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成为了很热门的话题,现在不只有老人、年轻人、小孩都加入了中医养生的队伍。那么对于中医养生你又了解多少呢?中医保健又有哪些常识呢?今天小编就给你们来解决这个问题了,来给你们带来中医的知识,让你们更熟悉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你知道哪些
今日小编与大家聊聊中医养生常识的话题,中医诊断主要靠四诊,那就是望,闻,问,切。望主要看形体特征,面相。闻主要听呼吸和讲话声音,嗅身体的气味;问,主要是询问病史及近期的多种症状;切,是切脉,南方人称“把脉”。把脉需要病人不吃早饭,静坐60分钟。方能准确,而且要相当深厚的中医相应地加强了其它三诊。
内部脏腑阴阳失衡,因此治本需调理阴阳平衡。中医诊病首先要明辨阴阳,阴阳不辨,调病往往是南辕北辙。 例如:肾虚分阳虚和阴虚。阳虚者滋阴,腰越来越痛,阴虚者补阳,腰越来越酸。通过望诊辨阴阳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看:
1、形体:阴虚形瘦,阳虚形胖。
2、舌象:阳虚舌质淡,舌形胖,苔白,苔厚;阴虚舌质红,舌形瘦,苔少,苔薄。
3、神情:阳虚气短,懒语,抑郁不欢;阴虚燥热不安。
4、寒热:阳虚怕冷,阴虚怕热;阳虚者出凉汗,阴虚者出热汗。
五脏与六腑的表里关系
中医通常用“脏腑”来总称人体的内脏: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心外有心包经)
六腑指:小肠、大肠、胆、胃、膀胱、三焦。
脏腑共同配合,五脏为主帅,六腑为辅佐,才能共同完成患者的各种身体机能。由此出现了物种表里关系:肝与胆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
肝与胆
肝与胆互为表里。“肝主藏血”,肝有储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液”之说。肝气条达有升发疏泄的作用,可舒畅全身,令人精力旺盛又心平气和、神情怡然。
1、“肝开窍于目”,肝是眼睛的根,肝的精气充足,眼睛明亮、黑白清晰,炯炯有神,如果肝火上炎,可是双目肝赤、肝虚则会双目干涩,视物不清。
2、“肝主筋,其华在爪”,肝的精气充足能养筋、筋壮肢体灵活自如,指甲丰满光洁、透明、呈粉色;肝虚则筋发硬,活动迟钝不灵,指甲糟脏,凹陷不透明,缺少血色。
3、“怒则伤肝”肝气调达顺畅,人的精力旺盛而又能心平气和,与人交往亲和友善,肝瘀气滞则易生怒火,目光凶狠,脸趁呈绛色,体内臭气鼓胀,令人厌恶而避之。
肝阴包括血液和全身筋与肌肉运动时所需的润滑液-阴津,肝阴足,身体轻松自如,内心自信,不愠不和。肝的不适之证分阳亢和阴虚,无论属于哪一种情况都会影响形象美,调肝要区别阳亢和阴虚,其不同的特点分别如下:
1.肝阳亢者性情急躁尚有气力;肝阴者性情焦躁但疲惫不堪。
2.肝阳亢眼红,干涩和眼角膜有斑,或眼袋鼓胀,下垂或眼球外突;肝阴虚者眼窝内凹,或干涩视物模糊,或迎风流泪,或眼花,或色盲,或视网膜脱落,黄斑性病变,白内障,重则患神经炎。
3.肝阳亢饭后两肋下胀满,或右肋常胀痛;阴虚右肋常隐隐作痛。
4.肝阳亢者双脚躁动不安;阴虚者两腿酸软。
5.肝阳亢者遇事焦躁,处事不周;阴虚者办事心余而力不足。
心与小肠
中医讲的心包括心脏和大脑。例如:心里想,不是指心脏在想而是讲大脑在思考。
心主神明是精神意识,思维等高级中枢神经活动的主宰,对其它脏腑的功能起领导作用,气足血旺的人精神愉悦,神采奕奕。容光焕发,心气虚的人心悸,二目无光,兴致索然,重则厌食。
1、心气足面有光华
心气足者脸色白里透红,皮肤光滑柔软,细嫩;心气虚者面色无光,毛孔粗大,因其锁不住毛孔而汗水自出,重者大汗亡阳。
2、心气足声圆音亮
心气足的人声如响铃,乐于言表,喜形于色;心气虚者声音低沉,常吁短叹,少言寡语,抑郁不欢,心气虚者病因各异;或劳累过度,或心情抑郁而暗耗心阴;或受刺激郁郁不欢;或步入中年气虚;或大病初愈气已伤矣。
调心也有阴阳之分;心阳不足,耗阴生热;心阴不足,欠热伤气,阳虚或阴虚的特点分别如下:
A、“舌为心之苗”舌嫩胖而苔白为阳虚,舌瘦而苔躁红者为阴虚。
B、舌尖有溃疡者,舌白为阳虚,舌红为阴虚。
C、长吁短叹自汗者为阳虚,面红燥热自汗者为阴虚。
D、心区憋闷,透不过气,心里怯懦者为阳虚,心区燥热,烦闷易发火者为阴虚。
脾与胃
“脾胃为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主运化,水和精微输布全身,供应人体多方面的需求,维持内脏功能正常的运行,食物入口皆由脾而散,脾与胃为营血化生之源,所以,人白天的身体状况健康与否,与脾有重要关系。
1、脾气足肌肉丰活
“脾主肌肉”脾气足,肌肉丰润、鲜活,面部生动而富有活力,有的人长相不漂亮,但仍然可人,这就是民间讲的脸上长着“爱人肉”。
2、脾气足脸不臃肿
女性面部白里透红的胖是正常的胖,可谓“富贵之美”,除此外的胖,多数为肿胖。脾主运化水湿,输布体内水份,脾虚湿滞,则导致水肿,肾虚引起的水肿在腿脚,脾虚引起的水肿在脸部及全身。 引起脾虚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吃;二是思,多吃冰冷食物,贪吃水果,暴饮暴食都能伤脾,思虑过多,也可能伤脾。
3、脾开窍于口
其荣在唇,脾气通于口,脾足能知五谷”脾气足着嘴唇丰盈红润,呼出的气无异味,吃五谷杂粮可品出其中的香味,脾气弱者唇白而粗糙,若寒凝脾中则唇紫或黑,呼出的气息异味浓得令他人躲闪,且饮食无味。
4、脾统血
使血液在脉管内运行顺畅不致外溢”脾气虚而无力统血时,血溢出脉管之外称为“血不循经”,有人会皮下出血形成瘀斑,严重的人流出的汗为红色,有的女性会经血不止。脾和胃相表里,脾相当于车间,二者缺一不可,相互配合,但是他们的习性却不同,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气上升,人中气足,胃气下降,人才能顺利完成消化吸收,脾和胃的功能正常与否,其症状分别如下:
1、脾气虚时唇偏白,重则无血色,胃火上行,唇干,重则有裂纹。
2、脾气虚得太久,上牙龈萎缩,胃气虚弱久了,下牙龈萎缩。
3、脾气虚弱便溏稀,重则泻肚,胃火上行大便干硬。
4、脾气虚时四肢不温,胃火旺时人燥热。
5、胃阳不足,胃脘胀痛,呕吐清涎。
结语:看了小编写的有关中医养生的保健知识,相信只要仔细阅读完小编写的内容,大家一定对中医养生有了很大的了解。中医养生简单方便,操作简单,很容易被大家所接受。中医在治理疾病也是有很好的疗效的,可以缓解疼痛,是大家免受疾病带来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