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症是一种严重的小儿疾病,抽动症治疗的难度非常大,如果能在患儿出现抽动症的症状的早期进行干预治疗的话,能够有效的降低小儿患上抽动症的几率,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医治疗小儿抽动症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宝宝健康的成长。
目录
1、小儿抽动症简介 2、治疗小儿抽动症的偏方
3、针灸治疗小儿抽动症 4、推拿按摩治疗小儿抽动症
5、小儿抽动症的预防和护理 6、小儿抽动症的饮食禁忌
小儿抽动症简介
一、症状
多发生在男孩身上。为一种突然、短暂、重复、刻板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的抽动发作。
表现为眨眼、挤眉、龇牙、做怪相、耸肩、转颈、点头、躯体扭动、手臂摇动或踢脚、下肢抽动等,情绪紧张时加剧,精神集中时减少,睡眠时消失。
在一个时期以某一组肌肉抽动为主,表现为同一个症状,但在另一时期又表现出另一组肌肉的抽动,即症状的变化性。病程持续数月至1年。
抽动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不一,轻者对患儿学习和生活环境无影响,重者影响学习、扰乱环境,甚至不能在教室中上课。
有人将儿童抽动症作如下分型
1、急性单纯性(或一过性)儿童抽动症
抽动症开始的症状大多数为简单性、不随意性的运动抽动,极少数的是单纯的发声抽动。
常见的眼、面部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翻眼、咬唇、张口、点头、摇头、伸脖、耸肩等。
少数单纯发声抽动表现为反复的咳嗽、清嗓子、发出哼声。
症状可在数周或数月内波动及转移部位。多在12岁前发病,最多见的是眨眼。症状持续2周~1年即可自然消失。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通常无异常发现。
2、慢性单纯性儿童抽动症
15岁以前发病者多,成人少见。表现为一组或两组肌肉抽动,无过多的变化。持续时间很长,可终身存在。
3、亚急性或持续性的单纯或多发性抽动
可见于儿童期、青春期。单纯性者,一组或两组肌肉抽动持续1年以上,至青春期自然消失。多发性抽动有发声者,至青春期症状是否消失不一定,此要与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综合征)相鉴别。
4、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综合征) 以上分型并不完全,特别是第3型和第4型之间有些混乱
病因
1、遗传
研究已证实遗传因素与Tourette综合征发生有关,但遗传方式不清。
家系调查发现10%~60%患者存在阳性家族史,双生子研究证实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75%~90%)明显高于单卵双生子(20%),寄养子研究发现其寄养亲属中抽动障碍的发病率显著低于血缘亲属。
2、神经生化异常
抽动障碍可能存在DA、NE、5-HT等神经递质紊乱。
多数学者认为Tourette综合征的发生与纹状体多巴胺过度释放或突触后多巴胺D2受体的超敏有关,多巴胺假说也是Tourette综合征病因学重要的假说。
有学者认为本病与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功能亢进、内源性阿片肽、5-HT异常等有关。
3、脑结构或功能异常
皮层,纹状体,丘脑,皮层(CSTC)环路结构和功能异常与抽动障碍的发生有关。
结构MRI研究发现儿童和成人抽动障碍患者基底节部位尾状核体积明显减小,左侧海马局部性灰质体积增加。
对发声抽动的功能MRI研究发现抽动障碍患者基底节和下丘脑区域激活异常,推测发声抽动的发生与皮层下神经回路活动调节异常有关。
4、心理因素
儿童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因素,或者引起儿童精神紧张、焦虑情绪的原因都可能诱发抽动症状,或使抽动症状加重。
5、免疫因素
研究显示患者的发病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免疫反应有关,部分患者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治疗小儿抽动症的偏方
偏方一
珍珠母30克,黄芩、栀子、泽泻、柴胡、钩藤、菊花、僵蚕、石决明、白蒺藜各8克,天麻6克,青黛3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偏方二
生龙骨、生牡蛎、龟板各30克,生地、熟地、枸杞子、白芍、沙参、麦冬各10克,当归3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偏方三
制半夏、胆南星、瓜蒌、石菖蒲、茯苓各8克,郁金、白附子、枳实、竹茹各5克,陈皮3克。每日1 剂,水煎分3次服。
偏方四
煅龙骨、煅牡蛎、黄芪各30克,党参、白术、薏苡仁、山药、茯苓各10克,扁豆、远志、酸枣仁各6克,当归3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针灸治疗小儿抽动症
1、针刺疗法
阳明积热型内庭、曲池、偏历、四白等穴,内庭、曲池、偏历用提插泻法,四白用雀啄泻法,使针感向下传导。
髓海不足型取哑门、廉泉、神门、复溜等穴,神门、复溜用捻转补法,哑门深刺1.5~2寸,上肢出现触电感即出针,廉泉用雀啄手法,使局部出现堵胀感。
每日针刺1次,留针30min,治疗2周为1疗程。
2、耳穴疗法
取穴
耳尖、肝、脾、肾、神门、眼、目2,便结者加大肠,
3、针刺配合耳穴
针刺取穴
百会、风池、风府、大椎、合谷、太冲,
配穴:足三里、阳陵泉、肝俞、肾俞、瞳子、颧、地仓、曲池等。
针刺用泻法,肝俞、肾俞用补法,留针20~30min,每日1次。
耳压取眼、面颊、神门、皮质下、肝、肾,每日按压3~5次,3天换另一侧。
4、针药结合
针刺取穴中脘、丰隆、公孙、太冲、四神聪、百会,公孙用补法,丰隆用泻法,余穴平补平泻,留针15min,每日1次。
配合中药,组成为菖蒲、礞石、清夏、胆南星、郁金、钩藤、全蝎、厚朴、陈皮、白芍,每日1次。
5、针刺、耳穴配合中药
针药结合治疗,针刺基本方:平肝熄风、定惊安神穴组(四神聪、百会、风池、风府、大椎、筋缩、合谷、太冲)。
肝肾阴虚型
基本方加太溪、三阴交等,耳穴:肝、肾、神门、皮质下、肝、胆,中药:杞菊地黄丸合平熄内风合剂(全蝎、蜈蚣、羚羊角粉、天麻、钩藤等)。
痰湿阻滞型
基本方加丰隆、公孙、三阴交,耳穴:脾、胃、神门、皮质下、内分泌,中药:二陈汤、涤痰汤合平熄内风剂加减。
脾胃虚弱型
基本方加足三里、中脘、公孙。
耳穴:脾、胃、神门、皮质下。
中药:归脾汤合平熄内风合剂。
体穴、耳穴均加局部对症穴。抽动剧烈者加头针运动区针刺,每周2次,10次为1疗程。中药随辨证加减,每日1剂。
推拿按摩治疗小儿抽动症
一、治法
止(局部)抽搐,止秽语为治标之法,可通过镇肝熄风、滋阴潜阳、宁心安神、看惊掐惊、豁痰开窍而实现。调补阴阳、调和气血为治本之法,可通过滋养肝肾、补益心脾等而实现。
实证、热证、阳亢以方1为主,方2为辅,虚证、寒证、清阳不升以方2为主,方1为辅。
二、基本方
处方1
组成
心肝同清 (3~5分钟)。
头面四大手法(开天门1分钟内,推坎宫1~2分钟,揉或运太阳2~3分钟,耳背高骨3揉1掐50~60次)。
头部三振按 (拇指指腹或掌根振按百会,每振5~8秒,停顿片刻,再振,共操作约1分钟,两手食、中、无名三指并拢分别置于两目上眶,3揉1振,2~3分钟,两掌相对置于两太阳穴,对称向中央挤按,后一手掌置于前额,另一掌置于后枕部亦对称向中央挤按,每挤按3~5秒,振1次,操作2~3分钟,名振按头四方)。
三阴交操作(两手拇指端分别置于三阴交,先点10次,后以拇指指腹振按30~40秒,再上下搓擦令热)。
处方2
组成
补脾经 (3~5分钟)。
补肾经 (3~5分钟)。
揉二马(2~3分钟)。
揉内劳宫 (1~2分钟)。
捏脊(3~20遍)。
丹田操作(以三指或全掌摩小腹约1分钟,揉2~3分钟,每振3~5秒,放松,再振,约1分钟,横擦令热)。
三、辨证论治
(一)阴虚风动
证候:频繁眨眼,面肌抽搐,头摇摆不定,咽喉不利,清嗓频频,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头晕,目斜视,听力下降,舌红少苔,脉细数,指纹浮红。
治法:滋阴潜阳止痉。
处方:方1配合方2。加水底捞月(30~40次,滋阴清热潜阳),点攒竹(10~20次,镇静安神),点四白(10次,止面肌痉挛及频繁眨眼),推桥弓(左右各5~8次,平肝潜阳降逆),下推天柱骨(令局部潮红,平肝降逆),拿太溪(10次,滋补肾阴),摩涌泉(20圈,引火归元)。
(二)心肝火旺
证候:四肢躁扰,瞬目不止,睡中磨牙,挖鼻挠耳,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吃频作,夜啼不安,口舌生疮,烦渴引饮,舌红降,脉弦数有力,指纹色紫。
治法:清心除烦,平肝镇静。
处方:以方1为主。加打马过天河(食中二指沾凉水交替从下向上拍打至前臂掌侧潮红,清心除烦),推擦心俞(以拇指指腹向下推擦心俞,令局部发热,能清泻心火)。
掐精威(两拇指一掐精宁,一掐威灵,同时掐10次,止惊止抽搐),掐山根青筋(10次,山根青筋是肝风特征,掐之能平肝熄风)。
扫散头侧(1~2分钟,既能祛风,又能醒脑开窍),分推腹阴阳(20~30次,能疏导气机,发散郁火),掐太冲(10次,清泻肝火)。
(三)心脾两虚
证候:肢体瞤动、麻木,抽搐无力,时时惊惕,头昏、健忘,学习成绩差,注意力不集中,睡中易醒,流涎,面色无华,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指纹浮。
治法:补益心脾,安神定志。
处方:以方2为主,配合方1。
加推上三关(1~3分钟,为温为补),揉外劳(约1分钟,为温为升),掐内关(3揉1掐1分钟,宁心安神有效),拿风池与拿肩井(各拿约1分钟,能升提气机,改善头颈部供血)。
拿血海(10次,能养血祛风,止抽搐),揉足三里(2~3分钟,补脾胃之气),点心俞(10次,振奋胸中阳气),振揉膻中(3揉1振1分钟,开胸顺气,振奋心阳)。
(四)痰迷心窍
证候:时时抽搐,神情恍惚,喉间奇异叫声,流涎不止,咽喉不适,头昏,胸闷,恶心,时时干呕,苔腻,脉滑,指纹滞。
治法:豁痰开窍。
处方:方1配合方2。
加运内八卦(2~3分钟,顺气化痰),揉掌小横纹(约1分钟,该为化痰要穴),捏挤板门(10次)和掐揉小横纹(10遍)能清热涤痰,开窍醒神。
黄蜂出洞法(5~10遍,能豁痰定惊),揉膻中并乳旁乳根(三指揉法1~2分钟,化痰散结,宽胸理气)。
四、对症治疗
面部抽搐以掐人中、承浆为主,上肢抽搐掐合谷、曲池,下肢抽搐掐百虫、承山和委中(以上穴位为古今治惊止抽搐的经验穴位,各穴掐10次左右)。
动作协调性差,抽搐频繁可加掐十宣(5遍)和调五脏(5遍),该两法于患儿十指操作,能协调五脏,调节心智。
眨眼频繁加明目、祛风,止痉的点按攒竹(一手食中二指分开按之,10次)、拿睛明(拇、食二指按于睛明,并同时向中部用力拿之)和点丝竹空(10次),鼻部抽搐加能通鼻窍、止鼻部抽搐的点迎香(10次),振山根(10次)。
挠耳不止或耳部抽动加长于祛风镇静的点角孙(10次),振翳风(10次),甩手耸肩加拿肩井(1-2分钟,祛风通络)和定惊止抽搐的掐老龙(10次),掐五指节(10遍)。
下肢摆动不止加点犊鼻(10次,疏通气血,止惊风),拿跟腱(即拿太溪并昆仑,约1分钟,能解痉,熄风)。
喉间声响加推颈后三线(正中线及左右旁开1.5寸线,疏理膀胱经,利于改善头部气血供应),拿肩井(约1分钟,缓解喉部肌肉痉挛)。
按三凹(振按天突10次,两手食指同时按缺盆,至最大忍受度停留数秒,放开,再按,操作6~8次,利咽喉,散瘀滞,缓解喉肌痉挛)。
小儿抽动症的预防和护理
预防
1、在患儿抽动症发生时应给予“忽视”,应避免直接用敏感语言明示患儿症状,从而避免患儿抽动症状被强化。
2、不要在患儿面前说儿童抽动症难治,要让孩子相信儿童抽动症是可以治好的,要给予患儿更多的鼓励,培养孩子建立自信,让孩子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3、应与学校老师沟通,让老师了解孩子病情,避免给予患儿敏感性语言批评教育,很好的配合治疗期患儿的教育工作。
4、积极预防感冒等上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的发生。季节交换期,尤其是春、秋季为感冒高发期,应注意患儿的着衣更换,谨防感冒,因为感冒极易引起儿童抽动症的发生或症状复发、加重。
5、 儿童抽动症患者的护理重在调摄防护,应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儿童抽动症的日常护理,不仅仅在于生活方面,更应该加强对儿童抽动症患者的心理疏导和营养补充,以缩短儿童抽动症的治疗周期,提高儿童抽动症的治疗效果。
6、 孩子出现抽动症状时,对他不要批评指责,也不要时时刻刻提醒或制止他,给孩子的压力越大,孩子的症状越重。父母应该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和活动,通过转移注意力来减轻症状,及时通过治疗帮助孩子减少痛苦。儿童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病,只有通过治疗才能完全消失,家长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儿童抽动症不会随着孩子长大而消失,只会加重病情,带来更多的危害,甚者将会毁掉孩子的事业、婚姻及未来。
护理
1、正确对待: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正确对待患儿,既不可进行打骂责怪,也不可过分溺爱,要进行耐心教育,以免患儿病情加重,影响治疗。
2、予以鼓励:帮助孩子克制抽动行为,当孩子有进步时,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孩子对病症的治疗充满信心。
3、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抽动症患者的护理重点。与患儿主动交流,多使用表扬鼓励的言语,对患儿进行正面引导及心理安慰,避免患者情绪极端化。出现病症后,及时与学校老师沟通,关注患儿情况给予正面引导,不要让同学歧视嘲笑,消除患儿的自卑心理,有效缓解症状。
4、户外运动:抽动症疾病日常护理,应让孩子积极参与各种有益于身心的户外活动,宣泄过剩精力,减轻抽动症状。
5、饮食调理:抽动症的饮食方面一要注意适时调整。抽动症患儿的食疗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要记住服药期间,尽量少吃葱、姜、蒜、驴肉、羊肉、海鲜、生冷类食品哦。
6、家庭环境:家庭成员间关系紧张,尤其是夫妻吵架,会使抽动症患儿精神紧张,而加重病情,因此为患儿提供和谐的家庭氛围很重要。
小儿抽动症的饮食禁忌
1、忌食含水杨酸盐类较多的食物
西红柿、苹果、橘子和杏子等含甲基水杨酸食物,这些食物会使有遗传因素的小儿产生抽动症。因此,应少吃或者不吃这些食物,包括不宜服水杨酸类的药品。
2、忌食含铅量高的食物,避免使用含铅食具
铅的摄入对小儿抽动症有相当影响,小儿应避免使用含铅食具,不吃受铅污染的食物,如贝壳、大虾、向日葵、莴苣、甘蓝、皮蛋、以及在冶炼厂周围种植的蔬菜和炒米花。也不要饮用酒精类饮料,因酒精生产过程中最易受铅污染,酒精进入人体内还会促进消化道对铅的吸收。
3、忌食食品添加剂和人工色素
我国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规定:专供婴儿的主辅食品除按规定可加入强化剂外,不得加入人工甜味剂、色素、香精、谷氨酸钠及不适宜的食品添加剂。国外学者认为酒石黄等人工色素、香精、胡椒油等调味剂和抽动有关。所以抽动小儿不宜吃有色素的食物,如可乐、橘子水、果子露、蜜饯、奶油蛋糕上的红绿裱花,以及加调味剂的各种食品。
4、忌多食糖类
甜点心、各式糖果、饮料、冷饮等含糖量都非常高的食品,若摄入过多,能引起机体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小儿则可能出现抽动症,故应少吃。
5、忌多食含酷氨酸的食品
乳类、乳制品、豆腐皮、大豆、松鱼干富含酷氨酸,而抽动症患儿大便中P-甲酚的含量要高于正常儿童,P-甲酚是人肠道微生物对酷氨酸进行代谢的产物,故应避免大量食用。
6、忌食含铝量高的食物
铝是一种威胁人体健康,能使人智力减退、记忆力下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金属元素,抽动症小儿不要使用没有涂膜的铝制食具、容器、或用其煮高蛋白、酸性食物和饮料。不要持续服用含铝较多的中、西成药,如氢氧化铝抗酸剂,尤其不能与含柠檬酸的果汁同时服用。含有铝添加剂加工后的食品如油条应少食。茶叶含铝较多,应避免咀嚼,但茶水里的铝很少。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中医治疗小儿抽动症的几种方法,这几种方法只要坚持下去可以很好的缓解抽动症的症状,甚至能够治愈抽动症,预防和治疗同样重要,家长可以通过平时的细心观察发现小儿抽动症的早期现象,及时的进行干预和治疗,最后小编祝每个爸爸妈妈的宝宝都能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