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重视的是内调把身体内部调好了身体外部的疾病就自然消了,中医养生也是从古时候就开始盛行了,特别是皇帝和贵族基本都用中医养生。中医中应该如何养自己的气?
中医养生
气的重要性
中医认为,“气”既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庄子·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人活一口气”、“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等,都是在强调“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气”的生成复杂,来源不一,分类多端。其功能有五:推动、温煦、固摄、防御和气化。“气”之为病有气虚、气郁、气滞、气阻等,心气虚、肺气虚,肝郁气滞、肺气阻塞等临床常见。
《灵枢·口问》对气虚的症状进行过描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悗”。
鉴于“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中医养生之道总以养气为首务。清代医家黄凯钧在《友渔斋医话》中提出的“养气训”,对养气的方法进行了概括总结。
一少思虑养心气心气泛指心的功能活动,现代也可特指心脏推动血液循环的功能。心气不足,会导致一系列病症。《灵枢·天年》:“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人之思虑最易耗伤心气。
《灵枢·本神》:“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灵枢·口问》:“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怵惕思虑、喜乐无极、悲哀忧愁、恐惧不解等情志因素首先影响心,而后引发相关脏腑的病变。
二莫嗔怒养肝气嗔怒是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通常在自尊或受到威胁或损害时出现。
中医养生知识
嗔怒易导致两肋胀痛、胸闷不舒,并常见消化机能紊乱或女性月经不调等症状,严重的还会使血压升高甚则猝死,此即《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所谓:“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可见,保持心态的宁静与平衡非常重要。
三薄滋味养胃气胃气泛指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胃气充足是机体健康的标志。中医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更明确提出“人以胃气为本”。不禁口腹之欲,恣食肥甘厚味最易损伤胃气,《素问·痹论》概括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四少言语养肺气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气不足以咳嗽、乏力、畏风、自汗、易感等最为常见。
除疾病因素外,话多语稠易耗损肺气。中医谓“多言耗气”。孙思邈也告诫“莫多言”、“多言则气乏”;宜“少语”,少语气得充养,不致无谓耗散。
五节房室养肾气肾气指肾的功能活动,主要表现在生殖、生长和发育等方面。中医认为“房劳伤肾”,主张节制性生活,寡欲葆精,精足、气充、血旺,人体自然健康。
“养气训”文字浅显,通俗易懂,读者倘能体会其中蕴含的微言大义,即可达到黄凯钧所说的“人能留心五养,长寿永年无难也”的境地。
中医养生保健
10滋阴食物
鸭肉。是理想的清补之物,文火久炖,更能让其中的营养成分煮出。阴虚体质的人,尤其是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心情急躁易怒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最为适用。
猪肉皮。有滋阴和润燥的作用。清代医家王孟英说:“猪肉补肾液,充胃汁,滋肝阴,润肌肤,止消渴。”猪肉皮补阴、润燥、护肤的作用更显著,春秋季节食用更好。
牛奶。历代医家对牛奶的滋阴作用颇多赞誉,称牛奶“润肌止渴”、“润皮肤”、“润大肠”、“滋润五脏”、“滋润补液”。牛奶对失眠多梦、神疲乏力、偏头痛的阴虚者很适宜。
甲鱼。能滋阴凉血,为清补佳品,能滋肝肾之阴,清虚劳之热,适用于久病耗津、劳神伤液、老年阴亏导致的阴虚火旺者。虚劳骨蒸、潮热盗汗、骨软脚弱者更为适宜。
干贝。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能滋阴补肾。《本草从新》里说,干贝“疗消渴”。糖尿病患者常口干舌燥、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建议常用干贝炖汤喝,但尿酸高者慎用。
蛤蜊。能滋阴、化痰、软坚、散结。其性滋润而助津液,所以能润五脏、止消渴、开胃、滋阴、明目。糖尿病、干燥综合征、结核病、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胃十二肠溃疡及肿瘤等患者都适合食用。
桑葚。有滋阴补血功效,能补肝肾之阴。《本草经疏》说,桑葚“为凉血补血益阴之药”,适用于肝肾阴虚体质的人,高血压患者最适合。
枸杞。有滋阴益寿的功效,对肝肾阴虚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两眼昏花、耳鸣耳聋,或肺肾阴虚的咳嗽盗汗、虚劳损伤,糖尿病的口干口渴、皮肤瘙痒、肢体麻木等有改善作用。
银耳。是民间最常用的清补食品,有滋阴养胃、生津润燥的作用。尤其对肺阴虚和胃阴虚者,及干咳无痰、咽痒、皮肤粗糙、色素沉着、头皮脱屑者最适宜。
阿胶。既能滋阴,又能补血。对失眠健忘、眩晕、手足颤动、心悸、鼻腔牙龈出血、干咳无痰、胎动不安等阴血亏虚型病人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结语:看完文章都知道中医是如何养气了吧,中医最看重的就是人体内的气,只有把气样养好了身体才能少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