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专家解释,疝气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是一旦发病就不能自愈,该病的症状也比较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与不便。那么,日常应该如何预防疝气呢?疝气的症状是怎样的?请看看下文的介绍吧。
如何预防疝气
一、要有信心
耐心、精心、细心。经常保持乐观愉悦的心情这对疝气的护养大有裨益。
二、疝气初发应引起足够重视
需加以妥善有效的维护。随着日常行走、活动形成习惯性下坠。一旦卡在环口处,能复位会造成肠坏死。要防微杜渐。
三、坚持适宜、适量、适时的锻炼
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切莫做蹦、跳、抻、拉、持重等剧烈活动。这对疝气的正常维护是非常不利的。
四、注意饮食调理
宜食温、熟、软。忌食生、冷、硬食物。采取少吃多餐,防止过饱。选择富于营养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以减少肠胃负担。亦是对疝体减轻压力。
五、防止便秘
保持大便畅是防疝,护疝的关键。老年腹壁薄弱,由于便秘。排便用力,加大腹压促使疝体下行。这对疝气的正常维护是难以把握的。
六、遵循“三二一”
三注意:
①注意保暖和尽量减少二手烟的吸入,以免引发呼吸道感染、咳嗽而导致腹股沟疝;②注意多吃蔬菜,预防便秘,适当运动,增强体质;③注意治疗各种生殖病症。
二减少:
①减少剧烈运动;②减少情绪激动和暴躁,保持心情愉快。
一提早:
提早治疗,如发生疝内容物嵌顿,更要及时治疗。
疝气的症状
一般症状
站立时突出,仰卧后消失,按压即可回入腹腔。但嵌顿疝、绞窄疝则有疼痛感且很难推回腹腔。小肠疝若任其发展极易发生粘连和嵌顿,因此应及早接受治疗。
睾丸鞘膜积液
最常见,发生在睾丸鞘膜腔内,形成球形或梨形肿物,完全在阴囊内,肿块上缘可触及,无蒂柄进入腹股沟管内。发病后,不能回纳,透光试验检查呈阳性。
肿块呈囊性。睾丸被积液包裹,故不能触及,而腹股沟斜疝,可在肿块后方摸到实质感的睾丸。
精索鞘膜积液
由于精索鞘状突部分未闭锁而形成的囊性积液。肿块位于腹股沟区,睾丸上方,呈长条状。不能回纳,肿块较小,边缘清楚,呈囊性、牵拉睾丸时,可随之上下移动。咳嗽时无冲击感,透光试验为阳性。
腹股沟疝气(小肠疝气)-直疝
[临床表现]:腹股沟直疝系指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经腹股沟三角区突出的腹股沟疝。其发病率较斜疝低,约占腹股沟疝的5%,多见于老年男性。
主要为腹股沟区有可复性肿块。呈半球形,多无疼痛及其它不适。当站立时,疝块即刻出现,平卧时消失。肿块不进入阴囊。
腹股沟疝气(小肠疝气)-斜疝
[临床表现]:腹股沟区出现一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仅在病人站立、行走、咳嗽,便秘、剧烈运动,婴儿常在啼哭时出现,平卧或用手按压时肿块可自行回入腹腔。
一般无特殊不适,偶尔伴有局部坠胀感。随着疾病的发展,肿块可逐渐增大,自腹股沟下降至阴囊内或大阴唇,行走不便,影响劳动。
【常见的疝气西医治疗方法】
一、非手术治疗:
较小的脐疝,如直径小于1.5cm,多数在2岁内可随着发育腹壁增强能自愈。
鉴于婴儿脐疝很少发生嵌顿,可先予非手术治疗,
(1)胶布粘贴法:
取宽约5厘米、长度超过病儿腰围6-10厘米的医用胶布,一端前约5厘米剪成舌头样,另一段中间开横口以便让对侧插入。插入后,贴有胶布的腰背部可内垫纱布。
粘贴时必须适度贴紧,并使疝囊空虚或呈内陷状态。一般1-2周更换1次,可连续贴用3-6月。外围可加弹性带(松紧带),防止胶布滑脱。
由于胶布粘贴有一定的难度和合并症以上操作应由医务人员完成。
(2)弹性腹带法:
此法对新生儿、小婴儿尤为适用。
可白天佩带弹性腹带,睡觉时松下,并经常调节松紧度。这方法操作较简便,既防止脐疝过分膨出,又保证小儿饮食入量和腹部发育弹性。
二、手术治疗:
逾2岁但脐疝仍未自愈得患儿,应手术治疗。
手术具体方法是在脐疝下方1~2cm处作相应的弧形切口,游离皮瓣,呈露两侧腹直肌前鞘。切开腹白线和疝囊,如果没有完整的疝囊则切开腹膜。
回纳肠管,切除疝囊,在疝环处缝合腹膜切缘。横形缝合腹横筋膜,再纵形缝合腹白线以缝闭脐环和修复腹壁薄弱区,最后将保留脐孔的皮瓣按原位缝合。
结语:通过上文对于疝气的预防措施和疝气症状的介绍,大家对于疝气是否都有了全新的了解呢?不光小孩子会的疝气,成年人也是会的。得了疝气一定要及时的治疗,延误病情可能带来极大的危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