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风湿病是因风湿所致吗
第二章:不可小视的风湿病
第三章:中西医对风湿病的认识
第四章:中医治疗风湿病有优势
第五章:重视葡萄膜炎 警惕潜在风湿病
编者按:风湿病是现在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患病人群极广的疾病,风湿病是因风湿所致吗?风湿病的治疗方法是什么?今天小编就此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其病因,并且告诉大家中西医对风湿病的认识,中医治疗风湿方法,赶快去看看了解下吧。
风湿病是因风湿所致吗
“风湿病是因为受风吹和湿浸所致的疾病吗?”——从字面上看当然没错。然而风湿病的病因相当复杂、并非如此浅显易懂。中医和西医对风湿病的认识各不相同。因为中医治疗风湿病有优势,所以本文重点讨论中医风湿病病因。
↓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下一页↓
※中医风湿病病因 ※
祖国医学二千多年以来没有形成较为理想的风湿病病因学理论。著名风湿病学者娄多峰教授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又通过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将风湿病的病因概括为“虚、邪、瘀”三个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病因学理论。
虚(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不足,脏腑经络组织功能失调、低下):(1)禀赋不足,可为营卫、气血不足及脏腑经络组织功能低下等。就脏腑言,以肾虚较为突出。(2)劳逸过度,过度劳累(包括劳力、劳神、劳精过度)主要伤及营卫气血,气机郁结,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恚怒伤肝,肝郁气滞,气滞血瘀,痰瘀互结;损伤肾气。安逸过度(过度安闲,不劳动,不运动)易使气血运动迟缓,脾胃功能减弱。筋骨脆弱,肝肾虚弱,阳气虚,血行不畅。痰浊瘀血内生,阻滞脉络。(3)病后产后(大病、久病或妇女产后)导致正虚。正虚还可由饮食失调、外伤等引起。以上诸多因素又往往相互影响,难以绝然分开。
邪(外感六淫之邪侵袭人体): (1)季节气候异常 (暴寒暴暖),超越了人体的适应和调节能力。(2)居处环境欠佳(居住在高寒、潮湿地区)或长期在高温、水中、潮湿、寒冷野外等环境中生活工作。(3)起居调摄不慎(日常生活不注意防护),如睡眠时不着被褥,夜间单衣外出,病后和劳后受电扇、空调之风寒,汗出入水中,冒雨涉水等。
瘀(瘀血痰浊):(1)七情致瘀,以怒思为多。怒则气逆,思则气结,两者均致气机运行失和,郁滞不通。瘀血既成,阻滞脉络。(2) 跌仆外伤(闪挫暴力引起局部组织经络损伤),血行不畅或血溢脉外,留滞局部,形成瘀血。局部筋脉失养,抗御外邪能力下降。(3)饮食所伤,暴饮暴食,恣食生冷,过食肥甘,饮酒过度等饮食失节,则损伤脾胃,脾失运化,痰浊内生,阻滞经络。
虚邪瘀三病因既是辨证的结果,又是论治的依据,其审辨的准确与否,对治疗效果常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即所谓“审证求因,据因论治”。临证时详察细辨,多能执简驭繁,抓住病因本质,指导遣方用药及调摄防护,常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 西医风湿病病因 ※
大致包括:感染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环境因素(风、寒、湿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机体素质,代谢障碍,创伤与劳损,退行性改变等。
在人们的生活中可以诱发风湿病的因素很多,几乎处处都是隐患和陷阱。读者朋友详细了解风湿病的病因,有助于避免危险因素的侵袭,预防风湿病的发生。对风湿病友来说可据以采取控制疾病发展、避免复发的措施,加快康复的进程。
小贴士:专家简介
杨本华,副主任医师,就职于河南风湿病医院。擅长影像学诊断、风湿病诊治、结核病防治及科普创作。结合临床医疗工作主持开展临床实用研究课题十多项。主持完成科研成果五项,出版专著三部,撰写发表学术论文46篇。
不可小视的风湿病
风湿病在中医上隶属中医学痹症、历节病的范畴。以目前的医学水平,还是个难题,没有好的方法来治疗它,而且发病率非常高。有研究表明,80%的风湿病患者会有发生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消化道疾病和肾脏疾病的危险,直接危及生命。
特别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更是反复发作,而且直接侵害人体187个滑膜关节,并最终致残,号称“致残疾病之首”,被世界医学界称为不死的癌症,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四大顽疾之一。我国各种风湿病患者达2.3亿,其中有近8000万人长期与拐杖和轮椅为伴。
风湿病,有人称其为来自地狱的枷锁,桎梏着人们的生命。
由于众多患者对风湿病的认识不足,治疗不及时,每年新增患者达200万人。
对心脏的危害:容易出现心脏扩大(心包积液)、心率加快、心包摩擦音等各种心脏病,导致死亡。
对肺部危害:胸腔嗜酸细胞肺部侵润、肺出血和胸腔积液等致使呼吸困难。
对肾脏危害:患风湿病可出现肝火、黄疽、肝区痛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对消化系统危害:出现消化不良,甚全胃肠道出血、穿孔或肠梗阻危及生命。
提高对风湿病的认识和关注是现在必须做的,只有正确了解,多关注,才能做到有所预防,一旦患上风湿病,才能尽早治疗,早治早妤,早日摆脱风湿病的俐扰,防止其他重大疾病发生。
中西医对风湿病的认识
西医对风湿病的认识
风湿病,是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累及骨、关节、肌肉,皮肤、血管等组织的一大类疾病。其包括范围甚广,国内外将其分为十大类200多种疾病,常见的有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梓炎、风湿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痛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红斑狼疮、骨关节炎、软组织损伤等疾病。
大部分西医风湿病的病囚不明,多认为与免疫、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目前临床用于治疗风湿病的西医药物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双氯灭痛、消炎痛、扶他林、西乐葆、奈普生等,这类药物多对胃肠道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以恶心、胃痛、烧心等为主要副作用。
第二类为慢作用药或叫改变病情药,如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环磷酰胺、青霉胺等。本类药物多对造血系统,肝脏、肾脏等有毒性反应,如引起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转氨酶升高、蛋白尿等肝肾功能损害。第三类糖皮质激素,若长期、不正规使用,会造成虚胖、满月脸、水牛背,还会诱发感染、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高血压病、糖尿病等。西医治疗的特点之一是辨病(病名)论治、对症处理(指症状)。擅长于依赖现代检测仪。当西药的副作用被越来越多的医学工作者所认识,当西医对风湿病等慢牲病束下无策时,中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西医学的另外一个不足之处在于:如果对某个病的机制没有搞清楚,那就意味着西医临床无从下手。就如风湿病的病因病理西医至今不清楚,所以无法对因治疗。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医的东西(如针灸和中药等)非常值得挖掘和利用。
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
风湿病也称痹证、痹病,是人体正气不足或脏腑功能失阔,风寒湿热燥等邪为患,痰浊瘀血留滞,引起的经脉气血不通不荣,出现以肢体关节疼痛、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等,甚则关节变形、肢体痿废或累及脏腑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的总称。病变部位多在皮肉脉筋骨。临床多有慢性,反复发作性、渐进性特点,属疑难病证之一。
“痹”作为病名,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之痹泛指机体为病邪闭阻,而致气血运行不利,或脏气不宣所发生的各种病证。狭义之痹即指“痹证”、“痹病”、“风湿病”,其又可分为风痹,热痹、湿痹、痛痹……多种痹病。如《黄帝内经》称风湿病为“痹”,而汉·张仲景倡用“风湿”一名。中医学认为先天禀赋不足,正气亏虚,感受风寒湿热之邪,痹阻于肌肉、骨节、经络之间,使气血运行不畅,痹久累及肝肾,伤及筋骨而导致本病。娄多峰教授将其基本病因病机概括为虚、邪、瘀。
中西医治疗风湿病的不同
中西医的最根本区别不是在于形式,而是治病的思想方法的不同,即理论体系不同。两者具体的区别在于整体和局部、宏观和微观。中医(属传统医学)把人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是一个始终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有机生命体。这个生命体本身有自我防御、自我修复功能。因此,中医的主要工作,就是激发生命体的潜在能量,发挥人体自身力量来治疗疾病。而西医(现代医学)则把每一个病症看成具体而微的,仔细研究每一个病症的特点,并针对病因进行直接治疗。
中医的用药也与西医完全不同,中医对于相同的病不同的人,用药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患病时期用药也是不同的,是根据病人当时的情况综合考虑,灵活运用。中医辨证论治中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之说,对证用药有“一病多方”,“多病一方”的招数。如同为关节疼痛,病让有寒证和热证的不同,治泫有温经散寒止痛与清热通络止痛之分。中医临床治疗强调“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攻实补虚,扶正祛邪。中药也以天然草药为主。中医用药有“君、臣,佐,使”之说,灵活多变,寻求最佳组合,最大限度减轻毒副作用。中医的医学模式涉及生物、心理、环境等。
中医治疗风湿病最大优势是辨证治疗。诊断风湿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中医医师可以通过辨证施治做出中医诊断给予治疗,并且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还有一些患者在大剂量、长期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会出现很多不良反应,减药或停药过程中病情易反复。而中药通过全身调理则可以明显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激素减量时病情的反跳。对于一些西药过敏的或已经不能再使用西药的患者,中药治疗则更为重要了。现在人类对风湿病的解决方法虽然多,而且疗效迅速,但副作用有时比原发病更重,更能影响人体健康。
关于免疫功能的调整,目前,人类还没有找到一种药物或方法能在较短时间内使紊乱的机体免疫功能恢复至正常状态,但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和辛勤的研究中,人们已经发现了不少能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发挥良好刺激作用的药物和因素,如精确的中医药辨证论治、针灸的辨证治疗,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康和谐的环境、适宜的运动及合理的饮食等。其中的中医药辨证论治较为重要,已经被人多数学者接受,并形成了共识,因为它不但效果确切,而且副作用小或无副作用。但要强凋两点:其一是中医药必须辨证论治,绝不能用一方一药食用所有风湿病人,其二是汤药难煎难吃,须进一步改为现代易服用的剂型。
中医治疗风湿病有优势
首先说痹病/风湿病可治,痹友/风湿病患者不必忧心忡忡。再说中医辨证论治风湿病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中医(中和的医学)
中医(传统医学)是有数千年历史的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学的文化特性和科学价值无可非议。然而必须认识到中医药学是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重大资源。
中医思维:(1)整体观:融合人、自然、社会,饮食、起居、运动、心理。(2)辨证论:阴阳、寒热、虚实的对立统一。五行、气血、经络、穴位、子午流注。⑶ 全息论:部分反映整体,多元透视把握整体。
中医优势:擅长对付亚健康和慢性病。中医思维暗合了后科学时代的系统全息论等,整合性思维顺应了时代潮流,经营规模小、灵活、成本低。
中医重传承、经验和权威,重功能、精神、个性、治因、治未病、功能状态、主观感受、证候表现和疾病的过程、趋势以及环境和情绪的影响。中医把人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是一个始终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有机生命体。这个生命体本身有自我防御、自我修复功能。
中医诊断用望闻问切和医生的感官来收集患者的信息,活体考察、动态分析、辩证思维。对疾病的治疗:药物、饮食、运动、心理、风水环境。主要手段是“辨证论治”,“扶正祛邪”,“调节平衡”,激发生命体的潜在能量,发挥人体自身力量来治疗疾病。中药是取自天然的有机物、多成分,有多靶点效果,是通过“药食同源”的道理尝试出来的。方剂讲究君臣佐使、协同配合。既可治病,又能养生保健。副作用相对较小。
中医劣势:疗效缓慢,创新少且慢,对科技成果借鉴和市场经营适应性较少。整体观笼统模糊、不定量,复制性差,传授较慢。在急性病方面总体不如西医。
西医(现代医学)
西医虽然仅有短短数百年的历史,然而发展迅速,已渗透、扩展、影响到全世界。西医目前主导现代医学,正学习中医的思维和方法。
西医思维:(1)分科思维:整体-系统-器官-组织-大分子-分子-染色体-DNA-基因。(2) 逻辑实证:局部干预治疗,细分科室-专科医生。机械论、还原论。药物实验、临床验证,成功概率。
西医方法:诊断:人工与机械仪器。治疗:药物、心理、运动。药物:生化或动植物提取的药品,疗效快、副作用大。
西医优势:长于诊断、防疫、治疗和手术。吸取声光电等科技成果,重创新,微观领域进步迅速。复制和传播性强,发展迅速。规模大、见效快、善经营。
西医劣势:未突破生化领域,药物残留重,成本高。机械还原思维。对亚健康和慢性病束手无策。
【小 结】
客观地说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窃以为现代医学发展趋势当为自然医学与科学医学的融合。优势互补、扬长避短。选择治疗方法应综合考量,以代价小、收效好为原则。具体某类疾病、某些病情以中医为主或以西医为主或中西医结合、多种方法综合治疗。
就风湿病治疗来说当前共识或为,中医长于西医,或以中药为主加西药,或加针灸、推拿、理疗、食疗、锻炼等。而在诊断上,除望闻问切等中医诊断手段外,尚需借助现代医学技术--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如合并或需排除其他疾病时,尚需做超声波、心电图等其他多项检查。
重视葡萄膜炎 警惕潜在风湿病
葡萄膜炎属于眼科一种常见致盲性眼病。我国的葡萄膜炎患者至少约300万,多发生于青壮年。其主要表现为红眼、目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及视力下降等,这类病人多就诊于眼科,而眼科医生通常给予抗炎、激素眼药水或激素球旁注射治疗。
应该指出的是,很多病人经过上述治疗,葡萄膜炎仍反复难愈,最终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为什么呢,实际上葡萄膜炎应该属于宽泛免疫性疾病,很多葡萄膜炎亦是全身风湿病局部眼睛累及,如白塞病、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关节病)、反应性关节炎,等。因而很多风湿病相关葡萄膜炎眼睛局部治疗是远远不够的,应该积极治疗全身疾病、应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生物制剂等)。
如果患者出现葡萄膜炎,应前来风湿科就诊排除全身风湿病。当然患者亦可进行自查,注意有无如下症状:1.粘膜溃疡(口腔或外阴溃疡);2.关节肿痛或腰背痛;3.皮疹(银屑病皮疹、结节红斑等)。如有上述症状则需高度怀疑风湿病了。
总结:综上所述,我们知道了风湿病的原因是什么,并且知道了如何治疗风湿病,那么大家不妨照着做试试吧,为了健康的身体,赶快行动起来。(文章原载于《中华养生保健》,刊号:2012.03,作者:杨本华、诗雨寒、娄玉钤、曲环汝,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三九养生堂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