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连续剧《大长今》,以16 世纪朝鲜王朝时期为背景,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角度,讲述了宫女徐长今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在医道上取得非凡成就的故事。2005 年韩国电视剧《大长今》在韩国、中国、香港、日本、台湾,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亚洲人社区获得了有史以来医药影视剧的空前成功。此外,在医药文化传播方面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正是因为《大长今》巧妙设置的中医类剧情和深入浅出的中医药功效介绍说明,让晦涩难懂的中医术变得趣味十足,各地由此掀起中医热、中医食疗、中医美容、中医针灸、甚至影响到当地中医院校的报名人数,还有许多人拿着剧中的药方去药房抓药。有报道写道“受《大长今》影响,一些人开始改变饮食习惯,上中医门诊咨询食疗知识的人多起来,还有的人喜欢到书市上买中医和煲汤的书籍。
从中医药文化传播的角度分析《大长今》取得成功的原因,我们会发现有以下几点:
一、中医药知识与剧情的水乳交融
《大长今》将中医药知识的介绍和普及与跌宕起伏的剧情相结合,使中医药文化知识成为剧情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剧中的饮食文化和医药文化的展示可以说是整部《大长今》中的亮点, 编剧的视角,从普通百姓的大众餐桌到皇宫贵族的珍馐美味, 在剧中反复地引领观众选材、做菜、上菜、品菜,并将这些过程与人物的身世、身份及其人生变故、道德境界与发展中的命运相结合,这样,做菜和养生的理念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剧情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养生与做菜被内赋予其充分的文化含义,外赋予其充足的色香味的形态,观众自然是追捧不已。韩国特色美食包括中医药膳也随着“长今热”走进千家万户。如以乌龟和冬虫夏草等名贵中药材熬成的“八卦汤”,有补心肾,养肺阴,止久咳,益大肠,培本之效;“驼酪粥”,把米磨碎,加入牛乳而煮成的粥品,蛋白质及纤维充足,对消化系统有益。该剧在亚洲其它地区播出时,很多观众照抄剧中的中医处方,自己配药补身,以至于医学专家急忙提醒:切勿乱配药,否则后果严重。
二、在中医药知识的传播中贯穿着人本主义的关怀
1、从“医术”到“医道”的升华。长今成长的经历伴随着她学医的过程而展开,剧中除了逐步体现长今日益精湛的医术与烹饪技术,更展示了长今作为成功医者的最重要的道德品质上的要求——“精勤不倦,平等待人、博施济众、庄重正派、尊重同道。”[3] 而长今对这些信条的遵守,正是其在医学上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对“医道”的宣扬,使长今所展示的“医术”从“器物”层面提高到“医道”层面——“精神”层面,这种提高,很好的宣扬了中医药精神文化的内涵。《大长今》中长今的老师申必益说过一段感人至深的话:“医生永远不能自满,自满造成断定将给病人带来莫大的危害。有了对病人的敬畏,才能够更好地了解病情”。类似的言行在剧中比比皆是。
2、中医药的日常生活化。《大长今》根据历史题材演绎而来,但在展示中医药文化内容方面,却紧紧抓住了中医药文化源于日常生活、并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这一特征,努力淡化故事所发生的民族、国家、时代、社会等意识形态的宏观背景,从细微处着手,通过小人物自身的命运,贯穿亲情、友情、爱情,依托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娓娓道来。中医药文化知识,不在社稷之间,不在时代风云变化之中,而是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的存在于剧中人家长里短、儿女情长、锅碗瓢盆之中。尽管无比的平淡与琐碎,但却有着日常生活的亲切、令人回味无穷,因此也能够收到很好的传播效果。剧中介绍了往普通牛骨汤内加入适量的牛奶让汤味变得更加浓郁;用厨房火灶下面深层的泥土放进鸡内以带出鸡肉鲜味;用清甜的泉水做成的冷面;用白菜做成的馒头、用豆腐包着肉末做出的牛肉火锅等等。……每一集里涉及到的美食无不传递了饮食应以健康为先的道理。
3、对女性的尊重和倡导的男女平等观。《大长今》描述了韩国史书上记载过的女医官徐长今何以为“大”的历程。根据《朝鲜王朝实录——中宗实录》中的记载,徐长今是朝鲜历史上首位女性御医。根据史实所载,大长今故事在封建男权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女性医生的奇迹,电视剧围绕长今的命运展开,编剧突出了大长今的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的精神,在长今与闵大人的爱情之间,也洋溢着平等、互相爱慕与互相尊重的气氛,剧中有这样两处情节:郑云白想让闵政浩劝说长今放弃“仇恨”,闵政浩毫不犹豫地加以拒绝——“我相信长今绝不是会在愤怒中迷失而影响学医的人,即使有所改变,那也是在她判断是非后作出的正确决定”;长今的医学老师 张德说:我所需要的并不是很大的赏赐,也不是什么名声,只希望像男人一样,对我所做的事情,能得到肯定和鼓励。女人也可以做好该做的事情。” 这种在剧中所倡导的在事业上与爱情上的积极健康的男女平等观,在现代社会能够引起男女的共鸣。
有媒体评论道:“韩剧《大长今》的热播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事件’……如果中国的电视剧自身过得硬,又何惧竞争?如果我们的作品中能将中华美食和中国医术拍得赏心悦目,广为传播,又怎么会让周边国家把中国传统的东西说成是他们自己的呢?”
作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一个组成部分,以中医药文化为题材的影视剧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继续面对民族化和现代化的双重命题。影视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土化、世界性与民族性既对立,又相通。全球化语境既是对民族影视文化的撞击与侵袭,同时也为其提供创新的机遇,实现民族影视文化的世界化、现代化以至当代化,获得张扬与发展的新时空,成为中国影视的新的任务。
以《大长今》反观中国中医药影视剧,会带给我们关于中国中医药影视剧很多思考:
一、是否传达出真正的民族化内涵。
很多影视剧中未能真正传达出中医药文化内涵。现有的中医药影视剧往往以“传播中医文化”为噱头,执著于展现家族纷争、宫纬秘史、政治变革、多角恋爱、江湖仇杀、商场逐利、权谋斗争等种种情节,美化皇帝的帝王戏,奴性十足的清宫戏,或者脱离社会生活的戏说成风,中医文化成为了影视剧吸引观众眼球的“外包装”。《大明医圣李时珍》》讲述了我国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但该剧过多地陷入李时珍与吴斯语、郡主朱苌葶的感情纠葛和嘉靖年间的政治斗争之中;《神医大道公》将医神保生大帝形象搬上荧屏,但整部剧在无休止的讲述吴夲带着师徒四人和瘟君从民间到皇宫,从凡尘到天庭斗智斗勇的神话故事。《宋连生坐堂》虽然主题宣扬医德,但过多的宣扬了感情纠葛,连《大宅门》、《神医喜来乐》这样收视率极高的影片,在中医药文化传播效果中也存在情节设计的硬伤:《大宅门》虽是讲述同仁堂百年历史的中医药剧,但由于导演对中医药文化的生疏,创作流连于对没落封建家族生活方式的留恋与玩味,使整部剧变成了宅门文化的经典代表剧目。《神医喜来乐》虽然也是中医题材剧,但剧中太多的情感戏与矛盾冲突,削弱了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意义,看过全剧,印象最深刻的是喜来乐与赛西施一波三折的感情、喜来乐与王太医斗争中的生存智慧等等。《大长今》里无处不在的弘扬者儒家文化和传统美德,《大长今》里的人物无微不至地弘扬“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大长今》中对“大医精诚”的展现是极具艺术感染力的,如在疫病面前,徐长今不顾个人安危,舍生忘我去用中医探索救助下层的人民,如此高尚的情怀把她的恩师甚至整个太医院的人都震慑了,并纷纷加入疫病的防治工作。
二、是否找到了普及国粹的最好方法,即在普及国粹的基础上是否真正体现大众诉求。
近些年中医养生正成为一种时尚,观众热切盼望影视剧中的中医药知识可以被运用到生活中去,“我觉得现在也应该有电视剧宣扬一些中医养生的知识,比如教观众四季如何养生、吃什么可以延年益寿、哪些药草可以治什么小毛病之类的。”很多观众和网友发现“国粹中医”在各类影视剧中只是一个承载剧情的线索。吴子牛谈《大国医》的编剧时却说:中医知识不是重点,《大国医》编剧孟宪明表示中医药理知识并不是他创作剧本的重点,“我写剧本的时候就没想过怎么看病和看好病,我真正关注的还是人物命运的波折,如果把行业特点写得太多,我觉得有点偏。”孟宪明认为如果电视剧能将云鹤鸣这个人物表现好,本身就是对中医文化的宣传。《大国医》的导演吴子牛认为人物命运也能宣传中医。宣传中医,吴子牛也认为不一定普及中医药理,“中医可以说只是女主角的一个身份而已,宣传中医也不一定要讲大道理、讲药理,完全可以进入人物的命运,她的言谈举止和生活是离不开文化土壤的,无论是医学、体育还是戏剧,都是这样的。”对网友将《大国医》和《大长今》作比较非常无奈,“我也不知道这种说法是怎么出来的,我们从来没想过要拍一个中国版《大长今》。”从这里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影视剧创作目的、创作方式与受众期待产生的巨大落差。
比较韩剧在国内的备受追捧,我们会发现韩剧的创作人员非常重视受众的心理诉求,以《大长今》为例,长今在进宫、出宫、再进宫中,历经磨难中体现的那种坚韧不拔、永不轻言放弃的人生信念备受尊崇,这对于中国社会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贫富差距拉大的社会现实中人们产生的各种不良情绪是一副“去邪扶正”的良药,而主人公历经磨难,最终美梦成真的的美好结局又帮助现实生活的人们逃避了现实,获得了暂时的精神性满足,契合了当下受众的心理诉求。《大长今》中无处不在的韩国人的价值理念和日常生活中儒学思想,和表现在影视剧作中的温暖的亲情和尊老爱幼的家族常规,正是当下中国一直在提倡和践行的。而剧中大量医药、食膳、养生知识,是中国日益强盛后中国人养生的现实需求。把民众喜闻乐见的饮食、医疗题材揉入剧中, 贴近百姓日常生活,具有浓郁的家庭气息, 观众们可以从剧中学到许多实用的烹饪常识和养生之道。中医药养生膳食、食疗方本来在很多中医药剧中都可以成为情节展开的极好线索,但由于影视剧创作者执着于人物关系的纠葛之中而仅仅浮光掠影的闪现,因此反响并不大。电视剧《神医喜来乐》热播,很多观众记住了“铁狮子头”,狮子头喜来乐与女老板赛西施感情戏的重要先说,为了能吃上狮子头,生性惧内的喜来乐用了各种招数:藏私房钱偷着去吃,花言巧语哄着吃,与徒弟找个由头骗了吃,后来去了京城,也想方设法找出理由把赛西施的店搬了去。
三、如何使影视剧的中医知识普及更加严谨、科学。
中医影视剧在中医药知识的普及方面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为了满足剧情的戏剧化要求,拔高人物形象,将中医神化、虚玄化,极易误导观众。中医来源于实践,中医理论作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然而一些影视作品在编剧的时候,总是把中医说成神乎其神的仙术,这样会误导观众对中医疗效有脱离实际的幻想,一旦观众发现实际疗效与幻想有出入,就会陷入痛恨中医的另一个极端;二是在中医的术语和医理上不规范。《神医喜来乐》中出现多处有关药名的笔误如将"炙"甘草汤写(读)成"灸"甘草汤;将细辛写成洗辛。另有一些影视剧在讲解一些医理的时候几乎是张冠李戴,或者是随意编纂,容易误导群众。不少中医药专家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影视作品越来越多地融入中医药元素,有助于传播中医文化和知识,但是前提是要尽量专业,否则越是热播越容易误导观众。如把复杂的医学道理、严谨的科学依据通俗化、大众化地讲解出来,真正使听众“一听就懂,一懂就用,一用就灵”,不能如相声般调侃,更不能瞎编。
四 、如何运用现代性的品牌营销意识,树立影视剧的中医药文化传播品牌,使中医药文化在普及中产生巨大而长期的效应。
国内中医题材的影视剧从《大宅门》、《大清药王》、《刮痧》、《神医喜来乐》到《大国医》,很难有一部影视剧能够产生较为长久的品牌效应。这一方面与编剧和导演的创作意图、创作手法和受众的满意度有关,另一方面也是我国民族文化题材影视剧营销观念、营销方式单一的直接结果。中国影视剧常见的现状是“四流的发行、三流的导演、二流的剧本、一流的演员”,也就是说出品、包装、策划、发行之间严重脱节、错位,叫好不卖座、卖座不看好的现象时有发生。首先,尽快树立品牌竞争意识是中医药影视剧参与市场竞争甚至跨国传播的一个必备条件。品牌意味着市场定位,意味着电视剧质量、内容、制作、内涵和其他服务等等的价值,它最终体现出了制作者的经营理念。品牌具有灵魂、有个性、有环境特征,是活生生的。品牌也能拉近各国各类人之间的距离[9]其次是建立电视剧市场营销传播机制,按照市场需求、准确、全面、有计划性、针对性时效性来做好中医药题材影视剧制作之前的市场分析和之后的市场定位。同时建立一个严密、通畅、顺达的分销渠道网络,以确保电视剧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