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即将来临,忽冷忽热的天气,使各医院呼吸内科门诊病人明显增加。冬春之交,是流行性感冒的好发季节,针对目前天气状况以及感冒病人增加等情况,我们来一起学习如何预防流感以及使身体强健的方法。
诊断标准
一、疑似病例
1、近期本地或邻近地区“上感”病人明显增多。
2、出现急性畏寒、高热、头痛、浑身酸痛和乏力等中毒症状,伴有呼吸道卡他症状。
3、出现恶心、呕吐和腹泻症状,但发病急而恢复快,伴有呼吸道卡他症状。
4、流感流行期“上感”患者。符合上述①和②或③或④项者,为疑似病例。
二、确诊病例
1、患者鼻咽部分泌物分离到流感病毒。
2、测定恢复期血清抗体比急性期有≥4 倍升高。
治疗办法
一、一般对症治疗
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流质或流质饮食,适宜营养,补充维生素,进食后以温开水或温盐水漱口,保持口鼻清洁,全身症状明显时予抗感染治疗。
二、早期应用抗病毒治疗
1、可减少病毒的排毒量,抑制病毒复制,减轻临床症状,并防止病毒向下呼吸道蔓延导致肺炎等并发症。
2、药物
1、金刚烷胺为M2离子阻断剂,可阻断病毒吸附于敏感细胞,抑制病毒复制,对甲型流感有效。发病48h内用药效果好。用量:成人200mg/天,老人100mg/天,小孩4-5mg/kg/天;用法:分2次口服,疗程3-4天;副作用:口干、头晕、嗜睡、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症状。
2、甲基金刚烷胺用量: 100-200mg/天,用法:分2次口服,其抗病毒活性比金刚烷胺高2-4倍,且神经系统副作用少。
3、注意事项: 孕妇、神经、精神异常、肝肾功能严重受损者禁用,且此两种药物易发生耐药。
三、中药治疗
中医学上有句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认为若身体强健,便不受外邪(病毒)干扰。但这个理论不适用于流感。流感病毒感染后发病率高达95%,是一种基本无视免疫力的病毒性疾病。中医常使用的感冒药物如板蓝根和小柴胡等,均不具备对抗病毒(而不是细菌)的功能。
四、辨证治疗
流感一症,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种。
外感,是感受外来邪气,客于肺经,闭其清道,肺气不得下降,其人必定流清涕、发热、恶风、恶寒、头疼身痛等情形。法宜宣散,如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之类。
内伤,由于肾阳衰而阴寒内生,肾络通于肺,心肺之阳不足,不能统摄津液,而流清鼻涕,患者必定没有外感的足征,多困倦无神,或喷嚏不休,或两脚冰冷,法宜扶阳,如四逆汤、白通汤、封髓丹、麻黄附子细辛汤、姜桂汤之类。
外感患者的元气尚且充足,内伤患者的元气极为虚弱,从患者的眼神中就可以分别出两者的不同。流感就属于内伤感冒。
有一诀窍:凡见打喷嚏、流清涕、鼻塞,而无其它症状,就属于内寒感冒,不论轻重,服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必效,病去药止,不留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