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帝内经》中,那个回答黄帝问题的大臣就是岐伯。相传,他是黄帝的太医,并奉黄帝之命尝百草之味,为主医病。而且他还与雷公研讨经脉等问题。《黄帝内经》就是通过他与黄帝研讨医理而来。那岐伯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医生呢?
岐伯,是中国洪荒之时最有名望的医学家。他从小就比较聪明,精通医术脉理。而且他从小就善于思考,喜欢观察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等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他还懂音乐,会做乐器。懂天文知识,才艺颇多,机智过人。因看见许多百姓死于疾病,他便立志要学医。他四处寻访良师益友,并与之研讨医术。后来因其精于医术脉理,成为名震一时的神医。黄帝得知后,遂拜他为师,以期学习治病之道,救民与水火。
后世称医术为“岐黄之术”,便是岐伯与黄帝二人的合称,相传为医家之祖。中医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黄帝内经》以黄帝、岐伯问答的体裁写成,因而后世用即以“岐黄”代称《内经》。并由此引申而专指正统中医、中医学,更多的则是作为中医、中医学的代称。同时,由“岐黄”组合的新词,也各有自己相应的意义。如“岐黄之术”、“岐黄之道”指中医学术或医术、中医理论;“岐黄家”指中医生、中医学家;“岐黄书”指中医书;“岐黄业”指中医行业等等。有关岐伯与岐黄的研究发现,其中充满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后世,假托岐伯之名的作品有《黄帝岐伯按摩》、《岐伯经》、《岐伯灸经》等8种,这几种书大都亡佚仅存书目,因此只能从书名知其与岐伯有关,内容主要是针灸,另外有按摩、藏象等,而不能确定为岐伯所著,因为古代“世俗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可见,岐伯在医学史上的地位有多重要了。
据传说,黄帝与其臣岐伯、伯高、少俞、雷公时等,以黄帝问,岐伯答的方式论医,并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理、生物、农艺、哲学、音乐等方面的知识,由岐伯和黄帝成《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内经》分《灵枢》、《素问》和《难经》三个部分,现仅存《素问》部分。《内经》阴阳五运六气说成为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思想方法,其脏腑经络说基本上包括了人的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系统的相互关系,是我国首部内容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中医典籍,一直被中医界奉为圭臬。