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窗

  1. 首页
  2. 中医养生

膏药贴 正确贴膏药的方法你知道吗

阅读:520

  中药有很多种,膏药是外用的一种,膏药的组成有很多种,里面包含的药材也是不一样的。如果身体哪处疼痛的话,可以通过膏药外敷的哦。不过,贴膏药也是很讲究的,怎样才能给掌握正确的贴法呢?想了解的话,就来看本文吧。

  目录

  1、什么是膏药 2、膏药的起源和发展

  3、膏药如何分类 4、膏药的功能作用

  5、膏药的制作方法 6、冬病夏治贴敷验方

  7、如何正确贴膏药 8、膏方的组成

  9、多种疾病可用膏方调治 10、膏药的适宜人群

  什么是膏药

  膏药是中药外用的一种方法,古代人称它为薄贴,它是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药熬成胶状物质,然后涂在布、纸或皮的一面,可以长时间的贴在患处,能给用来治疗疮疖、消除肿瘤等。

  早在久远的年代,我国医学家就有言曰:"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膏药经皮肤发挥作用贴膏药疗法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方法之一,它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药的功效、主治与归经的原则,充分调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能,组成多味药物的复方,以发挥药物的良好效果。由于膏药直接敷贴于体表,而制作膏剂的药物大多气味较浓,再加入辛香走窜极强的引经药物,通过渗透入皮肤,内传经络、脏腑,起到调气血、通经络、散寒湿,消肿痛等作用。

  据现代药理研究,黑膏药在吸收、疗效方面优于橡胶膏。但由于黑膏药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没有统一标准,不易进行质量控制,导致黑膏药的质量参差齐。因黑膏药的制作费时费力,中医医院多开展中药外敷,即用中草药粉碎后调入蜂蜜、凡士林等基质呈软膏状外敷后以棉纸、绷带固定,每24小时换药次,使用成本较高。黑膏药每贴可使用3—15天,揭下后可再次贴敷,不影响疗效,因此费用较低。

  膏药主要就是运用中药归经原则,以及通过药物之间相互协调为用的效能,然后租成好多味药物的大复方,以此来发挥药物最好的效果。

  由于膏药用于肌表薄贴,所以膏药中取气味具厚的药物,并加以引药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因此可透入皮肤产生消炎,止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功效。贴于体表的膏药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的目的。同时药物在患处通过皮肤渗透达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

  此外,因膏药中有些刺激性强的药物,强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可以调节肌体功能促进抗体形成,提高人体免疫力。药物穿通皮肤及黏膜后,经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也可产生全身性药物作用。

  膏药的起源和发展

  膏,顾名思义,就是粘稠之物。膏剂是常温下为固体、半固体、半流体的一类剂型。由药物和基质两个部分组成(也有不用基质的)。缪希雍《炮炙大法》说:“膏者,熬成稠膏也”;龚云林《寿世保元》:“膏者胶也”;都反映了膏剂的形态。

  膏剂是祖国医学的一类古老剂型,其渊源久远。早在《山海经》中就记载了羯羊脂,用于涂搽皮肤以防皲裂,可以说是最原始的膏药;《黄帝内经》中记述了“豕膏”,“痈发于嗌中……合豕膏,冷食,三日而已。……涂以豕膏,六日已。”《内经?至真要大论》:“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度。”其中所指的“摩之、薄之都是后代膏药的滥觞”。南北朝时称膏剂为“膏方”或“薄”。唐代也有“摩膏”的称谓。明清时代将唐代的“煎”改称为“膏滋”或“膏”,并纳入了膏剂的范畴。这样,膏剂的品种更加丰富了。随着历史的发展,膏剂的用途逐渐扩大,不但治外病用膏,治内病也用膏。清吴师机《理淪骈文》,对膏剂的方药、应用和制备工艺均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并创造出了白膏药、松香膏药等膏剂类型。近年来,随着透皮给药系统(TDDS)的研究迅速发展,外用膏剂的应用范围也更为广阔。

  膏剂作用比较广泛,无论是内服还是外用,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稠度,故而具有:有效成分含量高、析出速度缓慢、作用长期持久、局部疗效切实等优点。徐灵胎说:“今所用之膏药,古人谓之薄贴,其用大端有二:一以治表,一以治里。治表者,如呼脓祛腐,止痛生肌并遮风护肉之类,其膏宜轻薄日换。治里者,或驱风寒,或和气血,或消痰痞,或壮筋骨,其方甚灵,药亦随病加减,其膏宜重厚久贴。”

  外用膏药古称薄贴。唐·李绰《尚书故实》载述:“虞元公镇南海,疽发于鬓,相国姬遂取膏药贴于疮上,数日平复。”具体制法:根据不同病情,选用相应药物,浸于植物油内,浸泡一定时间,入锅煎熬,等药物枯黑后去渣,再熬,至滴水成珠时再按油之比例(视当时不同季节)加入适量的铅丹,拌匀,将锅离火(或先离火后放丹)。候药凝厚如膏,切成大块,投放于冷水中去火毒。待用时加热熔化,摊于布片或厚纸或薄油纸片上,贴于患处体表皮肤即可。临证有用以治里者,如关节疼痛,僵直,深部肌肉酸困,肌肤麻木,深部脓肿,骨折,伤筋等症。取其祛风化湿,行气活血,续筋接骨之作用,如万应膏、接骨膏等。有用以治疗表者,如体表痈、疖、疽、疔等疮疡诸疾,具有消肿定痛,去腐生肌,收口,保护疮口等作用,如太乙膏、独角莲膏、阳和解凝膏、冲和膏等。

  膏药如何分类

  综合古今膏剂大致可分为四类:煎膏、软膏、硬膏、敷药。

  1、煎膏:唐时称“煎”。一般是药物经过煎煮、去渣、浓缩,再加蜜或糖制成的稠厚半流体状供内服的制品,具有药物浓度高、体积小、稳定性好、便于服用等优点。煎膏剂的效用以滋补为主,兼有缓和的治疗作用,药性滋润,故又称“膏”或“膏滋”。也有将加糖的称为“糖膏”,加蜜的称为“蜜膏”。 近年风靡全国的膏方,即为此类。单纯的煎膏根据稠度分干浸膏、浸膏、流浸膏。

  2、软膏:古时称“贴”。是用植物油、蜡腊、凡士林或动物脂肪等作基质,加入药物加热后,提取有效成分;或不经加热,研粉掺入所制成的供皮肤或粘膜应用的半固体剂型。习称“药膏”,又称“油膏”。具有保护、湿润、润滑或局部治疗作用。某些软膏剂中的药物亦可透皮吸收而发挥全身治疗作用。

  3、硬膏:通称为“膏药”,系将药物溶解或混匀于适当基质中,摊涂于裱褙材料上,供贴敷使用的一类近似固体的外用剂型,具有局部治疗作用或全身治疗作用。根据基质组成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铅膏药:指药料用植物油炸取成分后,与铅丹化合而成半固体或固体状制品。主要为油酸铅,在加工中由于铅丹的应用比例及加热时的温度和时间不同,可以得到色泽和硬度不同的制品,色泽由白色、黄色乃至黑色,通常黑色者多。用章丹(四氧化三铅)制成的称“黑膏药”,加铅粉(碱式碳酸铅)者称“白膏药”。最早铅膏载于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卷八——成膏:“清麻油十三两,菜油亦得;黄丹七两。二物铁铛文火煎滤,湿柳批篦搅不停,至色黑加武火,仍以扇扇之,搅不停,烟断绝尽,看渐稠膏成……”由此可见,南北朝时的铅膏,就是今天所称的基质;后世逐渐发展,在基质上加入主要药物,疗效更为提高。此剂型亦为现时常用剂型之一。

  ②松香膏:这是一类无铅膏药,系用松香和油脂类为基质,与药物合成的硬膏剂。制作有类似铅膏药的方法,也有捣碾而成的。

  ③橡胶硬膏:又称“橡皮膏”,以橡胶为基质,制作而成的一类含药或不含药的外用制剂。

  ④巴布膏剂:这是以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为骨架材料,添加充填剂、增粘剂、保湿剂、交联剂及交联调节剂制成基质,加入中药提取物后,经摊涂、切割、包装而成的现代外用膏剂。

  ⑤透皮贴剂:以高分子聚合物及高分子控释材料制成,药物可透过皮肤起局部及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类新型制剂。

  4、敷药:古时称“薄”,是将药物粉末,用各种液体调制后,使成糊状及软膏状,敷贴于人体局部或穴位上的一种制剂。又称“薄药”、“敷贴”、“糊剂”。根据赋形剂的不同,可分为水性敷药和油性敷药两类。包括临时调剂和制剂制备两个内容:

  ①临时调剂:多采用新鲜药材或药材饮片,捣粘或添加溶剂混匀,外敷。

  ②制剂:经加工后的药物粉末包装,或将药物粉末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外用糊状制剂成品。一般固体粉末含量达25%以上,稠度较高。外观类似软膏剂,但其硬度高、吸水性大,不妨碍皮肤的正常功能。

  另外,现代的“涂膜剂”亦应列在此范畴。涂膜剂是将药物及高分子成膜材料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制成的一种外用液体涂剂。涂于患处,溶剂挥发后形成薄膜,可保护创面,而且可逐渐释放药物而发挥治疗作用。

  膏药的功能作用

  1.补虚扶弱

  凡气血不足,五脏亏损,体质虚弱,或因外科手术、产后以及患重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恢复期出现各种虚弱诸证,无论是因虚致病,还是因病致虚者,均宜冬令进补膏滋药,能有效促使虚弱者恢复健康,增强体质,改善生活质量。

  2.抗衰延年

  老年人气血衰退,精力不足,脏腑功能低下者,可以在冬令进补膏滋药,以抗衰延年。中年人由于机体各脏器功能随着年龄增加逐渐下降,而工作压力和家庭负担、生活变故等社会、心理因素的压力都在上升,容易未老先衰,如头发早白、头晕目眩、耳鸣眼花、腰疼腿软、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记忆衰退等,亦需及时健康投资,首选冬令进补膏滋药,以增强体质,防止早衰。

  3.纠正亚健康状态

  膏滋药以补为主,纠偏祛病,对调节阴阳平衡,纠正亚健康状态,使人体恢复到最佳状态的作用最为显著。也能使长期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环境中工作,精力有所“透支”而出现头晕腰酸、疲倦乏力、头发早白的亚健康状态的年轻“白领”恢复常态,防患于未然。

  4.防病治病

  众所周知,枇杷膏能治痰热咳啾,益母草膏能治妇女月经不调,夏枯草膏能治甲状腺肿大,十全大补膏治疗贫血有效。针对病人不同病证开列的膏方确能防病治病,尤其对处于康复期的癌症病人,在冬令服食扶正膏滋药,不仅能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在体内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来年防复发、抗转移,对防止癌症复发大有裨益。此外,膏滋药还有美容、养颜、益智等作用。

  膏药的制作方法

  膏方的制作经过浸泡、煎煮、浓缩、收膏、存放等几道工序。

  1.浸泡

  先将配齐的药料检査一遍,把胶类药拣出另放。然后把其他药物统统放入容量相当的洁净砂锅内,加适量的水浸润药料,令其充分吸收膨胀,稍后再加水以高出药面10cm左右,浸泡24h。

  2.煎煮

  把浸泡后的药料上火煎煮。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h左右,转为微火以沸为度,约3h,此时药汁渐浓,即可用纱布过滤出头道药汁,再加清水浸润原来的药渣后即可上火煎煮,煎法同前,此为二煎,待至第三煎时,气味巳淡薄,滤净药汁后即将药渣倒弃(如药汁尚浓时,还可再煎1次)。将前三煎所得药汁混合一处,静置后再沉淀过滤,以药渣愈少愈佳。

  3.浓缩

  过滤净的药汁倒人锅中,进行浓缩,可以先用大火煎熬,加速水分蒸发,并随时撇去浮沫,让药汁慢慢变成稠厚,再改用小火进一步浓缩,此时应不断搅拌,因为药汁转厚时极易粘底烧焦,在搅拌到药汁滴在纸上不散开来为度,此时方可暂停煎熬,这就是经过浓缩而成的清膏。

  4.收膏

  蒸烊化开的胶类药与糖(以冰糖和蜂蜜为佳〉,倒入清膏中,放在小火上慢慢熬炼,不断用搅拌,直至能扯拉成旗或滴水成珠(将膏汁滴入清水中凝结成珠而不散)即可。

  5.存放

  待收好的膏冷却后,装人清洁干净的瓷质容器内,先不加盖,用干净纱布将容器口遮盖上,放置一夜,待完全冷却后,再加盖,放入阴凉处。

  冬病夏治贴敷验方

  冬病夏治法基本思想是:一方面借助自然界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有随之欲升欲旺之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对阳虚者用补虚助阳药,或内寒凝重者用温里祛寒药,以求更好地发挥扶阳祛寒的治疗功能。一方面为秋冬储备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中的一种特色疗法。它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结合经络针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扶持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直接或间接治病、养病的目的。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主要包括过敏性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慢性疾病,除此之外,还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肠炎、冻疮、慢性腹泻、部分虚寒妇科病引起的关节痛、肾虚引起的腰痛、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的疾病。这类疾病大多具有阳气虚损,遇寒发病的特点。"夏治"则指这些病情到夏季一般会有所缓解,所以在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夏季三伏天,对"冬病"进行辨证施治,适当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可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几种冬病夏治的贴敷验方

  在治疗方法上,冬病夏治包括针灸、擦浴、拔火罐、按摩、理疗、食疗、穴位贴敷、中药内服等多种疗法,其中穴位贴敷最为常用。下面就为大家推荐几种贴敷验方:

  1.哮喘患者

  用白芥子、苏子、元胡各20克;甘遂、细辛各10克,研成细末。每次用1/3的药粉,加生姜汁调成膏状,分别摊在6块直径5厘米的塑料布上,贴在背部的肺腧、心腧、膈腧(即第3、5、7胸椎棘突下旁外开1.5寸),用胶布固定,约3~6小时去掉。在头伏、二伏、三伏,共贴3次。

  2."老寒腿"患者

  用川乌50克,吴茱萸30克,艾叶、透骨草各9克,细辛6克,研为细末。把药末用纸包好后,外用纱布重包,用线缝好,垫在脚心上。从初伏开始使用,二伏换一料药,三伏再换一料。

  3.风湿性关节患者

  用肉桂、干姜各50克,白胡椒、细辛各50克,公丁香20克,乳香30克,黑老虎50克,共研为细末,再将200克蜜熬成膏,将药末纳入蜜膏内拌匀,摊在白布上,在初伏第10日开始贴患处,每天贴6~8个小时,到三伏末日为止。

  4.肩周炎患者

  可取桂枝10克,透骨草20克,清风藤、豆豉姜各30克,伸筋草、片姜黄、川芎、威灵仙各15克,羌活12克煮成药汁,再用麦麸皮300~400克放锅中炒黄,趁热加入药汁和一匙陈醋,拌后盛入纱袋内热敷肩关节痛处,每袋可用1周。从初伏起,每日1次,每次6~8小时,一直敷到三伏末。

  5.易发冻疮者

  可用桂枝25克,红花、紫苏叶、附子、荆芥各10克,生姜30克,加水适量浓煎,取药液熏洗冻疮好发部位,每天1剂,连用10天为1疗程。

  不适宜敷贴治疗的人群

  许多人都认为人人都可"冬病夏治",其实不然。专家明确指出:"冬病夏治"并非包治百病,有其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下人群都不适宜敷贴治疗:

  1.孕妇及两岁以下的婴儿。

  2.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等器质性疾病患者。

  3.对贴敷药物成分过敏的人。

  4.短时间敷贴即会大量起泡的人。

  5.皮肤长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

  6.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咳喘等)的病人。

  如何正确贴膏药

  贴膏药之前,应先将局部清理干净,拭干后再贴

  如果潮湿,会加速药物成分析出,使过敏的几率增大。应清理干净毛发,否则粘不住达不到治疗效果,并且撕揭时带起毛发引起疼痛。天气寒冷时,膏药如果不易粘住,可将膏药贴好后再用热水袋热敷一下。

  选准位置

  先摸准疼痛点,使止痛膏的中心能贴于最痛处。粘贴时先将膏药与橡胶衬垫分开一部分,粘贴于最痛处附近,顺着痛点方向边粘边将衬垫撕去,可以准确地将膏药中央置于痛点,并且可使膏药粘贴平整无褶。如果贴敷位置不准,会影响疗效。

  烘烤方法正确

  某些膏药,在贴时需要烘烤。应先将膏药放在热水壶或酒精灯、蜡烛的微火上烘烤化开,等烘烤后的膏药不烫皮肤时再贴于患处。

  注意事项

  1、贴膏药要看时间

  一般来说,膏药一天就得换一次,有的甚至半天就得换一次,这要根据说明书上的药效持续时间来定。破溃的创面更应缩短换药间隔,以5~6小时为宜。两次应用之间还应适度清洗患处,清除掉黏附在皮肤表面的药垢之后,让皮肤适当休息1~2小时。

  因为皮肤需要呼吸,汗腺、皮脂腺需要排泄,长时间敷贴膏药,造成局部温度高、湿度大、代谢废物不能排出,就会刺激局部皮肤,产生瘙痒等不适。

  2、贴膏药时的注意

  贴膏药时要注意清洁,如果膏药两贴之间不清洗,不留一点儿间隔,膏药中的成分就可能经过汗孔侵入皮肤深处,诱发过敏,引起接触性皮炎,俗名“膏药风”。出现与所贴膏药形状相同、边界清楚的红斑,伴随剧烈的瘙痒,厉害的还可能起水疱甚至大疱,十分痛苦。

  万一出现这种情况,必须立即揭去膏药,洗净局部之后,轻的部位(产生红斑)可以外敷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膏或牙膏,或者用鲜白菜帮捣烂外敷;重的部位(产生水疱、大疱)必须请医生帮忙。

  膏方的组成

  膏方一般有中药饮片、细料药、胶类、糖类、及辅料五部分内容组成。

  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是膏方的主体部分,是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的详细辨证分析后,根据患者体质的不同与病情的需要,所给出处方的药物部分。

  体质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以及五脏六腑的虚损,医生按照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合理选用配伍所需的中药炮制品组成方剂,以此有针对性地体现膏方调补身体,防治疾病的效力所在。如脉弱无力、神疲倦怠、动则气喘、饮食无味者,多为气虚体质,宜选用黄芪、党参、太子参、茯苓、白术等组成的方药;脉细无力、面色光白、头晕健忘、失眠少神者,多为血虚体质,宜选用熟地黄、当归、白芍药等组成的方药;形体瘦削、口干咽燥、渴欲饮水、潮热盗汗者,多为阴虚体质,宜选用麦门冬、沙参、枸杞子等组成的方药;畏寒肢冷、自汗盗汗、尿频遗尿、腹中冷痛现象者,多为阳虚体质,宜选用杜仲、蛤蚧、核桃仁等组成的方药。

  膏方中的中药配伍组成是一个大方剂,由于要综合考虑到处方既“疗疾”又“补虚”的双重性,因此膏方的中药药味要比通常的处方药味品种多,且药物剂量要能够满足一料膏滋药服用时间(30~50天)的剂量。通常情况下,一剂膏方的中药部分其总量应控制在3KG左右,至多不超过5KG。配伍时应避免药味不足,使功效难求;或盲目追求处方大而全,使品种过多、药味超重,造成矢不中的、浪费中药等现象。

  细料药

  “细料药”是一些参茸类和其他贵重药物的统称,又称“细贵药材”,是处方中体现膏方补益虚损功效的重要组成部分。细料药的品种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人参类:如生晒参、西洋参、红参、朝鲜参等。

  贵重的动物药:如羚羊角粉、鹿茸片、海马、海龙、紫河车粉、坎坎梧、蛤馍粉、珍珠粉。

  贵重的矿物药:飞琥珀(琥珀细粉,是古代松科松属植物埋藏地下经年久转化而成或从煤中选出的化石状物质,归属矿物类)等。

  贵重的植物药:如西红花、川贝粉、三七粉、枫斗等。

  贵重的菌藻类药:如冬虫夏草、灵芝、灵芝孢子粉等。

  药食两用的补益药:如黑芝麻、胡桃仁、枣泥、龙眼肉等。

  此外,其他一些特殊来源的中药如鲜竹沥、青黛等也可单列处理。

  在加工时,大部分细料药可以在收膏时直接加入。一些需要煎煮的细料药不能与一般饮片入汤共煎,否则用量较少的细料药所煎出的有效成分极易被数量众多的饮片药渣吸去,而有损补益之效;应该采用另炖、另煎、烊冲、兑入等方式单独处理,以达到物尽其用、充分表达功效的目的。膏方中细料药的配伍并非多多益善,而是随需而择,切勿多用滥用。

  胶类 阿胶、龟版胶、鳖甲胶、鹿用胶等胶类中药是膏滋加工中常用的药胶,在膏方配伍中这些胶不仅是补益虚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助于膏滋制剂的固定成形。

  多种疾病可用膏方调治

  膏方除了有补养膏方、养颜膏方外,还有祛病膏方,涉及支气管扩张咯血、支气管哮喘、肺结核、头痛、失眠、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慢性胃炎、便秘、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肝炎、脂肪肝、高脂血症、糖尿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痛风、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更年期综合征、早泄、鼻咽癌等20余种病证。

  膏方的组方用药,需要根据服用者个人的情况、疾病的性质,以及四时气候等各方面因素。欲进补的,或补阳,或补气,或补阴,或补血,还有气血双补,阴阳兼顾的;祛病的,针对寒、热、痰湿、瘀血之病邪属性,治法上有温散、清热、祛湿化痰、活血祛瘀之侧重,或祛痰湿,或疏气滞,或行血瘀,或消食滞。个体化的膏方处方,能应对治疗各种病证的需要。

  程门雪膏方治疗内风头痛案:脉右小左弦大,尺弱寸关弦,头晕,俯后更甚,用脑过度,遂见后脑痛,右手振颤,右臂酸软无力,眼花,寐久酣,梦多,肝肾亏,内风扰,络道不和,心神不安。拟滋养肝肾而安心神,调和气血,宣通络道,膏滋服用,缓图功效。

  秦伯未膏方治疗肺癌案:经某医院确诊为肺癌,形体消瘦,精神萎顿,懒于言语,面色青黑,眼睑、颊部、颈项部皆肿胀,肿处皮肤不变色,胸部常有压迫感,动则气喘、咳嗽,痰量不多,鼻涕及痰液中常有血丝,口干舌燥,纳食无味,心慌,心悸,夜寐多梦,大便无论干稀均感排出困难。脉沉细弱,舌光绛无苔。经化疗后,白细胞下降,膏方的处方原则是扶正祛邪。

  胡建华膏方治疗糖尿病案:消渴初期,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患者年近花甲,恣食甘肥,嗜酒成瘾,以致灼伤津液而生消渴。病已四载,“三多”之症不著。症见形瘦色萎,神疲乏力,视力模糊,头晕,腰酸,阳痿,畏寒,口干,臀部常患疮疖。舌质淡胖、尖红,苔薄腻,脉细略数。良由燥热之症,迁延日久,阴损及阳,以致阴阳俱虚,血瘀阻络。以膏方培益肝肾,平补阴阳,活血化瘀。

  《膏方宝典》一书中也曾记录了一则颜德馨膏方治疗劳损的医案:病者日夜操劳,心神交疲,而事繁案杂,肝胆不和,致荣卫乖违,气血不畅,故少寐多梦,梦呓喃喃,面苍不华,耳鸣,神萎,胃呆口臭,房事索然,脉弦细,舌紫苔腻,血糖偏高,又有脂肪肝为患。膏方治疗原则,重在调治气血。

  《黄帝内经》讲述中医治病的道理:“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可以说,膏方完全能实践中医治病的真谛,辨证论治,因人制宜,因时制宜,调和血气,平衡阴阳,祛病保健。名医叶熙春说:临床应用膏方,非单纯于补益,对虚实夹杂,病后失调,或痼疾顽症,如劳损、痰饮、咯血、胃脘痛、遗精、滑精、痿证、痹证、关格、疮毒,以及月经不调、不孕症、产后病、崩漏、带下等,均能恰当地于滋补之中寓以祛邪调理,而获良效。

  膏方除了有补养膏方、养颜膏方外,还有祛病膏方,涉及支气管扩张咯血、支气管哮喘、肺结核、头痛、失眠、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慢性胃炎、便秘、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肝炎、脂肪肝、高脂血症、糖尿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痛风、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更年期综合征、早泄、鼻咽癌等20余种病证。

  有虚补虚,虚什么补什么;有痰祛痰,有湿祛湿,食积消积,气滞理气,血瘀活血。只要能做到对证下药,许多疾病都可以用膏方来调治。

  膏药的适宜人群

  1.慢性疾病的治疗

  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端、髙血压、冠心病、髙脂血症、功能性胃肠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慢性肾炎、慢性泌尿系统感染、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夜尿增多症、腰腿痛、性功能障碍、不孕症等。

  2.病后、术后、产后的调理

  药膏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容易吸收,又能补充能量,能促进机体尽快康复。

  3.亚健康人群

  没有器质性病变,但出现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烦躁、焦虑、易受惊吓等症状,生理上表现为疲劳、乏力,活动时气短、出汗等人群。

  4.老年人

  老年人各项生理功能都趋向衰退,冬令进补,能增强体质和延缓衰老。

  5.女性的进补

  特别适用于面部色素沉着者(如黑眼圈、黄褐斑、蝴蝶斑等)、月经不调等人群。

  6.儿童的进补

  小儿根据生长需要可适当选用药膏进补,尤其是对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贫血等症的体虚患儿较为适宜。儿童在冬季通过合理的膏方调补,能增强体质,开发智力,增进食欲,助长发育。但儿童的进补必须严格按照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因人因病因体质进补。

  使用注意

  多数人贴膏药后并无明显不适,部分人会感到局部微发热、发痒,这属于正常反应,可以不管;如患部发生瘙痒,经轻轻按摩后不能缓解,可将膏药取下,用酒精涂搽瘙痒部位,再将膏药加温贴上;若患部因贴膏药引起疹子、水疱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将膏药取下,用盐水或雷弗奴尔消毒患处,再用纱布包扎;如果水疱大,应到医院用消毒针管将泡内液体抽出,再作相应处理。为了尽量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应忌食一些食物,如韭菜、香菜、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一般来说,膏药24小时换一次,有的甚至12小时就得换一次,这要根据说明书上的时间和自己皮肤是否有过敏反应而定。用于治疗溃疡创面的膏药应缩短换药间隔时间,以5~6小时为宜;两次贴膏药之间还应适度清洗患处,清除掉黏附在皮肤表面的药垢和伤口中的分泌物之后,让皮肤适当休息1~2小时再贴。因为皮肤需要呼吸,汗腺、皮脂腺需要排泄。长时间敷贴膏药,会造成局部温度高、湿度大、代谢废物不能排出,而刺激局部皮肤,产生瘙痒等不适。长时间贴膏药后,容易引起皮肤的过敏性炎症,出现局部红、肿、痒、痛,所以膏药最好别贴太久。为了尽量减少取膏药时发生疼痛,应在贴膏药前剃净患处的汗毛或尽可能避开汗毛较多的地方,或在揭膏药前将润肤油均匀涂抹在膏药的表面,让润肤油浸到皮肤与膏药之间,减弱膏药的黏性,揭膏药时就不会疼了。

  在贴膏药期间应注意休息,活动量不宜过大,严禁房事,不能用电热毯、热水袋敷贴膏药处,以避免膏药移位或药膏渗出而污染衣被、影响疗效;女性患者在月经来潮期间,应在腰骶椎或腹部停贴膏药3~5天;创伤性骨折前期及严重皮肤病局部不宜贴膏药。未用的膏药一定要密封好后存放在阴凉干燥处,以防药物挥发。如天气炎热,密封后可存放冰箱中,但不宜和茶叶、食品存放在一起。

  如因运动或劳动时不慎造成肌肉扭挫伤或关节、韧带拉伤时,不要立即将膏药贴于患处,因为这类膏药具有活血散瘀的作用,如伤后即贴不但达不到消肿止痛的目的,反而会使局部软组织充血肿胀、疼痛加重;对关节扭伤,在皮肤无破损的情况下,应先用冷水冲洗患处或用冰敷患处,使血管收缩,减轻肿胀疼痛现象,待24小时后再热敷或贴敷膏药,这样既可减轻疼痛和肿胀,又可缩短病程。对于孕妇应禁用含有麝香、乳香、没药、红花、桃仁等药物的活血化瘀膏药,如追风膏,麝香止痛膏等。

  结语:膏药是中医外用的一种,能给贴在患处,起到消肿止痛、治疗疮疖等作用,我们在贴膏药的期间,我们一定要注意休息,虽然膏药可以很长时间的贴,但是最好24小时就换一次,有的半天就需要换了哦。

延伸阅读: 中医小常识 膏药的神奇功效和制作 贴膏药注意事项 贴膏药不得不知的6点 中医为你详解膏药的作用机理 提醒 小心膏药加重伤口红肿 专家详解 膏药是如何分类的 专家教你如何正确贴膏药

相关文章

  • 贴膏药也有讲究 你知道吗

      膏药   家庭中常用的有黑膏药(如跌打膏、镇痛膏、狗皮膏等)及橡皮膏(如伤湿止痛膏、消炎镇痛膏等)。贴膏药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其中的学问不少。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四点:   掌握好适应症每种膏药都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不可随意“通用”。例如,因受风寒引起的慢性腰痛和跌打损伤等,可用狗皮膏药或追风膏,以散寒祛风、舒筋活血、止痛。   因热毒郁结引

  • 专家教你正确了解贴膏药方法

      李师傅在小区健身时撞伤了肘关节,需要每天贴膏药,可那地方尖尖的、又经常要活动,怎么贴……   治疗跌打损伤的外用膏药种类很多,比如狗皮膏、追风膏、伤湿止痛膏等,它们功用各异,疗效也不尽相同,但大多数膏药都通过促进血液循环,以达到止痛、消肿、散瘀的目的。人体组织受到损伤后,立即会呈现炎症反应:液体大量自血管内渗出到扭伤处,局部慢慢出现肿胀,继而压迫神经引

  • 膏药怎么贴怎么揭最保健

      膏药怎么贴怎么揭最保健?   一般来说,膏药分为软膏、硬膏和敷药。常见的橡皮膏药、松香膏药、巴布膏药都属于硬膏,这是最难揭的一种。要想揭膏药时不疼,就得做到以下五个步骤:   1.先热敷。贴膏药前,最好先用热毛巾将患处的皮肤擦净,拭干后再贴。   2.避开毛发。贴膏药时,应尽量避开毛发较多的地方,或者将患处的毛发剪掉,以防撕揭时引起疼痛。   3

  • 膏药贴太久易引起接触性皮炎

      膏药贴太久易引起接触性皮炎   一般来说,膏药一天就得换一次,有的甚至半天就得换一次,这要根据说明书上的药效持续时间来定。破溃的创面更应缩短换药间隔,以5—6小时为宜。两次应用之间还应适度清洗患处,清除掉黏附在皮肤表面的药垢,之后让皮肤适当休息1—2小时。因为皮肤需要呼吸,汗腺、皮脂腺需要排泄,长时间敷贴膏药,造成局部温度高、湿度大,代谢废物不能排出,就会

  • 专家教你如何正确贴膏药

      贴膏药之前,应先将局部清理干净,拭干后再贴。如果潮湿,会加速药物成分析出,使过敏的几率增大。应清理干净毛发,否则粘不住达不到治疗效果,并且撕揭时带起毛发引起疼痛。天气寒冷时,膏药如果不易粘住,可将膏药贴好后再用热水袋热敷一下。   选准位置。先摸准疼痛点,使止痛膏的中心能贴于最痛处。粘贴时先将膏药与橡胶衬垫分开一部分,粘贴于最痛处附近,顺着痛点方向边粘边将衬垫撕去,可以准确地将膏药中央置于痛点

  • 膏药贴得好 内病外治效果妙

      在中国,大概很少有人没用过膏药,就算没用过,也肯定见过。这是一种古老的中药外用的方法,古人云:“用之得法,其响立应。”可见人们对膏药的评价之高。即便是如今西药盛行的时代,人们但凡有个腰腿酸痛、颈椎肩周不适,首先想到的都是膏药,且疗程普遍较短,大概一两天就可见效。这么好的东西,流传千年而不衰就不足为奇了。   一、膏药的种类   根据膏药的制作原料,可分为黑膏药、白膏药、

  • 正确的贴膏药应该注意的事项

      首先,掌握好适应症。每种膏药都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故一定要掌握好适应症,不可随便"通用"。例如,因受风寒引起的慢性腰痛、跌打损伤等,可用狗皮膏药或追风膏药散寒祛风、舒筋活血、止痛;因热毒郁结引起的痈疽初起时硬结不消、红肿疼痛、脓不成溃或久溃不愈者,可用拔毒膏拔毒消肿、去腐生肌。   橡皮类膏药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对风湿痛、腰痛、肌痛、肌肉痛、扭伤、挫伤等均有一

  • 扭伤贴膏药 起疱的处理方法

      日前,陈女士下楼梯时不小心把脚扭了,踝关节肿得挺厉害。家人到药店给她买了几贴膏药。   没想到,几个小时后,贴膏药处又热又痒,揭开一看,患处红肿得更厉害了,还有水疱形成。陈女士不禁起了疑问:贴膏药痒、起疱正常吗?   专家表示,多数人贴膏药后并无明显不适,有部分人会感到局部发热、发痒,这属于正常反应,可以不管。也有些人贴膏药1~2小时后局部红肿热痛、甚至起疱、渗出。   这时要去掉膏药,如果疱

你可能感兴趣

  • 【现货】你知道你的姓氏是什么意思吗邹濬智9787500868651中国工人/教材//教材/大学教材


  • 【现货】你知道你的姓氏是什么意思吗邹濬智9787500868651中国工人历史/历史知识读物


  • 【现货】你知道你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吗邹濬智|责编:傅娉9787500872924中国工人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辅设计和工程(新)


  • 【现货】你知道这个汉字是什么意思吗编者:张鼎|责编:王宁9787500872979中国工人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空白敷贴布透肚o脐三三九穴位贴布无纺布贴伏贴贴膏药药托皮贴布


  • 空白敷贴布透肚脐三三九穴位贴布无纺布J贴伏贴贴膏药药托皮贴布


  • 空白敷贴布透肚脐三三九穴位贴布F无纺布贴伏贴贴膏药药托皮贴布


  • 空白敷贴布透肚脐三三九穴位贴布无纺布贴伏贴O贴膏药药托皮贴布


  • 日本进口久光制药 5.0温感伤筋膏药镇痛贴20枚关节肌肉痛腰痛膏药


  • 南京同仁堂三伏贴正品治敷穴位贴膏药冬病夏治成人儿童艾草中药贴


热门标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