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窗

  1. 首页
  2. 中医养生

温病兼喉痧痰喘

阅读:219

  【病人基本资料】

  天津马××,年二十八岁,于季秋得温病兼喉痧痰喘证。

  【病因】

  初因外出受风感冒甚微,医者用热药发之,陡成温病,而喉病喘病遂同时发现。

  【证候】

  表里俱壮热,喘逆咳嗽,时吐痰涎,咽喉左边红肿作疼(即西人所谓扁桃体炎)。其外边项左侧亦肿胀,呼吸皆有窒碍。为其病喉且兼喘逆,则吸气尤形困难,必十分努力始能将气吸入。其舌苔白而薄,中心微黄。小便赤涩,大便四日未行。其脉左右皆弦长,右部重诊有力,一分钟九十六至。

  【诊断】

  此乃外感之热已入阳明之府,而冲气又挟胃气肝火上冲也。为其外感之热已入阳明之府,是以右脉之力胜于左脉,为其冲气挟胃气肝火上冲,是以左右脉皆弦长。病现喘逆及咽喉肿疼,其肿痛偏左者,正当肝火上升之路也。拟治以麻杏甘石汤,兼加镇冲降胃纳气利痰之品以辅之,又宜兼用针刺放血以救目前之急。

  【处方】

  麻黄(一钱)生石膏(二两捣细)生赭石(一两轧细)生怀山药(八钱)杏仁(三钱去皮炒捣)连翘(三钱)牛蒡子(三钱捣碎)射干(二钱)甘草(一钱)共煎汤两盅,分两次温服。又于未服药之前,用三棱针刺其两手少商出血,用有尖小刀刺其咽喉肿处,开两小口令其出血,且用硼砂、西药盐酸盖理,融以三十倍之水,俾其含漱。又于两手合谷处为之行针。其咽喉肿处骤然轻减,然后服药。

  【复诊】

  将药服后,其喘顿愈强半,呼吸似无妨碍,表里之热亦愈强半。脉象亦较前平和,其右部仍然有力。胸膈似觉郁闷,有时觉气上冲,仍然咳嗽,大便犹未通下。拟再治以开郁降气清热理嗽之剂。

  【处方】

  糖栝蒌(二两切碎)生石膏(一两捣细)生赭石(五钱轧细)生杭芍(三钱)川贝母(三钱)碎竹茹(三钱)牛蒡子(三钱捣碎)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

  将药煎服一剂,大便通下,诸病皆愈。惟一日之间犹偶有咳嗽之时,俾用川贝母细末和梨蒸食之以善其后。

  【说明】

  凡用古人成方治病,其药味或可不动,然必细审其药之分量或加或减,俾与病机相宜。如麻杏甘石汤原方,石膏之分量仅为麻黄之两倍,而此证所用麻杏甘石汤则石膏之分量二十倍于麻黄矣。盖《伤寒论》之麻杏甘石汤原非为治喉证而设,今借之以治喉证。原用麻黄以散风定喘,又因此证之喉肿太甚,有碍呼吸,而方中犹用麻黄,原为行险之道,故麻黄仅用一钱,而又重用生石膏二两以监制之。且于临服药时先用刀开其患处,用针刺其少商与合谷,此所以于险中求稳也。尝闻友人杨××言,有一名医深于《伤寒论》,自着有《注解伤寒论》之书行世,偶患喉证,自服麻杏甘石汤竟至不起,使其用麻杏甘石汤时,亦若愚所用者如此加减,又何患喉证不愈乎?纵使服药不能即愈,又何至竟不起乎?由此知非古人之方误人。麻杏甘石汤,原为发汗后及下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之的方,原未言及治喉证也。而欲借之以治喉证,能勿将药味之分量为之加减乎?尝总核《伤寒论》诸方用于今日,大抵多稍偏于热,此非仲景之不善制方也。自汉季至今,上下相隔已一千六百余年,其天地之气化,人生之禀赋,必有不同之处,是以欲用古方皆宜细为斟酌也。

相关文章

  • 温疹兼喉痧

      【病人基本资料】   天津沈姓学生,年十六岁,于仲春得温疹兼喉痧证。   【病因】   因在体育场中游戏,努力过度,周身出汗为风所袭,遂得斯病。   【证候】   初病时微觉恶寒头疼,翌日即表里俱壮热,咽喉闷疼。延医服药病未见轻,喉中疼闷似加剧,周身又复出疹,遂延愚为延医。其肌肤甚热,出疹甚密,连无疹之处其肌肤亦红,诚西人所谓猩红热也。其心中亦自觉

  • 怀妊得温病兼痰喘

      【病人基本资料】   天津董姓妇,年三十四岁,怀妊,感受温病兼有痰作喘。   【病因】   受妊已逾八月,心中常常发热。时当季春,喜在院中乘凉,为风袭遂成此证。   【证候】   喘息有声,呼吸迫促异常,昼夜不能少卧,心中烦躁。舌苔白浓欲黄。左右寸脉皆洪实异常,两尺则按之不实,其数八至。大便干燥,小便赤涩。   【诊断】   此证前

  • 温病兼喉疼

      【病人基本资料】   天津胡××,年五十四岁,于仲秋感受温病兼喉疼证。   【病因】   劳心过度,暗生内热。且日饮牛乳两次作点心,亦能助热,内热上潮,遂觉咽喉不利,至仲秋感受风温,陡觉咽喉作疼。   【证候】   表里俱觉发热,咽喉疼痛,妨碍饮食。心中之热时觉上冲,则咽喉之疼即因之益甚。周身酸懒无力,大便干燥,脉象浮滑而长

  • 产后温病

      【病人基本资料】   天津李氏妇,年二十七岁,于中秋节后得温病。   【病因】   产后六日,更衣入厕,受风。   【证候】   自厕返后,觉周身发冷,更数小时,冷已又复发热,自用生姜,红糖煎汤乘热饮之,周身得汗稍愈,至汗解而其热如故。迁延两日热益盛,心中烦躁作渴。急延愚为诊视,见其满面火色,且微喘,诊其脉象洪实,右部尤甚,一分钟九十三至。舌苔满布白而微黄,大便自病后未行。   【诊断】   

  • 怀妊受温病

      【病人基本资料】   何姓妇,年三十二岁,受妊五月,于孟秋感受温病。   【病因】   怀妊畏热,夜眠当窗,未上窗幔,自窗纱透风,感冒成温。   【证候】   初病时调治失宜,温热传里,阳明府实,延医数人皆言病原当用大凉之药,因怀妊实不敢轻用,继延愚为诊视,见其面红气粗,舌苔白浓,中心已黄,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诊其脉左右皆洪滑而实,一息五至强。   【诊断】   据此证状脉象观之,不但阳明胃府

  • 温病兼吐血

      【病人基本资料】   沧州,吴姓媪,年过七旬,偶得温病兼患吐血。   【病因】   年岁虽高,家庭事务仍自操劳,因劳心过度,心常发热,时当季春,有汗受风,遂得温病,且兼吐血。   【证候】   三四日间表里俱壮热,心中热极之时恒吐血一两口,急饮新汲井泉水其血即止。舌苔白浓欲黄,大便三日未行。脉象左部弦长,右部洪长,一息五至。   【诊断】

  • 温病兼虚热

      【病人基本资料】   邑城东刘氏女,年十五岁,于季春患温病久不愈。   【病因】   因天气渐热,犹勤纺织,劳力之余出外乘凉,有汗被风遂成温病。   【证候】   初得周身发热,原宜辛凉解肌,医者竟用热药发之,汗未出而热益甚,心中亦热而且渴。此时若用大剂白虎加人参汤清之,病亦可愈,而又小心不敢用。惟些些投以凉润小剂,迁延二十余日,外感之热似渐退。然

  • 温病兼喘胀

      【病人基本资料】   邑中王××之女,年十五岁,于仲春得温病久不愈。   【病因】   仲春上旬,感受风温,医者延医失宜,迁延旬余,病益增剧,医者诿为不治,始延愚为诊视。   【证候】   心下胀满甚剧,喘不能卧,自言心中干甚,似难支持。其舌苔白而微黄。小便赤少,大便从前滑泻,此时虽不滑泻,然仍每日下行。脉搏一息五至强,左部

你可能感兴趣

热门标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