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在的很多人来说都有针灸的习惯,针灸对于大家来说应该不陌生了,针灸对于人体的身体健康还是很有益的,针灸不仅可以调整身体的健康,还可以疏通身体的一些穴位,所以针灸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
一般来说很多的场所针灸都不是很正规,所以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要达到理想的健康效果,在对于针灸的场所选择一定要正规,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所期望的效果。那么针灸究竟有哪些好处呢。
目录
1、针灸的介绍 2、针灸的主要治疗作用
3、针灸可以减肥吗 4、针灸如何治疗中风后遗症
5、针灸能治疗颈椎病吗 6、针灸的药学原理
7、针灸治疗近视眼的方法 8、针灸怎么治疗冬季鼻出血
9、针灸治疗心肌梗塞方法 10、针灸可以治落枕吗
11、针灸怎样治疗高血脂症 12、针灸如何治疗女性月经不调
13、针灸的注意事项
针灸的介绍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
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关键,辨别性质,明确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
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疾病的目的。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千百年来,对保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直到如今,仍然担当着这个任务,为广大群众所信赖。
针灸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刺激人体特定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
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中医针灸的主要治疗作用
针灸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事情,这种事情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帮助,经常针灸可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而且还能调整阴阳失衡的情况,但是我们在针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只有正确的针灸才能为我们的健康提供保障。那么中医针灸的主要治疗作用是什么呢?下面请看介绍。
如果我们经常出现牙痛等情况,那么就可以选择使用针灸来治疗,不仅能够去除我们胃里面的旺火,同时还能缓解我们身体的胃痛情况,由此可见,经常针灸对于我们的健康是有着极大的益处的。
1、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
属阴虚阳亢证,按着“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的原则,治宜育阴潜阳,取足少阴肾经腧穴太溪,针刺补法;取足厥阴肝经腧穴行间,针刺泻法。
2、脾阳不足引起的慢性泄泻
属阳虚阴盛,治宜温阳散寒,取足太阴脾经腧穴阴陵泉等穴,针刺补法,并灸。 由于阴阳之间可以相互化生,相互影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故治阴应顾及阳,治阳应顾及阴,在调和阴阳时,常采用“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方法,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运用募穴、背俞穴来调养脏腑的阳气和阴气。
3、扶正祛邪
疾病的发展过程,是正气和邪气的相互斗争的过程,正邪力量消长决定疾病的发展和转归,邪胜于正则病情加重,正胜于邪则病情减轻,因此,扶正祛邪是保证疾病趋向良性转归所不可缺少的。针灸治病,就在于能够发挥其扶助正气,祛除邪气的作用。
4、疏通经络
经络系统遍布体内,纵横联系,交叉出入,沟通表里,联系上下,构成人体气血运行通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经络不通,脏腑肢节失却温煦濡养,气血闭阻,则会疾病丛生,或滞或瘀,或虚或实,或寒或热,或气血失和,或阴阳偏颇。
针灸治病则可利用其“疏通经脉,调和气血”的作用,根据经络与脏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机理,在经络循行分布路线和联系范围内选取一些腧穴,进行针刺或艾灸,使经络畅通,营运有度,气血调和,阴阳平衡。
有关中医针灸的主要治疗作用的问题就讲解到这里,希望对您起到帮助,针灸作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给我们的健康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不仅仅可以治疗我们的腹胀、腹泻等情况,同时还能疏通经气、畅和气血等功效。
针灸可以减肥吗
各种各样的减肥方法层出不穷,而近来比较火的就要属于针灸减肥了,但是朋友们在对于针灸减肥的具体方面却还是比较盲目的。
尤其是对于减肥的具体方面,其实很多朋友们存在着减肥就是减轻体重,未必是这样的有的朋友们减肥是为了减去脂肪来保证身体的健康的,所以不论朋友们是何种目的。
但是在选择针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选择正规的机构和对自己的身体症状有了解!
从西方至东方,从经济到医疗,当药物的制造都已经希望从传统的方剂中,试着找寻可以提炼出有效抗癌、杀菌的成分。针灸结合西药、饮食控制来减肥,也是一个好的方法。
下面就具体讲解一下针灸减肥的好处,透过针灸,在西医方面,经研究,已有下列几个好处。
1、抑制食欲,让每日的进食量逐渐减少。
2、增加饱足感,让身体在得到充分营养的基础下,产生足够的饱足感觉。
3、增加血清素以达到减少进食、控制体重、增加能量消耗、增加肠蠕动、增加喜乐感、情绪运动平衡的功能。
4、增加脂肪分解活性。由中医角度来看:穴位是气血之低陷集中处及人体经络脏腑之气聚集和出入体表的地方,也是脉气所发的空隙及针灸、经穴治疗的部位,与脏腑、经络、气血均有密且关系。
根据中医传统理论,人体经络遍布全身,运行气血、连络脏腑组织器官等,耳部之经络联系着全身之十二经脉和五脏六腑。
透过不同的方法刺激耳穴,能调节机体,保持相对的平衡,许多文献也证明耳穴与胃、肾、肝、心等皆有密切联系。
中医讲究的是平衡,亢进的功能,希望能抑制;不足的方面,希望能提升。
在饮食、运动的基本工外,针灸穴位的搭配(不管是身体的穴位电刺激或是耳朵的穴位按摩刺激)能有升降气机、通调腑气、排便顺畅、通调水道、利水消肿。加强局部的新陈代谢,以达塑身的目的。
针灸如何治疗中风后遗症
中风患者虽然经过治疗,但其中风后留下的后遗症也是十分严重的,尤其对于严重中风患者,即使在中风治疗后也会出现系列各不相同的后遗症。
而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就是一种专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面对各种各样的中风后遗症,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也是大家十分关心的。
提及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是很多中风后遗症患者最常采用的一种较为安全的中医治疗方法,本文是专门为了帮助中风后留下后遗症所应进行的针灸治疗方法所做的讲述,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面瘫
症状
一侧眼睑不能闭合或抬起,嘴角下垂,伸舌偏向患侧,口角流涎。
取穴
取穴:太阳、四白、风池、地仓、颊车、合谷。
针灸方法
太阳可沿颧弓内缘进针,向颊车透刺。四白可直刺触及骨孔,有放电感出现。风池可刺向结喉,深达1.5~2寸。地仓与颊车可相互透刺。
失语
症状
不能回答问题或听不懂问话,不能讲话,不能正确叫出物品名称。
取穴
上星、百会、风池、金津、玉液、通里、天柱、廉泉。
针灸方法
上星与百会可互相透刺,金津、玉液可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廉泉可深刺向舌根,使酸胀感直抵舌根。
上肢不遂
症状
早期软弱无力,后期上肢拘挛,患肢不能自由屈伸。
取穴
极泉、尺泽、合谷、肩、曲池、外关。
针灸方法
针极泉应使放电感传至手指。刺合谷使针感传至手指。余穴可用平补平泻法。
下肢不遂
症状
患肢不能抬起,常伴足内翻,足掌不能着地。
取穴
委中、阴陵泉、昆仑、环跳、三阴交、阳陵泉、解溪、丘墟、照海。
针灸方法
针环跳、委中、三阴交时,均应使针感传至足。丘墟可透刺照海。余穴可施平补平泻法。
便秘
症状
症状:便秘。
取穴
天枢、丰隆、水道、归来。
针灸方法
均取捻转泻法,行针1分钟,留针20分钟,每间隔5分钟,运针1次。
尿失禁
症状
尿失禁。
取穴
关元、气海、太溪、阴陵泉。
针灸方法:关元、气海施以毫针补法,可加灸,太溪宜用补法。阴陵泉宜用泻法。尿潴留可参照本组穴,加取中极,但诸穴均不宜针刺过深,防止损伤膨胀之膀胱。
偏瘫
症状
长期偏瘫伴肢体拘挛。
取穴
太阳、曲泽、阳交、解溪、委中。
针灸方法
可点刺出者,如太阳、曲泽、阳交、解溪、委中等,点刺放血,每穴出血量5~15毫升。隔7~10天一次。
看了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分析,相信大家对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各种症状及所应采取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建议中风后遗症患者一定要在平时多加注意,出现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切忌大意粗心而导致病情加重。
针灸能治疗颈椎病吗
我们国家的中医技术博大精深,例如针灸就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疗法,我们采用了针具通常采用的是毫针来对人体的穴位进行刺激起到了治疗疾病的目的。我们还不是很清除针灸的一些治疗原理,所以很多人怀疑到底采用针灸有没有效果,其实只要试过了有效果就行。
针灸能不能治疗颈椎病这个问题只要我们尝试了当然就能知道结果了,其实针灸是可以用来治疗颈椎病的,具体我们应该如何采用针灸及时来治疗颈椎病呢。
颈椎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但已有年轻化倾向。由于人体的退行性变,即人体自然老化、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膨出,或颈椎正常生理弯曲改变后刺激肌体产生的症状。中医认为,由于肝肾阳虚、风寒湿侵袭,或血瘀阻络所致,属于“骨痹”范畴。
一、颈型即落枕型
症状发作时颈项疼痛,并牵连到背部,不能俯仰旋转,可有一段时间的缓解。
二、神经根型即痹症型
以颈神经根受压为主的颈椎病。颈、肩、背部持续性隐痛或酸痛,有时一阵一阵地剧痛;疼痛向单侧或双侧前臂放射,手的握力减弱,手中握物突然掉落,手指感到麻木、疼痛。此型最常见。
三、椎动脉型即眩晕型
颈椎不稳定,常与头、颈转动有关。刺激或压迫颈稚动脉使其扭曲、狭窄、闭塞,导致头部供血不足,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四肢麻木症状,甚至头脑清醒但突然摔倒。
四、脊髓型常见头晕症状
单侧或双侧下肢神经机能降碍,有“踩棉花感”,行动笨拙,甚至不能站立和行走,大小便障碍。
五、交感型
症状复杂,多数有轻微颈、肩痛,头昏、头胀、头痛、偏头痛,枕部痛,视物模糊,眼发涩、流泪,眼窝胀痛。
一侧面部或头、颈、手、脚多汗,手麻木、肿、发凉、疼痛,血压升高,头昏眼花,眼睑下垂,流泪,鼻塞,心动过缓,血压偏低,胃蠕动增加或嗳气。
针灸治疗颈椎病作为一种副作用小、疗效好、费用低的方法,值得推广。
针刺配以电针艾灸等方法可以消除水肿,消炎止痛,解除肌肉痉挛,减轻对神经的刺激和压迫,故对于改善疼痛、麻木等症状,有时可有立竿见影的奇效。
针灸可以改善血流速度, 提高血流量,减轻颈椎退变对血管的机械压迫, 降低交感神经兴奋, 增大椎动脉内径,从而改善脑干网状结构、前庭神经核区和内耳的缺血,具有较明显的改善自由基代谢紊乱的作用。
而且这种针刺效应具有持续性和积累性, 与疗程有一定关系。
当有头晕、颈肩臂疼痛、麻木症状时,及时到针灸科就诊,以免病情迁延难愈。
尤其是颈性眩晕,多数病人只考虑内科疾病,而忽视颈椎病的确诊,贻误了病情。经针灸治愈后,平时还需注意颈椎保健,才能避免病情的复发。
上文我们介绍了中医里面非常神奇的一种疗法就是针灸的疗法,大家对于针灸的治疗原理可能并不熟悉,但是应该知道针灸在治疗很多疾病上面是很有疗效的,例如我们采用了针灸来治疗颈椎病可以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针灸的药学原理
中医针灸的内涵博大精深,你是否又了解针灸的基本理论呢?今日小编与你共同学习这针灸的基本理论。
(1) 经络学说
经络是什么呢?原来,我国古代劳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医疗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人体内存在着一些“气血”流行的通道。这个通道被中医称之为经络。
它内而脏腑,外而肢节,纵横交错,遍布全身,起到运行气血的重要作用(类似人体的心血管、淋巴管等)。
同时,又通过经络的复杂联系,将人体内外表里、上下前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筋脉皮肉各个部分,统一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类似人体的神经、内分泌)。
经络既然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当然也是一个十分奥妙、复杂的系统,这个经络系统包括经脉和络脉两大部分,其中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部分,大而直行,深而在里。
又可分为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两大类,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小而横斜,浅而在表,又可分为较大的十五络脉,以及遍布全身的孙络、浮络。
当人体发生疾病时,阴阳失调,脏腑失和,气血偏盛偏衰,都与经络、穴位有密切关系,只有熟悉了经络的循环分布、生理功能,才能用经络学说说明病理变化,指导辨证归经,进行针灸治疗。
(2) 脏腑证治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古人称为“藏象”,藏,指藏于内,就是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意指内脏生理、病理所表现于外之征象
中医称心、肝、脾、肺、肾为五脏;小肠、胆、胃、大肠、膀脱、三焦为六腑。
脏腑学说的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 配合六腑,联系五体、五宫、九窍等,连结成为一个“五脏系统”的整体。
其所叙述的脏腑名称虽与西医的脏器相同,但在生理、病理的含义上有很大差别。
脏腑证治是中医各种辩证论治的基础,它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结合八纲、病因、经络等理论,通过四诊合参,对疾病的证候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断病因病机,病变部位及性质、正邪盛衰,以确定所患何证,然后根据证来决定治疗原则和方药。
针灸治病在脏腑证治方面的应用较多,如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称作腧穴,是针灸施术的部位。
腧穴与脏腑密切相关,在疾病情况下,腧穴有反映病痛的功能,一般通路为:邪气→ 经络系统→脏腑功能失调→表现症状(常在腧穴位置)。治疗时,通过调节经络系统而祛邪安脏。
(3) 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基本理论,是古人通过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对自然界观察和认识的总结。
是古人用以认识和解释自然界的方法论,古人用五行着重阐述“生化”,阴阳着重阐主“极变”,相当于现代的“量变”和“质变”。
它自从被应用到中医学领域之后,便成为脏腑、经络的理论基础,并作为一种认识人体生命过程和疾病过程(即生、老、病、死全过程)的方法论,阐明人体的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对疾病的辨证论治。
阴阳理论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是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
作为自然科学的中医学来说,也就自然而然地吸收了这一朴素的先进的哲学理论。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论是生理功能的发挥,还是病理过程的演变,都处于阴阳的变化过程之中,故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都是阴阳失调的结果。
运用针灸治疗疾病,都是以恢复机体阴阳平衡为目的。在针灸临床上常有左右互取以及前后上下对应取穴法,这是阴阳互引的针灸法则,充分体现了针灸疗法重视平衡阴阳的核心思想。
五行理论的基本意义是以自然界五种基本物质代表五种抽象的功能属性,借以反映事物之间相生相克现象及其规律。五行学说对针灸临床有着广泛的指导和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中医针灸的是基于以上三个原理为核心发展而来的。
针灸治疗近视眼的方法
现在大多数人都是近视眼,很多人可能会选择戴眼镜,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眼镜会遮住眼镜本身的美丽效果,所以,最好是治疗一下,那么采取什么方式呢,其实中医的一些方法是很有效的,针灸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能很多人对针灸治疗近视眼不是很了解,下面和大家介绍一下,针灸治疗近视眼的方法。
针灸治疗近视眼有着实际的意义,朋友们可以通过专业认人士来进行操作。同时,在选择针灸治疗近视眼时,一定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避免意外情况的出现。
方法:体针。
取穴:常用穴、承泣。
操作:二穴任选一个,双侧均针。翳明穴,进针1寸,待有酸胀发麻等针感时,略作提插捻转,留针10~15min。每隔5min,轻刺激1次。承泣穴,选用30号1.5寸毫针,以30°角向睛明方向斜刺,至眼区周围有酸胀感或流泪时,轻轻捻转3~5次,留针10~15min。上穴均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效果:运用针灸不仅可以保持正常视力,而且还有增进视力的作用。如用翳风穴防治233例,未见有视力减退,视力改善者达88.6%~91.9%。用承泣防治1100例,有效率也在89.5%。
注意事项
(1)预防的对象是未出现视力减退,或已有轻度视力减退(视力不足1.0者)(下同。)
(2)承泣操作时,注意不可刺破血管,以免出现眼周瘀血。一旦发生,应先冷敷,再行热敷。
温馨提示:以上和大家介绍的是针灸治疗近视眼的方法、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希望近视眼的人要注意了,一定要重视自己的眼睛,如果选择针灸的方法就要坚持,不要半途而废,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平时多保护一下自己的眼睛,不要让它有什么受伤的地方。
针灸怎么治疗冬季鼻出血
冬季气候干燥,早晚温度比较低,造成鼻粘膜抵抗力大大下降,很容易出现鼻出血的现象。近来医院的门诊多了很多这样的患者,多见儿童和青壮年。中医针灸治疗冬季鼻出血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中医专家指出:鼻出血轻者涕中带血,重者,出血量较多,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出血则易导致贫血。所以,及时有效的治疗鼻出血是减轻痛苦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中医针灸治疗鼻出血临临床应用广泛,介绍如下:
一.取穴
主穴:上星、迎香。
配穴:大椎、行间、合谷、禾髎。
二.中医针灸治疗鼻出血治法
1.主穴为主,取1~2穴。如效不显,可加用或用配穴,亦取1~2穴。
2.上星穴用28号1.5~2寸毫针,沿头皮向囟会方向进针1.2寸~1.5寸,得气后频频捻转1分钟~3分钟,待血止后停用手法,如3分钟后血仍不止,宜加用其他穴位。
3.迎香穴,针患侧,针尖向内上方斜刺3分~4分深。
4.大椎穴,用1.5寸毫针先直刺5分深,再将针尖斜向前方进针1寸,得气后施捻转泻法,以促使针感向前头顶部传导为佳。
5.行间,左侧鼻孔出血针右侧,右侧出血针左侧,双侧出血针双侧,针刺得气后,施提插加捻转泻法,刺激宜强。
6.合谷、禾髎刺法同行间。均留针15分钟~20分钟,隔5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
中医针灸治疗冬季鼻出血在临床上应用颇多,技术也较为成熟,所以有患者出现鼻出血的现象可以尽快到中医院接受治疗。
针灸治疗心肌梗塞方法
工作轮轴转,缺觉严重,运动贫乏。生物钟紊乱,饮食不规律,各种的不良生活习惯让当前的都市人群陷入了健康的红灯区,这其中很容易发生也很危险的疾病就是心肌梗塞的发生,下边小编就把专家推荐的针灸治疗心肌梗塞介绍给大家。
急性心肌梗塞是指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性闭塞,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出现以剧烈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塞发生比较突然,症状危重是中年人猝死的原因之一。其基础病变大多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少数为其他病变如急性冠状动脉栓塞等。剧烈胸痛的同时伴有出冷汗、烦躁不安、恐惧、面色苍白等往往是心肌梗塞的先兆。
心肌梗塞常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发病率达 87%~ 9 6%。但近年来,心肌梗塞发病的年龄在逐年下降,青年人发生心肌梗塞的病例时有发生,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据临床观察,患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塞的年青人多数是单位主管、决策者、经理、厂长、私营企业家。与上面的明星一样,这些人的工作压力大,生活没规律,睡眠时间少,多数吸烟,并大量饮酒,身心长期处于疲惫状态。这些因素都易诱发冠心病和心肌梗塞。
放松精神,愉快生活,保持心境平和,生活有规律,劳逸适度。
饮食要平衡,要多吃黄绿色的新鲜蔬菜,常吃鱼类、瘦肉、鸡蛋、豆制品、牛奶、蒜、洋葱、醋、水果等,少吃动物脂肪及糖、奶油,不狂饮暴食,勿饮烈性酒、咖啡和浓茶。
根据身心情况适当锻炼,不要超负荷运动。
定期检查血压、血糖、血脂和心电图。
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冠心病较严重的病人应在他人帮助下洗澡。
冠心病人日常生活中各种保护措施非常重要,同时,还要懂得和识别心肌梗塞的先兆症状并给予及时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中医的经络穴位研究发明的电子针灸诊疗仪在降低血糖、降低血压、降低血脂方面有明显疗效,在临床上已经取得了非常有效的实验结果。病历显示,仪器不但能够有效降低血脂,减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血小板的活力,降低心急梗塞的频率,而且治疗心急梗塞后遗症也非常有效。很多病人已经从心急梗塞之后的后遗症中恢复过来,心绞痛等症状消失,身体恢复健康。
目前很多权威中医专家已经对现代人的这种现状提出建议,提高生活质量,一要有条理的生活作息制度,二是要增加业余健康锻炼,最后要配合针灸治疗心肌梗塞的理疗。
针灸可以治落枕吗
我们会发现常常在冬季出现落枕的情况,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冬季天气寒冷,而寒冷的天气会降低我们颈部的肌肉组织活性,再加上平时睡觉不质疑睡姿及枕头等一些客观的因素。落枕是一见非常难受的事,如何让落枕快速好起来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款快速有效的方法。
落枕归属于中医“落枕风”、“失枕”范畴。除了在痛处推拿按摩外,其实可以巧妙利用两个穴位来针灸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一、外劳宫(落枕)穴
位置:在手背,第2、3掌骨间,约掌指关节后0.5寸(约患者1小指宽)处。左右各1穴。
主治:落枕、肩背痛。
推拿按摩法:以手指向下按压30秒后放开,重复按几次。左右穴都做。
针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二、颈百劳穴
位置:在颈部,第7颈椎棘突直上2寸(约患者3横指宽),再向左右旁开1寸(约患者1拇指宽)处。左右各1穴。
主治:落枕、颈部僵硬、咳嗽、气喘、颈淋巴结肿块等。
推拿按摩法:以拇指向下直按(与皮肤垂直))30秒后放开,重复几次。左右穴都做。
针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温馨提示:在落枕后在不知道怎么处理的情况下最好不要随意的自己进行治疗,随意的按摩容易导致病情严重。应当谨慎处理。
针灸怎样治疗高血脂症
中医在治疗高血脂症时候,认为血脂中有成分高于正常值时称为高脂血症。临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者病因不明,多有家族史和遗传史;继发性者则多因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胰腺炎等引发。
本病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可以毫无症状,亦可表现为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糖尿病等疾病的症状。
中医将本病的病因概括为正虚和邪实,虚为肝肾亏损,气血不足,气化无力,或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为精微;实为痰饮,瘀浊之邪内蕴,阻遏脉络,蒙闭清窍,百病丛生。
①针刺疗法
取中脘、脾俞、气海、内关、丰隆、足三里。每次选取3—4穴,交替使用。捻转进针,得气后留针20分钟,中间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亦可在得气后加电针(频率8~10赫兹交流脉冲),持续15分钟。
②氦氖激光穴位照射
取内关。两侧穴位交替使用。每日1次,每次15分钟,10次为1疗程。
③耳针疗法
取内分泌、皮质下、神门、交感、心、肝、肾。每次选用3—4穴,用碘酒严格消毒后,毫针中等强度刺激,留针30分钟,间歇运针,两耳交替使用。隔日1次。
④艾灸疗法
取足三里、绝骨。患者平卧位,每次灸1侧,将艾绒做成黄豆大小的艾柱,每穴灸3—5壮,每星期1—2次,10次为一疗程。
治疗高血脂症针灸效果还是得到了中西医的双方肯定,大家如果怕吃药对身体造成伤害,那么就采用针灸的疗法。
针灸如何治疗女性月经不调
现在很多女性都有月经不调的情况发生,大家并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很简单,说明体内存在着不良因素,所以说,会导致月经不调,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情况,可以进行一下针灸治疗,针灸是一个很简单的方法,适合每一个人,所以,女性们不要担心,现在很多人都在用针灸治疗女性的月经不调情况。
针灸的功效是非常多的,适合人群也比较广,对于女性来说,针灸还可以治疗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下面,我们就详细的来了解下针灸如何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的吧。
(1)经早
治法清热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土穴关元三阴交血海,配穴:实热证者,加太冲或行间;虚热证者,加太溪;气虚证者,加足三里、脾俞;月经过多者,加隐白;腰骶疼痛者,加肾俞、次髎。操作关元、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血海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气虚者针后加灸或者用温针灸。方义本方主要作用是清热和血,调理冲任。关元属任脉穴,为调理冲任的要穴。血海清泻血分之热。三阴交调理肝脾肾,为调经之要穴。
(2)经迟
治法温经散寒,和血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气海三阴交归来,配穴寒实证者,加子宫;虚寒证者,加命门、腰阳关。操作气海、三阴交用毫针补法,可用灸法。归来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可用灸法或温针灸。方义气海可益气温阳,温灸更可温经散寒。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可调补三阴而和血调经。归来为足阳明经穴,可调理气血而调经。
(3)经乱
治法疏肝益肾,调理冲任。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关元三阴交肝俞,配穴肝郁者,加期门、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太溪;胸胁胀痛者,加膻中、内关。操作肝俞用毫针泻法,其余主穴用补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方义关元补肾培元,通调冲任。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能补脾胃、益肝肾、调气血。肝俞乃肝之背俞穴,有疏肝理气之作用。
温馨提示:以上这三种月经不调的情况,针灸都是可以解决的,所以女性们不要担心,如果自己有以上三种情况,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一下针灸治疗的选择,对您的身体肯定有所帮助的,不要觉得是常见现在就不去管,女性月经不调会导致很多情况的发生,一定要重视。
针灸时需牢记的七点注意事项
针灸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很神奇的一项,它采用特定的针具或艾灸,刺激人体的一定穴位(腧穴),通过经络来扶正祛邪、激发自身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自然疗法,它对大部分疾病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针灸虽好,但并非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以针灸,以下几点针灸注意事项要牢记。
1、过度饥饿、疲劳者
应在休息、进食后再行针灸,否则容易引起晕针。晕针的表现是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心慌气短、恶心欲呕、面色苍白、出冷汗等。若有上述情况,应及时告知医师处理。晕针患者一般平卧休息后即可恢复正常。
2、针刺产生的疼痛感主要是针进皮肤时产生
针灸师可将绝大多数疼痛感降低到完全可以忍受的轻微程度,请初次接受针刺的患者不要紧张,尽量放松,以利于施针。针进皮肤后一般患者会感到针下有酸、麻、胀、重,或热、凉、痒、抽搐、蚁形等感觉,部分穴位有时可有不同程度的触电感或其他针感传导及扩散等现象,这是正常的针刺反应,中医称之为“得气”。
3、患者在进行针刺操作时应取舒适自然的体位
否则留针期间容易疲劳;留针期间肢体不宜再动,以免发生折针、针体移位误伤组织等不良后果。有的患者针后穴位局部有一些不适感,一般数小时内消失。
4、针进皮肤后若又感到疼痛
可能是针尖碰到了血管,请告诉医师,以便调整针刺方向,避开血管。针刺有时碰到小血管引起出血,这是难免的,除有些部位影响美观外,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针孔处出现小血包应用力按压3分钟以上,局部小块青紫,一般不必处理,可逐渐自行消退。
5、针灸留针时应闭目养神
看书看报看手机聊天等会降低针灸的疗效。
6、针孔处皮肤应保持洁净
一般针后2小时不要着水,以防感染。运用火针、挑刺、刺血或耳穴割治处,一般针眼当天不要着水。糖尿病患者皮肤容易感染,更应保持局部皮肤的洁净。
7、运用烤灯或艾灸时
穴位局部宜保持舒适的温热感,如觉得太热,要及时告知医生,以免形成烫伤。如患者皮肤感觉功能减退,也要告知医生,以免在不知不觉中造成烫伤。拔罐留罐时,一般不超过10分钟,否则容易形成水疱,请患者配合医生记好时间。
结语:大家对于针灸应该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对于针灸的选择大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场所,对于针灸的一些手法以及针灸的一些分类大家应该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平时适当的做些针灸对于身体还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