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
“同一粒种子,为什么在甲地能够发芽而在乙地却不能发芽呢?这似乎只能说明,种子本身没有问题!”裘沛然先生在其《人学散墨》一书中如是说。其本意并不是谈论遗传,但笔者读到这句话时,却想到了基因在疾病发生中所占的地位。基因好比种子,种子是否发芽——即基因是否被激活发病,取决于甲地或乙地的土壤是否适合种子发芽,而并不取决于“种子本身”。
基因不能决定人是否生病
中医学的禀赋、体质、先天等概念就已经蕴含了基因的内容。禀赋分禀赋残缺、禀赋不足和禀赋不耐等。禀赋残缺,多可寻找到固定基因,而更常见到的禀赋不足的疾病,却未必能在基因上得到反映。禀赋不耐,与基因相关但并不一定由基因决定,指对外界各种因素,如饮食、植物等有不同于常人的反应。如“人有禀性畏漆,但见漆便中其毒,亦有性自耐者,终日烧煮竟不为害也”(《诸病源候论·漆疮候》),需要注意的是“禀赋不耐并非出生就显现,也不一定终生不变,每一个体对各种因素的易感性和耐受性可随年龄、环境而改变”。中医学用禀赋、体质、先天等概念,可以准确地反映遗传的疾病易感性,并且有一整套成熟地指导临床的治疗体系与之相应。禀赋等中医概念可以包含基因所要表达的内容,而基因却只能表达禀赋的一部分内容。
基因决定论,从中医角度说,就是先天决定论。《健康报》的一篇文章指明“人身处不同的成长环境,体内的基因会不定期地发生表观遗传学的变化”。这说明基因对于人体的作用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能实现的基因检测是不可能动态监测这些变化的),也即基因并不能决定人体是否生病、是否健康。这与中医学中先天可以影响后天,却不能决定后天相仿。基因能够决定的是遗传的疾病易感性,疾病易感性并不是说一定会得病。
基因治疗不容乐观
把基因看作是一枚种子,有很多人便心生幻想,是否可以把种子挖掉,这样便可以高枕无忧,绝对不会得某病了呢?这实质是一种误解。除了很少的单基因遗传疾病外,大多数常见病、多发病,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肿瘤等都是多基因疾病。如已知的乳腺癌易感基因约60种,银屑病易感基因近20种。处理一种基因已经是不现实的,处理多种基因就更加不现实,况且还有更多的相关基因尚未被发现。笔者将多基因疾病的发病比喻为做鞭炮和放鞭炮的过程。各种基因分别充当火药、纸、药捻等的角色。如果这些做鞭炮的原料只是处于散放状态,它就止于基因,不会形成鞭炮。不正当的生活习惯是鞭炮原料的组合过程,鞭炮形成了,就由散放的基因状态变成随时可以被激活的夙因状态。有了夙因,只要出现随机的诱因,多基因就会被激活、形成疾病。“多基因”是应当坦然接受的现实,诱因具有无法避免的随机性,只有夙因是可控的。不正当的生活方式是形成夙因的罪魁,这也是目前很多复杂疾病都被称为生活方式病原因所在。改变自身的生活习惯比起依赖基因研究的进步来,要经济的多,也现实的多。相对于基因的探讨,中医更关注人体的土壤,这对于人类的健康更具现实意义。
“先天不足后天补”
中医有句俗语叫做“先天不足后天补”,这句俗语已经深入人心。这句俗语使大众更安心地接受自己先天的禀赋,而积极地以后天的努力发扬禀赋中好的一面,小心地避免坏的一面。这种理性的态度是值得鼓励的。而把“先天”的表达方式换作“基因”就会带来恐慌。其实,基因即是“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灵枢·寿夭刚柔》)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它只代表生之前的禀赋,并不能决定一生的健康状况。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天年,指禀赋的寿命。没有多少人会奢求“尽终其天年”,因为很难做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对于禀赋的天年我们无法得到,对于禀赋的基因中提示的疾病,我们就一定会获得吗?如果以健康为目的,主动地将身体调整在较好的状态,基因中的疾病易感性便没有表达的机会。
很多的疾病呈家族性,也成为基因决定疾病的佐证。实质上遗传因素只是增加患某病的风险、几率,并不意味着家族中很多人患某病,其他家族成员就一定会患此病。很多疾病的家族聚集现象,其实跟一个家庭相同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因此,有家族疾病史者,应反思家庭环境及生活习惯中的有害因素,坚持以健康为目标调整自己的身心,让家族疾病谱成为警钟,而不是增加自己的思想负担。对于有遗传倾向的复杂疾病,笔者提供的治疗策略是“治疗—自疗—自愈”。这种策略中不仅有治,更有防患于未然的成分在内。对于其家族成员,照着策略中“自疗—自愈”做,便可以收获健康,同时起到防止遗传倾向变为疾病的作用。
理性对待基因的作用
2010年12月1日《健康报》“后基因组时代——期待基因功能解读”一文报道:“英国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件,一个不到10岁的小女孩被自己的父亲带去做乳腺摘除手术,因为父亲通过家族史分析以及基因检测,发现女儿可能会患上乳腺癌,这在当时的英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其实基因检测……是一种概率统计、风险评估,要理性科学地对待和干预。”
基因决定论带来的大众恐慌已经越来越甚,理性地对待基因的作用已经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如果把基因的概念,换成比之更成熟、完善的禀赋、体质、先天等中医学概念,同时强调“先天不足后天补”的理论,大众会更容易理性对待基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