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中风的高发季节。你知道老人们在冬季该如何预防中风吗?哪些方法能够帮助人们远离中风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一些预防中风的方法,还在等什么,赶紧跟着小编去下文学习一下吧!
预防中风要做些什么
1.预防中风,就要把中风的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
控制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点。高血压病人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有条件者最好每日测1次血压,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以保持血压稳定。要保持情绪平稳,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的事,如打牌、搓麻将、看体育比赛转播等;饮食须清淡有节制,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适量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关键在于防治高脂血症和肥胖。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高脂肪高盐(特别是腌制品)的食物如肥肉和动物内脏等;适量运动增加热量消耗;服用降血脂药物。控制糖尿病与其他疾病如心脏病、脉管炎等。
2.注意中风的前兆征象
一部分病人在中风发作前常有血压升高、波动,头痛头晕、手脚麻木无力等先兆,发现后要尽早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3.有效地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当病人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先兆时,应让其安静休息,并积极治疗,防止其发展为脑血栓形成。
4.注意气象因素的影响
季节与气候变化会使高血压病人情绪不稳,血压波动,诱发中风,在这种时候更要防备中风的发生。
5.多吃果蔬 不易得中风
蔬菜和水果为何能降低脑中风的风险?首先,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据研究,血液中维生素C浓度的高低与脑中风密切相关,浓度越高,脑中风的发病危险就越低。此外,维生素C还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而自由基增多,就会增加患心脏病和脑中风的风险。其次,蔬菜水果中富含膳食纤维,它可以起到抑制总胆固醇浓度升高,从而防止动脉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及脑中风的功效。美国一项研究表明,每天从蔬菜和水果中摄入一定量的水溶性膳食纤维,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可下降3%~5%。基于这一认识,发达国家国民迅速调整膳食结构,少吃肉、糖、脂肪,多吃果蔬。因此,近年来,在欧美等国,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已呈下降趋势。
中风的原因
1 高血压
许多研究均已证实高血压是脑中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收缩压或(和)舒张压增高均是各类脑中风的危险因素。通过对100名脑动静脉畸形并导致出血的患者进行观察,发现小细动静脉畸形,深层静脉引流可致脑出血,其中高血压是主要因素。脑中风的危险度与血压高度呈线性关系,为了研究高血压控制期间的脑出血危险因素,某教授对331例病人进行观察,发现高血压,高盐饮食和较高剂量的阿司匹林(>750 mg/wk)应用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最为重要,危险度是高盐饮食和较高剂量阿司匹林应用的两倍。高血压的危险性是其导致脑血管发生脂质透明变性的结果,高盐饮食亦是通过高血压而发生作用。因此,有效地控制血压升高可减少脑中风的发生。
2 吸烟
多项研究表明,吸烟亦是脑中风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仅次于年龄和高血压,其中对颈内动静颅内段和颅外段动脉发生严重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斑块厚度最有显著意义的危险因素是烟龄。因颅内动脉瘤而发生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重烟瘾(>1包/天)与从不吸烟的比值为11.1。抽烟可提高血浆纤维蛋白质含量,也可引起脑血管瘤等,脑中风危险性与吸烟数量相关,但吸烟对不同原因所致的脑中风影响不同。有研究表明,吸烟能增加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但对由于动静脉畸形所致的出血影响甚小。
3 心血管病
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衰竭、房颤等),特别是伴心律失常或心肌梗塞者,为缺血性脑中风的危险因素。60岁以上的缺血性脑中风病人中1/3是原因不明的,除了房颤和周围血管病及其他危险因素存在外,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于或等于4 mm,并伴颈动脉狭窄会使再发脑中风及其他血管病的危险性增高。对颅外颈动脉狭窄的231名患者调查动脉狭窄与脑中风进展过程的关系表明,高龄和长时间的多重狭窄可独立预测脑中风的进展过程;此外,无症状颈动脉狭窄人群中,在颈部可听到血管杂音,超声波检查可确诊,其每年的脑中风发生率是1%~2%.在大于45岁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人群中,4%~5%在颈动脉可听到杂音,大于75岁则升高到6%~8%.
4 糖尿病和血糖浓度
糖尿病和血糖浓度为脑中风的危险因素,且常合并高血压和心脏病。糖尿病患者脑中风发病率为1 549.05/10万,非糖尿病患者发病率333.00/10万,两者差别非常显著,说明糖尿病是中风的危险因素。先前中风史、高血压、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是预测NIDDM病人脑中风的重要指征。NIDDM患者,若其血中尿酸水平高于295 mg/L,将会显著增加脑中风的发生率。脑中风急性期高血糖可加重脑损害和增高死亡率。一项动物试验表明,胰岛素对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有益,可使血糖从8~9 mmol/L降低到正常值的下限3~4 mmol/L,同时可明显减轻梗塞范围,因此,临床上对局灶性脑缺血病人可使用适当的胰岛素以降低脑中风的发生率。
5 血脂异常
高脂蛋白a(Lpa)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已广泛应用Lpa作为测定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的指标。Lpa与有症状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严重程度和颈动脉狭窄程度有关。Lpa是发生脑血管病的最好的单一标志,其次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高胆固醇血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且较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常伴随高的LDL-C,均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6 急性脑血管病史
以往发生过短暂脑缺血发作(TIAS)和中风史,都是脑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TIAS愈频繁,中风的可能性愈大。
7 饮酒
酒精能促使血小板凝集,促发凝血反应和引起脑血管痉挛,但适量的饮酒又可通过升高前列环素、HDL和降低LDL而减少血栓形成。饮酒和高血压关系密切,且为中风主要危险因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对于中老年男性,不常饮酒者或有时感到酒醉的缺血性中风致死的危险性上升;对于中、老年女性则呈现不同的形式,女性停饮酒者缺血性中风致死危险性最高,3倍于终身戒酒者。除年龄因素外,中风发生的相对危险度比不饮酒者大约高2.5倍,其中出血性中风比缺血性中风更明显。
8 妊娠和避孕药
普遍认为妊娠可增加中风的危险性,但资料不多。
除上述危险因素外,血中红细胞比积、血小板浓度、血液动力学改变和血红蛋白水平、镰形细胞病、阿朴脂蛋白、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纤维蛋白原、狼疮抗体等均逐渐被证实为中风的危险因素。
结语:看了上文的介绍,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哪些方法能够预防中风了吧!还有小编为大家介绍的一些诱发中风的因素,感兴趣的朋友们也可以了解一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