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人吃什么好
对心脏病病人的日常护理很大程度上是饮食等方面的护理,要想饮食护理能够对治疗心脏病有效,首先得知道,心脏病患者饮食有哪些禁忌,那么,对心脏病人来说,如何饮食才能有助于病情好转呢,下面专家来为您做详细的讲解。
1、适量的限制食盐的摄入
与限制食盐道理相同,心脏病的饮食禁忌应少吃含钠丰富的食品如香蕉等,以免引发水肿。
2、应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适量的无机盐
如维生素B1及维生素C,以保护心肌。供给适量的钙,以维持正常的心肌活动。钾对心脏有保护作用,不足时引起心律失常。用利尿药时,除补钾外,还应注意镁、锌的供给。
3、缓进饮料
一次喝大量的水、茶、汤、果子汁、汽水或其他饮料时,会迅速增加血容量,进而增加心脏负担。因此进食饮料不要太多,最好一次不超过500毫升。需要多喝水时,分成几次喝,每次少一点,相隔时间长一些。
4、戒刺激性食饮和兴奋性药物
辣椒、生姜、胡椒、烟、酒和大量饮浓茶,服咖啡因、苯丙胺等兴奋药对心脏也会带来负担,在风心病患者心功能不佳时,尤当注意。
5、少量多餐
心脏病的饮食禁忌中病人不宜吃得过多,每日总热能分4~5次摄入,以减少餐后胃肠过度充盈及横膈抬高,避免心脏工作量增加。晚饭应早些吃,宜清淡,晚饭后不进或少进任何食品和水分。
6、应吃易于消化的食物
心脏病病人由于血液循环功能减退,胃肠道瘀血、水肿,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所进食物应易于消化。开始可用流质、半流质饮食,然后改用软饭。
7、适当限制蛋白质和热能的摄入→→→
心脏病的饮食禁忌zai9心力衰竭时,每日蛋白质可控制在25~30克,热能600千卡;2~3日后,蛋白质可加至40~50克,热能1000~1500千卡。病情好转后渐增蛋白质和热能,但不宜太高,以免增加心脏的负荷。
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
心悸
是心脏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自觉心跳或心慌,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当心率缓慢常感心脏搏动强烈,心率加快时可感到心脏跳动,甚至可感到心前区振动。体格检查可发现心率加快、减慢或心律不齐。各种心脏疾病均可有此表现。
疲劳
是心脏病常有的症状。当心脏病使血液循环不畅,新陈代谢废物 ( 主要是乳酸 ) 即可积聚在组织内,刺激神经末稍,令人产生疲劳感。疲劳可轻可重,轻的可不在意,重的可妨碍工作。但心脏病疲劳没有特殊性,它与其它疾病所致的疲劳难以区分。
呼吸困难
是呼吸功能不全的一个重要症状。患者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客观上表现为呼吸费力,严重时出现鼻翼扇动、紫绀、端坐呼吸,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活动,并可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常见于左心功能不全。
水肿
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时称为水肿。水肿可分为全身性与局部性。当液量相当多时则出现压陷性水肿。常见于右心功能不全。
咯血
较常见于二尖瓣狭窄患者,因肺静脉与支气管静脉之间侧支循环的存在,肺静脉压升高可使支气管粘膜下层的小静脉血压升高,导致这些静脉曲张与破裂出血。
晕厥
是由于一时性广泛的脑缺血、缺氧,导致大脑皮质一过性功能障碍,引起突然的、可逆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的一种临床病征。在发生意识丧失前常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常见于重度主动脉瓣病变。
紫绀→→→
又称发绀,一般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致皮肤与粘膜呈现青紫色的现象。紫绀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和毛细血管丰富的血循环末梢,如口唇、鼻尖、颊部和甲床等处较易观察到,而且较为明显。常见于某些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胸痛
冠心病人常有胸痛,通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并可向左上肢或肩背部放射,常呈压榨样痛,可伴有窒息感。一般心绞痛呈阵发性,含服硝酸甘油能迅速缓解,而心肌梗死常呈持续性剧痛,含服硝酸甘油仍不缓解,可导致病人猝死。
心脏病的治疗
1、控制体重
研究表明:体重增加10%,胆固醇平均增加18.5,冠心病危险增加38%;体重增加20%,冠心病危险增加86%,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比没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冠心病患病率增加1倍。
2、戒烟
烟草中的烟碱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过量吸烟又可使血压下降)、心脏耗氧量增加、血管痉挛、血液流动异常以及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加。这些不良影响,使30—49岁的吸烟男性的冠心病发病率高出不吸烟者3倍,而且吸烟还是造成心绞痛发作和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
3、戒酒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实验证实乙醇对心脏具有毒害作用。过量的乙醇摄入能降低心肌的收缩能力。对于患有心脏病的人来说,酗酒不仅会加重心脏的负担,甚至会导致心律失常,并影响脂肪代谢,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
4、改善生活环境
污染严重及噪音强度较大的地方,可能诱发心脏病。因此改善居住环境,扩大绿化面积,降低噪音,防止各种污染。
5、避免拥挤
避免到人员拥挤的地方去。无论是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还是冠心病、风心病,都与病毒感染有关,即便是心力衰竭也常常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急性加重。因此要注意避免到人员拥挤的地方去,尤其是在感冒流行季节,以免受到感染。
6、合理饮食
应有合理的饮食安排。高脂血症、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都和膳食营养有关,所以,从心脏病的防治角度看营养因素十分重要。原则上应做到“三低”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
7、适量运动
积极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维持经常性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身体正常的代谢,尤其对促进脂肪代谢,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对心脏病患者来说,应根据心脏功能及体力情况,从事适当量的体力活动有助于增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提高全身各脏器机能,防止血栓形成。但也需避免过于剧烈的活动,活动量应逐步增加,以不引起症状为原则。
8、规律生活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