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糖友警惕心脑血管并发症
第二章:糖友不必闻糖丧胆
第三章:放疗病人提防放射性肺炎
编者按:糖尿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人口健康的健康杀手,另外,糖尿病还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是什么呢?得了糖尿病应该怎么治疗呢?
糖友警惕心脑血管并发症
陈经理患糖尿病6年了,每次去医院复查,医生除了查一系列血糖指标,还要给他量血压、化验血脂。他很不理解,把血糖降下来不就行了吗,为啥查那么多呢?医生解释说,血糖高本身不会害人,其导致的各种并发症才会要人的命,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所以要防微杜渐。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潘长玉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的剧增,因心脑血管并发症致死致残的病例越来越多,且并发症耗费的治疗费用占糖尿病总费用的2/3。
↓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下一页↓
得糖尿病等于得了心脏病
得糖尿病要去内分泌科,得心脏病要看心内科,两个病看似不相关,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据国际上的研究,单纯患糖尿病的人发生心梗的几率和单纯患冠心病发生心梗的几率是一样的。事实证明,70%—8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心梗等终点事件。因此,人们将糖尿病视作心脏病的等危症。通俗地讲就是,得了糖尿病就相当于得了心脏病。“中国心脏调查”的结果也反过来证明了冠心病与糖尿病的关系密切,参与此项研究的潘长玉教授介绍说,在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中,有78.9%的人血糖异常,40%的人可诊断糖尿病。
之所以糖尿病会“伤心”,潘长玉教授解释说,首先,糖尿病和冠心病有着相同的遗传背景;其次;这两种病的患者往往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再次,血糖过高的情况下,血液黏稠度会增加,引起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斑块的形成,斑块一旦脱落,堵塞了心脑血管,就会引起心梗、中风等严重后果;最后,糖尿病患者也是低血糖的好发人群,严重的低血糖会诱发心梗。
严防低血糖,为心脑保驾护航
血糖高会伤害心血管的健康,血糖低,特别是严重的低血糖则会诱发心梗、中风,直接威胁生命。有人曾说,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可能让几十年降糖的努力毁于一旦。为什么低血糖会如此“伤心”呢?
潘长玉教授解释说,人体内只有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激素,升高血糖的激素却有很多,包括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一旦发生低血糖,人体会本能地动员这些升糖激素去对抗胰岛素,这些升糖激素还有升高血压、收缩血管的功能,于是会导致心脑缺氧,心梗、中风就这样发生了。可见,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一定要注意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护心掌握七大原则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进步,糖尿病患者的寿命已可以达到人群平均水平,其前提就是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潘长玉教授指出,糖友要保护好心脏健康,必须注意以下7点: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规律起居;合理饮食,控制总热量,少食多餐;坚持运动,避免激烈的竞技活动;保持平和心态。
2.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血黏稠度、体重等指标。
3.选择对心脏无损害的降糖药,让血糖达标,空腹血糖控制在7毫摩尔/升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0毫摩尔/升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老年人可适当放松标准。预防低血糖。
4.血压应严格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5.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严格控制在2.6毫摩尔/升以下。
6.控制体重,将体质指数(BMI)保持在22—25。
7.男性糖友超过50岁、60岁以上的女性糖友,应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糖友不必闻糖丧胆
在大部分糖友的心目中,一切和糖有关的食物似乎都成了大敌,大有“闻糖丧胆”之势。事实上,糖友只要科学进食,仍然可以享受甜食带来的乐趣。
单糖多糖要分清
所谓“甜食”,是指含有大量蔗糖、葡萄糖等“单糖”的食品,比如葡萄糖水,红糖水、蔗糖、雪糕、巧克力、月饼以及各种含糖饮料等。进食这些食品后,糖份会很快被人体吸收,血糖也会陡然上升并持续一段时间:因此,单糖类食物适宜患者在出现低血糖的情况下使用,从而使血糖迅速恢复正常水平。
我们平时吃的粮食如米饭、面条、馒头等,都是淀粉类食物,属于“多糖”,这些食物进入胃肠道并逐渐被消化吸收,升糖速度也较为缓慢,引起的血糖上升程度远不及进食同等量的甜食。
糖友吃糖三要诀
在血糖稳定的情况下,适量进食一些甜食是可以的。这需要注意一是吃什么,二是吃多少,三是何时吃。不同的甜食所含的糖分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计算所含热量,注意从主食中减去。例如,一个苹果产生的热量大约相当于1两大米。因此,一次进食的量不能多,比如一次只能进食1-2片西瓜或半个苹果。
至于吃的时间,建议在两餐之间,如上午的10点和下午的3-4点。主食少吃一点,加餐吃一点甜食,这样既可以使餐后血糖不至于过高,又不至于餐前发生低血糖。对于吃甜食后监测血糖明显升高的患者,说明不适合吃这类食物,或者量吃多了,需要进行调整。
给糖找个替身
糖尿病患者若想吃甜品还有个办法,就是用甜味剂来代替糖。常用的甜味剂有两类:一类是仅含微量热能或不含热能的人工甜味剂,包括糖精、阿斯巴甜、蛋白糖、甜味菊甙;另一类是含有一定热量的人工甜味剂,包括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果糖、乳糖等。南于它们的代谢过程与蔗糖不同,因此糖尿病患者也可适量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添加了甜味剂的食品并不等于“无糖”,也不能多吃。例如“无糖月饼”,虽然不含蔗糖,但其主要成分是淀粉和脂类,可以产生高热量,进食后会明显升高血糖。
放疗病人提防放射性肺炎
很多人都从未听说过放射性肺炎,不过对接受过放射治疗的肿瘤病人来说,这并不陌生。放射性肺炎是由于肺癌、乳腺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或胸部其他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受到放射线损伤而引起的炎痘反应。轻者无症状,炎症可自行消散;重者肺脏发生广泛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受损,甚至导致呼吸衰竭。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上放射性肺炎?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肿瘤科林丽珠教授介绍,放射性肺炎轻者无症状,多于放射治疗后2—3周出现症状,常有刺激性、干性咳嗽,并伴有气急、心悸和胸痛,不发热或低热、偶有高热;气急随肺纤维化加重呈进行性加剧、容易产生呼吸道感染而加重呼吸道症状,并发放射性食管炎时出现吞咽困难。若放射损伤肋骨,发生肋骨骨折,局部会有明显压痛。体检可见放射部位皮肤萎缩、变硬,肺部可闻及干、湿罗音和磨擦音。
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严重程度与放射方法、放射量、放射面积、放射速度均有密切关系,为预防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应严格掌握放射总剂量及其单次剂量分配和照射野大小。在放疗期间可应用中药,以防止和减轻放射性炎症,疗效比放疗后出现肺纤维化耐再用要好。
结语:治疗糖尿病不但要控制血糖,减低血糖,还要注意检查心脑血管疾病,同时要注意辨别那些标识“无糖”却有糖的食物。(文章原载于《生活报》、《健康时报》、《老人报》,作者:张彤、高珊、顾耀、邵沛,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三九养生堂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