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儿痢疾的症状
婴幼儿患菌痢时,随体温升高,可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和烦躁甚至惊厥,排便前每因腹痛而哭闹不安。痢疾症状常不典型,表现为肠功能紊乱,见消化不良性大便,排便时用力或面部胀红提示里急后重。
二、小儿痢疾的原因
1、近年来婴幼儿菌痢有增多趋势,这是因为婴幼儿饮食趋于多样化,有的婴儿辅食增加过早,品种增加过多。
例如刚刚满月不久的婴儿,家长就开始给孩子喂西瓜水、苹果泥等,还有的家长过早地给孩子进食鱼虾、肉松等。这些食品在保存和喂饭过程中,很容易被病菌污染,因而增加了感染机会。
2、发病季节已不局限在夏秋季节。目前几乎全年都可以见到菌痢,甚至冬天婴儿菌痢也不少见,因为近几年来水果、鱼虾等食品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在冬天吃西瓜而感染菌痢的婴幼儿已屡见不鲜。
3、儿童菌痢容易与普通的腹泻混淆。年龄越小,其临床症状就越不典型。
开始多为水样便,常常伴有呕吐,以后才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但大便量减少,变黏,出现黏液便等,反复发病的患儿还会出现脱肛的现象,如果不做大便化验很容易漏诊或误诊。因此,家长就诊前最好留一点大便,在2个小时内拿到医院检查。
4、容易演变为慢性菌痢。一般菌痢病程如果超过两个月即可诊为慢性菌痢。慢性菌痢因为长期腹泻必然影响食物营养的消化与吸收,导致儿童生长发育障碍。
5、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和中毒症状。
小儿肠壁较成人薄,但血管丰富,一旦肠道感染,更易导致脱水和毒素的吸收,发生高热、惊厥、神志障碍,甚至是中毒性菌痢而危及生命。所以,对于儿童菌痢要早治,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6、孩子服药困难,常常不能坚持足够的疗程。许多对成人疗效不错的药物,如磺胺类(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如氟哌酸)以及氨基糖甙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药物都不适合儿童使用。
第三代头孢(如菌必治)静点效果不错,但常常因为静脉输液带来的恐惧而遭到患儿和家长的拒绝。
三、小儿患了痢疾怎么办
1、将患儿隔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2、病室空气要新鲜,患儿的衣服要立即洗晒。3、要卧床休息,按医生的嘱咐坚持吃药,治疗要彻底,症状消失以后,没有医生嘱咐不要自行停药,以免痢疾复发或转成慢性痢疾。4、患儿有高热时,要在医生指导下吃些退烧药,发烧超过39.5℃时,要采取物理降温。5、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发现患儿没精神、面色苍白、四肢冰凉时,可能是转为中毒性痢疾,应立即找医生治疗。6、给患儿多喝些水,最好喝些糖盐水,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
四、如何预防小儿痢疾
1、痢疾是常见的肠道疾病,吃了带有痢疾杆菌的粪便污染的食物或饮料而引起的。
因此,为预防细菌性痢疾的发生必须注意饮食卫生。注意食品必须新鲜,不吃变质、腐烂、过夜的食物,存放在冰箱的熟食和生食不能过久,熟食应再次加热。
2、生吃的食品及水果要清洗干净,最好再用开水洗烫。
特别要注意的是冷饮在痢疾的传播中有重要作用。夏季不让孩子吃冷饮是不可能的,关键是要注意购买品牌优良的产品,不要喝小摊上的饮料。在马路上吃冰棍和冰淇淋是极不卫生的,特别是风大时,落在冰棍上的尘灰常都带有病菌。
五、小儿中毒型痢疾是怎么引起的
1、微循环缺血期
疾病早期交感神经被激动,此时儿茶酚胺分泌增多,α受体兴奋,使皮肤内脏小动脉、微动脉、前毛细血管及肌性微静脉痉挛,引起外周血管阻力相加,微血管内容积减少,使组织血液灌注减少,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临床表现面色发灰、嗜睡、昏迷、惊厥。
2、微循环淤血期
缺血与缺氧刺激微血管壁上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组织胺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同时缺血期产生代谢性酸中毒,酸中毒也有舒张血管的作用。这些因素使微动脉、前毛细血管等前阻力血管舒张,而肌性微静脉对组织胺和酸中毒作用不敏感,仍处于收缩状态。
前阻力降低后阻力仍高,使微循环内多灌少流,造成微循环内淤血与缺氧。毛细管内静水压升高,通透性增高,血管内液向外渗出,形成脑组织水肿。临床表现颅内压升高,病儿昏迷加重,惊厥频繁,脑水肿与颅内压升高压迫脑神经,诱发脑疝使瞳孔一侧大、一侧小,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衰竭而死亡。
3、休克期
有的患儿由于皮肤内脏微循环障碍,大量血液淤积在胸腹内脏,回心血量减少,有效循环量不足,另外骨骼肌的血管主要是M受体与β2受体支配,休克时这两种受体被激动引起骨骼肌内血管扩张造成骨骼肌血液过度灌注,这部分血液约占心输出量的1/3,因此骨骼肌内淤血也是有效循环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休克期临床表现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发凉,皮肤发花,肢端可出现发绀,表情淡漠,严重者可出现循环衰竭而死亡。
4、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期
微循环障碍进入淤血期后,由于毛细血管内液体外渗,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增加,酸性代谢产物堆积,血小板聚集破坏,释放凝血活酶,严重乳酸血症使肝素灭活。同时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暴露胶原纤维,激活Ⅻ因子。
以上因素引起血液呈高凝状态促成了DIC。此时广泛的微血栓阻塞毛细血管,使微循环障碍进一步恶化。在凝血过程中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血小板减少,机体为对抗DIC而继发纤溶亢进,故后期血液凝固性降低,诱发出血倾向。
六、怎么预防小儿中毒型痢疾
中毒型痢疾是细菌性痢疾的一种严重类型,2~7岁儿童最容易得此病。此病起病急骤,病情经过极为凶险,如治疗不及时病儿可很快发生呼吸或循环衰竭而死亡。
1、注意环境卫生、尤其是饮食卫生。家里一定要积极灭蝇、灭蚊、灭鼠,消除蚊蝇滋生场所,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
2、培养孩子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类蔬菜瓜果、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的卫生习惯,以减少和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3、不要买假冒伪劣的过期食品。教育孩子不要贪食冷饮、冷食,购买时要注意厂家商标、出厂日期、有效期、有无变质等,避免孩子因为吃错东西而引起肠胃病。
七、小儿细菌性痢疾的症状
1、潜伏期 自数小时至8天不等,大多数为1~3天。
2.细菌性痢疾根据病程及病情,可分为急性菌痢、慢性菌痢及中毒型痢疾。
(1)急性细菌性痢疾
典型痢疾
典型病例起病急,发热,体温为低热或高热,腹泻、大便每天10~30次,粪便带黏液及脓血。有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腹部有轻压痛。有时左下腹可触及痉挛的乙状结肠肠管。肠鸣音亢进。
便后有里急后重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婴幼儿有时可有高热惊厥。多数急性痢疾患儿经合理治疗,可于数天内逐渐减轻而痊愈,预后良好。年长儿童大便很快成形,婴幼儿可持续数天稀便,这与婴幼儿肠道功能恢复较慢有关。
慢性细菌性痢疾
病程超过2周称迁延性痢疾,超过2个月则称慢性痢疾。其发生原因,主要是因体质瘦弱、有营养不良、佝偻病或贫血等合并症。或因这类病儿未得到合理治疗所造成。
因病程日久,渐消瘦,粪便含大量黏液、不一定带脓血,或黏液便与脓血便交替出现。粪便仍可培养出痢疾杆菌,但阳性率显著低于急性痢疾。
慢性痢疾患儿如合并严重营养不良,往往容易发生一些危象。病儿可因发生电解质紊乱(低钠、低钾、低钙),严重心肌损害而意外死亡。
八、小儿细菌性痢疾引起并发症
1、急性菌痢患儿如呕吐、腹泻严重时,可并发水和电解质紊乱(脱水、酸中毒、低钾、低钠、低钙等)。
2、慢性菌痢发生并发症较多,主要是机体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所致。最常见的有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性水肿,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缺乏,表现为干燥性眼病、营养不良性贫血、佝偻病,严重者可出现脚气病及坏血病。
九、小儿细菌性痢疾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细菌性痢疾以脓血便为其特征。但是仅凭脓血便诊断菌痢,误诊率可达30%左右。最容易与以下肠炎相混淆:
1、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EIEC)肠炎 本病发病季节与病症极似菌痢,也表现为发热、腹泻、脓血便,也发现有类似中毒型痢疾的表现。
2、空肠弯曲菌肠炎 本病发病季节与临床经过也类似菌痢。多见于3岁以上小儿。症状表现发热、腹泻,先为稀便,以后可表现为脓血便,类似痢疾。
3、沙门菌肠炎: 以小婴儿多见,粪便多样化为其特点,开始为稀便,以后可表现为黏液、脓血便。易误诊为菌痢。
十、小儿细菌性痢疾应该做哪些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在急性时,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增高,慢性时常有轻度贫血。
2、粪便常规:外观黏液便及脓血便,镜下见较多红、白细胞,以及吞噬细胞。
3、粪便培养:约70%以上可培养出致病菌。应在应用抗生素之前取粪便的脓血部分做培养。标本应新鲜。阳性者做药物敏感试验。
4、粪便细菌抗原检测:采用荧光抗体染色法、免疫荧光表菌球法、乳胶凝集试验,协同凝集试验、PCR直接检测法等,是具有快速、敏感、简便的诊断方法。
十一、小儿细菌性痢疾的饮食
饮食治疗的目的是减少肠道刺激,缓解病人腹泻症状,防止和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在发热、腹痛、腹泻明显时,应禁食,当症状稍有减轻时,可进食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脂肪少的流质饮食。如藕粉、米汤、果汁、菜汁、禁饮牛奶、豆浆及易产气的饮食,以保证肠道的充分休息,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每日6餐,每餐200毫升~250毫升。
发热,腹泻症状好转后,可食少渣无刺激性饮食,可食用粥、面条、面片、蒸蛋羹、小肉丸、菜泥等,每日可3餐或5餐,量不宜过多。应多饮水,改善脱水和毒血症,利于毒素的排泄。
十二、该怎样护理痢疾的患儿
我们大家都清楚痢疾会常常出现在小朋友的身上,当孩子患上痢疾之后,我们的家长都会非常的着急,生怕孩子因为痢疾在感染其它的疾病。所以在发现孩子有痢疾的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尽快将孩子送到医院。
1、抗菌素
根据当地、当时,与病人具体情况来选择药物,应选用痢疾杆菌敏感的抗生素,中毒性菌痢应用2—3种抗生素联合应用,且用静脉给药方式,使血液中抗菌素在短时间内达到冲击的浓度。一般菌痢可采用口服方式,若不能口服者,也可改用静脉或肌注给药,常用抗生素有头孢类、氨苄青霉素等,疗程7—10天。待粪便培养阴性后停止。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
腹泻患儿液体和电解质丢失很多。口服补液溶液对轻、中型脱水患儿适用,用量根据腹泻情况和脱水纠正情况来调整,家长要按照医嘱给小儿冲水喝,直到脱水纠正为止。严重的脱水或呕吐不能口服,需静脉补液给予纠正。
3、中毒性菌痢治疗
原则为迅速降温,解除小动脉痉挛,改善微循环。单用退热剂往往高热降不下来,应配合物理降温,如冰帽、酒精擦浴等,同时用1%温盐水灌肠,无效者再用冬眠疗法,争取在短时间内将体温降到36—37度,冬眠时间不超过12—24小时,并积极抢救循环和呼吸衰竭。
4、休息和饮食
菌痢患儿都应卧床休息,按肠道传染病隔离,消毒处理粪便。无呕吐或重型菌痢一般不禁食,但要根据病情调整饮食。首先停止吃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减轻胃肠道负担。母乳喂养的孩子可继续喂母乳,可适当减少喂奶次数,喂奶间隔时间适当延长,每次喂奶时间缩短,暂停添加辅食。
5、保持臀部清洗
腹泻次数多,患儿容易发生尿布皮炎,因此在患儿每次便后要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擦干。应选用吸水性强的,较软的布做尿布,避免用塑料布垫在孩子的屁股上,或包得过紧。发生尿布皮炎后可选用凡士林、锌氧油等涂于臀部,每日2—3次,轻者2—3天,重者5—7天即可痊愈。
您好,儿童做到安全用药,要注意一下三点
1、家长要了解药物的作用机理,掌握药物的适应症、用药剂量、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2、在选择药物及用药剂量上,要考虑孩子的年龄、身体的强弱、病情轻重、肝功能好坏、以前用过什么药及有无过敏史等,并将有关信息告知医生,以便做到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3、小儿用药种类不宜过多。如需要同时服用几种药,应注意避免体内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毒副作用,因此几种药物应隔开一定时间服用。
结语:砍了小编上文的介绍,您是不是已经知道如何预防小儿痢疾了呢?是不是已经知道小儿细菌性痢疾引起并发症有哪些呢?我想您应该都知道了吧,那小编希望你可以把今天学到的有关小儿痢疾的预防与治疗分享给身边的小伙伴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