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窗

  1. 首页
  2. 中医养生

中医文化 中医四小经典有哪些

阅读:369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所以人们也越来越注重中医养生。现在正是冬季,大多数人在养生方面,以养阴为主。这种理论,在保健方面更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来看小编介绍的有哪些关于中医养生的。

  中医四小经典有哪些

  中医四小经典人们一般认为是《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歌括》、《汤头歌诀》。该书内容通俗易懂,体裁一般都是的诗歌形式,而且朗朗上口,更有利于大家的记忆。是明清以来医学入门必需要读的书。

  《医学三字经》全书简单易懂,非常好学,是古代学医者和现代师承派必背医书。该书著作于清代,本书体裁是三言歌诀,并附以注释。一共有四卷,前两卷讲述医学源流及内科、妇科、儿科;第三、四卷讲述临床常用方及配伍应用;附录为藏象和四诊等。

  《濒湖脉学》成书于明代,全书讲述了27种脉象,即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等。同一类脉象用“相类诗”、“主病诗”加以归纳阐述。此书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由李时珍所写的27种脉象,第二部分是其父李言闻根据宋·崔嘉彦所撰《脉诀》所写,讲述了脉象的多种问题。全书体裁为七言诗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是学医必背蒙学书籍。

  《药性歌括》又叫《药性歌括四百味》,成书于明代,全书是四字真言讲述四百余种中药的药性、功能应用。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大的趣味性。“如诸药之性,各有其功,温凉寒热,补泻宜通。运用上手,相反的就是畏恶,可以见到吉凶。”,是学医者必须有的口袋书。

  《汤头歌诀》写成书于清代,也是以七言诗歌为体裁,记述了补益、发表、攻里、涌吐等20种,320首方歌。全书记述齐全,名称、用药、适应证、随证加减等都写入方歌中,内容简明,方便人们学习音韵工整,便于记忆。

  此四小经典,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诗歌体裁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实用性强,便于记忆,极适合初学者、临床工作者和中医学爱好者使用。

  中医四大经典有哪些

  中医四大经典是指在中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具有重要意义的四部经典巨著,一般将《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看做是中医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成书年代不清楚,总结了战国以前的所有医学成就,托皇帝之名所著作,并不是一时一人所著。宋代之后,《黄帝内经》分为《素问》、《灵枢》两大部分。《素问》和《灵枢》各9卷,81篇。《素问》主要讲阴阳五行、脉象、藏象气血。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全书包括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各领域知识,是中国古典文化巨著。历代著名医家的著作都是在《皇帝内经》的基础上所编著的。

  《伤寒论》是一部外感巨著。全书一共10卷,共22篇,113首方剂,397种方法,应用了82种药物,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六种病症,即“六经辩证”辩证论治体系。同时记载了“三阳证”与“三阴证”即阳热、表实和阴寒、里虚,头晕等。《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治疗内科杂病的专著,是后世治疗杂病的典范,称为“方书之祖”。全书分为3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药方。全书分为25篇,包括内科杂病、妇科、急救、饮食禁忌等60余种病症 ,载方262首。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全书有三卷,具体成书时间不详,最晚在东汉之前。“难”作“问难”或“疑难”解,“经”乃指《内经》,“难经”即“问难《内经》”。本书是问《内经》中的难点疑点,然后回答。全书分为八十一难,分别问答脉诊、经络、脏腑、阴阳腧穴、针刺等问题。

  《神农本草经》,也称《神农本草》、《本草经》、《本经》,一说成书于战国,一说成书于秦汉,原书已佚失。《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为上、中、下三品。提出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把药性分为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味。并在书中提出“七情和合”的原则,是后世医家用药的基础著作。

  虽然是研习中医学术必读的“四大经典”,但因其文字古奥,寓理深邃,初学者实难以问津;即使是学过一些中医基本理论的人,对如何进一步学习、钻研这“四大经典”,也感棘手。所以有些中医学者认为,首先必须从《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濒湖脉学》这四部医籍入手。因为这四部医籍,医理浅显易懂,容易掌握和理解,是初学中医最方便、实用的教材,相对于四大经典而言,故有四小经典之称谓。

  五行治病相辅相成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中医学利用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机体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分别归属于五行。从五脏的资生来看,肾水之精以养肝木,肝木藏血以济心火,心火之热以温脾土,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金,肺金清肃下降以助肾水。这说明了五脏之间的相生关系。从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来看,肺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上亢,即金克木;肝气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郁滞,即木克土;脾的运化,可以避免肾水的泛滥,即土克水;肾水的滋润,能够防止心火的亢烈,即水克火;而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即火克金。中医学还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与自然环境及气候、饮食等的关系。

  人体在病理情况下的改变,也是可以用五行学说来说明的。由于脏腑分属五行,脏腑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是依据五行学说的规律的。如肝病传脾,即木乘土;而脾病及肝,即土侮木;而肝脾之间的相互病理影响,则为木郁土虚或土雍木郁。肝病影响到心,为母病及子;影响肺,即木侮金;影响肾,即子病及母。

  依靠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均有其五行归属,据此,可以综合判断患者的疾病。比如,患者面色发青,喜食酸食,脉弦,则可诊为肝病;面色红,口中苦,脉洪大,可诊断为心火旺。又如,痉挛拘急抽风,根据五行归类属木病,从人体脏腑来看,可诊断为肝病;全身水肿,小便不利,五行归类属水病,而病位可定为肾。

  根据五行学说,治疗疾病时不仅要考虑发生病变的脏腑本身,还应根据脏腑之间的生克关系,控制疾病的传变。正如《难经》所论述的:“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当先实脾。”

  根据母子相生的关系,提出以下治疗原则

  1.滋水涵木法,即滋养肾(水)阴以养肝(木)阴的方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导致的肝阴不足之证。

  2.益火补土法,即温肾阳(火)以补脾(土)阳的方法,适用于肾阳衰微而导致的脾阳不振之证。在五脏配属五行中,火指心,但自命门学说兴起,对机体的温煦多指为命门之火的作用,即肾阳的作用。

  3. 金水相生法,即滋养肺(金)肾(水)阴虚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肺虚不能输布津液以滋肾,或肾阴不足,精气不能上滋于肺,而致肺肾阴虚者。

  4. 培土生金法,即补脾(土)益气而达到补益肺(金)气的方法,适用于脾胃虚弱,不能滋养肺而致肺虚脾弱之证。

  中医根据五行"相克"规律,创建了以下治疗原则:

  1.培土制水法,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土和水,指脾肾两脏,培土制水,指温运脾阳,或温肾健脾,以治疗水湿停聚为病,又称温肾健脾法。若肾阳虚不能温脾阳,则肾不主水,脾不制水,水湿不化,治当以温肾为主,兼顾健脾。

  2.抑木扶土法,适用于肝的疏泄太过,木旺乘土之证。木和土,乃肝脾两脏。抑木扶土,即疏肝健脾以治疗肝旺脾虚,又称疏肝健脾法、平肝和胃法、调理肝脾法。

  3. 泻南补北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属北方。 泻南补北法,即泻心火滋肾水,又称泻火补水法。

  4.佐金平木法,适用于肺失清肃,肝火偏盛之证。金和木,乃肺肝两脏。佐金平木,即清肃肺气以抑制肝木,又称清肺泻肝法。

  结语:听了小编的以上讲述,大家是否对中医的经典方法以及中医的五行有所了解呢?相信大家阅读完之后肯定是有点收获的,希望大家可以继续努力不要放弃,只有坚持不懈才会的登上中医养生的高峰。

延伸阅读: 中医常识 小物件也是养生好帮手知道吗 中医常识 中医秘传刮痧养肾法 中医养生 拔罐有哪些适应症和禁忌症 中医常识 六大按摩法保护颈椎 中医常识 老中医教你快速解决落枕 中医常识 老中医告诉你为什么胃会生病

相关文章

  • 中医秘方 最经典的抗衰祛皱中药有哪些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永远年轻,然而,岁月无情,皱纹总有一天会爬上我们的脸。为了留住年轻美丽,有的人会选择花很大的代价去拉皮,或注射肉毒素。其实呢,想要抗衰老并不用冒那么大的风险,我们生活中就有一些中药具备抗衰老去皱的效果,究竟都有哪些呢?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医书籍《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抗衰老的精辟论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以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

  •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一)

      中医文化历史悠久,流传从古至今,中医治病由内到外的调理。中医史的发展,促进了很多医学的进步,下面小编带领大家一起去回眸百年中医,看看它对医学与养生有哪些贡献吧!   相关阅读: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二)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三)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四)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五

  •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二)

      随着科学的发展,一系列的西医文化传进中国,导致许多人忘了我们的中医文化。其实中医是很重要的养生之术,中医史已有百年了,对人们的健康有极大的作用,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去回眸百年中医,看看中医文化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吧!   相关阅读: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一)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三)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四

  •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三)

      百年以来,许多中医学的专家或者其它学者,对于中医这门养生术曾有过质疑,彷徨。虽然如此,中医文化仍然流传至今,足以表明它对我们的健康有极大的好处,下面和小编一起去回眸百年中医,了解下中医史!   相关阅读: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一)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二)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四)   彷徨:回

  •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四)

      60时代,中医学上诞生了一种新的中医专家。那就是“赤脚医生”,这对中医文化的发展有莫大的推动作用,是人们的精神支柱。下面跟着小编一起回到那个时代,回眸百年中医史!   相关阅读: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一)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二)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三)   彷徨:回眸

  •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五)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许多老中医学者为了中医精神抗争了很多年,中医发展史对我们很重要,下面跟着小编一起去回眸下百年中医史,看看了解它的发展历程!   相关阅读: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一)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二)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三)   彷徨:回眸百年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四)

  • 清代中医文化的发展

      清朝 (公元1644-1911年)   关于清朝 ↓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下一页↓   由于长期内忧外患,明朝终于1644年被满清贵族推翻。清初为缓和阶级矛盾,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国内和边疆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   最初的几位皇帝,特别是康熙(1662-1722)、雍正(1723-35)及乾隆(1736-96

  • 中医寻根文化 孔子学说和中医的关联

      ●“科学发展观”,就是强调清醒地认识过度开发增长与过度发展的负面效应和终极限度,珍视我国多民族文化的传统生态智慧,从而探求可持续生存的可能性。   ●无论中医学还是西医学,都是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无数人实践信息的反馈系统。其发展的动力来源主要是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运动,其理论体系和学术特征及知识范围都必然以实践为依据而与时俱进。把中医发展规律与中医固有理论混为一谈是错误

你可能感兴趣

  • 精气神中医文化字画养生馆装饰画传统养生文化墙贴海报定制大挂画


  • 75贴纸海报展板印制喷绘素材中医养生文化10冬季护肤小常识P


  • 人体足部反射区挂图足底按摩穴位图片足疗脚底中医养生美容院海报


  • 按摩健体祛病大全书 李志刚 中医穴位按摩图解 学推拿按摩书籍大全 足部按摩手法中医推拿按摩书籍 人体穴位图 家庭按摩书 中医养


  • 2022纯手法中医点穴新中医躺瘦课程 七天瘦5 /10斤极速视频课


  • 全11册万林论治乳腺疾病+崔公让论治周围血管病+冯宪章论治皮肤病等 当代名老中医临证精粹丛书辑 中医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正版】零基础学会推拿按摩手足部按摩 腰部按摩手法推拿中医推拿按摩书籍 中医养生治病 家庭生活 图解实用按摩大全


  • 正版现货 图解针灸大全+图解实用按摩大全 手足部按摩腰部按摩手法 中医针灸书籍医学入门书籍针灸入门歌诀家用中医推拿按摩保健养


  • 正版 崔公让论治周围血管病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崔炎 张榜 吴建萍 当代名老中医临证精粹丛书第一辑


  • 【正品】手足耳健体祛病大全书 中医穴位按摩图解 手耳足部按摩手法中医推拿按摩书 人体穴位图家庭按摩祛病大全养生保健图书籍


热门标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