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也许并不了解带状疱疹这种疾病,当患病的时候,大家很容易把它当作普通的皮肤病来治疗。为了让大家了解一下带状疱疹,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带状疱疹的常见症状,看看带状疱疹有哪些防治措施。
带状疱疹多发生在春秋季节,属于急性的传染性疾病,传播速度快,发病时,会感觉到疼痛。因此,一定要注意疾病的症状,那么带状疱疹主要有哪些症状呢?
临床表现
1.典型表现
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
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病程一般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2.特殊表现
(1)眼带状疱疹
系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多见于老年人,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
(2)耳带状疱疹
系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外耳道或鼓膜疱疹。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常伴有神经痛,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均可发生,但多在皮损完全消退后或者1个月内消失,少数患者神经痛可持续超过1个月以上,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4)其他不典型带状疱疹
与患者机体抵抗力差异有关,可表现为顿挫型(不出现皮损仅有神经痛)、不全型(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即消退)、大疱型、出血性、坏疽型和泛发型(同时累及2个以上神经节产生对侧或同侧多个区域皮损);病毒偶可经血液播散产生广泛性水痘样疹并侵犯肺和脑等器官,称为播散型带状疱疹。
我们所知的带状疱疹,往往都会伴有神经痛的情况,但是有一些患者即使在康复后还是带有神经痛,这样对于患者来说是有很大的影响的,特别是老年的带状疱疹患者。对于以上的情况,我们最好是避免出现,只要做好预防措施,很多时候都能避免患上这个疾病。
一、增强体质
要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老年人应坚持适当的户外活动或参加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
二、预防感染
感染是诱发本病的原因之一。老年患者应预防各种疾病的感染,尤其是在看秋季节,寒暖交替,要适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寒引起上呼吸眉感染。此外,口腔、鼻腔的炎症应积极给予治疗。
三、防止外伤
外伤易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容易导致本病的发生。因此老年患者应注意避免发生外伤。
四、避免接触毒性物质
尽呈避免接触化学品及毒性药物,以防伤害皮肤,影响身体健康,降低机体抵抗力。
五、增进营养
老年人应注意饮食的营养,多食豆制品,鱼、蛋、瘦肉等富自蛋白质的宝物及新鲜的瓜果蔬菜,使体格健壮,预防发生与本病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疾病。
带状疱疹的病因
1、带状疱疹病毒引发
对此病毒免疫力低的儿童被感染后,发生水痘。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带病毒者而不发生症状,进而潜伏起来,当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后就会活动出来。
2、诱发的因素
当身躯受到外伤,毁败药物或其它感人等涉及时,埋伏的病毒就初头动作起来,引起一侧后根神经结节降生出血性炎症,并有下行性神经炎而使四面察觉神经分离区的皮肤袒露水疱,与其患者违抗力低,水疱中的病毒含混播散而引起广泛的疱疹,这都是带状疱疹原因。
3、病毒感染
直接致病因素就是带状疱疹病毒的感染,病毒由鼻腔粘膜进去人体,侵犯察觉神经系统的绘制,它能沿着四面神经进去皮质,也能在神经绘制内繁殖。
治疗方法
1.药物疗法
(1)抗病毒药物
可选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或泛昔洛韦。
(2)神经痛药物治疗
①抗抑郁药
主要药物有帕罗西汀(塞乐特)、氟西汀(百优解)、氟伏草胺、舍曲林等;
②抗惊厥药
有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
③麻醉性镇痛药
以吗啡为代表的镇痛药物。可供选择药物有吗啡(美施康定)、羟基吗啡酮(奥施康定)、羟考酮、芬太尼(多瑞吉)、二氢埃托菲、路盖克等。
④非麻醉性镇痛药
包括NSAIDs、曲吗多、乌头生物碱、辣椒碱等。
2.神经阻滞
重度疼痛药物难以控制时即应考虑用直接有效的感觉神经阻滞疗法。阻滞定位的选择应取决于病变范围及治疗反应。总的原则应当是从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从末梢到神经干、神经根。
3.神经毁损
射频温控热凝术行神经毁损是治疗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神经毁损治疗还包括内侧丘脑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伽玛刀或X刀),手术硬脊膜下腔脊髓背根毁损治疗、垂体毁损、交感干神经节毁损等。
结语:上述的内容就是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了带状疱疹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大家在看完之后应该对带状疱疹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于带状疱疹这种疾病的防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许多的疾病都是由于免疫力低下而导致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加强锻炼,注意对身体的护理,这样才能摆脱疾病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