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所引起的儿童型传染性疾病,一般夏天的时候发病率比较高。因此现在正值夏季的时候,各位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健康和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手足口病的传染。小编今天也特地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手足口病的资料,希望对各位家长们有所帮助。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以儿童为主体的通过肠道病菌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这种病在夏季的时候十分的常见。而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菌方式有很多,主要是科萨奇病毒A组4、5、7、9、10、16型和B组2、5、13型,肠道病毒71型,简称EV71。人群普遍都很容易感染手足口病,主要以儿童为主。
肠病毒在病毒学上的分类是属于微小病毒科(picornaviridae)中的肠病毒群(enterovirus)。EV 71为目前肠病毒群中最晚发现的病毒,其感染性强且致病率高,尤其是神经系统方面的并发症。其它同属于肠病毒群之病毒尚包括小儿麻痹病毒(Polioviruses;具3种型别)、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es;A型具23 种型别、B型具6种型别)、伊科病毒(Echoviruses;具31 种型别)及肠病毒(Enteroviruses 68~72型)。
潜伏期
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传染源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通常都是患者或者隐性感染者。而在手足口病的流行期间,手足口病患者是作为主要的传染源的。手足口病患者在发病后的1至2个星期内自咽喉部排出少量病毒液体,到了3至5个星期的时候会从手足口病患者的粪便中排出大量的病毒,而且手足口病患者的疱疹液中也含大量的病毒,疱疹破溃时病毒就会溢出。携带病毒的人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方式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易感人群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有关资料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天津市两次较大流行,托幼单位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散居儿童。家庭散发,常一家一例;家庭暴发,一家多人或小孩子与成人全部感染发病。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临床特征
发病的时间十分短暂,而且发病后会持续发热发烧,一些患者的口腔粘膜内会出现一些散在疱疹,大小如果米粒,但是疼痛感十分明显,手掌或脚掌部位可能会出现米粒般大小的泡澡,而且臀部和膝盖部位有时候也会受到影响出现疱疹。
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一般家庭怎么预防消毒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预防方法即定时打扫卫生,定期在家里喷洒一些消毒剂如84消毒液等。
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都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
手足口病的危害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在口腔、手足等部位出现丘疹或疱疹,可自愈,不 留痂,多数病例经对症处理后,可在7~10天内康复,预后良好。少数病例,特别是EV71型病毒 感染的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等并发症,病情凶险,可导致死亡或留 有后遗症。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因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本病流行时 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 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可能。
近年发现EV71较CoxAl6所致手足口病有更多机会发生无菌性脑膜炎,其症状呈现为发 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躁、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尔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 状出血点。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居于以上谈及的种种危害希望 广大儿童家长不可掉以轻心,应高度重视,积极预防。
如何鉴别小儿手足口病
小儿手足口病因为与几种常见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水痘等很相似,不好鉴别,所以家 长更应该仔细观察。一般水痘是呈向心性分布,以头、面、胸、背为主,随后向四肢蔓延;而疱 疹性咽炎虽然也会发热,咽部起疱疹,但水疱如针眼大小,以咽颊、软腭、扁桃体多见,发热 常在38℃以上,其他部位不出现疱疹。
单纯疱疹多分布在颊黏膜、舌及牙龈,继发感染常见于口唇、眼睑、鼻周,为粟粒状 水疱,没有其他部位的皮损。而如果孩子染上了手足口病,一般手心、足心、口腔黏膜、肛周 等部位会出现皮疹,皮疹的颜色是红紫色,少数患儿波及四肢及臀部,躯干部极少。
手足口病的治疗
1、一般护理
患儿应隔离,室内通风;避免患儿搔抓疱疹引发感染;患病期间用温开水或者生理盐水 清漱口腔。
2、饮食调理
饮食易清淡,可给予营养丰富的流食、半流食。食物不宜过热、过咸,以减少对口腔 溃疡的刺激。
3、药物治疗
手足口病一般一周左右可自愈,所以症状轻者不需用药,症状重或者抵抗力低的患儿 可服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
4、对症治疗
发热患儿根据体温选用物理降温和退热药物;合并细菌感染者,可使用抗生素;有并发 症的患儿,要及时就医。
总结:通过上述的文章对什么是手足口病和手 足口病的治疗等相关知识的具体介绍,大家应该对手足口病这种由肠道病毒所引起的儿童型传 染性疾病有了更多的了解吧。如果你的家中也有小孩,那么你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卫生习惯,从 而避免传染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