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胆红素偏高是怎么回事呢,在我们生活中想必大家对于间接胆红素偏高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吧,那么大家知道间接胆红素偏高治疗是怎么样的吗,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间接胆红素(英文缩写IBIL)主要是由红细胞的破坏,不是在肝后称为间接胆红素葡萄糖酸。间接胆红素通过肝脏代谢,可以改变直接胆红素,与胆汁进入胆道,最后通过粪便。一般来说,高间接胆红素往往是肝脏的一种疾病。
间接胆红素偏高
一般原因
1、肝脏疾患
一些恶性疾病也会导致血中的间接胆红素偏高。如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2、溶血性贫血
人体内红细胞大量破坏,释放出间接胆红素,当血中间接胆红素过多时,超过了肝脏的转化能力,使间接胆红素在血中滞留,从而引起血中间接胆红素偏高,这种情况也被称之为溶血性黄疸,患者通常会有皮肤发黄、巩膜发黄、尿色发黄症状。
3、血型不合输血
当输入血型不合时,会导致溶血,使体内大量的红血细胞破坏,从而导致血液中的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
4、肝细胞性黄疸
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或者因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或者因肝细胞肿胀,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使血中的胆红素升高。
5、新生儿黄疸
当新生儿出生以后,48-72小时出现黄疸(并不按照面部、顶部、躯干、四肢的顺序出现黄疸),精神不好,且2周内没有消退,这主要是因此母子血型或者新生儿先天性胆道畸形等引起的,这种情况也会导致血液中的间接胆红素偏高。
新生儿偏高
新生儿直接胆红素偏高,一般是由黄疸引起的。
主要原因如下
1.细胞损伤增加母体和胎儿血型不合的原因引起的溶血性疾病或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新生儿红血细胞、脑内血肿或其他部位出血也增加红细胞损害,引起黄疸。
2.感染有一些细菌、病毒感染可引起黄疸。感染可发生在宫内或出生后。败血症、泌尿道感染时黄疸发生率较高。
3.出生时窒息、缺氧或生后胎粪排出延迟者,黄疸往往较深。
4.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克汀病)患儿的黄疸消退常延迟。
5.母乳性黄疸约占母乳喂养的0.5~1%,目前认为这类母乳中含有一种物质,对胆红素的结合过程有抑制作用,并能促进胆红素自肠道吸收。其表现为生理性黄疸迟迟不退,在第2周末黄疸反达高峰,历时1~2个月才退清。
虽然黄疸较深而持久,但小儿并无其他异常,如暂停母乳2—3天,黄疸会明显减轻,再哺母乳,黄疸可有些加深但不会达到原先的程度。母乳性黄疸不会造成不良后果,诊断明确后不要终止母乳喂养。
相关检测
胆红素由血红蛋白中血红素转化而来,正常人每日生成胆红素约250~350mg,其中80%~85%来自循环中衰老的红细胞(红细胞平均寿命120天),衰老的红细胞在脾、骨髓或肝内被裂解,释出血红蛋白(每日4~6g),血红蛋白中的血红素在“血红素加氧酶”作用下转变为胆绿素,胆绿素再在“胆绿素还原酶”催化成胆红素(1克血红蛋白能生成34mg胆红素)。
这时的胆红素尚未与肝脏中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称非结合型胆红素(脂溶性间接胆红素),如果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则成为结合型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结合型胆红素经胆汁分泌进入肠道,在回肠末端和结肠内经细菌作用而被还原成尿胆原,多数尿胆原随粪便排出,小部分尿胆原(10%~15%)被肠粘膜重新吸收,经门静脉而达肝脏,其中小部分经肾脏随尿排出,这就是我们尿中所检测到的尿胆原。
尿胆原是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道后,经肠道细菌脱氨还原而成,大部分随粪便排出,称为粪胆原。小部分经回肠下段或结肠重吸收,其中少量进入体循环,经肾排出,是为尿胆原。检查尿胆红素和尿胆原对黄疸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为尿胆红素阴性;阻塞性黄疸时,血中胆红素升高以结合胆红素增加为主,结合胆红素为水溶性,可以通过肾小球过滤到尿液中,使尿内胆红素明显增加;肝细胞性黄疸,尿内胆红素中度增加;溶血性黄疸时,尽管血中总胆红素增高,但主要为非结合型(游离)胆红素,不能过滤到尿液中,故尿中胆红素为阴性,尿胆原常增加。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想必大家对于间接胆红素偏高都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了吧,间接胆红素偏高在我们生活中还是比较常见的哦,希望上面的文章能够帮助到大家哦,祝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