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危害我们身体的一种重大疾病,得到了大家的关注。世界癌症日是由国际抗癌联盟发起,定于每年的2月4日,2016年的主题是:我们能,我能战胜癌症(WE CAN,I CAN)。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宣传,消除大家对癌症各种错误的认识,提高人们的医学常识,让人们有一个正确的生活方式,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癌症已成为和糖尿病、高血压一样的慢性病。癌症的治疗目的也从单纯的将癌细胞“赶尽杀绝”变为更加注重患者的生存质量,不仅要活得长,更要活得好。但往往对大多数人来说,被确诊为癌症是改变一个人生活的重大事件,震惊、恐惧、愤怒、伤心、孤独、焦虑的感觉随即产生。那么到底癌症病人有哪些常见误区呢?总结如下,希望能帮助癌症患者。
误区1:不敢直面癌症
对大多数人来说,被确诊为癌症是改变一个人生活的重大事件,震惊、恐惧、愤怒、伤心、孤独、焦虑的感觉随即产生。在一些环境中,癌症仍然是人们谈论的禁忌,癌症患者往往遭到歧视,以至于患者都不敢承认自己是癌症病人。
专家表示,对于癌,谁都回避不了,谁都需要防范,要采取综合措施,正确判断。直面癌症、正确认识癌症可以使患者得到早诊早治,并为他们获得高质量的诊疗营造好的环境氛围。
误区2:癌症早期无法发现
不少人认为,癌症早期无明显信号,到发现时通常已是中晚期。事实上,乳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等几种癌症,可能在无症状情况下,通过常规健康体检及普查早期发现。部位较表浅的肿瘤,如皮肤癌、口腔癌,可在体检时及时活检确诊。一些位于身体内部的肿瘤,也可能通过常规检查早期发现,例如,无症状的早期肾癌、早期肝癌,可通过超声波检查早期发现。
误区3:对于癌症,我们无能为力
尽管癌症目前仍是医学界尚在攻克的难题,但人类面对癌症并非束手无策。研究表明,在正确决策的引导下,相当一部分常见肿瘤是可以预防的。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肿瘤的重要内容。在全球、地区以及国家层面上的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对于降低因酗酒、不健康饮食和缺乏体育运动等导致的癌症发生是必要的。
误区4:晚期癌症别治了
晚期肿瘤治疗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以改善患者症状、控制疾病发展、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为目的。根据患者病情、年龄、经济状况、治疗期望值等各个环节入手,做到“量体裁衣”式的治疗。对于放化疗等治疗手段,患者不要过度担忧。放化疗虽有一定的副作用,但是通过现有的手段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切不可因恐惧副作用而拒绝放化疗。
误区5:治疗癌症是医生的事
世卫组织调查发现,在低收入国家,75%的人认为在制定治疗癌症的方案时全都是医生说了算,仅8%的人同意患者应该与医生一起做决定。与之相比,经济发达国家中72%的人认同患者与医生共同决定的模式。
在临床中,往往是当患者的心态摆正了、思想乐观了,再加上科学规范的治疗,使患者的病情稳定,或带病延长了生命,并且保证了生活质量。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关注个体的心理情绪波动,因为治疗癌症不仅是医生的事,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很重要。
专家提醒,除了患者本人和医生,家属的责任也很重要。一方面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支持,针对病人可能存在的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另一方面,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发生并发症。
只要坚守“预防重于治疗”的第一道防线,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已知的癌症危险因素,再加上定期筛检的第二道防线,远离癌症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