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女性月经都会正常来临,但是,女性生理构造复杂,总归会有些特别的情况,也容易产生很多的妇科问题。有些女性的例假会出现反正常现象,比如说,倒经。据了解,子宫内膜异位导致的倒经占了很大比例。倒经是不正常的现象,但是倒经应该怎么治疗呢?
子宫内膜异位是倒经的一部分原因,说明还有另一部分原因也会导致倒经,比如说各脏层上皮分化异常,或者说血液病。
月经是性成熟妇女生理表现的主要特征,是在内分泌系统的周期性调节下,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周期性子宫出血,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而倒经是指妇女于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就会出现有规律的、同期性的鼻血,有的还会伴有吐血、外耳道流血、眼结膜出血、便血等,现代医学称为“代偿性月经”或“替代性月经”,此种现象若反复发作不愈,往往会导致月经周期紊乱,严重者会引起贫血症而影响身体健康。
对于倒经的这个问题,不用强调它的危害,有这个现象的女性,应该已经受了很大折磨,只是希望年轻女性能重视这个问题。
由于鼻粘膜等上述器官对卵巢分泌的雌激素较为敏感,雌激素可使其毛细血管扩张、脆性增加,因而易破裂出血。
有人认为鼻粘膜与女性生殖器官之间有生理上的联系,故倒经多为鼻粘膜出血。也有人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引起倒经的原因。此病多见于青春期女性。
目前,对倒经还没有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原则是,有局部病变就纠正局部病变,多采用电灼出血点及子宫内膜异位灶。
如无明显局部病变发现,而衄血、吐血量甚多时,可采用单纯孕激素假孕疗法或雄激素治疗,也有人主张长期应用雌激素——孕激素周期治疗,但效果均不理想。
了解了那么多原因,只是为了更好的进行针对性治疗,在治疗方面,有很多方法。最主要的还是中医方面的治疗,必经中医治本的原理一直深得人心。
倒经的中医药治疗
肝经郁火型
患者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口鼻出血,量较多,色红,有块,伴有心烦易怒,头昏耳鸣,目赤口渴,或乳胁胀痛,经期常提前,月经量少,舌红苔黄,脉弦数等。
治宜疏肝清热,引血下行。
处方:当归15克,白芍15克,柴胡15克,茯苓15克,薄荷15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生地15克,黄芩10克,龙胆草10克,甘草10克,白茅根30克,茜草10克。
上述为一剂用量,水煎分3次服,每日一剂。
肺肾阴虚型
患者表现为经将净或经净后衄血或吐血、血量少、色鲜红,伴有头晕眼花、潮热颧红、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腰膝酸软、干咳无痰、形体消瘦等症,月经多见提前且量少,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宜滋阴清热,降逆止血。
处方:熟地20克,山药20克,山茱萸20克,茯苓20克,丹皮15克,泽泻15克,知母20克,黄柏10克,牛膝20克,桑叶20克,旱莲草20克,沙参20克,麦冬20克,炙甘草15克。
上述为一剂用量,水煎分3次服,每日一剂。
胃火炽盛型
患者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吐血、衄血、便血,量较多且鲜红,伴有渴思饮、胸中烦热、口气臭秽、牙龈肿痛、咽干口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数等。
治宜清胃泻火,引血下行。
处方:生石膏50克(先煎),黄连10克,大黄10克,黄芩10克,生地20克,知母15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白茅根30克,藕节20克,仙鹤草30克,生甘草15克。
上述为一剂用量,水煎分3次服,每日一剂。
肾阴不足,肝气上逆
治法:补肾清肝。
处方:当归(酒洗)15克,大熟地15克,白芍(酒炒)6克,丹皮15克,白茯苓9克,沙参9克,黑芥穗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傅青主女科》卷上。
阴虚肺燥
治法:养血清热,调经降逆。
处方:麦冬15克,人参12克,生山药12克,清半夏9克,白芍9克,丹参9克,甘草6克,生桃仁6克,大枣3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西医治疗
1、局部止血
表浅出血如鼻、眼睑、外耳道以及皮肤等处可用压迫、激光、电灼等止血。
鼻出血时也可用麻黄碱、萘甲唑啉(鼻眼净)之类能使血管收缩的药水棉球塞入鼻腔以止血。局部处理很重要。
一旦出现鼻出血,可用干净的棉花或软纸填塞鼻腔,用手轻轻向内、向上压迫鼻翼,鼻或头部用冷毛巾冷敷。
家中常备些麻黄素、鼻眼净之类能使血管收缩的药水,将之滴在棉花上,再塞入鼻腔,则效果更好。
如果出血量多,自己止血有困难,应及时到医院请医生处理。
2、激素治疗可用孕激素
其他治疗
1、经期来潮前一两天,保持情结稳定、心情舒畅,多吃些蔬菜水果,多饮水,避免用力捏鼻子,可有效地防范月经的倒行。
2、患倒经病者在出现鼻出血或吐血时,可让病人坐在椅子上,头向后仰、用冷水毛巾敷于前额和鼻梁骨上。也可以用手指分别按压鼻翼旁开一分凹陷处的迎香穴,可收到止血的功效。
中医学认为,倒经主要由于血热气逆,经血不从冲脉下行反而上溢所致。而血之所以热,气之所以逆,又与肝经郁热、肺肾阴虚等因素有关。
例如,平时性情急躁,爱生闷气,以致肝气郁结,气机不顺,肝火内盛,或素常体弱阴虚,又加忧愁不解,思虑过度,以致心火亢盛,或平时过食椒姜辛辣之品,郁热内积,热伤其血,则血逆上行。
当月经将来或已行的时候,内热迫使经血上逆,就会发生倒经。
中医中药治疗倒经症有明显的疗效,可按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施方。
当鼻出血或吐血较多时,当务之急是止血,可采用下列措施。
1、冷敷止血
即让病人取坐位,头后仰,将冷水毛巾敷于前额。并用干净棉花浸透冷水,敷于鼻梁骨上,上齐双目,下齐鼻尖。
2、压迫止血
即甩手指分别压迫两侧迎香穴鼻翅旁开二-分凹陷处,同时将大蒜捣成泥,敷于两足心。
3、药物止血
可用白茅根60克,小蓟50克,灶心土打碎20克,煎汤服。也可用鲜生地50克,鲜藕两节洗净一齐捣烂,挤汁服。
倒经症止血后,平素常以调经来达到治本的目的。应按热者清之,逆者平之的原则,分型论治。
肝经郁火型患者经前或经期吐血,衄血,量多色红。平素心烦易怒,两肋胀痛,口苦咽干,尿黄便结,月经可提前,量少或不行,舌红苔黄,脉弦数。
宜用清肝引经汤来疏肝清热、降逆止血。
肺肾阴虚型患者经期或经后吐血,衄血,量少色黯红。平素可见头晕耳鸣,手足心热,两颧潮红,咳嗽咽干,月经多见先期量少,舌红或绛色,苔花剥落或无苔,脉细数。
宜用顺经汤滋阴清火,引血下行。
患倒经症的女青年,平时要注意生活规律,心情愉快,在月经期间要避免剧烈运动和精神刺激,忌服椒姜辛热之品,再对症治疗,倒经症能够治愈。
倒经如何预防
可以用手指分别按压鼻翼旁开一分凹陷处的迎香穴,可收到止血的功效。并同时服中西药物进行调理止血。当然病者最重要的是积极进行病因治疗,调理身体,使月经恢复正常。
1、有衄血史者平时饮食宜清淡,不可嗜服辛辣煎烤食物,以免伤阴津,引血妄行。
2、保持心情舒畅,尤其经前或经期更须稳定情绪防止经血上道而致衄血。
3、有子宫内膜异位症者应同时治疗该病。
4、平时多吃些含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如水果、新鲜蔬菜,或服用维生素A、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药物,以增强血管的抵抗力。
5、临床上发现有“倒经”现象的姑娘,随着年龄的增长,往往不治而愈。如果代偿性月经只发生1~2次,不严重者可以不进行治疗,以后会自愈。
结语:女性倒经也许并不是很常见,但是还是应该要注意,尤其是年轻的女性。现在社会压力那么大,一定要知道如何调节自己,千万不要学着林妹妹,总是生闷气。性格如果是容易受他人影响的,也要注意远离消极情绪的人,一定要保持好的心态,这样病症才容易治疗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