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牙髓炎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牙髓炎类型,很多人都深受它的困扰。那么你知道慢性牙髓炎的症状是什么吗,慢性牙髓炎应该怎样治疗呢,慢性牙髓炎又该如何预防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由于龋病等大多是慢性病变,对牙髓有长期持续的刺激,可使牙髓发生慢性炎症的过程。在慢性牙髓炎发展过程中,如多形核白细胞增多,则释放的溶酶体酶也增多,而使炎症加剧,临床上即可出现急性发作的症状。 慢性牙髓炎临床上分为三类:慢性闭锁性牙髓炎,慢性开放性牙髓炎及慢性增生性牙髓炎。慢性开放性牙髓炎又叫作慢性溃疡牙髓炎。慢性增生性牙髓炎又称牙髓息肉。
症状体征
一般不发生剧烈的自发性疼痛,有时可出现阵发性隐痛或钝痛。慢性牙髓炎的病程较长,患者可诉有长期的冷、热刺激痛病史。患牙常表现有咬合不适或轻度的叩痛。患者一般多可定位患牙。
慢性闭锁型牙髓炎
无明显的自发痛,有长期的冷、热刺激痛史。
慢性溃疡型牙髓炎
无自发痛,患者常诉有当食物嵌入患牙洞内即出现剧烈的疼痛。冷、热刺激激惹患牙时,产生剧痛。
慢性增生性牙髓炎
多见于青少年患者,一般无自发痛,有时可有口才诉说进食时患牙疼痛或有进食出血现象,因此长期不敢用患侧咀嚼食物。
诊断要点
(一) 慢性闭锁性牙髓炎
1. 无明显自发痛,但患者有长期的冷热刺激痛病史,有的患者还有急性发作史。
2. 检查患牙有深龋洞,但无髓腔穿孔,洞底探诊反应迟钝。 3. 患牙多有轻度扣痛或叩诊不适。
(二) 慢性溃疡性牙髓炎
1. 多无自发痛,但患者常诉食物嵌塞入洞内时会引起疼痛。
2. 检查患牙有深龋洞,检查洞底有穿髓孔,探查穿髓孔时浅探不痛,深探有剧痛且有少量渗血。
3. 由于长期废用,患牙有大量软垢、牙石堆积。
4. 对温度测试敏感。
5. 患牙一般无叩痛。
(三) 慢性增生性牙髓炎
1. 一般无自发痛,但有时患牙有进食疼痛,或有进食出血现象。
2. 检查患牙大而深的龋洞内充满红色肉芽组织即牙髓息肉,息肉与牙髓组织相连,探之不痛但易出血。
3. 由于长期废用,患牙及其邻牙有大量牙石堆积。
鉴别诊断
(一) 深龋
1. 深龋温度测试反应正常,只有当冷热刺激进入龋洞内才出现敏感症状,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而慢性牙髓炎对温度测试引起的迟缓性疼痛会持续较长时间;
2. 深龋洞底探查敏感,而慢性牙髓炎探查迟; 3. 深龋无扣痛,而慢性牙髓炎症晚期可出现扣痛。
(二) 可复性牙髓炎
1. 可复性牙髓炎绝无自发痛,而慢性牙髓炎多有自发痛史。
2. 可复性牙髓炎对温度测试反应为“一过性疼痛”,而慢性牙髓炎则在温度刺激去除后,疼痛仍要持续较长时间。
(三) 干槽症
1. 患侧近期有拔牙史。
2. 检查可见牙槽窝空虚,骨面暴露,出现臭味。
3. 拔牙窝邻牙虽也可有冷、热刺激敏感及扣痛,但无明显的牙髓疾患指征。
(四) 牙髓息肉与牙龈息肉、牙周膜息肉鉴别
1. 临床上对此三种息肉进行鉴别的关键是,用探针仔细探查息肉蒂部以判断息肉的来源。
2. 对牙髓息肉和牙周膜息肉鉴别时,还应仔细检查髓室底的完整性,摄X线片可助诊断。
治疗方案
牙髓病可以根据牙髓受损的程度进行治疗,一般临床上不能准确地作出牙髓改变的组织病理学诊断,而是通过临床表现和临床诊断,选择两类不同的治疗方法。
1、诊断牙髓病变是局限的或是可逆的,选择以保留活髓为目的的治疗方法,如直接盖髓术、间接盖髓术和牙髓切断术等。
2、诊断牙髓病变是全部的或不可逆的,选择以去除牙髓、保存患牙为目的的治疗方法,如根管治疗术、牙髓塑化治疗等。根尖周病的治疗法可选择根管治疗术等。
治疗方法
可逆性牙髓炎
治疗方法以保留活髓为目的有直接盖髓术间接盖髓术和牙髓切断术。
不可逆性牙髓炎
治疗方法以去除牙髓保存患牙为目的如根管治疗术。
疾病预防
1、保持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早晚或进食后刷牙饭后漱口及时清除留在口里和牙齿之间的食物残渣和细菌选用,含氟牙膏对预防龋齿有一定作用。
2、注意儿童的饮食和口腔卫生,儿童饮食要多样化适当吃些硬性和韧性的食物,可以促进其颌骨和牙齿的生长发育。不要让儿童含着糖块睡觉或者吃了甜食不刷牙漱口就睡觉,因为糖在嘴里变酸易于腐蚀牙而得龋齿。
3、6-12岁儿童恒牙萌出后及时做窝沟封闭,即把牙齿的窝沟用一层树脂类材料封闭,避免食物碎屑和细菌等有害物质进入牙体内从而预防龋齿。
4、对于位置不正的智齿和食物嵌塞的牙齿及时治疗,不合适的假牙和牙套及时处理。
5、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6、得了龋齿时及时治疗,牙洞浅的要在去除破坏的牙质后用适当材料充填使牙齿的形态和功能得到恢复防止,进一步龋坏。牙洞深的龋齿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治疗,龋齿引起的牙髓炎或根尖周炎要清除牙髓腔内或牙根周围的细菌感染,经过根管治疗保住牙齿,对于已经失去治疗价值的残冠残根及时拔除及时镶复。
结语:牙痛不仅仅是吃饭难,还会给生活的其他方面都带来很大的困扰,所以在发现慢性牙髓炎时,一定要及时治疗。在生活中,我们要保持口腔卫生,注意饮食习惯,这样才能有一口好的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