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腑的功能失调
1. 胆的功能失调
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以助脾胃的运化功能。胆汁,生成于肝之余气;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受肝的疏泄功能控制调节,所以胆汁的分泌和排泄障碍与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胆汁的分泌排泄障碍,可由情志所伤,肝失疏泄直接引起;也多见于中焦湿热熏蒸,阻遏肝胆的气机所致。胆汁的排泄障碍,不但可进一步加剧肝郁气滞,阻碍脾胃运化功能的正常进行,而且还可导致胆汁外溢于肌肤,而发生黄疽。
此外,胆经郁热挟痰,痰热上扰,可影响心神,而出现心烦失眠等病理表现。
2. 胃的功能失调
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饮食物和腐熟水谷,而以降为和。因此,胃的功能失调,主要是受纳障碍和腐熟水谷功能的异常,以及胃失和降而致院腹胀满疼痛,进而可导致胃气上逆,出现暖气、呕逆等病理表现。
胃的功能失调,主要有胃气虚、胃阴虚、胃寒和胃热(胃火)四个方面。
(1)胃气虚
胃气虚,多因持久或反复地饮食失节,损伤胃气所致。因禀赋素虚,或久病元气不复等,也均能导致胃气虚。胃气虚,则受纳饮食物和腐熟水谷的功能减退、可出现胃纳不佳、饮食无味,甚则不思饮食等病理表现;胃失和降,可出现脘腹胀满、隐痛等病理表现,甚至胃气上逆,可出现暖气、恶心、呕吐、呢逆等病理表现。
(2)胃阴虚
胃阴虚,主要是指胃的阴液枯涸而引起的胃的功能失调。胃阴的枯涸.多 热病后期,邪热久留;久病不复,消烁阴液所致。胃阴虚时,胃的受纳饮食物和腐熟水谷功能已极度衰退,可见不思饮食,舌质光红而干,甚则舌如镜面等病理表现;胃失和降,可见脘腹胀满之虚痞,频频泛恶、干呕等胃气上逆的病理表现;甚则胃气衰败,可出现口糜等病理现。
(3)胃寒
胃寒,多因过食生冷。或过用寒凉克伐药物,损伤胃之阳气;或素体中寒.均 可导致胃寒。胃寒,则腐熟水谷的功能可明显减退,多见食入不化的病理表现;胃寒,则气机不利而气滞,血行减缓而瘀滞,收引脉络而致脉络绌急,故多出现较剧烈的脘痛,痛得温而减等病理表现。
(4)胃热(胃火) 热和火同类,胃热炽盛,郁而化火上炎,即是胃火。胃热、胃火,多由热犯胃;或由嗜酒、嗜食辛辣、过食膏粱厚味,助火生热;或由气滞、瘀阻、痰、湿、食积等郁结化热、化火,均能导致胃热、胃火。其他如肝胆之火,横逆犯胃,亦能引起胃热,胃火。胃火,均能引起胃的腐熟水谷功能过于亢进,而出现胃中嘈杂、消谷善饥等病理表现。热盛火炽,多消烁津液,而致燥热内结,胃失和降,可见口苫、口渴引饮、大便秘结等病理表现:甚则伤阴耗液而致胃阴虚。胃火上炎,可导致胃气上逆,可见恶心、呕吐酸苦黄水等病理现;胃火循经上炎,或为齿痛龈肿,或为衄血。火热灼伤胃之脉络,则血上溢而呕血。
3. 小肠的功能失调
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器官,主要的生由功能是受盛和化物、泌别清浊。因此,小肠的生理功能失调,则失于受盛,而见食下腹痛、泄泻,呕吐等病理表现;不能化物,则可见食人腹胀,完谷不化等病理表现;泌别清浊的功夫,审浊混淆,可见腹痛肠鸣,上吐下泻等病理表现。由于在藏象学说中,将小肠的生理功能 分别隶属于脾之升清和胃的降浊,所以小肠的生理功能失调,也归属于脾胃的病变。
此外,小便淋浊、刺痛等病理表现,多由湿热下注,或心火旺盛,循经下移小肠所致,在藏象学说中称作小肠火。
4. 大肠的功能失调
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化糟粕,大肠的功能失调表现为排便的异常。
大肠的传化失司,可因胃失通降、肺失肃降、燥热内结、肠液枯涸、阳虚不运、气虚而无力动等因素而造成,可见大便干结、便秘等病理表现。亦可因饮食所伤,食滞不化;寒湿或湿热下注等因素,而见泄泻、便溏等病理表现。若积滞和大肠之气血相搏,则可见下痢赤白,里急后重等病理表现。若因中气下陷、肾虚不固,则可见久泄、滑脱、脱肛和大便失禁等病理表现。
5. 膀胱的功能失调
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尿和排尿,所以膀胱的功能失调,主要是尿频、尿急、尿痛、尿液浑浊、尿有余沥、尿闭或遗尿、小便失禁等排尿的异常。
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全赖于肾和膀胱的气化,膀胱的功能失调,实际上也是由于气化失常所致。如因邪实,或肾的阳气不足,而致气化不利,即可出现排尿障碍、尿闭等病理现象;如因肾失封藏,气失固摄,则气化无权,即可出现遗尿、小便失禁等病理现象。
6. 三焦气化失司
三焦为六腑之一,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三焦是气和津液的升降出入之道,故一般以三焦的气化来概括全身的气化功能。
三焦的气化功能失司,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表现为心和肺、脾和胃肠、肝和胆、肾和膀胱的气机不利,气的升降出入异常,从而导致有关脏腑的生理功能异常。如心的行血;肺的呼吸和宣发肃降;脾和胃、肠的运化、升降;肝和胆的疏泄;肾和膀胱的蒸腾气化和泄浊等等生理功能,无一不有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的协调平衡,所以也可归结于三焦的气化功能。
另一方面,由于三焦是气和津液的通道,又是气化活动的场所,因而三焦的气化功能,概括了肺、脾、肾等脏器调节津液代谢的生理功能。所以,将肺失通调,归结于上焦气化失司;将脾胃的运化水液、输布精微、升清降浊等功能失常,归结为中焦气化失司;将肾和膀胱的蒸腾气化、升清泄浊,肠的传化糟粕等功能失调,归结为下焦气化失司。所以,三焦气化失司,概括了全身水液代谢障碍的病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