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天下第一娇 中医浅谈芍药入药妙用
第二章:芍药的功效与作用
第三章:白芍药治病妙用
编者按:芍药是一种药用价值极高的传统名花,今天小编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关于芍药的功效与作用以及芍药入药方法,赶快到下文看看了解下吧。
天下第一娇 中医浅谈芍药入药妙用
在《红楼梦》中,与“黛玉葬花”,“宝钗扑蝶”一样,史湘云“醉眠芍药口”也是最美的情景之一。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色飞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偌大的芍药圃芍药盛开,花香四浠沁人心脾。
↓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下一页↓
芍药是我国传统名花,花型丰硕,色彩艳丽,谐音“绰约”,有面容娇好之喻,位居草木花卉之首,享有“天下第一娇”之美称。芍药花美,自古被称作为爱情之花,古代男女交往,以芍药相赠,表达结情之约,故又称“将离草”。唐明皇对爱妃说:“不只是萱草能使人忘忧,芍药的花香色艳更能醒酒”。故被推荐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
据说韩愈在一次开怀畅饮之后,醉卧于芍药栏边,朦胧中看到烁烁如灯的红芍药花点缀在盘曲如龙的青枝绿叶之间,千娇百媚,飘摇如仙,更兼阵阵枣馥郁馨香扑面而来,使诗人仿佛感到已与人世隔绝,写出“浩态狂香昔末逢,红灯烁烁绿盘龙。觉来独对忽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的诗句。芍药不仅是名花,而根鲜脆多汁含有芍药甙和安息香酸,能入药。《神农本草经》中芍药这个名字,是古人对白芍和赤芍的统称。南北朝杰出的医学家陶弘景把同科属的芍药分为白芍、赤芍两种。前者是芍药栽培品种经刮皮,水煮,切片,晒干而成,肥欠而平直,质量好,功效长于补血养阴。赤芍是野生草芍药的根,比较瘦小,原药生用,其功用长于凉血逐瘀。
说起芍药入药,又有谁不说是华佗夫人的功劳呢?相传东汉时芍药还叫芍花,名中无药字。神医华佗为传授草药鉴别方法,喜欢在房前屋后种草药。有人送他一棵芍花,栽在窗下井边,3年后,开花了。他尝过竺、叶、花之后,觉得没有什么药性。有天深夜,华佗正在看书,听到有人哭泣。他抬头看见窗外似有一啼哭的美貌女子。华佗推门出去却不见女子,只有芍花被风吹动。华佗颇感纳闷,转身回屋。刚坐下,又听见那哭声,再出去,还是那丛芍花。反复几次,华佗越发奇怪,喊醒妻子,妻子说:“你一直没有用过芍花,它可能感去屈了。”这年秋天,华夫人着凉患血崩腹痛。她见芍花花落叶枯,便挖了根煎水喝,不过半日,腹痛渐止。华佗的得知后做了很多试验,才发现春天的芍花老根在夏天或秋天时采挖才可入药。于是将它记住《青囊经》里。又给芍花加了一个“药”字叫“芍药”。由于华佗的栽培试验,芍药便在谯陵(今亳州)大力发展起来,后来又发展到四川、杭州、陕西等地,但至今仍以产在谯陵的个大,色白,粉性足,称为地道药材“亳白芍”。
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赤芍因不去皮直接生用只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由此呵见,芍药是妇科良药。虽然分赤白芍,但通经行血二者不分彼此,其功全在平肝,肝平则不克脾胃,而脏腑各安,大小便自利,火热自散,郁气自除,痈肿自消,坚积自化,泻痢自去,痢痛自发。这一说法,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白芍药益牌,能于土中泻木;赤芍药散邪,能行血中之滞。”所以,临床妇科常用赤芍配制大黄及清热破行之品,治疗急慢性盆腔炎;用白芍配白术治疗肝脾二脏失职所致的崩漏,月经过多;用白芍配枸杞,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可以说妇女一生各年龄段所患疾病,都离不开芍药的配伍。值得注意的是:芍药及黎芦,二者不能配伍。
实用附方芍药汤(来源《朱氏集验方》卷十)
药物组成:香附子120g(用醋400mL,盐30g,煮干为度)肉桂、延胡索(炒)、白芍约各等份。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每脱6g,开水调下。
功效与主治:妇人气血瘀滞、腰肋疼痛。
芍药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芍药不只是名花,而且根可供药用。根据分析,芍药根含有芍药甙和安息香酸,用途因种而异。中药里的白芍主要是指芍药的根,镇痉、镇痛、通经药。对妇女的腹痛、胃痉挛、眩晕、痛风、利尿等病症有效。一般都用芍药栽培种的根作白芍,因其根肥大而平直,加工后的废品质量好。野生的芍药因其根瘦小,仅作赤芍出售。中药的赤芍为草芍药的根,有散淤、活血、止痛、泻肝火之效,主治月经不调、痰滞腹痛、关节肿痛、胸痛、肋痛等症。
古方以白芍为主要药物的数以百计,如“桂枝汤”用芍药和肌表之荣卫;黄芩汤”用芍药和腹中之荣气;炙甘草汤”用芍药补血脉之阴液。妇产科临床上,芍药更是得到广泛应用。例如:
白芍配熟地—肝肾并补。于血气亏虚之症,可少女发育偏迟,月经推迟,经量少而淡者,用“四物汤”取芍、地为主药。常用熟地30克(脾胃功能不佳者改用炭熟地)炒白芍12克,大补阴血,益肾生精。
白芍配当归—补血和营,兼以安胎。临床对于血气缺乏,气血失调,经常二药等量相配,养血补血,和血敛肝,使营血充盈。对气血缺乏所引起的胎动不安,也常取当归10克,配白芍10克而用之、每能取得满意效果。
芍药配川芎—守中有动,血畅气化。川芎号为补肝之气。气盛者,必需用酸的东西来使它收敛,白芍味酸,号为敛肝之液,白芍与川芎各用9克(二药均微炒)对气机不调,月经先后不均,来潮不畅者,能鼓舞气化,调整月事。如经期量多,则用炒的白芍12克、炒川芎4.5克。
芍药配柴胡—最得力于“逍遥散”这一古方。古人认为妇女以血为本,常缺乏于血而有余之气,若情志不遂,木失条达,肝失柔和,则肝气横逆,胁痛寒热等症最为多见。
“逍遥散”以白芍养血以涵其肝体,配柴胡辛散以顺肝之胜。临床上,还常以此二药配香附、八月扎、郁金、乌拉草、桔叶等用于经前乳胀、乳房小叶增生及肝郁乳汁不行等,都甚应手。
此外,临床妇科还用赤芍配制大黄及清热破行之品,治疗急慢性盆腔炎;用白芍配白术治疗肝、脾二脏失职所致的崩漏,月经过多;用白芍配杞子,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芍药以其养血敛阴,补而不腻,柔肝缓中,止痛收汗等功用,中医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妇产科方面。可以说,妇女一生的用药罕见芍药,芍药真不愧为女科之花,妇女之良友。
白芍药治病妙用
治妇人胁痛:香附子四两(黄子醋二碗,盐一两,煮干为度),肉桂、延胡索(炒)、白芍药。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调,无时服。(《朱氏集验医方》芍药汤)
治下痢便脓血,里急后重,下血调气:芍药一两,当归半两,黄连半两,槟榔、木香二钱;甘草二钱(炒),大黄三钱,黄芩半两,官桂二钱半。上细切,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素问病机保命集》芍药汤)
治妇人怀妊腹中疞痛:当归三两,芍药一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芎藭半斤(一作三两)。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
治产后血气攻心腹痛:芍药二两,桂(去粗皮)、甘草(炙)各一两。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圣济总录》芍药汤)
治痛经:白芍二两,干姜八钱。共为细末,分成八包,月经来时,每日服一包,黄酒为引,连服三个星期。(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治妇女赤白下,年月深久不差者:白芍药三大两,干姜半大两。细锉,熬令黄,捣下筛。空肚,和饮汁服二钱匕,日再。(《广利方》)
治金创血不止痛:白芍药一两,熬令黄,杵令细为散。酒或米次下二钱,并得。初三服,渐加。(《广利方》)
治脚气肿痛:白芍药六两,甘草一两。为末,白汤点服。(《岁时广记》)
治风毒骨髓疼痛: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为末,夹绢袋盛,酒三升,渍五日。每服三合,日三服。(《经验后方》)
消化性溃:白芍200克,甘草150克,白胡椒20克。共研细末,每次5克,每日3次,饭前30分钟口服。可连服2个月。
骨质增生症:白芍40克,木瓜12克,鸡血藤15克,威灵仙15克,甘草12克。每日1剂,水煎服。
肌肉痉挛:杭白芍30~60克,炙甘草10~15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高血压:白芍20克,生地15克,牛膝9克,钩藤15克。每日1剂,水煎服。
总结:综上所述,我想大家都已经了解了芍药的营养价值是非常高的,白芍药用价值也是非常高的,是我们治病养生的良方哦。(文章原载于《东方药膳》,刊号:2012.03,作者:李育霖,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三九养生堂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