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获悉,作为中国第二大常见肿瘤的胃癌,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病例已达40万,占该病世界发病人数的42%。令人关注的是,我国新发胃癌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30岁以下年轻人的比例由上世纪70年代1.7%蹿升至当前的3.3%。
胃癌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居首位,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胃癌的预后与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组织类型、生物学行为以及治疗措施有关。
年轻人为何成胃癌"主力军"?
专家解析道,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不规律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尤其是那些事业型的年轻人,他们或过度熬夜,或饥饱无度,而这会导致营养失衡,使身体的抵抗能力减弱,非常容易诱发胃病。饮食没有规律,成为年轻人诱发胃癌的首要原因。
此外,不少年轻人喜欢吃腌制和熏烤的食品。前者的亚硝酸盐含量较多,进入到胃里可能转变成具有强烈致癌性的亚硝胺。后者则是由于受到高温作用,会形成有致癌作用的物质。火锅和麻辣烫,就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而凡是爱吃过烫饮食的人,胃癌的患病率比没有这一习惯的人要高出4倍以上。
与此同时,过量吸烟、过量饮酒也正在年轻人中助长着胃癌的威风。烟草中含有的硫氰酸盐,可以增加胃内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合成。而过量饮酒容易引起胃部慢性炎症,诱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若是再继续贪杯,就会使胃黏膜重度增生,最终导致癌变。许多年轻的烟民,同时又是酗酒者;他们患上胃癌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因为酗酒者患胃癌的几率是一般人群的2倍,嗜烟者的几率是2.4倍,而既酗酒又嗜烟的人,几率则高达15.5倍!
专家表示,需要警惕的是,年轻人患胃癌常常被漏诊或误诊。原本就有70%以上的早期胃癌患者没有任何的不适,而年轻人由于体质和耐受性比较强,症状就更加不明显了。因此,一些缺乏经验的医务人员,常给他们的症状扣上胃炎、溃疡、消化不良的帽子。年轻人胃癌漏诊、误诊率高达27%。也就是说,每4 个人中就有1个漏诊、误诊。而早期胃癌通常仅仅是黏膜的改变。
建议高危人群每两年进行筛查
据了解,如果患者能在胃癌仅限于胃壁粘膜层时检出,5年的生存率可达95%,但让人遗憾的是,目前胃癌的早期诊断率还不到10%。"一方面是胃癌早期没有典型症状,而上腹部隐痛、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并不为早期胃癌所特有,故易被当作一般胃病而被忽视,另一方面是患者及社会普遍对胃癌认识不足,不认识自身疾病变化,没有定期的体检筛查,也使大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属进展期或已无法切除"专家说道。
专家建议,要想控制甚至减少胃癌发病率,关键是需要在高危地区及高危人群中开展包括HP的筛查、钡餐造影或内镜学检查的胃癌筛查,而自然人群的普查有资料表明,间隔期为1.5~2年的大规模筛查有助于检测早期胃癌。
专家们提醒,出现上腹部不适、心窝隐痛、食后饱胀感;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经常呕吐隔夜宿食和不含胆汁的胃液;大便呈黑色柏油样等症状应及早就医,不可延误。而那些胃癌的高危人群,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及恶性贫血、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和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更要定期做胃镜检查。
病因
1.地域环境及饮食生活因素
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长期食用薰烤、盐腌食品的人群中胃远端癌发病率高,与食品中亚硝酸盐、真菌毒素、多环芳烃化合物等致癌物或前致癌物含量高有关;吸烟者的胃癌发病危险较不吸烟者高50%。
2.幽门螺杆菌感染
我国胃癌高发区成人Hp感染率在60%以上。幽门螺杆菌能促使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及亚硝胺而致癌;Hp感染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加上环境致病因素加速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畸变致癌;幽门螺杆菌的毒性产物CagA、VacA可能具有促癌作用,胃癌病人中抗CagA抗体检出率较一般人群明显为高。
3.癌前病变
胃疾病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后的残胃,这些病变都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过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有可能转变为癌。癌前病变系指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是从良性上皮组织转变成癌过程中的交界性病理变化。胃黏膜上皮的异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根据细胞的异型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重度异型增生与分化较好的早期胃癌有时很难区分。
4.遗传和基因
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胃癌病人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其胃癌发病率较对照组高4倍。胃癌的癌变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发展过程,涉及癌基因、抑癌基因、凋亡相关基因与转移相关基因等的改变,而基因改变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