔挠的部位,如人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等。
在叮咬人时,它散发一种麻醉物质,然后将头、螯肢埋在人的皮肤内吸血,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有些蜱虫在叮刺吸血过程中,其唾液还会分泌神经毒素,可导致人的运动性纤维传导障碍,引发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专家说,蜱虫咬人后,必须尽快取出,若任其叮咬,轻者数年内遇阴雨天气,患处便瘙痒难忍;重者,高烧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起类似流感或登革热的出血热及脑炎。
他特别强调,一旦被蜱虫叮咬,千万不可生拉硬拽、强行拔除,也不能用手指将其捏碎。应该用酒精、煤油、松节油涂在蜱虫头部,或在蜱虫旁点蚊香,把蜱虫“麻醉”,让它自行松口;或用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虫头部,使其窒息松口。
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还指出,也有人在被蜱虫叮咬后没有任何症状,但这样也不可掉以轻心,因为发病的潜伏期可长达一个多月。
四类人要防蜱虫
专家介绍,蜱虫一般活跃在夏季,武汉入夏早,一般5月份蜱虫就开始活跃了。
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中。艾芬主任指出,常遛狗、爱钓鱼、喜野外游玩者及儿童等四类人群需要特别注意防蜱虫,因为他们经常在上述地段游玩。专家表示,如果去草地、树林时,最好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罗浮山百草油或是驱蚊液,尽量避免在野外长时间坐卧。
如果要进入已知的有蜱地区,最好穿防护服并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外露部位要涂擦驱避剂(避蚊胺、避蚊酮、前胡挥发油),或将衣服用驱避剂浸泡。离开时应相互检查,切勿将蜱虫带回家。
结语:看完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现在对于蜱虫的危害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在我们平时生活中如果要去户外的话最好携带一些蚊虫喷雾,以防被这些虫子叮咬造成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