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又可以称之为脊髓灰质炎,是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那患上小儿麻痹症的时候,会有哪些症状呢?小儿麻痹症又应该如何治疗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一一介绍一下。想知道的朋友就来看一下吧。
小儿麻痹的原因
为什么会患上小儿麻痹症呢?相信很多人对此都是不知道的。既然不知道,那下面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一下吧。
1、遗传因素
小儿麻痹症后遗症好发于某些家庭,其成员在相隔多年后相继发生本病。其原因不能用家庭内传播来解释,而提示遗传因素的作用。
2、年龄、性别与妊娠
男女儿童本病的发病率相等,但男孩瘫痪发生率高于女孩。成年人本病发病率以女性为高,但瘫痪发生率则相等。妊娠期本病发病率较高,病情亦较严重,可能与妊娠期免疫受抑制有关。
3、注射与创伤
如果患儿曾经接受过注射或者是骨折手术,亦或者是创伤,而这些均会导致小儿麻痹症。
4、扁桃体切除
曾在近期或远期切除扁桃体的人,患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的危险性比具有扁桃体的人高8倍。
5、剧烈运动
在瘫痪前期,剧烈运动与疲劳均可增加瘫痪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
小儿麻痹症的症状
1、肢体肌肉萎缩无力、肢体变形、上下肢活动困难、关节不稳定、双侧肢体不等长等。
2、髋关节挛缩屈曲或者松弛不稳,甚至形成髋关节脱位。膝关节屈曲畸形、小腿向内弯或者向外弯等均为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症状。
3、小儿麻痹后遗症症状还表现在脚,脚也可以发生各种畸形,例如走路时脚跟不能落地或脚尖不落地,也可能是足内翻用脚背外侧走路等。
4、患上小儿麻痹症的患儿则还会在身体其他部位发生畸形,如脊柱的弯曲畸形以及上肢的畸形和骨盆的倾斜畸形等。
5、没有接种小儿麻痹症疫苗或接种的不成功,如疫苗过期、热水服用或没有按规定服完小儿麻痹症糖丸疫苗。这也是小儿麻痹症的诊断依据。
小儿麻痹症治疗
1.卧床休息
患者卧床持续至热退1周,隔离40天,以后避免体力活动至少2周。卧床时使用踏脚板使脚和小腿有一正确角度,以利于功能恢复。
2.对症治疗
可使用退热镇痛剂、镇静剂缓解全身肌肉痉挛、不适和疼痛;每2~4小时湿热敷一次,每次15~30分钟;热水浴亦有良效,特别对年幼儿童,与镇痛药合用有协同作用;有条件可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400mg/(kg·天),连用2~3天,有减轻病情作用。早期可应用干扰素,100万U/d,肌肉注射,14天为一疗程;轻微被动运动可避免畸形发生。
3.瘫痪期
(1)正确的姿势
患者卧床时身体应成一直线,膝部稍弯曲,髋部及脊柱可用板或沙袋使之挺直,踝关节成90°。疼痛消失后立即作主动和被动锻炼,以避免骨骼畸形。
(2)适当的营养
应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和大量水分,如因环境温度过高或热敷引起出汗,则应补充钠盐。厌食时可用胃管保证食物和水分摄入。
(3)药物治疗
促进神经传导功能药物,如地巴唑、加兰他敏、维生素B12等;继发感染者选用适宜的抗生素治疗。
4.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尽早开始主动和被动锻炼,防止肌肉萎缩。也可采用针灸、按摩及理疗等,促进功能恢复,严重肢体畸形可手术矫正。
小儿麻痹症预防
1、控制传染源
及早发现和隔离病人。对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及时隔离,并报告疫情。对确诊病人,自发病之日起隔离40天。对接触密切者进行医学观察20天。
2、切断传播途径
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粪便及其污染物应彻底消毒。由于隐性感染者及无瘫痪型病人为数众多,并可播散病毒。
3、保护易感儿
(1)被动免疫
有密切接触史的幼儿,应及时肌注10%丙种球蛋白03-0.5毫升/千克,次日重复注射一次,免疫效果可维持3-6周。
(2)主动免疫
对易感者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是预防的关键性措施。
目前,大多采用减毒活疫苗。减毒活疫苗有两种:—种是3型单价糖丸,另—种是混合多价糖丸。两种疫苗均口服方便,免疫持久,且可诱发肠道局部免疫反应。因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反应,故已改用3价混合疫苗。
4、隔离患者
自起病日起至少隔离40天。第1周应同时强调呼吸道和肠道隔离,排泄物以20%漂白粉拦和消毒,食具浸泡于0.1%漂白粉澄清液内或煮沸消毒,或日光下曝晒二天,地面用石灰水消毒,接触者双手浸泡0.1%漂白粉澄清液内,或用0.1%过氧乙酸消毒,对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应隔离观察20天。
5、做好日常卫生
经常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培养卫生习惯等十分重要。本病流行期间,儿童应少去人群众多场所,避免过分疲劳和受凉,推迟各种预防注射和不急需的手术等,以免促使顿挫型感染变成瘫痪型。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有关于小儿麻痹症的一些症状以及如何治疗小儿麻痹症的一些方法。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此也是有所了解了,也知道如何预防小儿麻痹症了。因此,如果不想自己的宝宝患上麻痹症的话,则一定要多多预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