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肩周炎,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吧,肩部疼痛,而且怕冷怕水,活动受限。那么,有了肩周炎该怎么办呢?今天,小编就肩周炎怎么治疗,肩周炎吃什么药及治疗肩周炎的偏方来跟大家讲讲。
目录
1、肩周炎的症状 2、中医辨证论治肩周炎
3、按摩治疗肩周炎 4、肩周炎的拔罐治疗法
5、针灸治疗肩周炎 6、治疗肩周炎的偏方
7、肩周炎吃什么中药 8、如何预防肩周炎
肩周炎的症状
肩周炎属中医痹证范畴,根据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也被称为漏肩风、锁肩风。
临床有人以病因为主辨证分型,有人以临床表现为主辨证分型。现分述如下。
(1)以病因为主辨证分型
①风痹
风为阳邪,其性善行数变,表现为肩周酸楚疼痛,痛无定处,游走窜痛,关节屈伸不利。
②湿痹
粘滞涩湿阴邪,缠绵不愈,表现为沉肩痛,痛点固定,或有浮肿,关节酸沉,屈伸不利,患肢局部皮肤肿胀或不敏感。
③寒痹
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凝聚,表现为肩部疼痛剧烈,痛有定处,甚则冷痛拘挛,得热痛减,遇寒痛甚,关节活动不灵。
④热痹
热为阳邪,其性暴烈,起病急骤,关节红肿,热疼痛,伸屈不利。
⑤瘀血痹
跌打损伤瘀滞脉络或慢性筋脉劳损,不通则痛,表现为患肢肿胀,肤色紫暗,关节重痛,痛点固定,功能受限。
(2)以临床表现为主辨证分型
①瘀血型
肩部疼痛剧烈,如针刺或刀割样跳痛,痛点固定,夜间更加疼痛,局部肿胀、青紫,关节活动受限。舌质暗或有瘀斑,脉沉涩。
②筋脉失养型
肩臂拘挛疼痛,活动或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伴气短懒言,身倦乏力,关节活动受限,局部肌肉萎缩,舌淡苔白,脉细弱。
③风寒型
肩部拘急疼痛,痛牵肩胛、背部、上臂及颈项,痛点固定不移并向周围放散痛,压痛明显,得热痛减,阴冷无加剧,夜晚痛重,关节屈伸不利。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弦紧。
④湿热型
肩部酸重疼痛或局部肿胀灼热,遇热痛重,得凉稍缓,疼痛拒按,关节活动受限。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⑤痰湿型
肩部沉重酸痛,或有肿胀,痛有定处,肌肤麻木,关节活动不利,遇冷痛重,得热则舒。舌淡苔白腻,脉濡缓。
肩周炎的表现
(1)肩部疼痛
逐渐出现肩部某一处痛,与动作、姿势有明显关系。
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病人初期尚能指出疼痛点,后期范围扩大,感觉疼痛来于肱骨,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
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侧卧,此种情况因血虚而致者更为明显,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2)肩关节活动受限
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
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3)怕冷
患肩怕冷,不少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
多数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岗上肌腱、肱二头肌长、短头肌腱及叁角肌前、后缘均可有明显压痛。
(5)肌肉痉挛与萎缩
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肩关节周围炎的并发症
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可并发关节挛缩性功能障碍。
肩关节容易并发广泛的无菌性炎症,其病因目前尚无确切的结论,根据多数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观察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与骨关节结构特点有关
肩关节是多关节的复合体,这些骨关节主要靠其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等软组织维持其稳定性,克服上肢的重力,由于其骨关节结构不稳固,受到超强外力作用时,周围软组织极易被拉伤。
例如盂肱关节的肱骨头面积比关节盂面积大,肱骨头在关节内需做多方向的移动与滑动,其稳定性主要靠松弛的关节囊维持,当提、拉或搬、抬重物时,关节囊受力最大,就容易被拉伤或长期受疲劳刺激而变性,最终导致慢性无菌性炎症。
与滑囊分布特点有关
肩关节周围分布了众多的滑囊,如肩峰下滑囊、三角肌下滑囊、喙突下滑囊以及肩胛下肌、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等在肱骨大、小结节间沟两侧的滑囊等。
这些滑囊在肩关节活动时,容易受到外力的挤压、碰撞,并且当肩关节频繁的活动时,其自身的肌腱也对其滑囊产生刺激,日积月累的磨损与刺激会使其润滑机制受到影响,最终发展成慢性无菌性炎症。
与肌肉分布特点有关
肩部分布了丰厚的肌肉,在肩关节周围有较多且集中的肌应力点,形成帽袖状,如喙突为肱二头肌短头、喙肱肌、胸小肌的附着点,肱骨大结节为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的止点。
这些部位都容易受超强外力作用,发生撕裂或累积性疲劳损伤而变性,最终导致无菌性炎症。
与关节功能活动的性质有关
肩关节运动灵活,活动范围大而频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无时不在协调运动。
例如刷牙、洗脸、梳头、写字、提拉和搬举重物等,肩部软组织承受着主要重量。当写字时,表面上看,肩臂活动不明显,但实际肩部各肌群仍承担着不同的伸屈旋转等协调运动。
这些无休止的频繁运动,难免导致肩部软组织的拉伤或劳损、变性等,最终将产生无菌性炎症。
此外,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肩关节受风寒湿侵袭的机会也最多。
例如淋雨时,肩部先被淋透。
夜晚睡觉时,肩部经常是裸露于被子外面被寒凉刺激。
风寒湿的刺激,会使局部软组织内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障碍,新陈代谢减缓,如此长期的刺激,形成累积性伤害,使软组织加速退变,最终发生无菌性炎症。
中医辨证论治肩周炎
中医临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为以下四型。
1、风寒侵袭
主证:肩部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疼或隐痛,或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
局部发凉,得暖或抚摩则痛减。舌苔白,脉浮或紧。多为肩周炎早期。
主证分析: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复因汗出当风,风寒趁虚袭于肌肤经络,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气血运行不利。
不通则痛,故见肩部疼痛,局部发凉。因病程短,风寒仅袭肌表,故其痛较轻。苔白脉浮或紧,均为寒邪在肌表之征。
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蠲痹汤加减。羌活10g,独活10g,秦艽10g,桂枝10g,桑枝10g,海风藤15g,当归10g,川芎10g,木香10 g,乳香10g,甘草6g。
方解:方中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桑枝等祛风散寒,化湿通络。
配以当归、川芎、木香、乳香活血理气,并能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共奏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
寒胜者加制川乌、细辛。
风胜者,重用羌活,再加防风。
2、寒湿凝滞
主证:肩部及周围筋肉疼痛剧烈或向远端放射,昼轻夜甚,病程较长。
因痛而不能举肩,肩部感寒冷、麻木、沉重、畏寒,得暖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主证分析:年老肝肾亏虚,正气不足。或因冒雨涉水,睡眠不当,外界寒湿之邪侵及,滞留局部。
日久寒湿内结,致使局部经脉闭阻,故见局部疼痛、麻木。
寒凝邪实,故疼痛剧烈、畏寒。湿性重着,故有沉重感,得温则痛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均为寒湿之征。
治则:散寒除湿,化瘀通络。
方药:乌头汤加减。麻黄10g,制川乌12g(先煎),白芍15g,黄芪30g,甘草6g。全虫12g,羌活12g,细辛6g。
方解:方中的制川乌、羌活、细辛、全虫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止痛。用麻黄散外寒表湿。芍药、甘草缓急舒筋。
黄芪益气固表,并以此缓和麻黄、乌头之性,以防伤正气。诸药配伍,使寒湿之邪微汗而解,邪去而又不伤正,以达温经散寒,祛湿止痛之功。
3、瘀血阻络
主证:外伤后或久病肩痛,痛有定处。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拒按,肩活动受限。或局部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
主证分析:外伤内挫,局部经络损伤,气血逆乱。或久痛入络,血脉瘀阻,故见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且有定处,拒按,或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均为血瘀之征。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活络效灵丹与桃红四物汤合并加减。当归15g,丹参15g,生乳没各15g。白芍10g,川芎10g,熟地10g,桃仁10g,红花10g。桂枝10g,桑枝20g,鸡血藤15g。
方解:方中用当归、丹参、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止痛。熟地配当归以养血。白芍缓急止痛,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
用桂枝、桑枝、鸡血藤祛风通络。诸药共奏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效。
4、气血亏虚
主证:肩部酸痛麻木、肢体软弱无力、肌肤不泽、神疲乏力。或局部肌肉挛缩,肩峰突起。舌质淡,脉细弱无力。
主证分析:久病体弱,气血亏虚,外邪乘虚侵袭,闭阻经络,肩部筋脉失于荣养,故见肩酸痛麻木、肢软乏力、肌肤不泽、肌肉萎缩、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无力均为气血亏虚之征。
治则:益气养血,祛风通络。
方药:秦桂四物汤,或用本方加味治之。秦艽12g,桂枝12g,当归12g,白芍12g,川芎10g,生地12g。黄芪15g。
寒甚加羌活、独活、附子。湿甚加苡米、海桐皮。筋缩不利加木瓜、鸡血藤、忍冬藤。痛甚加全虫。
方解:本方以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养血柔筋,以秦艽祛风散寒,以桂枝、黄芪益气温经通络散寒。
共奏益气养血,疏经散寒之效。
按摩治疗肩周炎
肩周炎是人们常得的疾病,不论男女,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发生。
尤其是上了岁数的人,由于身体自身的原因,显得更加普遍而严重。
得了肩周炎,除了肩部的疼痛外,在身体的其它部位也会出现一些感应的信号,尤其是疼痛等症状,反应相当明显。
除了药物治疗外,可以从经络养生的角度告诉大家用穴位进行日常保健的方法。
肩髃穴
大肠经上的穴位,用于治疗肩周炎、上肢瘫痪、臂神经痛等,配合肩髎、肩贞、臑俞等共同治疗肩周炎和上肢不遂等。
该穴位于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
按摩时一手按住患病的肩膀,用食指或中指用力按揉2—3分钟,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佳,早晚各一次。
肩井穴
胆经上的穴位,主治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乳痈、中风、瘰疬等,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最高处。
按摩时先以一手食指压于中指上,按揉患肩一半的肩井穴五分钟左右。
力量要均匀,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佳。早晚各一次。
肩贞穴
小肠经上的穴位,主治肩臂疼痛、瘰疬、耳鸣等。
配合肩髃穴、肩髎穴、曲池穴、肩井穴、等治疗肩周炎和上肢不遂。
该穴位于人体的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按摩时用一手拇指在患肩一边肩贞穴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以患者能承受的疼痛度为宜。
肩髎穴
三焦经上的穴位,主治臂痛、肩重不能举。
位于人体的肩部,肩髃穴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按摩时用一手拇指在患肩一边肩贞穴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以患者能承受的疼痛度为宜。
膏盲穴
膀胱经上的穴位,可以治疗肩膀肌肉僵硬、酸痛。
该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或左右旁开三寸),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
毎侧点按20—30下为宜,注意按摩力度,不可用蛮力,以患者感受能承受为度。
环跳穴
胆经上的穴位。按摩时可在疼痛肩部的对侧臀部找穴,用力点按会找到痛点,坚持用力按摩2—3分钟为宜。
此处穴位较深,需增加按摩力度,让患者能感觉到疼痛为度。
后溪穴和前谷穴
小肠经上的穴位,对缓解肩周炎、颈椎病和肩臂疼痛有很好的效果。
取穴时自然微握拳,在手掌小指侧,小指的掌指横纹外侧末端处和掌横纹末端处。
按摩时手握拳向上,左右手撞击两穴位100下左右,症状很快缓解。
以上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使用,依适合的环境、地点和喜好灵活选择使用,都可达到缓解效果。
个别疼痛敏感的患者不要因疼痛而轻易放弃,贵在坚持才会真正的达到效果。
要注意日常保护,晚睡和外出注意肩部的保暖,防止受凉。坚持运动,每天坚持活动肩臂,促进筋骨和血液循环。
坚持做健身操,晨起和晚睡前都可以坚持20—30分钟。
肩周炎的拔罐治疗法
一、风寒阻络
(一)症状
肩部疼痛,痛牵肩背、颈项,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恶风畏寒,复感风寒则疼痛加剧,得温则痛减,或伴有头晕、耳鸣。
(二)治法
(1)选穴
大椎、天宗、肩贞、肩髃。
(2)定位
大椎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天宗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垂臂,由肩胛冈下缘中点至肩胛下角做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处为取穴部位,用力按压有明显酸痛感)。
肩贞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肩髃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上臂外展至水平位,在肩部高骨(锁骨肩峰端)外,肩关节上出现两个凹陷,前面的凹陷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
采用针刺后拔罐法。先用毫针刺入,得气后留针10分钟。出针后,再进行拔罐,留罐10分钟,起罐后或加温和灸10分钟,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二、气血瘀滞
(一)症状
肩部疼痛,痛势较剧烈,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以夜间为重,肩关节活动受限较明显,局部肿胀、青紫。
(二)治法
(1)选穴
天宗、膈俞、肝俞、肩髃。
(2)定位
膈俞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2个椎骨,即第9胸椎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
刺络拔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各穴,以微出血为度。起针后拔罐,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针灸治疗肩周炎
(1)毫针疗法
疗法一
取穴:寒胜型主穴取俞、肩三针穴、阿是穴、曲池、配穴取肝俞、膈俞。
湿胜型主穴取阿是穴、臂、曲池。配穴取脾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气海。
风热型主穴取臂、曲池、合谷。配穴取大椎、商阳、肝俞、膈俞。
手法:寒胜型与湿胜型用平补平泻法,或针后灸之,或拔罐。风热型用泻法。
疗法二
取穴:肩贞(深刺),肩井穴。
手法:令病人垂臂曲肘,用28号4寸毫针刺入肩贞约2寸,使针尖稍向外斜。使局部有较强的酸麻胀感并向前臂及手指放射。
再用同号针自肩刺入,向下经肌肉层刺到臂穴。以肩关节有较强的酸麻胀感为度。
肩井穴刺5~8分即可。留针后用艾条温灸10~15分钟,每日1次。
疗法三
取穴:条口透承山穴。
手法:患者站立位,患左取右,患右取左,用泻法,针感向上传导,得气后,嘱病人将患肢用力向上举,活动肩关节,不留针。
疗法四
取穴:主穴取肩陵穴,配穴取中渚、大椎、肩中。
手法:以捻转手法为主,并辅以提插。据病情施虚补实泻或平补平泻手法。主穴为缪刺法。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疗法五
取穴:中平穴(足三里下1寸,上巨虚上2寸处,偏于腓侧)。
手法:用28号2.5~4寸毫针,直刺,大幅度用力提插捻转,以泻法为主,针感为闪电式远距离传导。
早期者,针后疼痛消失可不留针。后期肩关节粘连较重者留针30分钟,5~10分钟行针1次,隔日1次,7次为1疗程,患单侧针健侧中平穴,双侧针两侧。
(2)头皮针疗法
取穴:取顶颞前斜钱(前顶穴至悬厘穴的连线中1/3节段)。
手法:进针约1寸(单肩者针对侧,双肩者针双侧),痛在前针尖方向向阴面,在后向阳面,用抽气法运针,以痛消失或减轻为得气,留针1小时以上,每10~30分钟运针1次,同时活动患肩。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3)小宽针疗法
取穴:主穴取肩井、天宗等。配穴取肩前(在肩前面,取肩峰与腋缝前端连线的正中点及抬肩三角肌的正中间)。
手法:用小宽针快速进针,不留针,不捻转,刺后拔火罐,再行局部按摩。每10天针1次,3次为1疗程。
(4)芒针疗法
取穴:肩背、风池、秉风、肩外俞。
手法:以风池为主穴,针尖向对侧目眶下,深刺1.5寸左右,使针感下行,肩背穴针尖向后下方斜刺2.0~3.0寸,刺在斜方肌中,注意针尖角度,避免刺伤肺脏。
肩外俞透秉风,使局部有酸麻胀感为度,施平补平泻手法。
(5)刺血疗法
取穴:主穴取尺泽、曲池、曲泽(任选一穴)。配穴取肩贞、肩前、肩后局部。
手法:取穴位及周围有瘀血现象的静脉血管,以三棱针刺出血10~20ml,血止后拔罐5分钟。每15~20天1次。
(6)新针疗法
穴位注射
取穴:在疼痛处找阳性反应点。
药物及方法:选当归注射液,先肩部消毒,用5号针头抽取药液注射于局部压痛点,每次每穴注射0.5~1.0ml。每周1次。
电针
取穴:两侧第五颈椎夹脊穴。
方法:穴位常规消毒后,术者左手拇、食指挟持一侧穴位,使其皮肤稍稍提起。右手持28号3寸毫针,快速刺入穴位。
进针后,针身与脊柱平行,紧贴皮肤,针尖向下沿皮刺。得气后,持续运针,使针感放散至肩或背部。再用同样方法刺另一侧穴位。
治疗肩周炎的偏方
(1)初期中药治疗
①中成药治疗:可选用木瓜丸、小活络丹、国公酒治疗。
②汤药可选用经验方: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陈皮10克,清半夏10克,羌活10克,桔梗10克,白芥子10克,黑附片10克,秦艽10克,茯苓10克。
以白酒作引,水煎服,每日2次,饭后服用。
(2)后期中药治疗
①中成药治疗:可选用大活络丹、舒经活络丸、五加皮酒治疗。
②汤药可选用经验方:当归30克,丹参30克,桂枝15克,透骨草30克,羌活18克,生地黄30克,香附10克,草乌9克,忍冬藤40克,桑枝20克。水煎服用,每日2次。
(3)治疗肩周炎的食疗药膳
①取追骨风30克,酒60克。追骨风入酒内浸泡5日。分数次内服。
②用老生姜1000克,葱子500克,甜酒250克。将二味药捣烂后,炒热,敷痛处。
③取生姜500克,大葱根50克,花椒250克,小茴香100克,白酒150克。
先把生姜和葱根切碎,捣成泥浆,小茴香和花椒捣成面,然后将四味混在一起搅匀,置于铁锅中用文火炒热,加白酒搅和,再装入纱布袋中,敷于患处。
温度以能耐受为度,上盖毛巾,再盖上棉被,使之发汗。第二天药袋用锅炒热继续用,不必换药,此药袋可加酒。
每晚1次,坚持治疗,定有疗效。连服1个月见效,一般需服81天。
(4)中医防治动作“八段锦”
目前,对肩周炎的治疗,多数学者认为,服用止痛药物只能治标,暂时缓解症状,停药后多数会复发。而运用手术松解方法治疗,术后容易引起粘连。
所以采用中医的手法治疗被认为是较佳方案,若患者能坚持功能锻炼,预后相当不错。
①屈肘甩手
患者背部靠墙站立,或仰卧在床上,上臂贴身、屈肘,以肘点作为支点,进行外旋活动。
②手指爬墙
患者面对墙壁站立,用患侧手指沿墙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到最大限度,在墙上作一记号,然后再徐徐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③体后拉手
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健侧手拉患侧手或腕部,逐步拉向健侧并向上牵拉。
④展臂站立
患者上肢自然下垂,双臂伸直,手心向下缓缓外展,向上用力抬起,到最大限度后停10分钟,然后回原处,反复进行。
⑤后伸摸棘
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屈肘、屈腕,中指指腹触摸脊柱棘突,由下逐渐向上至最大限度后呆住不动,2分钟后再缓缓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⑥梳头
患者站立或仰卧均可,患侧肘屈曲,前臂向前向上并旋前(掌心向上),尽量用肘部擦额部,即擦汗动作。
⑦头枕双手
患者仰卧位,两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头后部(枕部),先使两肘尽量内收,然后再尽量外展。
⑧旋肩
患者站立,患肢自然下垂,肘部伸直,患臂由前向上向后划圈,幅度由小到大,反复数遍。
请患者注意,以上八种动作不必每次都做完,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交替锻炼,每天3~5次,一般每个动作做30次左右,多者不限,只要持之以恒,对肩周炎的防治会大有益处。
肩周炎吃什么中药
治疗肩周炎的中成药
1、伸筋丹
伸筋丹的组成有:地龙(炒)500克,马钱子(制)、红花各350克,汉防已、乳香(醋炒)、没药(醋炒)、骨碎补(制)、五加皮各150克。
具体制法为:马钱子用砂烫至外表呈棕黄色并鼓起祛毛屑,骨碎补用砂烫祛毛。
将上述药物粉碎成末混匀,装入胶囊,每丸含0.15克。
用时,每日3次,每次5丸。15日为1个疗程,停药5日,再服15日。
药效:该药有较好的解痉镇痛作用。
药理分析结果表明其镇痛作用不属于中枢性镇痛,而是通过局部的消炎,消肿以达到消除疼痛症状的目的。
此外,该方对其它骨伤科疾病的疼痛也有较好疗效。
另外,肩周炎重在自我锻炼,如果配合得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黄芪桂枝五物汤
药方组成为:黄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12克,生姜3片,大枣4枚。细辛3克,制川乌、制草乌各5克,止痉散粉1.5克。
用时,除止痉散粉随饮片煎汤送服外,其余诸药加水煎,分2次服。
药效:由于中老年人肝肾渐衰,筋骨、筋膜等组织逐渐退行性改变,在风、寒、湿、邪浸袭的诱因下,造成肩关节局部的肌肉、筋膜、软骨等组织发生紧张、僵硬、变性、增生或萎缩等病理改变,因此,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
通过方中的桂枝,可辛温助心阳,通经络,改善肩关节周围筋骨、经络等的血运,驱除肌表之邪,以缓解疼痛。
生姜味辛,以佐桂枝、合芍药,调和阴阳,温养血脉。
合大枣养胃气而发汗,以去肌肉,筋骨之邪。
黄芪调治营卫气血不足。
细辛祛除里寒之邪。
制川乌、制草乌温经止痛,治风痹等肢体麻木。
止痉散粉解痉挛而且通络。
上述诸药加减应用,对治疗肩周炎有较好的效果。
此外,该方对颈椎病、腰腿痛也有较好疗效。
3、昆明山海棠片
药物组成:昆明山海棠。
功效: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筋骨疼痛,风湿寒痹,麻木不仁,肩周炎之早期。
服法:口服每次2~3片,每日3次。
4、风湿寒痛片
药物组成:见类风湿性关节炎章。
功效: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扶正固本。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口服每次6片,每日2~3次。
5、风痛安胶囊
药物组成:防己、木瓜、桂枝、生石膏、姜黄、海桐皮、忍冬藤、连翘、通草、黄柏。
功效: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主治:肩周炎早、中期有热象者。
服法:口服每次4~5粒,每日3次。
如何预防肩周炎
肩周炎是困扰很多办公室人士的一种顽疾,很难除根治愈,只要疲劳就会复发,非常让人困惑。那么,如何预防患上肩周炎呢?以下几个方面一定要记住哦。
多弯腰、多捶打肩周
多做弯腰动作,时常自己捶打一下肩周部位,舒缓肩周部位疲劳感。
时常做热敷
用暖水袋经常热敷一下肩周部位,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
正确的姿势
站立
挺拔胸背、沉降肩臂,下颌内收,后方观看,躯干左右对称。
坐姿
挺拔胸背,下颌内收。椅背7-10°后倾,膝关节的位置比股关节水平稍高一些,觉得舒适自然。
卧姿
高低适中的枕头,符合颈部的生理曲线,通常仰卧、侧卧等各个状态均可,但俯卧姿势尽量避免。
侧卧时尤其要注意避免下位肩膀的过度受压。可选择厚薄相宜的软枕垫在耳侧,维持颈肩部的相对位置。
避免长时间的伏案工作
伏案工作者常低首耸肩,长时间这一姿势将使颈部及肩部肌肉的负担增大,导致肩周肌肉群的劳损。
近来,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网络的发达,越来越多的人坐在屏幕前敲打键盘,使腕源性肩周炎的发生大大增加。
这类人首先应选择高矮适中的椅子和电脑台,另外在工作30-45分钟后,最好起立作5-15分钟的康复运动,舒展腰肢,转动头颈,舒松肩关节。
避免受凉
受凉常是肩周炎的诱发因素,因此,为了预防肩周炎,中老年人应重视保暖防寒,勿使肩部受凉。一旦着凉也要及时治疗,切忌拖延不治。
温热的浴水
洗澡水温热是最重要的,在温热的浴水中慢慢浸泡,可以松弛紧张的肌肉,祛除一天的疲劳。热烫的水不宜提倡,因可过度刺激肌肉皮肤,加重痉挛,一般以40°C为宜。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肩周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吧。肩周炎治疗是比较麻烦的,所以大家平时就要注意保养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经常锻炼是很好的。如果患了肩周炎也可以向中医求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