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窗

  1. 首页
  2. 身体保健

2型糖尿病的症状 2型糖尿病危害和治疗

阅读:449

  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的人都非常的关注身体的健康,但还是有很多的疾病会影响人类的健康!很多人都患有糖尿病,你们知道2型糖尿病的症状是什么吗,生活中2型糖尿病的治疗又有哪些呢?还不知道2型糖尿病的饮食的朋友们赶紧来看看下文详细的介绍吧!

  目录

  1、2型糖尿病的概况简介 2、2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3、2010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 4、2型糖尿病有哪些发病因素

  5、2型糖尿病给人体带来的危害 6、2型糖尿病运动疗法需注意哪些问题

  7、治疗2型糖尿病方法的九大转变 8、如何预防2型糖尿病的危害

  2型糖尿病的概况简介

  2型糖尿病原名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一些病人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病因

  1.遗传因素

  与1型糖尿病一样,2型糖尿病有较为明显的家族史。其中某些致病的基因已被确定,有些尚处于研究阶段。

  2.环境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及增龄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因素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3.年龄因素

  大多数2型糖尿病于30岁以后发病。在半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病时年龄为55岁以上。

  4.种族因素

  与白种人及亚洲人比较,2型糖尿病更容易在土著美洲人、非洲--美洲人及西班牙人群中发生。

  5.生活方式

  摄入高热量及结构不合理(高脂肪、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膳食会导致肥胖,随着体重的增加及缺乏体育运动,胰岛素抵抗会进行性加重,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

  导致2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因包括肥胖、体力活动过少和应激。应激包括紧张、劳累、精神刺激、外伤、手术、分娩、其他重大疾病,以及使用升高血糖的激素等等。由于上述诱因,患者的胰岛素分泌能力及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逐渐降低,血糖升高,导致糖尿病。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控制人体的遗传因素。但是,我们能对环境因素进行干预,从而降低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

  2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2型糖尿病中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病人多肥胖,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中胰岛素增高以补偿其胰岛素抵抗,但相对病人的高血糖而言,胰岛素分泌仍相对不足。此类病人早期症状不明显,仅有轻度乏力、口渴,常在明确诊断之前就可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多可有效。另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临床上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检查

  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与受体结合含量少)所致,因此不仅要检查空腹血糖,而且要观察餐后2小时血糖,特别应做胰岛功能检查。

  具体数值如下:正常人空腹血糖:3.9~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在7.8毫摩尔/升以下。如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就可诊断糖尿病。如空腹血糖在6.1~7.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毫摩尔/升之间为糖调节受损,是早期糖尿病的表现。而尿糖检查仅供参考,不能诊断糖尿病及用药的依据。

  胰岛功能检查:验者口服75克葡萄糖水300毫升后观察血糖、胰岛素、C肽变化。

  诊断

  1997年7月美国糖尿病协会提出了糖尿病诊断和分类标准。

  1.有糖尿病症状,并且随机血糖≥11.1mmol/L。随机血糖是指就任意时间的血糖值,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包括多尿、烦渴和无其他诱因的体重下降。

  2.空腹血糖≥7.0mmol/L,空腹状态定义为至少8小时内无热量摄入。

  3.OGTT时2小时血糖≥11.1mmol/L。OGTT仍然按WHO的要求进行。

  没有糖尿病的症状而符合上述标准之一的患者,在次日复诊仍符合三条标准之一者即诊断为糖尿病。

  在新的分类标准中,糖尿病和葡萄糖耐量受损(IGT)及空腹葡萄糖受损(IFG)共属高血糖状态,与之相应的为葡萄糖调节正常的正常血糖状态。IGT的诊断标准为:OGTT时2小时血糖≥7.8毫摩尔/升,但<11.1毫摩尔/升,IFG为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但〈7.0毫摩尔/升。

  2010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

  1.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2.空腹血糖FPG≥7.0mmol/l。空腹定义为至少8小时内无热量摄入。

  3.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小时血糖≥11.1mmol/l。

  4.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11.1mmol/l。

  在无明确高血糖时,应通过重复检测来证实标准1~3。

  跟过去相比有两个方面的进步:增加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弱化了症状指标,更多人纳入糖尿病范畴,得到早期诊治。

  治疗

  1.口服降糖药

  (1)双胍类(如二甲双胍)

  这类药物具有减少肝脏输出葡萄糖的能力,并能帮助肌肉细胞、脂肪细胞和肝脏从血液中吸收更多的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2)磺脲类(如格列美脲、格列本脲、格列齐特和格列喹酮)

  这类口服降糖药的主要作用是刺激胰岛释放更多胰岛素。

  (3)噻唑烷二酮类(如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

  此类药物可以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帮助肌肉细胞、脂肪细胞和肝脏吸收更多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过罗格列酮可能会增加心脏病风险。

  (4)苯甲酸衍生物类(如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

  这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与磺脲类药物相似,主要是刺激胰腺产生更多胰岛素来降低血糖。

  (5)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

  这类降糖药能抑制人体消化道对糖类的吸收,主要作用是降低餐后血糖。

  2.胰岛素类药物

  若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使用口服降糖药仍然不能很好地控制住血糖,或者服用其他药物会给你带来不良影响时,医生可能就会建议你使用胰岛素。目前,胰岛素不能口服,只能利用注射器或胰岛素笔等装置通过皮下注射。

  不同胰岛素制剂的起效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也不同。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适合自身当前病情的胰岛素类型,并制定适当的胰岛素注射时间。

  为了达到最好的血糖控制效果,有时也可能将多种胰岛素预混后进行注射。通常,胰岛素注射的频率为1~4次/天。

  通过减轻体重和加强运动锻炼,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发现自己可以不再需要药物。因为他们在体重达到理想范围时,通过自身的分泌胰岛素和饮食调节就能控制住血糖。

  目前还不清楚孕妇口服低血糖药物是否安全。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在妊娠期和哺乳期可能需要停止口服降糖药而注射胰岛素。

  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它类型的糖尿病,今天就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做详细的介绍,因为在我国90%以上的糖尿病人都是2型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做好2型糖尿病的预防,那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呢?

  1、有糖尿病症状,并且随机血糖≥11.1mmol/L。随机血糖是指就餐后任意时间的血糖值,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包括多尿、烦渴和无其它诱因的体重下降。

  2、空腹血糖≥7.0mmol/L,空腹状态定义为至少8小时内无热量摄入。

  3、OGTT时二小时血糖≥11.1mmol/L。OGTT仍然按WHO的要求进行。

  符合上述标准之一的患者,在次日复诊仍符合三条标准之一者即诊断为糖尿病。

  在新的分类标准中,糖尿病和葡萄糖耐量受损(IGT)及空腹葡萄糖受损(IFG)共属高血糖状态,与之相应的为葡萄糖调节正常的正常血糖状态。IGT的诊断标准为:OGTT时二小时血糖≥7.8mmol/L,但〈11.1mmol/L,IFG为空腹血糖≥6.1mmol/L但〈7.0mmol/L。以上是如何正确的诊断2型糖尿病,我们要了解这些,对我们治疗与预防2型糖尿病都是非常有利的。让我们迈开腿,积极的行动起来,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减少他的危害。

  对2型糖尿病治疗,糖尿病专家建议您接受胃转流手术治疗,因为该手术可以治好糖尿病,让糖尿病患者摆脱吃药打针的痛苦,早日康复。详情可以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2型糖尿病有哪些发病因素

  在我国90%以上都是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占居如此大的地位一定有不同的因素导致,那什么因素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的呢?北京瑞京糖尿病医院的专家为大家详细介绍这其中的道理。

  2型糖尿病发病因素有哪些?专家指出: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分别有遗传、肥胖、年龄和现代生活方式等几大因素有关。

  2型糖尿病发病因素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症。遗传原因可引起肥胖,同样也可引起2型糖尿病。身体中心型肥胖病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他们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与大腿上的人更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发病因素遗传因素: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个有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机会患上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发病因素年龄:年龄也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有一半的2型糖尿患者多在55 岁以后发病。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

  2型糖尿病发病因素现代的生活方式:吃高热量的食物和运动量的减少也能引起糖尿病,有人认为这也是由于肥胖而引起的。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一样,在那些饮食和活动习惯均已“西化”的美籍亚裔和拉丁美商人中更为普遍。

  现在知道哪些因素是诱发2型糖尿病的吧,当然还有一些不明显因素也是导致糖尿病诱发的病因。

  2型糖尿病的四个特点

  在整个糖尿病人群中,90-95%的糖尿病患者为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一般较缓和,有的患者甚至自觉十分健康,仅在体检中发现。大多数2型糖尿病于30岁以后发病。在半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病时年龄为55岁以上。那么二型糖尿病有何特点呢?

  1、2型糖尿病病人较少应用胰岛素

  以运动和饮食控制为主或加用口服降糖药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往往不需要依靠使用胰岛素来维持生命。但是如果使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者是因为急性或慢性并发症的出现,也是需要使用胰岛素的。

  2、2型糖尿病多发于成年人

  尤其是中老年人居多。流行病学资料表明2型糖尿病发病的年龄多在40~60岁,从40岁开始糖尿病的患病率逐渐增高,在60岁老年人中达到高峰。

  3、2型糖尿病病情隐匿

  一般比较缓和、隐蔽,病程较长,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等)较少出现。

  4、2型糖尿病患者多有家族史及个人肥胖史

  90%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肥胖,超重和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2型糖尿病早期症状有哪些

  现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还是相当的高的,所以我们绝对不能够忽视了2型糖尿病,而了解2型糖尿病早期症状能够让我们更快的发现2型糖尿病并且进行及时的治疗。下面就由专家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2型糖尿病早期症状。

  专家表示:2型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分为:无症状期和症状期。

  2型糖尿病无症状期

  不同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早期症状可能不那么明显。许多患者在糖尿病初期没有任何症状、他们继续大吃大喝、继续不露声色的肥胖。无症状期的长度难以估计,因个人情况不同而存有差异。当通过体检会发现糖尿现象。处于无症状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食疗和运动,能有效控制并非,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2型糖尿病症状期

  2型糖尿病早期症状并不十分明显,那是因为有些中年患友会先出现糖尿病并发症以此来掩盖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症状1、饥饿

  糖尿病人常常感到饥饿吃不饱,那是因为体内的高血糖加快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致使食欲亢进。相反,有时糖尿病人也会食欲不振,此时要注意是否有并发症感染的情况出现。

  症状2、口渴、尿频

  夜间入睡,2型糖尿病患者尿频的次数可达二十余次,频繁的出入厕所,导致睡眠不好,容易口渴。

  症状3、皮肤瘙痒

  多见于女性,在2型糖尿病的早期症状里,女性患者容易出现阴部瘙痒、真菌性阴道炎。

  症状4、代谢异常、疲劳虚弱

  由于体内代谢异常,糖尿病人的体重下降幅度大,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多半面色蜡黄、身材短小、体弱多病,不少轻度2型糖尿病患者因为嗜吃体重偏肥。

  症状5、其他症状

  2型糖尿病的其他症状还包括性欲减退、阳痿、视力障碍、月经失调、腰酸背痛、体位性低血压。

  2型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患上糖尿病最可怕的就是糖尿病的多种并发症了,2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后随着病程的不断增加会诱发多种严重的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往往会使2型糖尿病变得难以治愈,那么,2型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表现呢?下面专家来为大家详细的解答一下。

  1、神经病变:多见周围神经病变,早期以感觉障碍为主,呈对称性小腿或下肢疼痛。以后累及运动神经,肌张力常降低。早期腱反射亢进,晚期减低而消失。植物神经累及后可有泌汗异常、体位性低血压、尿潴留、顽固性腹泻、瞳孔异常改变等。

  2、眼部病变:白内障、视网膜病变。早期毛细血管扩张形成微血管瘤,晚期呈增生性病变,严重者可致失明。

  3、肾脏病变:包括肾小球硬化症、肾动脉硬化及肾盂肾炎。前者主要表现为间歇蛋白尿、浮肿,晚期出现高血压、肾功能不全。严重反复感染时可出现高热、腰痛、血尿等肾乳头坏死症状。

  4、心血管病变:包括心肌病变、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意外。下肢闭塞性脉管炎可致间歇性跛行及下肢疼痛、坏疽。部分患者可并发无痛性心肌梗塞、心律紊乱及心原性休克而猝死。

  5、皮肤感染:常见皮肤化脓性和真菌感染,其次为结核、泌尿道感染、肺部感染。

  温馨提示:糖尿病患者选择医院一定要慎重,不要相信虚假广告,一定要选择正规的糖尿病诊疗医院。

  2型糖尿病给人体带来的危害

  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患有糖尿病的人数正在慢慢增加,其实患有谈尿病并没有其带来的并发症可怕,这点在2型糖尿病体现得更为明显。下面我们来看看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介绍。

  1、肾脏病变

  包括肾小球硬化症、肾动脉硬化及肾盂肾炎。前者主要表现为间歇蛋白尿、浮肿,晚期出现高血压、肾功能不全。严重反复感染时可出现高热、腰痛、血尿等肾乳头坏死症状。

  2、感染

  常见皮肤化脓性和真菌感染,其次为结核、泌尿道感染、肺部感染。

  3、眼病变

  白内障、视网膜病变。早期毛细血管扩张形成微血管瘤,晚期呈增生性病变,严重者可致失明。

  4、心血管病变

  包括心肌病变、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意外。下肢闭塞性脉管炎可致间歇性跛行及下肢疼痛、坏疽。部分患者可并发无痛性心肌梗塞、心律紊乱及心原性休克而猝死。

  5、神经病变

  多见周围神经病变,早期以感觉障碍为主,呈对称性小腿或下肢疼痛。以后累及运动神经,肌张力常降低。早期腱反射亢进,晚期减低而消失。植物神经累及后可有泌汗异常、体位性低血压、尿潴留、顽固性腹泻、瞳孔异常改变等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状。

  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案

  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很关心自己的血糖是否已经控制好了?治疗方案是否最合适自己?

  像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时因血糖太高而开始胰岛素治疗,是应该的,也是必需的。但其病情与其他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有所不同。作为新确诊、病程短的患者,尽管胰岛B细胞已有损伤,但高血糖的有效控制,对胰岛残余B细胞功能是一种保护和恢复。因此,绝大多数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的使用属于短期阶段性治疗,目的是迅速降低血糖,保护胰岛B细胞。对此,医学界也已达成共识,建议对这类确诊时血糖较高的患者,应尽早短期使用胰岛素,一般推荐使用2周~3 个月。

  从治疗过程看,2型糖尿病患的治疗应该从有效降糖到精细降糖:

  ⒈有效降糖

  使血糖从高水平降至接近正常,这个阶段降糖是首要而重要的目的。因此,确定的治疗方案也许并不是最适合患者的个体情况,但却能迅速而有效地降低血糖。

  2.精细降糖

  当血糖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时,这个阶段的降糖要求则是安全有效地使血糖达标。此时,治疗方案是否个体化、低血糖发生是否最少、能否保护残余的胰岛B细胞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正常人进餐后胰岛素迅速分泌,约在0.5~1 小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恢复正常。肥胖或超重的患者,在患病早期,受损的胰岛B细胞虽仍能分泌胰岛素,但分泌呈“延迟现象”,进餐后的胰岛素分泌高峰常常延迟到2小时左右,甚至更晚才出现,这样就很容易在下次餐前出现低血糖。甚至有的新患者是因为餐前的低血糖为首发症状而确诊。

  从有效降糖到精细降糖,这也是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确定和稳定过程。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尽量减少血糖的波动,就要求治疗必须做到个体化。作为新患者只有理解这些复杂性,才能“不厌”经常就诊的“烦”。

  2型糖尿病多以肥胖人为主,所以运动疗法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来说尤其重要,怎样运动治疗成了大家所关注的焦点,那2型糖尿病运动疗法需注意哪些问题呢?

  2型糖尿病运动疗法需注意哪些问题

  2型糖尿病运动疗法不仅仅是对糖尿病的治疗,更是对身体的锻炼,以增强抵抗力,所以运动时就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否则可能会因为运动不当而造成适得其反的情况出现,2型糖尿病运动疗法需注意:

  1、强度适中

  运动强度宜适中,一般来说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度。

  2、坚持运动

  运动宜每天坚持。每日坚持适量的运动,常可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运动需要消耗能量,既可减轻体重,又可加强糖的利用,从而减少血中葡萄糖的蓄积,达到降糖的目的。

  3、运动时间

  运动宜餐后进行。运动宜在餐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后进行。因为餐前锻炼身体有可能引起血糖波动,既会因延迟进餐造成血糖过低,又可因没有服药使血糖过高。而餐后血糖相对平稳,适合运动健身

  4、运动地点

  运动宜在户外进行。并不是任何运动都能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只有“有氧运动”才是保持身心健康的最有效的运动方式。如氧气不足会增加心肺负担,对健康不利。

  5、血糖平稳

  在血糖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运动治疗,但是如果血糖控制欠佳时,则应该避免运动。

  6、这些症状不宜运动  当出现较重的糖尿病并发症时忌运动。此时要严格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因为稍有不当可能会造成血压升高以及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及下肢坏死等情况的发生。

  7、合并有眼病者不宜

  患者有严重的糖尿病眼底病变时忌运动。患者视网膜微血管异常,运动不当可加重眼底病变。

  8、合并有肾病者不宜

  有严重的糖尿病肾病时忌运动。运动过量会加大肾脏的血流量,增加尿蛋白的排出量,使糖尿病肾病加重。

  9、受到感染着不宜

  出现感染等应激情况时忌运动。此时机体处于应激期间,血糖很不稳定,运动不当易使病情恶化。

  以上情况需要特别注意,因为每一个步骤都很重要,如果不注意,很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是造成意外死亡。另外还要提醒2型糖尿病患者要坚持运动治疗,如果出现身体不适,可以采取步行的方式来进行,当然了除了运动疗法外,药物治疗与饮食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一定要同时注意哦。

  治疗2型糖尿病方法的九大转变

  一、从单纯降糖向控制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多重危险因素转变

  糖尿病患者到了晚期,多数会并发心血管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将有3/4最终会死于心血管疾病。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循证医学研究表明,严格控制血糖虽可显著减少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等)的发生,却不能阻止大血管并发症(主要指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现已证明,糖尿病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一种病症,它聚集了众多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脂肪代谢紊乱、高血压、腹型肥胖、血液的高凝状态及慢性炎症状态等等。这些危险因素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目前认为,治疗2型糖尿病应当超越以血糖控制为中心的治疗理念,代之以对各种可导致心血管疾病中危险因素的全面控制,进而达到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之目的。

  二、由“阶梯式治疗”向“早期强化治疗”转变

  2型糖尿病的传统治疗模式是“阶梯治疗”,即先从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多参加运动等)开始,然后让患者口服一种降糖药,若采取此种方法治疗无效就改为联合用药,实在不得已才使用胰岛素。目前看来,这种传统治疗糖尿病的模式过于保守,不利于尽快地使血糖达标。若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则容易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另外,有些糖尿病患者若不尽早地使用胰岛素治疗,就有可能错过修复胰岛B细胞功能的最佳时机,而导致胰岛B细胞的功能呈进行性下降的趋势且不可逆转。

  实行“早期强化治疗”是指糖尿病患者被确诊后就要立即使用胰岛素治疗。这是根据近年来大量的循证医学研究成果而提出的治疗糖尿病的新理念。国内外的有关研究均证实,对新确诊的并且已经实施单纯饮食控制无效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进行短期(2周左右)的强化治疗,可使其中的部分患者在以后的治疗中不必用药而仅靠饮食控制就能获得长期良好的疗效。这说明进行早期强化治疗能够有效地保护、改善和修复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功能。因此国外有学者主张,糖尿病患者在被确诊之初就应进行“强化治疗”。至于那些病程较长、服药效果不佳、血糖长期居高不下的糖尿病患者,更适宜使用胰岛素进行强化治疗。研究发现,有些已对口服降糖药产生继发性失效的糖尿病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胰岛素治疗后,可以再次恢复对口服降糖药的有效性,进而停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另一个益处是可以显著地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可以减少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三、由“鞭抽病牛”向“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转变

  胰岛B细胞功能衰退是2型糖尿病病情进展的重要标志,有效地保护胰岛B细胞的功能,也就意味着阻止或延缓了糖尿病进展的脚步。过去治疗糖尿病,人们往往只顾追求降糖效果而不重视对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保护,大量地使用一些长效或强效胰岛素促泌剂(如优降糖等),强迫受损的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这种“鞭抽病牛”式的做法,加速了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衰竭,进而会导致患者出现药物继发性失效的情况。

  目前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若尽早进行生活方式的调理、尽早实行联合用药治疗、尽早使用胰岛素、尽早使血糖达标并长期使血糖保持在这一水平上,可以延缓或避免患者的胰岛B细胞功能过快过早地衰竭。另外,2型糖尿病患者还要避免长期大剂量地应用长效、强效的胰岛素促泌剂(如优降糖),而尽量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和早时相(第一时相)胰岛素促泌剂。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2型糖尿病患者若能尽早应用胰岛素治疗,可以纠正其自身的基础胰岛素缺乏,让血糖迅速达标,使自身的胰岛B细胞得到充分休息,促进胰岛B细胞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恢复,此疗法堪称是保护和恢复胰岛B细胞功能的最佳手段。

  四、由服用一种降糖药向早期联合用药转变

  过去,2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时一般都首先服用单一降糖药,待药物用至最大剂量而血糖仍得不到满意控制时,才被迫采取联合用药的方法。目前认为,这种迫不得已的“联合用药”不利于患者尽快地使血糖达标,也不利于保护胰岛B细胞的功能,更不利于有效地防治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

  新的治疗模式要求糖尿病患者应早期联合用药,即在服用单一药物的半量(最大允许剂量的一半)不能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时,就不应再一味地增加这一药物的剂量,也不宜继续只使用这一种药物,而应积极地联合使用其他种类的降糖药。早期联合用药具有下列优点:①可充分发挥不同药物之间的互补作用,增强降糖疗效;②可减少因各自药物剂量过大可能给患者带来的副作用;③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B细胞的功能,避免出现“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情况;④能有效地延缓或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最新的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型糖尿病全球指南认为,二甲双胍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单一用药和联合用药的首选和基础药物。

  五、由使用“胰岛素促泌剂”向使用“胰岛素增敏剂”转变

  目前认为,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血脂紊乱、高血压、血液高凝状态、腹型肥胖等多种代谢异常的源头,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等慢性并发症的罪魁祸首,它自始至终贯穿于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因此,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必须从源头抓起,消除“胰岛素抵抗”,进而实现对高血糖及其他各种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的控制,保护胰岛B细胞,延缓2型糖尿病的进展,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不恰当地过度使用胰岛素促泌剂(如优降糖),不但不能保护胰岛8细胞,反而会加速胰岛B细胞的衰竭,导致降糖药物的继发性失效。相反,胰岛素增敏剂(如噻唑烷二酮类)可以应对胰岛素抵抗,对胰岛B细胞和大血管均有保护作用,有利于患者长期稳定地控制血糖,延缓2型糖尿病的进展,减少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的发生。

  六、由使用“普通胰岛素促泌剂”向使用“早时相胰岛素促泌剂”转变

  早时相(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对人体内葡萄糖的正常代谢十分重要,其主要作用是抑制肝糖输出和脂肪分解。早时相胰岛素分泌的缺陷是可抑制人们进餐后的肝糖输出,加速脂肪分解,并增强糖异生作用,由此可造成餐后高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加速胰岛B细胞的衰竭。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早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就已经出现了早时相的胰岛素分泌缺陷。而早时相胰岛素促泌剂(如诺和龙、唐力)具有“快进快出”的优点,可明显地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早时相的胰岛素分泌,产生类似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模式,因此可以较好地降低患者餐时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水平,同时还可避免药物对胰岛B细胞的持续过度刺激,对胰岛B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七、由一般重视对患者餐后高血糖的控制到高度重视对患者餐后高血糖的控制

  研究证实,餐后高血糖在大血管病变(主要指心血管病变)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可引起氧化应激、早时相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抵抗增强及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性改变,最终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血管受损。与空腹血糖相比,餐后2小时血糖能够更好地预测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研究显示,早期干预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能够显著地降低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并使其获得较好的临床转归。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高度重视对餐后高血糖的控制。

  八、由着重控制血糖水平向同时控制血糖波动转变

  研究表明,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是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糖平均水平的金指标。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越高,其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风险就越大。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同的患者,其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并不相同。这是因为,尽管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似,但其血糖波动的幅度相差甚远。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不仅与患者血糖的整体水平升高有关,而且还与其血糖的波动幅度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波动幅度越大,其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就越大。忽高忽低的血糖比稳定的高血糖危害更大。

  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目标不仅要力争使糖化血红蛋白达标(量的控制),还要尽可能地减轻患者血糖波动的幅度。也就是说,控制血糖的目标是“既要降糖,还要稳糖”。

  九、由“重治轻防”向“防治并重”转变

  研究证实,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以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一般都很高。糖尿病前期是指某人的血糖水平介于正常与异常之间的这段时期。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大多都存在胰岛素抵抗,并伴有高血压、脂肪代谢紊乱等情况,比血糖正常的人更容易发生大血管病变。通过对糖尿病前期的人群进行早期干预(生活方式干预或药物干预),不但可以降低其糖尿病的发生率,还可以降低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最新糖尿病指南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也作为对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一部分,因为安全、有效的干预需要有血糖监测来配合。循证医学试验证实,对有些糖尿病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比用药干预更有效,也更经济,值得大力提倡。

  2型糖尿病人日常如何护理

  2型糖尿病也称作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80%~90%。多为成年40岁以后发病。其临床特征为:起病缓慢,病情较轻,常无或很少有症状,即使有症状也不重,“三多”症状多不典型。

  因为病情较轻所以有的糖尿病患者不注意平时的饮食,2型糖尿病患者在平时的起居饮食也要特别注意。

  1、饮食疗法,是一项重要的其础治疗措施,应严格和长期执行。2型糖尿病人,饮食治疗有利于减轻体重,改善高血糖、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以及减少降糖药物剂量。要注意一日三餐七成饱,要少吃多餐,不吃过甜的食物,不吃腥辣的食品,严禁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因为这些会加重糖尿病的病情,饮食方面要注意粗、细粮搭配着吃。建议吃些南瓜、燕麦片等。但要明确注意一点,不管这个东西有多好,有多么适合糖尿病人吃,都不要过量。

  水果含碳水化合物约为6-20%,西瓜含量低,香蕉含量高,有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果胶等。水果中含有较多的果糖和葡萄糖,重症糖尿病人不宜吃过多的水果。为了补充人体所需营养,可吃少量水果,一般一日量在100克左右,但需注意血糖和尿糖的变化。

  2、运动疗法,体育锻炼也是治疗糖尿病的一项重要措措施,但一定要适量,因人而定。

  每天都要有一定量的运动,餐后半小时后即可开始运动,但不宜过量,体育锻炼不能从事剧烈的运动,标准以微汗即可。因此提倡以每天散步1—2小时为宜,病人不易疲劳过度,必须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要有规律,建议晚九点睡,早七点起。

  糖尿病容易发生并发症,尤其是心血管、眼、四肢的并发症,因此要选择合适的鞋子,注意脚部的保暖,选用透气吸汗的纯羊毛和纯棉袜子,尽量不要在室内外赤脚行走。每天要用温和的肥皂洗脚,水温不要超过体表温度,脚浸泡在水中的时间不要超过5分钟,特别注意清洗脚趾间的皮肤,洗完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洗澡时应以温水为宜,切忌温度太高。

  除此之外最好自备测糖仪,每天定期测量血糖;坚持每天服用或注射降糖药物。餐前15—20分钟时使用,或者测量血糖值超标准时使用。按医嘱或者说明书使用降糖药物,不能随意减小剂量,也要切忌超量使用从而导致低血糖发生。

  口袋里经常备有些糖果、饼干,如果外出时或者使用降糖药物后出现头晕目眩等低血糖症状,须立即吃些食物或者糖饼,或喝一杯糖水。糖饼、糖水只能在低血糖时吃,平时不能吃。此病慢性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因此患者要正确认识,抛弃思想包袱,保持身心愉快。

  如何预防2型糖尿病的危害

  近年来,2型糖尿病也越来越低龄化,不仅给成年男女带来了痛苦,同时也给孩子们的身心造成极大的创伤,为此专家提出一些措施帮助大家预防糖尿病,做好预防2型糖尿病危害的准备。

  原则一:避免高脂肪饮食。

  原则二:防止和纠正肥胖。

  原则三:饮食要保证合理体重及工作、生活的需要。食物成分合理,碳水化合物以非精制、富含可溶性维生素为好,占食物总热量的50%~65%,脂肪占食物总热量的15%~20%(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大于1.5),蛋白质占食物总热量的10%~15%。多吃蔬菜。

  原则四:增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

  原则五: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

  原则六: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

  原则七: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

  原则八:对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查体,除常规空腹血糖外,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

  2型糖尿病的危害

  1、心脑血管的危害

  心脑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致命性并发症。主要表现于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广泛小血管内皮增生及毛细血管基膜增厚的微血管糖尿病病变。血管收缩与扩张不协调,血小板粘聚,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形成高血糖、高血脂、高粘血症、高血压,致使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指数。

  2、糖尿病足的危害

  下肢血管是2型糖尿病的危害之一,患病率比非糖尿病者高多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造成截肢者要比非糖尿病患者多很多倍,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肢体残废的主要原因。

  3、急性并发症

  2型糖尿病危害还包括急性并发症,尿病合并感染:发病率高,两者互为因果,必须兼治。常见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和肺结核、泌尿系感染和皮肤感染。危害还在于糖尿病高渗综合症:多发生于中老年,半数无糖尿病史,临床表现包括脱水严重,有时可因偏瘫、昏迷等临床表现而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死亡率高达50%。

  结语:健康的身体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所以平时一定要多多了解这些常识!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预防糖尿病,相信通过上述的介绍,大家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都有了更多的认识,希望每个人都能远离疾病!

相关文章

  • 第一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有何区别

      什么是第一型糖尿病?如今糖尿病已经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了,糖尿病发病人群主要是老年人,这种疾病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影响,那么什么是第一型糖尿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人的身体中胰岛完全不分泌胰岛素的病人是一型的,分泌的不足的为二型病人。就这两种糖尿病。  首先治疗糖尿病不是靠药物能治的,所有的药物和胰岛素的作用都只是维持病情,而其中效果最好的是胰岛素,没用任何副作用,药物副作用很大。

  • “积极 早期 联合用药”治疗2型糖尿病

      调查资料显示,目前95%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都属于2型。   一般而言,2型糖尿病发病和病情进展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分泌缺陷,一经诊断就终身存在并且缓慢进展。然而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口服降糖药能够被证明可以改变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衰退的进程及血糖的恶化。   事实上,在患者到使用胰岛素时,患者往往已经连续十年以上处于糖尿病控制不佳的状态,增加了并发症的风

  • 糖尿病的治疗 自拟健脾降糖散治疗2型糖尿病

      □ 张微微 河南省汤阴县伏道乡西水磨湾村张国兴诊所   中医之“消渴病”始见于《素问奇病论》,其症状主要包括多饮、多食、多尿、乏力等。在现代医学属于糖尿病的范畴,是一种全身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中在临床上以2型糖尿病较为多见,并常常多伴随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   一日三餐饱食无常,饮食失节,长期过食肥甘寒凉之物,以及醇酒厚味、腥辣香燥等物会损伤脾胃,引起脾运化功能失职而导

  • 2型糖尿病 它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说起糖尿病,大家都非常的熟悉,而2型糖尿病也是糖尿病的一种,它在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发生会给患者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疾病有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来看看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了解一下2型糖尿病的症状,看看2型糖尿病是怎么治疗的。   2型糖尿病原名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

  • 2型糖尿病的原因 10类人更容易得病

      2型糖尿病经常会发生在老年人的身上,但是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很多的年轻人也被2型糖尿病给缠上了,对于2型糖尿病你知道多少呢?对于2型糖尿病的病发原因你知道吗?那些人容易患有2型糖尿病呢?下面就让小编告诉你吧。   根据现在的数据说明,在中国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了9240万人,其中,2型糖尿病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九十。   随着糖尿病在我国的“泛滥”,很多人害怕自己会不会得2型

  • 预防2型糖尿病要做好3件事

      据悉,新版《指南》进一步强调了2型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即通过降糖、全面干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生活方式干预等综合措施,达到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治疗目标。   第1件事●控制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上升为7%   众所周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反映血糖控制水平的主要指标,与患者的健康息息相关。相关研究指出,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1%,糖尿病相关死亡率降低21%,心肌梗死降低1

  • 2型糖尿病饮食指南 食物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饮食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个影响很大的因素,因此食物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很有讲究的,通过长期的正确的膳食饮食,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缓解病情,那么二型糖尿病的饮食应该如何选择呢?糖尿病吃什么呢?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一起介绍一下糖尿病饮食吧。   糖尿病人饮食至关重要,改如何安排饮食呢?   步骤/方法   1碳水化合物   目前主张不要过严地控制碳水化合物,糖类应占总热能的60%左右,每日进食量可在

  • 2型糖尿病或与肿瘤“沾亲带故”

      目录:   第一章:2型糖尿病或与肿瘤“沾亲”   第二章:专家揭秘糖尿病饮食四大误区   第三章:糖尿病患者如何“碰”甜食   编者按:糖尿病一直是人们心中的噩梦,它控制你的饮食,限制你的活动,让你的生活失去了自由,你知道2型糖尿病或与肿瘤的关系吗?或许它们也是沾点亲的哦!   2型糖尿病或与肿瘤“沾亲”   &ldqu

你可能感兴趣

  • 德善成博士参花消渴茶60袋2型糖尿病滋阴补肾口渴失眠乏力


  • 德善成博士参花消渴茶2型糖尿病肾气虚失眠滋阴补肾口渴正品中药


  • 成博士参花消渴茶2型糖尿病男女肾气虚失眠滋阴补肾口渴正品中药


  • 德善 成博士 参花消渴茶 3g*60袋 补肾2型糖尿病失眠乏力口渴喜饮


  • 成博士德善参花消渴茶 降血糖中药60袋 2型糖尿病益气生津正品


  • 成博士德善参花消渴茶60袋2型糖尿病滋阴补肾乏力腰膝酸软口渴


  • 成博士德善参花消渴茶降血糖中药60袋2型糖尿病益气生津官方正品


  • 德善参花消渴茶补肾正品肾气不足2型糖尿病药稳糖中药口渴旗舰店


  • 德善参花消渴茶60袋倦怠乏力腰膝酸软二2型糖尿病口渴喜饮易饥


  • 王叔和葛洪双瓜糖安胶囊36粒糖尿病辅助治疗改善口渴喜饮小便量多


热门标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