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心脑血管病人定期输液不可取
第二章:初春气候多变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应对
第三章:气短胸痛警惕心衰 了解症状有助对症下药
编者按:初春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时机,这个时候有很多心脑血管病人就开始到医院输液防病了。那么这种方法到底可取不可取?我们看看专家是如何说的。
心脑血管病人定期输液不可取
天气寒冷,心脑血管病又到了高发期,不少患者及家属惶惶不安起来,生怕旧病复发或病情恶化,纷纷到门诊部要求输液,疏通血管。有的人甚至认为,换季的时候,隔半年就该吊吊瓶子通通血管。但是到目前为止,这种定期吊瓶,预防犯病的办法,还没有得到科学的、严谨的、大规模的临床验证。
增加感染机会
静脉输液的过程中,由于一次性输液器的质量并非十全十美,操作不规范或消毒不严格,增加了细菌、病毒侵入人体的机会。皮肤化脓感染、静脉炎、传染性乙型肝炎等都可能因输液不当而发生。
影响体液平衡
通常在不失水或轻度失水的情况下,人体有很好的代偿调节功能。过度的输液,反而会破坏细胞内外液体的平衡。再者,输入的液体中含有的钠、钾等成分,也破坏了体内电解质的稳定,干扰了人体的内环境。
导致微粒栓塞
我国《药典》规定,每毫升输液液体中粒径大于10微米的不溶性微粒不得超过10个,粒径大于 20微米的不得超过2个。目前除英国和澳大利亚外,其他国家均未对粒径10微米以下微粒做出限时规定。而人体最小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10微米,因此药液中的较大微粒可直接造成血管栓塞,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氧而导致水肿和炎症。较小的微粒可能被吞噬细胞吞食,导致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国外学者在尸检中发现,用过40外输液的患者肺标本中有5000个肉芽肿。国内有报道,期接受静脉输液的病人可出现肺张力过度及呼吸衰竭。药液微粒的潜在危害不可轻视。
诱发心力衰竭
心胸血管病患者多数是老年人,还常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老慢支等疾病。加上老年人调节适应能力降低,一旦吊瓶输入较多液体,由于血容量的急剧增加,很容易造成急性肺水肿,引发心力衰竭。
引起输液反应
由于液体中致热原的存在,可能会出现发热、畏寒、战栗等输液反应,严重的导致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及无法预测的危险,抢救不及时,很容易造成死亡。
初春气候多变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应对
初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特别警惕,只要做好以下五点,就能够安度初春。
最近,气候变化无常,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期,因为寒冷的刺激易造成心肌耗氧指数上升,从而加重心脏负荷。尤其是老年人,初春要特别警惕。只要做好以下五点,就能够安度初春。
一、防寒保暖是首要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家人平时要根据天气预报,关注天气变化,冷暖空气交替活动频繁,要及时增减衣物。尤其是在雨雪天、大风天、沙尘天来临时要立即添加衣服,戴好帽子,穿好背心护好背,鞋袜宽松护好脚,尽量少出门,一来是防止感冒使呼吸道感染,二来是防止因气温的变化引起血压波动。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0℃左右。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可造成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增高,从而导致血栓形成、血管收缩或痉挛,还可造成心肌耗氧量增加。
二、合理饮食有利健康
对于心脑血管病人来说,千万要管住自己的嘴。饮食要以清淡、均衡、科学、适度为原则,适当摄取动物脂肪和蛋白质,如新鲜瘦肉、鱼类、禽、蛋类、豆类等。主食宜选择粗粮及粗纤维食物(如红薯、玉米等),防止大便秘结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还要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以保证足够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的摄入。多食豆类、豆制品有利于胆酸排出,使胆固醇合成减少。还宜多吃鱼,因为鱼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血液的稠粘度,防止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心脑血管病病人在饮食上要记住四忌:
1.饮食要低油、低盐、低脂,豆酱、咸菜、腌肉等最好不吃。
2.不能暴饮暴食,吃的过饱,造成心脏血液供应不足、大脑负荷加重。
3.控制高热能食物摄入,避免超重。
4.不能吃含糖量较高的甜食,糖在体内仍转变成脂肪,可增加血液黏度。
三、运动锻炼适可而止
对于心脑血管病人来说,不能不运动,也不能过度运动,在初春坚持积极锻炼,是可以提高耐寒能力的,但锻炼时一定要适度、恰当,不要过早出门锻炼,上午八九点钟太阳出来后或下午4时左右运动为宜。
运动前应做一下准备活动,感觉微微出汗就应停止运动,时间以不超过30分钟为宜,不宜选择爬山、跑步、打球等激烈运动。可根据自己的年龄、病情、体力及个人爱好,选择户外散步、练气功、打太极拳等中低强度运动。在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不做鼓劲憋气、蹲下起立、剧烈用力的动作。要特别注意的是,如在锻炼过程中出现身体不适、无力、气短时,要立即停止运动,千万不能硬撑。
四、心情平稳
春天人们情绪兴奋,心脏负荷增加,加上昼夜温差大,血管反应强烈,很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良好的心境还可使机体免疫机能处于最佳状态,不要一高兴就忘了自己的身体状况,这类高兴、激动要尽量缩短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不能哈哈大笑、激动不已。当然,总是怀有焦虑、忧郁、悲观的负面情绪,对心脑血管病患者也非常不利,这会使神经系统的功能发生紊乱,导致机体组织器官功能失调,长期下去,还可影响血脂的正常代谢,使脂肪聚集凝固,最终沉积于动脉管壁形成斑块。心脑血管病人可以听听戏剧、养养花、练练书法,来保持轻松向上的心态。
五、注意细节能避免意外
有很多心脑血管病人认为,春天天气好,人的心情好,生活习惯可以改变一点,让自己过得更自由放松,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四点:
1.躺下、起身、低头、下蹲等动作要尽量缓慢,以免发生低血压,或出现突然晕厥、摔倒。
2.早晨不要起得太早,起床后不要急于下地,在床上坐一会(5分钟左右)再穿好衣服,然后喝一杯温开水,让血液得到稀释,以免出现心绞痛、中风等。
3.定时测量血压,密切关注血压变化,根据病情,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一旦出现头晕、头疼、肢体麻木时,要及时上医院就诊,千万不能麻痹大意。
4.注意劳逸结合。社交活动不能过于频繁,脑子里要有时间观念,吃饭、睡觉、运动都要有固定时间,不要一玩就忘了一切,不能过度劳累,更不能熬夜,晚10点前必须上床睡觉。
气短胸痛警惕心衰 了解症状有助对症下药
心力衰竭简称为“心衰”,大家了解它的具体症状,有助于对症下药,及早诊治。下面,总结了心衰的几大主要症状。
1.气短(特别是睡觉或躺下时)
半夜或早晨起床时感觉无法深呼吸或者喘不过气来。特别是用力或躺下时,胸口有压迫感,无法深呼吸,只有坐起身,才能喘口气。很多患者不得不垫高枕头或选择在椅子上睡觉,这样才感觉更舒适些。
2.胸口重压感或“下沉感”
这是心衰的起初症状。但是初次出现这种感觉的时候,很多患者不知如何处置,而且很难描述这种异常感觉。很多患者会感到胸口有重物压迫,类似于“溺水”感,还有些患者在深呼吸的时候感觉肺部似乎充满液体。少数患者感觉胸痛。
3.感觉衣物和鞋子过紧
衣服鞋子变得很紧和虚胖是浮肿的标志,而浮肿是心衰的早期症状之一,但是往往难以识别,因为浮肿可能会发生在很多不同的身体部位。腰围莫名突然增大,脸和脖子突然变得又圆又胖,都应当心心衰。
4.心悸或心跳不规则
心跳过快、心律不齐、心悸等是心衰的常见症状。患者会感觉心跳过快过猛,往往会同时伴有恐慌似的紧张感。其他类似心律不规则问题,包括房颤和房扑,如不及时治疗相当危险。
5.食欲不振
饭后很长时间仍然有饱腹感,可能同时伴有恶心、便秘、感觉胃部不适或腹痛。胸腹部有压迫感,吃东西后感觉不适。疲劳也会导致心衰患者食欲不振,咀嚼食物都感觉很累。
6.头昏头晕
头昏或头晕目眩是心衰最常见问题,患者感觉整个世界都在转,常见并发症状还有恶心或晕车感。如果伴有心悸或心律不齐,应及时就医。
7.焦虑不安
呼吸急促、思绪不停、手心出汗、心跳加快都是焦虑的迹象。有些患者会把焦虑或压力误当成主要原因,忽视心衰。
8.咳嗽
咳嗽也是心衰的一大症状,但是容易与流感或普通感冒混为一谈。心衰型咳嗽很少像感冒咳嗽那样多发生于嗓子,有时会咳出白色泡沫或浓痰,并可能带有血丝。心衰更容易导致干咳,平躺或者起身的时候,咳嗽加重。
9.容易疲劳或始终感觉浑身乏力
用力时或用力后,患者气喘吁吁或感觉喘气困难。走一段路、起身或吃一顿饭都会让心衰患者倍感疲倦。患者躺下后,胸口就开始产生“下沉感”,之后变得焦虑且无法入睡,形成恶性循环。
结语:心脑血管疾病时刻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小编在这里提醒一下心脑血管病人,一定要控制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原载于《健康文摘》2012年第2期,作者:吴名,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三九养生堂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